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座腰同步联动装置的弹性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4817发布日期:2020-01-21 22:1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用于座腰同步联动装置的弹性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座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座具的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及座具,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座腰同步联动装置的弹性复位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座椅当人坐下去之后,一般需要靠后坐人的腰部才能挨着靠背,向前坐人的腰部挨不到座椅,导致腰部得不到支撑;通常人们通过在座椅靠背前放靠背软垫来支撑腰部,这种方法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够方便且携带起来比较麻烦。

特设想开发一种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底座固定不动,而当人体就座时座框可以向下运动的同时又水平移动,座框移动的同时带动腰靠也同步水平移动;但人体离开后则需要座框自动复位,比较能够容易想到的是在座框与底座间设置弹簧,但座框与底座间在初始状态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弹簧有足够的长度,至少等于座框与底座间距离,但这一定程度上又会提升成本,并且增加整体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弹性复位机构,有助于座腰联动装置自动回弹,更重要的是,弹簧的位置设计是连接于座框、底座之间的导向用的前连杆或后连杆上,准确的说是垂直于前、后连杆运动方向,从而受力更加直接,同时弹簧不用做的很长,只需要能够支撑起连杆复位就可以;这样就简化了座腰联动结构,在实际生产中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整体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用于座腰同步联动装置的弹性复位机构,包括:

底座,用以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

座框,用以配置座垫,所述的座框设置于底座上方;

前、后连杆,其中前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座框前端、底座前端铰接,后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座框后端、底座后端铰接;前、后连杆与底座、座框组成四连杆机构;

弹簧,所述的弹簧为压簧,弹簧的一端约束于前连杆或后连杆上,弹簧的另一端约束于底座上。

作为优选,弹簧的一端约束于前连杆上。人体坐的位置比较靠前,这样弹簧受力更加直接。

作为优选,弹簧的两端分别套有第一导向套、第二导向套,所述的第一导向套与穿设于底座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铰接,第二导向套与穿设于座框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杆铰接。这样使得弹簧可以转动,因此不会发生径向方向的变形,从而可以延长弹簧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在前连杆长度方向,第二支撑杆穿设于前连杆的中部位置。这样使得在不改变作用效果的情况下,弹簧的长度相对于弹簧的一端约束于座框上来说更短一些,节约了成本。

作为优选,前连杆与弹簧均是倾斜设置,且前连杆的倾斜方向与弹簧的倾斜方向相反。

用于座腰同步联动装置的弹性复位机构,包括:

底座,用以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

座框,用以配置座垫,所述的座框设置于底座上方;

前连杆与滑槽引导机构,所述的前连杆设置于座框前端,所述的滑槽引导机构设置于座框后端;其中,所述前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座框、底座铰接;滑槽引导机构包括滑槽与导轴,滑槽设置在座框或是底座中的一个上,相对应的所述的导轴设置在底座或是座框中的另一个上,导轴穿设在滑槽内;

弹簧,所述的弹簧为压簧,弹簧的一端约束于前连杆上,弹簧的另一端约束于底座上。

作为优选,弹簧的两端分别套有第一导向套、第二导向套,所述的第一导向套与穿设于底座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铰接,第二导向套与穿设于前连杆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杆铰接。

作为优选,在前连杆长度方向,第二支撑杆穿设于前连杆的中部位置。

作为优选,前连杆与弹簧均是倾斜设置,且前连杆的倾斜方向与弹簧的倾斜方向相反。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复位机构是在座框与底座间设置弹簧,具体的说,弹簧的位置设计是连接于座框、底座之间的导向用的前连杆或后连杆上,准确的说是垂直于前连杆或后连杆运动方向,从而受力更加直接,这样弹簧不用做的很长,只需要能够支撑起连杆复位就可以;这样就简化了座腰联动结构,在实际生产中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整体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应用于沙发空载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应用于沙发空载与就坐转换时一个中间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应用于沙发就坐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应用于沙发空载时的侧视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应用于沙发空载与就坐转换时一个中间状态的侧视图;

图6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应用于沙发就坐时的侧视图;

图7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状态时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8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与就坐转换时一个中间状态的主视图;

图9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就坐状态时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状态时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1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与就坐转换时一个中间状态的侧视图;

图12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就坐状态时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3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状态时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14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与就坐转换时一个中间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15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就坐状态时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16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状态时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17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与就坐转换时一个中间状态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18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就坐状态时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19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状态时座框与底座拆分后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与就坐转换时一个中间状态且座框与底座拆分后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就坐状态时座框与底座拆分后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状态时座框、腰支架、滑移导引机构、弹性复位装置及底座之间拆分后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2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状态时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24为实施例2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状态时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5为实施例2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状态时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26为实施例2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状态时座框与底座拆分后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7为实施例2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在空载状态时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三;

