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能耗电加热平底煎饼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1422发布日期:2019-11-27 17:45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能耗电加热平底煎饼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底锅,具体是一种低能耗电加热平底煎饼锅。



背景技术:

锅是厨房中常见的一种用具,是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器具,随着烹饪技术的发展,锅也分为了各种各样的种类,炒锅、汤锅等,平底锅也是常见的一种锅。平底锅是一种用来煎煮食物的器具,约20至30厘米直径大,低锅边并且向外倾斜的铁制平底煮食用器具。现在厂商普遍改用比较轻的铝作为制造物料。平底锅适合作为焙、烘、蒸、烤或炒海鲜、肉类和家禽类佳肴,煮蔬菜或便于用手指取食的健康小吃。容易使用,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烹调出各式各样的佳肴。

随着科技的发展,平底锅不仅仅局限于常见的平底锅,还出现了电加热平底锅。现有的电加热平底锅,以空气为介质,单纯利用电阻丝对锅面进行加热,锅面受热不均,为维持锅面所需温度,需持续对锅面进行加热,耗电量大;而且采用电阻丝与陶瓷加固,结构繁琐,占用空间大,这就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耗电加热平底煎饼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能耗电加热平底煎饼锅,包括锅体、保温盒、油盒、导热油、加热管、回油盒以及支撑架,所述油盒通过螺栓安装在锅体下部并且锅体与油盒相配合的面有两个圆形的沉头凹坑,沉头凹坑包括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导热油放置在油盒中,加热管通过螺栓安装在油盒内,回油盒与油盒密封连接并且回油盒位于油盒的下方,回油盒上方有一个排气口,保温盒套在油盒的最外层,支撑架的上端与油盒相连接并且支撑架穿过保温盒,油盒包括注油口、搅油板、连接管和开口并且搅油板对称的设置在油盒内,连接管包括用于排出油盒内空气的第一连接管和用于回油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第一凹坑同心并且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凹坑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0.5-1mm,第二连接管与第二凹坑同心并且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凹坑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0.5-1mm,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油盒盒底距离均为1-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的厚度均为锅体厚度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排气口的直径为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第二凹坑的深度比第一凹坑的深度大1-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油盒采用铝质材料制作,加热管采用电阻丝加热管、电磁式加热管和碳化硅加热棒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回油盒的形状为长方形,回油盒包括两个铁管和一个长方形盒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保温盒包括壳体和采用耐高温硅酸铝针刺毡制作的耐高温层,耐高温层的厚度为67-7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支撑架采用一点定位和三点支撑的机械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采用导热油为锅面加热,改善锅外沿温度低、中心温度高的受热不均匀现状,使锅面受热均匀,改进电气控制原理,降低能耗,节约了成本,使产品使用功率仅为市面产品的一半,将机械与电气控制部分结构进行融合,空间尺寸明显减小,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低能耗电加热平底煎饼锅的侧视图。

图2为低能耗电加热平底煎饼锅中油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低能耗电加热平底煎饼锅的俯视图。

图4为低能耗电加热平底煎饼锅中油盒的俯视图。

其中:1-锅体,2-保温盒,3-支撑架,4-油盒,5-回油盒,6-加热管,7-第一连接管,8-第二连接管,9-第一凹坑,10-第二凹坑,11-注油口,12-搅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低能耗电加热平底煎饼锅,包括锅体1、保温盒2、油盒4、导热油、加热管6、回油盒5以及支撑架3,所述油盒4通过螺栓安装在锅体1下部并且锅体1与油盒4相配合的面有两个圆形的沉头凹坑,沉头凹坑包括第一凹坑9和第二凹坑10,导热油放置在油盒4中,加热管6通过螺栓安装在油盒4内,回油盒5与油盒4密封连接并且回油盒5位于油盒4的下方,回油盒5上方有一个排气口,保温盒2套在油盒4的最外层,支撑架3的上端与油盒4相连接并且支撑架3穿过保温盒2,油盒4包括注油口11、搅油板12、连接管和开口并且搅油板12对称的设置在油盒4内,连接管包括用于排出油盒4内空气的第一连接管7和用于回油的第二连接管8,第一连接管7与第一凹坑9同心并且第一连接管7的一端与第一凹坑9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0.5-1mm,第二连接管8与第二凹坑10同心并且第二连接管8的一端与第二凹坑10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0.5-1mm,第一连接管7和第二连接管8的另一端与油盒4盒底距离均为1-2mm。第一凹坑9和第二凹坑10的厚度均为锅体1厚度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排气口的直径为2mm。第二凹坑10的深度比第一凹坑9的深度大1-2mm。油盒4采用铝质材料制作,加热管6采用电阻丝加热管、电磁式加热管和碳化硅加热棒中的任意一种。回油盒5的形状为长方形,回油盒5包括两个铁管和一个长方形盒子。保温盒2包括壳体和采用耐高温硅酸铝针刺毡制作的耐高温层,耐高温层的厚度为67-75mm。支撑架3采用一点定位和三点支撑的机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搅油板12起到使导热油受热均匀的作用,第一连接管7起到排出油盒4内空气的作用,第二连接管8起到回油的作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这第一连接管7和第二连接管8都起到回油的作用,同时设置这两个位置也起到锅体1受热均匀的作用。回油盒5在没进行工作之前里面已装有导热油,液面在回油盒5高度的五分之一处。保温盒2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油盒4散热,起到保温、节约能耗的作用。支撑架3采用一点定位和三点支撑的机械结构,优点是在带动锅体1旋转时,对于锅体1的x和y面可用三点支撑螺栓调节锅面是否与水平平行。本产品用导热油为锅体1加热,增大加热部分内能,改善锅体1外沿温度低,中心温度高的受热不均匀现状,使锅体1受热均匀,在加热外部做好保温隔热层,把热量损失降到最低,从而达到功率低,能耗小的要求;改进电气控制原理,将机械与电气控制部分结构进行融合,把加热源、导热介质和隔热层合理的整合到锅体1的底部,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有效的节省了大量的空间,降低能耗,使产品使用功率仅为市面产品的一半。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锅体1为现有技术的应用,油盒4、保温盒2、回油盒5以及支撑架3为本申请的创新点,其有效解决了能耗大和占地空间大的问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