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2489发布日期:2019-01-22 21:4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发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料制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泡装置。



背景技术:

在饮料的制备过程中,经常需要将牛奶等进行发泡,因此发泡装置应运而生。现有的发泡装置中能发泡液体并同步加热发泡液体的技术有两种:第一种技术是利用蒸汽通过文丘里管发泡、加热发泡液体,这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缺点也很显著,主要体现在泡沫不充分、不细密、易消散,发泡液体温度难于控制,不适合发泡较大量的发泡液体;第二种技术是利用电机驱动搅拌轴的方式发泡液体,同时使用额外的发热体加热发泡液体,这种装置发泡效果好,但由于需要额外的电机、发热体、控制系统,成本昂贵,耗能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166634U的中国实用新型《发泡装置》公开了一种发泡装置,包括水汽制备系统、搅拌系统、发泡加热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水汽制备系统以蒸汽驱动所述搅拌系统;所述搅拌系统在蒸汽的驱动下对发泡液体进行搅拌使其发泡;所述发泡加热系统接收所述水汽制备系统以蒸汽驱动所述搅拌系统后的蒸汽或所述蒸汽凝结的热态水,对所述搅拌搅拌中的发泡液体进行加热;所述控制系统信号连接并控制所述水汽制备系统、所述搅拌系统以及所述发泡加热系统中的一种或几种。对于该种发泡装置来说,需要依靠蒸汽驱动搅拌系统来进行发泡,若发泡效率过低,会使得发泡液体还未发泡完全就被加热到了过高的温度而无法继续发泡,同时也会使得发泡液体中加入了过多的蒸汽凝结后的水从而使得口味不佳,因此若需要良好的发泡效果,需要降低蒸汽的动力损失提高搅拌系统的发泡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发泡效率高的发泡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泡装置,包括蒸汽驱动系统、搅拌系统、加热系统,

所述蒸汽驱动系统能接收蒸汽驱动所述搅拌系统;

所述搅拌系统能在所述蒸汽驱动系统的驱动下对发泡液体进行搅拌使其发泡;

所述加热系统能对加热液体进行加热;

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驱动系统包括进汽装置、驱动主体,所述进汽装置将蒸汽输送给驱动主体;所述驱动主体内设置有驱动腔、叶轮,

所述驱动腔侧壁上设置有通入蒸汽的进气孔,所述驱动腔侧壁上还设置有出汽孔,所述出汽孔能将所述驱动腔内的蒸汽输送给加热系统用于加热;

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驱动腔内,所述叶轮包括叶轮腔,所述叶轮腔与所述驱动腔侧壁之间相对密封,进入所述驱动腔的蒸汽率先进入所述叶轮腔来驱动叶轮转动,同时所述叶轮带动所述搅拌系统搅拌发泡。

进一步,所述叶轮包括轮毂、至少两片叶片、上外周缘和下外周缘,所述轮毂的上部向外周延伸直至接触所述驱动腔的侧壁形成所述上外周缘,所述轮毂的下部向外周延伸直至接触所述驱动腔的侧壁形成所述下外周缘;所述叶片连接于所述轮毂的侧面,并且叶片的上端与上外周缘的下端面连接,叶片的下端与下外周缘的上端面连接,使得相邻的叶片之间形成所述叶轮腔。该种叶轮腔的设置不但结构简单而且密封效果良好,使得蒸汽不易四散,能尽可能地用于推动叶片,提高蒸汽利用效率,提高发泡效率。

进一步,所述驱动主体内还设置有保压腔,所述保压腔与所述驱动腔相连通,并且所述保压腔保持一定的气压且所述气压的压强使得所述驱动腔内的蒸汽不易逸出而散失。保压腔的设置使得驱动腔内的蒸汽不易逸出散失,从而将蒸汽更大程度地用于驱动叶轮转动,从而提高蒸汽利用效率,提高发泡效率。

进一步,所述驱动主体包括安装座和盖体,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所述驱动腔,所述驱动腔的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保压腔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与盖体之间。该种驱动主体的设置结构简单且合理。