图28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应用于沙发空载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9为实施例1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应用于沙发空载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0为实施例3中座腰同步联动装置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1:首先定义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参考方位,本实用新型将座具在正常安装使用时,座具的前方为前端、头部,而座具的后方包括座具腰靠所在的位置为后端、尾部。

本实施例的用于座具的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如图7-22所示,包括:

底座1,用以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底座1是固定不动的。

座框2,用以配置座垫,所述的座框设置于底座上方;

前、后连杆3a、3b,均对称设置在底座1的左右两侧,其中前连杆3a的两端分别与座框2前端、底座1前端铰接,后连杆3b的两端分别与座框2后端、底座1后端铰接;前、后连杆3a、3b与底座1、座框2组成四连杆机构,座框2在前、后连杆3a、3b支撑与导向作用下可相对于底座1运动并在空载位置和就坐位置之间进行状态转换;在空载位置,座框2向上远离底座1且前、后连杆3a、3b与底座1之间具有较大仰角;在就坐位置,座框2向下靠近底座1且前、后连杆3a、3b与底座1之间具有较小仰角;

腰支架4,用以配置腰靠,且所述腰支架4与座框2滑动连接,所述的腰支架4具有初始位置与顶腰位置;在水平方向上腰支架4相对于底座1的位移大于座框2相对于底座1的位移。腰支架4向前移动顶住腰部,从而达到了支撑腰部的目的。

滑移导引机构,其响应于座框2的运动,并带动腰支架4沿座框2滑动同时相应的使腰支架4与座框2之间产生相对位移;

弹簧,用于辅助座框2从就坐位置移动到空载位置,并同步辅助腰支架4从顶腰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所述的弹簧5为压簧,弹簧5的一端约束于前连杆3a上,弹簧5的另一端约束于底座1上;具体的说,弹簧5的两端分别套有第一导向套5a、第二导向套5b,所述的第一导向套5a与穿设于底座1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6铰接,第二导向套5b与穿设于前连杆3a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撑杆7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座框2平行于底座1设置,且座框2在空载位置和就坐位置之间转换时座框2始终平行于底座1。使得该装置在支撑人体腰部的同时,腰支架4相对于人体脊柱的支撑位置不变,从而给人体的背部体验更为舒适。

在具体应用时,本实施例中的座框2受到人体压力后先向下移动,带动前、后连杆3a、3b向下运动,此时滑移导引机构响应座框2一起运动,同时带动腰支架4沿座框2滑动,在腰支架4向前滑动的过程中,先是接触到人体腰部,最后支撑到人体腰部,起到支撑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座框2相对于底座1下降的同时沿水平方向移动。弹性复位装置的设置使得该座椅具有自动复位的功能,且在人体坐上去的过程中,座框下移的较为舒缓,使得人体的体验感更好。

如图10-22所示,所述的滑移导引机构包括可沿水平方向伸展或收缩的连杆组8以及对连杆组8进行导引的上滑动槽8a与下滑动槽8b;连杆组8为一对,其对称设置在底座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连杆组8设置在上、下滑动槽8a、8b之间,连杆组8包括多根依次铰接的连杆801;上滑动槽8a为一字形槽且上滑动槽8a沿座框2长度方向设置在座框2上,下滑动槽8b为一字形槽且下滑动槽8b沿底座1长度方向设置在底座1上;具体的说,座框2的左右两侧设有朝下伸展的翼板9,所述的上滑动槽8a沿座框2长度方向设置在翼板9上;底座1的左右两侧设有朝上伸展的侧板10,所述的下滑动8b槽沿底座1长度方向设置在侧板10上。

连杆组8与底座1铰接且连杆组8与底座1的铰接点不产生移动,连杆组8还与腰支架4铰接以带动腰支架4沿座框2滑动。

具体的,连杆组8的某一个节点与底座1铰接起到限位作用,连杆组8以此节点为界向节点同侧或两侧进行伸展收缩,连杆组8起到放大腰支架4行程的作用,从而使得腰支架4相对于底座1的位移大于座框2相对于底座1的位移,从而可以在人体就坐时迅速前移支撑人体腰部。

