一种拼接式吹塑沙发外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5034发布日期:2019-03-02 01:1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接式吹塑沙发外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沙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拼接式吹塑沙发外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沙发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结构,沙发的外框架又是沙发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有的沙发外框架一般采用实木或者金属制成,不仅制作成本高,而且外框架上的造型设计尤其是较为复杂的造型设计,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不容易实现,给整个沙发外框架的生产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拼接式吹塑沙发外框架结构,解决现有沙发外框架,尤其是造型较为复杂的沙发外框架不便于生产,制作成本高,且时间和精力耗费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拼接式吹塑沙发外框架结构,包括若干组一一拼接在一起的沙发外框架单体,每组沙发外框架单体包括左单体和右单体,所述左单体和右单体均通过吹塑得到,所述左单体上与右单体的接触面上设有插头,所述右单体上设有与插头的形状和大小相配的开口,靠近所述开口位置的右单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注入粘胶的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头上设有若干倒刺,所述倒刺尺寸较大的一端固定于插头上,尺寸较小的一端为自由端,且倒刺尺寸较大的一端到开口的距离大于尺寸较小的一端到开口的距离。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还包括若干加强钉,所述加强钉从外向内插入到右单体上,所述加强钉的尖端到开口所在平面的距离大于加强钉的尾端到开口所在平面的距离。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头为中空结构,且左单体和右单体的内部空间在插头的作用下实现连通,所述左单体或/和右单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注入发泡物质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头上设有穿过插头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伸入左单体和右单体内。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头的自由端下凹形成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挡片、第二挡片上,且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头上设有用于连通左单体和右单体的内部空间的穿孔,所述左单体或/和右单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注入发泡物质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穿孔内插接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伸入左单体和右单体内。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内套筒,所述内套筒设置于右单体的开口内,所述内套筒的形状及大小与插头相匹配。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套筒和插头均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内套筒上设有导向口和卡口,所述导向口纵向贯穿内套筒,所述卡口横向设置并与导向口连通,所述插头上设有与导向口、卡口匹配的凸起。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将沙发外框架吹塑成一个个连接单体的结构形式,通过在单体上设置插头、开口的形式,并通过粘胶实现单体之间的连接,相比传统的机械连接方式,本发明连接更紧密可靠,无需事先设计匹配的螺丝等,连接难度降低,有利于提高沙发外框架的拼装效率,促使吹塑式沙发外框架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普及,降低沙发外框架的生产成本。

(2)本发明通过将插头设计为中空结构,且左单体和右单体的内部空间在插头的作用下实现连通,当所有单体拼接完成后,通过第二通孔向单体内注入发泡物质,发泡物质将单体内空间填充满,成型后的发泡物质相当于一个大大的内部连接件填充在单体与单体之间,进一步提高了单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使单体之间连接更紧密。

(3)本发明通过将插头设置为u形结构,实现了插头伸入右单体部分的尺寸实现了可变,有利于插头伸入右单体的部分能够尽可能地与右单体的内部空间相匹配,不至于尺寸上相差太大,确保加入到右单体内的粘胶与插头能够尽可能多地接触,提高连接的牢固性及稳定性。

(4)本发明通过设置内套筒,并在内套筒上设置导向口、卡口,同时相应地在插头上设置凸起,通过内套筒与插头之间的卡接,进一步增强了左单体与右单体之间的连接牢固性、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沙发外框架单体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右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倒刺与插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加强钉与右单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插头为中空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填充了发泡物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增加了连接筋后再填充发泡物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弹簧与插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为穿孔与插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7填充了发泡物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7增加了连接筋后再填充发泡物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右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左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左单体,2、右单体,3、插头,4、粘胶,5、开口,6、第一通孔,7、倒刺,8、加强钉,9、弹簧,10、穿孔,11、第二通孔,12、连接筋,13、发泡物质,14、内套筒,15、凸起,16、导向口,17、卡口,31、第一挡片,32、第二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拼接式吹塑沙发外框架结构,包括若干组一一拼接在一起的沙发外框架单体,每组沙发外框架单体包括左单体1和右单体2,左单体1和右单体2均通过吹塑得到,左单体1上与右单体2的接触面上设有插头3,右单体2上设有与插头3的形状和大小相配的开口5,靠近开口5位置的右单体2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注入粘胶4的第一通孔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左单体1和右单体2并非是对单体位置的限定,只是为了便于描述连接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当左单体1与右单体2进行拼接时,将左单体1上的插头3沿着右单体2上的开口5插入到右单体2中,插头3完全没入右单体2中,且左单体1和右单体2的接触面紧紧贴合,然后通过第一通孔6向右单体2中注入粘胶4,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粘胶4的流动及成型,注入粘胶4之前,先将图1中拼接在一起的左单体1和右单体2逆时针旋转90度。粘胶4注入右单体2中后,填充在右单体2与插头3形成的环形槽内,待粘胶4在右单体2内固化成型后,粘胶4同时粘住了右单体2上靠近开口5的内壁以及插头3的外壁,从而实现了左单体1和右单体2的连接,且这样的连接相比于传统的螺丝、卡接等传统连接方式,实施例所采用的插头式胶粘方式,连接更紧密可靠,无需事先设计匹配的螺丝等,连接难度降低,有利于提高沙发外框架的拼装效率,促使吹塑式沙发外框架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普及,降低沙发外框架的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美观,在粘胶4注入完成后,可在第一通孔6上堵上一块与第一通孔6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的挡片,确保右单体2的外壁完整性不受影响,该挡片可以采用胶粘的方式堵在第一通孔6内。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单体,一端是插头,一端是开口,插头与开口匹配,插头通过开口插入到单体内部空间,且从优选的角度来说,开口尺寸小于单体的内部空间尺寸,这样,形成的固化粘胶靠近开口的尺寸小,而远离开口的固化粘胶的尺寸大,粘胶不易从右单体2中被拉出,粘胶与右单体2的内壁之间不易形成相对运动,进一步确保单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左单体1与右单体2采用现有吹塑方法得到,左单体1与右单体2作为连接单体,每个单体上设置插头/和开口,也就是说,图1中省略了左单体1上的其他插头或/和开口,同样的,图1中也省略了右单体2上的其他插头或/和开口。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是,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插头3上增加若干倒刺7,倒刺7尺寸较大的一端固定于插头3上,尺寸较小的一端为自由端,且倒刺7尺寸较大的一端到开口5的距离大于尺寸较小的一端到开口5的距离。

