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隐藏式拎手的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9488发布日期:2019-02-12 21:23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隐藏式拎手的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隐藏式拎手的杯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带拎手的水杯,拎手大多数都是外露式的设计,即拎手直接设计在杯子肩部的塑圈或杯盖的顶部上。当不需要使用的时候比较碍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使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拎手可以方便收纳、方便携带的具有隐藏式拎手的杯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隐藏式拎手的杯子,包括用于盛装流体或半流体的杯体和用于密封兼出液的杯盖,所述杯盖下部与所述杯体上端开口密封螺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包括上座、上盖和弹性拎手,所述上座底部与杯体上端开口密封螺接,所述上座的外侧壁周向设有一可将弹性拎手限制在内的环形导向槽;环形导向槽具有一用于安装弹性拎手的安装部;所述上盖底部套在上座上部,并与上座周向转动连接;所述上盖的侧壁设有供弹性拎手穿过并可卡住弹性拎手头端的窗口,所述窗口贯通上盖内外腔;所述弹性拎手的尾端装在导向槽的安装部,弹性拎手的尾端、头端分别位于窗口两侧。

所述上座的外侧壁周向设有两平行布置的导向凸台,且两导向凸台之间的区域为用于供弹性拎手导向的环形导向槽。

两导向凸台的同一处均具有缺口,且在缺口处设置用于铰接弹性拎手尾端的安装部。

所述安装部包括供弹性拎手上下移动的圆柱和用于阻挡弹性拎手脱离的方形凸台,所述圆柱沿上座轴向布置,且圆柱的底部与位于下层的导向凸台固接,圆柱的上端与方形凸台固接。

所述上盖和所述上座之间设有用于限制上盖转动角度并防止上盖与上座分离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上盖内端面的第一定位凸起和设置在上座顶面的圆筒,所述第一定位凸起沿上盖的径向设置;圆筒外壁与环形导向槽之间留有间隙,其中间隙的径向宽度小于第一定位凸起的径向长度;圆筒的上沿设有第一弹性凸台和第二弹性凸台,圆筒的上沿经第一弹性凸台和第二弹性凸台分隔成第一圆弧段和供第一定位凸起滑行的第二圆弧段,其中第一圆弧段的纵向高度大于第二圆弧段的纵向高度。

第一弹性凸台向圆筒内腔突出,而第二弹性凸台沿圆筒轴向设置,第一定位凸起沿第二圆弧段周向旋转,其中第一定位凸起转过的角度与第二圆弧段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位于下层的导向凸台与上座外螺纹之间设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上座外螺纹之间留有供上盖内壁周向布置的第二定位凸起卡入其内的环形槽。

所述的弹性拎手尾部有一个圆形通孔,弹性拎手中间部位设有用于供手指穿过的镂空孔,弹性拎手端部有一个圆弧凸台,圆弧凸台的外圆与上盖的外圆弧度相同。

所述上座的底部外壁周向设有一圈防滑凸点。

当顺时针方向转动上盖时,上盖在定位凸台的定位下做周向转动,上盖的窗口一侧推动硅胶拎手绕上座的圆柱转动,继续转动时硅胶拎手会慢慢的被压缩在上座的导向槽内直至硅胶拎手完全贴合在导向槽内,同时其端部的圆弧凸台与上盖的窗口凸台吻合,从而实现硅胶圆弧面与上盖圆弧面重合,而只露出企业LOGO,实现隐藏的功能。

当需要需要使用手提功能时只需逆时针方向转动上盖,当上盖内侧底平面的第一定位凸起滑过上座上的第一弹性凸台的同时,有一定硬度的弹性拎手就会脱离导向槽向外延展,当上盖内侧底平面的凸台再次滑过上座上另一端的第一弹性凸台时,硅胶提手完全打开,即可正常使用了。

弹性拎手完全露出时,上座上的第一弹性凸台和第二弹性凸台起固定上盖周向转动的作用,只有当使用者顺时针方向用力转动上盖时,上座上的第一弹性凸台和第二弹性凸台才会变形,实现上盖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拎手不使用时只需轻轻转动上盖一定的角度,就可以将硅胶拎手隐藏在杯盖内,同时拎手的末端与杯盖形成一体。既美观又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座结构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座的主视图。

图2c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座的侧视图。

图2d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座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主视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拎手的结构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拎手的主视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拎手的前视图。

图4d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拎手的左视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杯盖的主视图(弹性拎手完全伸出)。

图5b是图5a位置的杯盖的右视图。

图5c是图5a的纵剖图。

图5d是图5a的A-A剖视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的杯盖的主视图(弹性拎手部分伸出)。

图6b是图6a位置的杯盖的右视图。

图6c是图6a的B-B剖视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的杯盖的主视图(弹性拎手完全收纳)。

图7b是图7a位置的杯盖的右视图。

图7c是图7a的C-C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杯盖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附图: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隐藏式拎手的杯子,包括用于盛装流体或半流体的杯体1和用于密封兼出液的杯盖2,所述杯盖2下部与所述杯体1上端开口密封螺接,所述杯盖2包括上座21、上盖22和弹性拎手23,所述上座21底部与杯体1上端开口密封螺接,所述上座21的外侧壁周向设有一可将弹性拎手限制在内的环形导向槽211;环形导向槽211具有一用于安装弹性拎手的安装部212;所述上盖22底部套在上座21上部,并与上座螺接;所述上盖22的侧壁设有供弹性拎手23穿过并可卡住弹性拎手23头端的窗口221,所述窗口221贯通上盖内外腔;所述弹性拎手23的尾端装在环形导向槽211的安装部,弹性拎手23的尾端、头端分别位于窗口221两侧。