所述的连杆组8具有头部和尾部,连杆组8的头部即处在最前端的连杆通过驱动轴8c与腰支架4铰接,连杆组8的尾部即处在最后端的连杆通过限位轴8d与底座1铰接;且相邻的两根连杆之间通过铰接轴8e铰接;所述的驱动轴8c、铰接轴8e根据自身所处的位置分别相应的插置在上滑动槽8a或者下滑动槽8b内。驱动轴8c带动腰支架4向前移动,限位轴8d为腰支架4的移动设定一个有效距离,防止腰支架4过于靠前,影响人体的使用效果。

所述的腰支架4包括竖支架4a与横支架4b,横支架4b侧部沿横支架4b长度方向开有一字形的导引槽4c,横支架4b插入至座框2内,且处在上滑动槽8a内的铰接轴8e同时插入至导引槽4c内。这样铰接轴8e同时对横支架4b起到承托作用,使其可以沿座框2前后移动。

所述的铰接轴8e为一长轴,其贯穿于座框2或底座1的左右两侧。使得两侧的连杆组8可以同步移动,不会卡顿,移动轨迹更为稳定。

同理,所述的驱动轴8c、限位轴8d均为一长轴,驱动轴8c、限位轴8d均贯穿于座框2或底座1的左右两侧。

所述的连杆组8包括至少3根连杆,相邻的两根连杆组成v形。本实施例中连杆组8具体为5根。

在具体应用时当人体就坐时,座框2受到压力的作用后下移,带动与座框2前、后端铰接的前、后连杆3a、3b,前、后连杆3a、3b下移的过程中,挤压连杆组8使其开始伸展扩张,连杆组8伸展通过驱动轴8c将拉力传递给腰支架4,带动腰支架4向前移动,直到座框2到达行程终点时,腰支架4停止向前移动,此时弹簧5被挤压到产生一定的形变,若人不起身,弹簧5受到人体压力的情况下形变量一直存在。此时,腰支架4上面配置的腰靠到达人体的腰部位置,起到支撑作用。

在人体从座椅上起身后,由于弹簧5不再受到来自人体的压力,之前有一定的形变量的弹簧5将恢复原状,对第二导向套5b产生斜向上的弹力作用,第二导向套5b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二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7带动前连杆3a斜向上运动,前连杆3a再带动座框2运动,座框2运动后驱动轴8c后移,带动连杆组8收缩运动的同时腰支架4后移,一直到弹簧5恢复到初始的状态时,座框2与腰支架4停止运动,复位至空载状态时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座腰同步联动装置可应用于沙发、座椅等多种座具,图28、29为本实施例应用于座具沙发的内部连接方式示意图;一种沙发,包括间隔对称的落地扶手301以及连接两侧落地扶手301的支撑架101,具体的说,支撑架中间设有下沉式底座支撑架102,本实施例座腰同步联动装置中的底座1与支撑架101固定连接,即底座1设置在下沉式底座支撑架102上且依靠下沉式底座支撑架102支撑;在座框2上面配置有座垫201;腰支架4的竖支架4a上配置有腰靠401。

该沙发在空载状态即不坐人时,沙发的外观如图1、4所示,当人体坐下时,如图2、3、5、6所示,腰靠401快速前移顶住人体腰部,对人体起到支撑作用。分别对比图1、图3及图5、图6,很明显看出座垫201及腰靠401相对于底座均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且腰靠401比座垫201向前移动的位移更大。

实施例2:图23-27示意了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腰支架4与底座1滑动连接,驱动轴8c、限位轴8d均处在底座1上,本实施例的连杆组8具体为4根连杆。

在具体应用时,即当人体就坐时,本实施例中的座框2受到人体压力后下移,带动与座框2前、后端铰接的前、后连杆3a、3b,前、后连杆3a、3b下移的过程中,挤压连杆组8使其开始伸展扩张,连杆组8伸展通过驱动轴8c将拉力传递给腰支架4的横支架4b,腰支架4的横支架4b带动腰支架4整体向前移动,直到座框2到达行程终点时,腰支架4停止向前移动,此时弹簧5被挤压到产生一定的形变,若人不起身,弹簧5受到人体压力的情况下形变量一直存在。

在人体起身后,由于弹簧5不再受到来自人体的压力,之前有一定的形变量的弹簧5将恢复原状,对第二导向套5b产生斜向上的弹力作用,第二导向套5b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二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7带动前连杆3a斜向上运动,前连杆3a再带动座框2运动,座框2运动后带动连杆组8收缩运动的同时腰支架4后移,一直到弹簧5恢复到原来的形变时,座框2与腰支架4停止运动,复位至空载状态时的位置。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座框2后端设有滑槽引导机构,滑槽引导机构包括滑槽12与导轴13,滑槽12设置在翼板9后端,导轴13对应设置在侧板10后端,且导轴13垂直于侧板1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