当粘胶4注入右单体2中并固化后,胶4同时粘住了右单体2上靠近开口5的内壁以及插头3的外壁,且倒刺7插入到粘胶4中,粘胶4呈环状结构,且靠近开口5的粘胶4的尺寸小于远离开口5的粘胶4的尺寸,也就是说,粘胶4本身是不会从开口5处被拉出,再加上由于倒刺7的自由端向外扩,当左单体1想从右单体2中拉出来时,倒刺7能够防止粘胶4与插头3产生相对运动(分离),防止插头3被拉出,进而能够防止左单体1与右单体2分离,从而提高了左单体1与右单体2的连接可靠性及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倒刺7也可以是均匀结构,即可以不用非得一头大一头小,只要确保倒刺7相对于插头3呈斜向设置即可,所谓的斜向,指的是倒刺7与插头3不平行,优选采用倒刺7的自由端相比于固定端更靠近开口5的结构形式。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倒刺7随着插头3一起通过开口5插入到右单体2中,开口5可以设计为略大于插头3,或者在开口5处设置多个凹口,凹口的大小与倒刺7匹配,这样插头3在插入右单体2中时,倒刺7可以轻松地穿过开口5,或者倒刺7穿过开口5上的凹口进入到右单体2中,当左单体1与右单体2紧密接触后,左单体1的接触面将开口5完全堵住,可防止注入到右单体2内的粘胶4流出。倒刺7可以由塑料制成,倒刺7与插头3可以一体化成型,当然,倒刺7也可以由其他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成。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还包括若干加强钉8,加强钉8从外向内插入到右单体2上,通过增加加强钉8,能够增强右单体2与粘胶4之间的连接牢靠性及稳定性。作为优选,本实施例将加强钉8的尖端到开口5所在平面的距离设计为大于加强钉8的尾端到开口5所在平面的距离,避免粘胶4与加强钉8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尤其是在左单体1与右单体2有产生分离运动的趋势时,加强钉8能够起到很好的抑制分离作用。加强钉8可以由塑料制成,也可以由其他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成。

实施例4

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将插头3设计为中空结构,且左单体1和右单体2的内部空间在插头3的作用下实现连通,左单体1或/和右单体2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注入发泡物质的第二通孔11,当所有单体拼接完成后,通过第二通孔11向单体内注入发泡物质13,发泡物质13将单体内空间填充满,成型后的发泡物质13相当于一个大大的内部连接件填充在单体与单体之间,进一步提高了单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使单体之间连接更紧密,这样,在插头3、粘胶4、倒刺7、加强钉8以及发泡物质的共同作用下,单体之间实现了较为牢固的连接。本实施例的发泡物质采用现有发泡材料即可,比如泡沫,下述提到的发泡物质与本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5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还在插头3上设置穿过插头3的连接筋12,连接筋12的两端分别伸入左单体1和右单体2内,连接筋12在拼接两个单体的时候安放进去,也就是说,两个单体拼接好之后,连接筋12已经位于单体内,且连接筋12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单体内,然后开始注入发泡物质,发泡物质在填充两个单体的内部空间的同时,将连接筋12紧紧地包裹住,从而增加了发泡物质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强了发泡物质对单体的连接强度。连接筋12由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的材料制成,比如钢丝等。