进一步,在所述安装座与盖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阻挡部件和第二阻挡部件,所述叶轮上表面外缘与所述开口内缘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阻挡部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下端面与所述叶轮的上端面之间,且所述第一阻挡部件环绕所述间隙地设置于所述间隙内侧,阻挡从所述间隙处逸出的蒸汽向间隙内侧散失;所述第二阻挡部件设置于所述盖体的下端面与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面之间,且所述第二阻挡部件环绕所述间隙地设置于所述间隙外侧,阻挡从所述间隙处逸出的蒸汽向间隙外侧散失;从而在所述第一阻挡部件与所述第二阻挡部件之间形成所述保压腔。通过增加第一阻挡部件与第二阻挡部件来构成保压腔,该种设置方式结构简单且有效。

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挡部件为挡板,所述挡板的上端与盖体的下端面连接,所述挡板的下端与所述叶轮的上端面相抵;所述第二阻挡部件为密封圈,间隙外侧的安装座上表面上设置有环绕间隙的密封槽,所述密封圈的下端嵌扣所述密封槽内,所述密封圈的上端与盖体的下表面相抵。该种设置方式使得保压腔不容易让蒸汽逸出,保有一定压力的同时,压力过大时还能从挡板下端或密封圈上端泄漏出去,起到调节保压腔内气体压强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加热系统包括底座和出汽管,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蒸汽驱动系统的下端,所述底座开设有能盛装发泡液体的容纳腔,所述出汽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汽孔连通,能导出所述驱动腔内的蒸汽,所述出汽管的另一端延伸向所述容纳腔的底部;所述搅拌系统能在所述容纳腔内对发泡液体进行搅拌发泡。该种加热系统的设置使得驱动叶轮后丧失了大部分动能的蒸汽能够排出到容纳腔,不但加热了容纳腔内的发泡液体还可以防止驱动腔内过高的气压影响进汽孔处较高动能的蒸汽的流入,提高蒸汽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发泡效率。

进一步,所述出汽管上还开设有排汽通道,所述排汽通道的一端开设于出汽管上,所述排汽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保压腔连通。通过排汽通道可以将多余的蒸汽排入保压腔,防止容纳腔内压力过大又可以帮助保压腔维持压力。

进一步,所述搅拌系统包括传动杆和发泡组件,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叶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腔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传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叶轮的底部连接;所述发泡组件连接于所述传动杆上,且能随所述传动杆同步转动对所述容纳腔内的发泡液体进行搅拌发泡。该种结构的搅拌系统结构简单且能有效得与叶轮进行动力传递,提高发泡效率。

进一步,所述驱动腔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所述通孔,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形状配合的轴承,所述轴承的轴承孔与所述通孔相贯通,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轴承孔与所述叶轮的底部传动连接。轴承的设置减少传动杆转动时的阻力,减少动力损失,提高发泡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叶轮腔的设置使得进入驱动腔的蒸汽,能够率先进入叶轮腔来推动叶片,从而驱动叶轮转动,防止蒸汽逸散,提高对蒸汽动能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发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泡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压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有出汽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9所示,该种发泡装置,包括蒸汽驱动系统S1、搅拌系统S2、加热系统S3,蒸汽驱动系统S1能接收蒸汽驱动搅拌系统S2;搅拌系统S2能在蒸汽驱动系统S1的驱动下对发泡液体进行搅拌使其发泡;加热系统S3能对加热液体进行加热。

蒸汽驱动系统S1包括驱动主体1、进汽装置3。驱动主体1内设置有驱动腔14、叶轮2和保压腔d。本实施例的驱动主体1包括安装座12、盖体13和叶轮2。安装座12上开设有驱动腔14,驱动腔14侧壁上设置有通入蒸汽的进气孔14a,驱动腔14侧壁上还设置有出汽孔14b,所述出汽孔14b能将所述驱动腔14内的蒸汽输送给加热系统S3用于加热;驱动腔14的上端设置有开口14e。盖体13盖设于安装座12上,且盖体13与安装座12之间设置有保压腔d,保压腔d与驱动腔14相连通,并且保压腔d保持一定的气压且气压的压强使得驱动腔14内的蒸汽不易逸出而散失。叶轮2设置于驱动腔14内,叶轮2包括叶轮腔23,叶轮腔23与驱动腔14侧壁之间相对密封,进入驱动腔14的蒸汽率先进入叶轮腔23来驱动叶轮2转动,同时叶轮2带动所述搅拌系统S2搅拌发泡。

