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式容器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3156发布日期:2019-10-19 02:57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式容器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容器把手,尤其涉及一种把手相对于容器作螺合锁固时,可将把手紧迫锁固于容器的可拆卸式容器把手。



背景技术:

市售的杯具主要由一杯子把手及一杯子本体组成,其中,由于受到材质及工艺上的限制,杯子把手与杯子本体通常是同一材质、且一体成型制成,例如,塑料杯子是由熔融塑料后射出成型方式制成,又例如,不锈钢杯子是将不锈钢材质的杯子把手及杯子本体相互焊接制成,然而,这两种杯子皆存有无法更换杯子把手的问题,若使用者有更换杯子把手或杯子本体需求时,则无法单独进行更换,只能将损坏的杯具丢弃,此种作法极为浪费资源,有发明人发明一种可替换把手的杯具,请参照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TWM557565号拉花杯的结合结构,其公开一种拉花杯的结合结构,包括:一杯体、一木质把手及两个螺丝,其中:杯体包括一设置面,而设置面凸设有两个固定柱,两个固定柱各具有一穿设孔,木质把手具有两个相对且靠抵杯体的组接面,组接面凹设有分别对应于两个固定柱的两个组设槽,且木质把手具有分别与两个组设槽连通且对应穿设孔的两个锁固孔,两个螺丝,分别穿设于两个穿设孔与两个锁固孔,以将木质把手固定于杯体。

由此可知,中国台湾第TWM557565号新型专利主要通过螺丝组装及拆卸把手,然而,当使用者无工具拆卸螺丝时,即无法顺利组装或拆卸把手,是以,此种作法仍然不便利;又有一种把手以螺帽固定于杯子,然而,嵌设于把手的螺帽并未受到进一步固定,因此,当把手相对于杯子作转动锁固时,把手无法紧迫固定于杯子,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据此,如何使把手可紧迫固定于杯子且易于组装,此乃待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人依据多年来从事容器制造及组装相关行业的经验,针对容易与把手之间的组装结构进行研究及分析,期能研发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实体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把手紧迫固定于容器的可拆卸式容器把手。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式容器把手,其主要包括一固定件及一把手,所述的固定件一端组设于一容器,且固定件另一端成型有一螺杆,所述固定件的一端成型有一第一连接部,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成型有一螺杆,所述第一连接部组设于所述容器的一外壁面;所述第一连接部成型为一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对应于所述容器的外壁面弧度。所述的把手成型有一组装孔,另于组装孔内部嵌设有一螺帽,使用者通过螺帽与螺杆结合固定方式,将把手固定于一容器,据此,使用者在组装或拆卸把手时仅需转动把手,无须再使用其他工具进行组装或拆卸,再者,使用者组装把手时,把手的组装孔可进一步对螺帽形成限位作用,使用者将把手转紧时,通过组装孔的限位作用可避免螺帽松脱而无法将把手紧迫于容器,同时,把手与固定件之间另设置有一衔接环,所述衔接环的一端成型有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成型为一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对应于所述容器的外壁面弧度。所述的衔接环可快速将把手对位于固定件,避免使用者以错误角度进行组装,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手对螺帽的限位作用,可将把手紧迫固定于容器,并且,使用者亦无须使用其他辅助工具即可进行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四)。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五)。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完成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可拆卸式容器把手;101、固定件;102、衔接环;

1011、第一连接部;1021、第二连接部;1012、螺杆;

1022、嵌合部;103、把手;104、螺帽;1031、组装孔;

1041、螺纹部;1032、嵌合槽;1042、肋条;1033、轨道;

20、容器;201、外壁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中所示的可拆卸式容器把手10,其主要包括一固定件101、一衔接环102以及一把手103,所述的固定件101的一端成型有一第一连接部1011、另一端成型有一螺杆1012,其中,第一连接部1011组设于一容器,再者,第一连接部1011成型为一弧形面,可对应于容器的外壁面弧度,螺杆1012可供以把手103组装固定;所述的衔接环102成型为套筒状,其一端成型有一第二连接部1021,另一端成型有一嵌合部1022,第二连接部1021可套入于固定件101以便组设于容器,嵌合部1022可嵌合固定于把手103,再者,衔接环102材质为隔热材质,可阻隔容器的热能传递至把手103;把手103成型有一组装孔1031,一嵌合槽1032紧邻成型于组装孔1031外围,嵌合槽1032对应于嵌合部1022,可供嵌合部1022嵌入固定于嵌合槽1032,所述的组装孔1031可对应于固定件101的螺杆1012,组装孔1031的内壁成型有至少一轨道1033,一螺帽104内侧成型有一螺纹部1041,外侧则成型有至少一肋条1042,各肋条1042对应于组装孔1031的各轨道1033,使螺帽104可组设于组装孔1031中,使螺杆1012可与螺帽104彼此相互螺合锁固。

请参阅图2,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一),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容器把手10,组装时,固定件101以第一连接部1011组设于一容器20的一外壁面201,使第一连接部1011可贴合于外壁面201,其中,固定件101可以通过铆钉、焊接、或黏着剂等方式固定于外壁面201,不以此为限。

请再参阅图3,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二),如图所示,当固定件101组设于外壁面201后,可再将衔接环102的第二连接部1021套于固定件101,使衔接环102可罩覆于固定件101,请搭配参阅图4,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三),如图所示,第二连接部1021成型为弧形面,因此当衔接环102顶靠于容器20的外壁面201时,衔接环102亦可以贴合于外壁面201。

请参阅图5和图6,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意图(四)~(五),请搭配参阅图1,如图所示,使用者组装把手103时,使用者可先将把手103的嵌合槽1032,对应于衔接环102的嵌合部1022,再将嵌合部1022伸入于嵌合槽1032内,进而使把手103的组装孔1031可快速对位于固定件101的螺杆1012,完成对位后,使用者即可转动把手103,使螺帽104的螺纹部1041可相对于螺杆1012作旋转螺合,其中,各轨道1033可进一步对肋条1042形成限位作用,使把手103转动时,螺帽104不会受把手103而于组装孔1013内滑动,请再参阅图6,当使用者将把手103转至适当位置后,螺杆1012会抵住把手103使螺杆1012与螺帽104形成紧迫的关系,若使用者此时仍强行转动把手103,则螺帽104仍会被略微带往固定件101,因此,使用者仅需略为调整把手103转动角度,即可使把手103再复位至适当位置上,其组装完成后状态即如图7所示,拆卸时,使用者仅需将把手103逆向转动,即可将把手103与固定件101分离。

由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拆卸式容器把手,其主要具有一固定件及一把手,所述的固定件一端组设于一容器,且固定件另一端成型有一螺杆,所述的把手成型有一组装孔,另于组装孔内部嵌设有一螺帽,使用者通过螺帽与螺杆螺合固定方式,将把手固定于一容器,据此,使用者在组装或拆卸把手时仅需转动把手,无须再使用其他工具进行组装或拆卸,再者,使用者组装把手时,把手的组装孔可进一步对螺帽形成限位作用,使用者将把手转紧时,通过组装孔的限位作用可避免螺帽松脱而无法将把手紧迫于容器,同时,把手与固定件之间另设置有一衔接环,所述的衔接环可快速将把手对位于固定件,避免使用者以错误角度进行组装;依此,本实用新型据以实施后,确实可达到提供一种可将把手紧迫固定于容器的可拆卸式容器把手的目的。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