实施例6

如图9、图10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对插头3进行了重新设计,将插头3的自由端下凹形成第一挡片31和第二挡片32,即插头3整体呈u形,第一挡片31和第二挡片32之间设有弹簧9,弹簧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挡片31、第二挡片32上,且弹簧9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第一挡片31和第二挡片32在弹簧9的作用下,被撑开,第一挡片31和第二挡片32的自由端向两边打开。

将左单体1的插头3插入到右单体2前,先捏住第一挡片31和第二挡片32,使第一挡片31和第二挡片32靠近,然后将左单体1的插头3插入到右单体2中,第一挡片31和第二挡片32在弹簧9的作用下被撑开,使插头3能够满足不同的单体内腔大小,便于左单体1的插头3与右单体2的内腔之间能够实现较好的匹配。同样的,插头3完全插入到右单体2中后,通过第一通孔6注入粘胶4,待粘胶4固化后,完成拼接。

本实施例通过将插头3设置为了尺寸可变的结构,能够有利于插头3伸入右单体2的部分能够尽可能地与右单体2的内部空间相匹配,不至于尺寸上相差太大,确保加入到右单体2内的粘胶4与插头3能够尽可能多地接触,提高连接的牢固性及稳定性。

实施例7

如图11、图1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在插头3上设置用于连通左单体1和右单体2的内部空间的穿孔10,左单体1或/和右单体2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注入发泡物质的第二通孔11。穿孔10实现了单体与单体之间的内部空间连通,当所有单体拼接完成后,通过第二通孔11向单体内注入发泡物质13,发泡物质13将单体内空间填充满,成型后的发泡物质13相当于一个大大的内部连接件填充在单体与单体之间,进一步提高了单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使单体之间连接更紧密,这样,在插头3、粘胶4、倒刺7、加强钉8以及发泡物质的共同作用下,单体之间实现了较为牢固的连接。

如图13所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可设置连接筋12,连接筋12穿过穿孔10,且连接筋12的两端分别伸入左单体1和右单体2内。连接筋12在拼接两个单体的时候安放进去,也就是说,两个单体拼接好之后,连接筋12已经位于单体内,且连接筋12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单体内,然后开始注入发泡物质13,发泡物质13在填充两个单体的内部空间的同时,将连接筋12紧紧地包裹住,从而增加了发泡物质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强了发泡物质对单体的连接强度。连接筋12由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的材料制成,比如钢丝等。

实施例8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内套筒14,内套筒14设置于右单体2的开口5内,内套筒14的形状及大小与插头3相匹配,插头3穿过内套筒14进入到右单体2中,当左单体1与右单体2的接触面贴合后,插头3的一部分位于内套筒14内,并且插头3的外壁与内套筒14的内壁贴合,插头3的另一部分穿出内套筒14。本实施例通过这样设置之后,进一步提高了左单体1和右单体2的连接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插头3、内套筒14可以是任意符合连接要求的形状,比如横截面为方形、圆形或者其他多边形均可,只要满足插头3可插入内套筒14内且可穿出即可,插头3可以是实心结构,也可以是空心结构。

实施例9

如图15-17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将内套筒14和插头3设计为圆筒形结构,所谓圆筒形结构,指的是内套筒14为空心圆筒且整个贯穿,插头3可插入内套筒14且穿出内套筒14,而插头3同样为空心圆筒且整个贯穿,也就是说,当左单体1与右单体2拼接在一起时,插头3插入到内套筒14内且插头3的前端穿出内套筒14,插头3的外壁与内套筒14的内壁贴合。本实施例还在内套筒14上设置导向口16和卡口17,导向口16纵向贯穿内套筒14,卡口17横向设置并与导向口16连通,插头3上设有与导向口16、卡口17匹配的凸起15。插头3插入内套筒14前,先将插头3上的凸起15对准内套筒14的导向口16,然后插入,待插头3完全插入且左单体1与右单体2接触紧密后,旋转左单体1或者右单体2,使插头3上的凸起15旋入内套筒14上的卡口17内,从而进一步加强左单体1与右单体2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和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当插头3沿着导向口16插入到内套筒14中的过程中,左单体1与右单体2并不是最终的拼接角度,当插头3完全插入且左单体1与右单体2接触紧密后,旋转左单体1或者右单体2使凸起旋入卡口17的极限位置,此时左单体1与右单体2的位置和角度才是最终的拼接角度,这是可以预先设计的,并不存在无法实现的难度,比如,凸起15与导向口16对准时,左单体1与右单体2的面角度相差20度,凸起15旋入卡口17的极限位置后,左单体1与右单体2的面角度差由20度变为0度,从而完成拼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导向口、卡口、凸起的位置及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以不影响连接为准。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