叶轮2包括轮毂21、至少两片叶片22、上外周缘21a和下外周缘21b,轮毂21的上部向外周延伸直至接触所述驱动腔14的侧壁形成所述上外周缘21a,所述轮毂21的下部向外周延伸直至接触所述驱动腔14的侧壁形成所述下外周缘21b;所述叶片22连接于所述轮毂21的侧面,并且叶片22的上端与上外周缘21a的下端面连接,叶片22的下端与下外周缘21b的上端面连接,使得相邻的叶片22之间形成所述叶轮腔23。叶轮2上表面还设置有凸起的转轴24,盖体13的下端面开设有能与转轴24插置配合的限位孔13a,当叶轮转动时转轴24能在限位孔13a内灵活转动。

在安装座12与盖体13之间设置有第一阻挡部件d1和第二阻挡部件d2,叶轮2上表面外缘与开口14e内缘之间存在间隙c;第一阻挡部件d1设置于盖体13的下端面与叶轮2的上端面之间,且第一阻挡部件d1环绕间隙c地设置于间隙c内侧,阻挡从间隙c处逸出的蒸汽向间隙内侧散失;第二阻挡部件d2设置于盖体13的下端面与安装座12的上端面之间,且第二阻挡部件d2环绕间隙c地设置于间隙c外侧,阻挡从间隙c处逸出的蒸汽向间隙外侧散失;从而在第一阻挡部件d1与第二阻挡部件d2之间形成保压腔d。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挡部件d1为挡板d1,挡板d1的上端与盖体13的下端面连接,挡板d1的下端与叶轮2的上端面相抵;第二阻挡部件d2为密封圈d2,间隙c外侧的安装座12上表面上设置有环绕间隙c的密封槽d3,密封圈d2的下端嵌扣密封槽d3内,密封圈d2的上端与盖体13的下表面相抵,盖体13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圈d2形状对应的凸起的密封条13b,密封条13b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密封性能。

进汽装置3包括进汽流道31,进汽流道31的一端与蒸汽发生装置连通,进汽流道31的另一端与驱动腔14上的进气孔14a连通。本实施例的进汽装置为与安装座12一体成型的进汽管,且进汽流道为渐缩结构。

加热系统S3包括底座6和出汽管4,底座6设置于安装座12的下端,底座6开设有能盛装发泡液体的容纳腔6a,出汽管4的一端与出汽孔14b连通,能导出驱动腔14内的蒸汽,出汽管4的另一端延伸向容纳腔6a的底部;搅拌系统S2能在容纳腔6a内对发泡液体进行搅拌发泡。出汽管4上还开设有排汽通道41,排汽通道41的一端开设于出汽管4上,排汽通道41的另一端与保压腔d连通。

搅拌系统S2包括传动杆7和发泡组件7a,传动杆7与叶轮2传动连接。驱动腔14的底部底部设置有凹槽14c,凹槽14c的底部开设有通孔14d,凹槽14c内设置有与凹槽14c形状配合的轴承5,轴承5的轴承孔与通孔14d相贯通,传动杆7的一端依次穿过通孔14d和轴承孔与叶轮2的底部连接;发泡组件7a连接于传动杆7上,且能随传动杆7同步转动对容纳腔6a内的发泡液体进行搅拌发泡。本实施例的发泡组件7a设置于传动杆7的底部。

使用该种发泡装置时,将蒸汽从进汽装置3的进汽流道31通入,由于进汽流道31为渐缩结构将蒸汽的内能转化为动能,加快了蒸汽的流速,通过进汽孔14a将蒸汽导入驱动腔14,蒸汽率先进入叶轮腔23同时冲击叶片22,驱动叶轮2旋转,从而带动传动杆7旋转,继而带动发泡组件7a旋转发泡。由于叶轮腔23的设置使得蒸汽不易散失,能更大程度地将蒸汽用于驱动叶轮2;以及保压腔d的存在,使得间隙外部保持一定的压力,进一步使得蒸汽不易逸散,从而能更充分得将蒸汽用于驱动叶轮2。另外,驱动腔14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汽孔14b,使得驱动叶轮2后丧失了大部分动能的蒸汽能够排出到容纳腔6a,不但加热了容纳腔6a内的发泡液体还可以防止驱动腔14内过高的气压影响进汽孔14a处较高动能的蒸汽的流入,提高蒸汽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发泡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