所述上座21的外侧壁周向设有两平行布置的导向凸台(213、214),且两导向凸台(213、214)之间的区域为用于供弹性拎手导向的环形导向槽211。

两导向凸台(213、214)的同一处均具有缺口,且在缺口处设置用于铰接弹性拎手尾端的安装部212。

所述安装部212包括供弹性拎手上下移动的圆柱2121和用于阻挡弹性拎手脱离的方形凸台2122,所述圆柱2121沿上座21轴向布置,且圆柱2121的底部与位于下层的导向凸台214固接,圆柱2121的上端与方形凸台2122固接。

所述上盖22和所述上座21之间设有用于限制上盖转动角度并防止上盖与上座分离的限位装置24,所述限位装置24包括设置在上盖内端面的第一定位凸起241和设置在上座顶面的圆筒242,所述第一定位凸241起沿上盖22的径向设置;圆筒242外壁与环形导向槽211之间留有间隙,其中间隙的径向宽度小于第一定位凸起241的径向长度;圆筒242的上沿设有第一弹性凸台2421和第二弹性凸台2422,圆筒242的上沿经第一弹性凸台2421和第二弹性凸台2422分隔成第一圆弧段2423和供第一定位凸起滑行的第二圆弧段2424,其中第一圆弧段2423的纵向高度大于第二圆弧段2424的纵向高度。

第一弹性凸台2421向圆筒242内腔突出,而第二弹性凸台2422沿圆筒242轴向设置,第一定位凸起241沿第二圆弧段2424周向旋转,其中第一定位凸起241转过的角度与第二圆弧段2424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位于下层的导向凸台214与上座21外螺纹之间设有定位凸台25,定位凸台25与上座21外螺纹之间留有供上盖22内壁周向布置的第二定位凸起222卡入其内的环形槽251。

所述的弹性拎手23尾部有一个圆形通孔231,弹性拎手23中间部位设有用于供手指穿过的镂空孔232,弹性拎手23端部有一个圆弧凸台233,圆弧凸台233的外圆与上盖22的外圆弧度相同。

所述上座21的底部外壁周向设有一圈防滑凸点215。

当顺时针方向转动上盖22时,上盖22在定位凸台25的定位下做周向转动,上盖22的窗口一侧推动弹性拎手23绕上座21的圆柱2121转动,继续转动时弹性拎手23会慢慢的被压缩在上座21的导向槽211内直至弹性拎手23完全贴合在导向槽211内,同时其端部的圆弧凸台233与上盖22的窗口221凸台吻合,从而实现硅胶圆弧面与上盖圆弧面重合,而只露出企业LOGO,实现隐藏的功能。

当需要需要使用手提功能时只需逆时针方向转动上盖,当上盖内侧底平面的第一定位凸起241滑过上座21上的第一弹性凸台2421的同时,有一定硬度的弹性拎手23就会脱离导向槽211向外延展,当上盖22内侧底平面的第一定位凸起241再次滑过上座21上另一端的第二弹性凸台2422时,弹性拎手23完全打开,即可正常使用了。

弹性拎手23完全露出时,上座21上的第一弹性凸台2421和第二弹性凸台2422起固定上盖22周向转动的作用,只有当使用者顺时针方向用力转动上盖22时,上座21上的第一弹性凸台2421和第二弹性凸台2422才会变形,实现上盖22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具有隐藏式拎手的杯子,包括用于盛装流体或半流体的杯体和用于密封兼出液的杯盖,所述杯盖下部与所述杯体上端开口密封螺接,所述杯盖包括上座、上盖和弹性拎手,所述上座(如图1所示),在其外圆靠近底部有均布的防滑凸点;上半部周向有两圈导向凸台,用于拎手始终在两导向凸台形成的导向槽内;在其上平面靠近边缘有一个圆柱,用于固定硅胶拎手前后左右移动;圆柱凸台的上平面有一个方形凸台,用于限制硅胶拎手的上下移动;在其上的圆筒设有两个弹性凸台,用于固定上盖的周向的位置;在导向凸台的下方有一个定位凸台,此定位凸台跟上盖内侧的定位凸台配合;在上座底部有用于连接杯体的内螺纹。

所述的上盖(如图2所示),在其侧壁上有一个环形通孔,通孔作为弹性拎手贯穿的窗口;窗口内壁向外突出形成一圈用于阻挡弹性拎手头端穿过的凸台,用于跟弹性拎手上的圆弧凸台配合以保证弹性拎手不会缩进上盖内;在上盖的内端面有一个长方形的第一定位凸台;在上盖的侧壁靠近端面有两端对称的第二定位凸起,此第二定位凸起与上座上的环形槽配合,以保证上盖不会与上座分离的同时上盖可以周向转动。

所述的弹性拎手(如图3所示),是有一定硬度的硅胶材质,在其尾部有一个圆形通孔;中间部位被掏空,用于手指穿过以实现提的功能;在其端部有一个圆弧凸台,此圆弧凸台的外圆与上盖的外圆弧度相同,在其外圆的弧面上设计了企业的LOGO,来提升品牌影响力。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