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拉窗帘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4688发布日期:2020-02-18 12:34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无拉窗帘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窗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拉窗帘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窗帘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新,现市场上生产销售的无拉绳彩虹帘及无拉绳卷帘一般利用弹簧棒以及扭力调节机构控制弹簧棒的扭力,窗帘的制头处设置可调阻力装置配合调节窗帘下拉或者收缩状态下的阻力。扭力调节机构和可调阻力机构配合使无拉窗帘在上拉或者下拉过程中保持平衡状态。现有无拉窗帘在调试的过程中很难达到平衡,且内置调节平衡力的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失效,使用一段时间后更容易出现收紧时下落或者是下拉到高度后回弹,窗帘在制作过程中也很难调节到达平衡状态。如专利cn207740381u公开的一种可调阻力器,这种阻力器在窗帘下拉或者收回过程中提供的阻力是基本相同的,窗帘在下拉或者回收过程中,不容易保持平衡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节方便、平稳、快速的无拉窗帘平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无拉窗帘平衡装置,包括第一支架、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架的支架圆柱上的扭芯、支架圆柱外表面和扭芯之间设置第一单向扭簧使扭芯相对支架圆柱单向转动;套筒转动设置在扭芯上,扭芯外表面和套筒之间设置第二单向扭簧使套筒与扭芯之间单向转动;第一单向扭簧扭力大于第二单向扭簧,第一单向扭簧和第二单向扭簧锁死的方向相反。

支架圆柱上套设第一单向扭簧,第一单向扭簧与支架圆柱外表面紧密配合;扭芯一端设置第一开口槽,第一单向扭簧的立柱设置在第一开口槽内;扭芯另一端外表面与第二单向扭簧紧密配合,套筒上设置第二开口槽,第二单向扭簧的立柱设置在第二开口槽内。

扭芯内设置台阶孔,较大端与第一单向扭簧配合,较小端与支架圆柱对应;扭芯台阶孔的较小端与支架圆柱之间存在间隙。

扭芯外表面为台阶轴,第一开口槽设置在直径较大的一端;第二单向扭簧设置在直径较小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较小,可隐藏于窗帘上卷管内,通过内部两个不同锁死方向、不同扭力的单向扭簧、扭芯及与卷帘连接的套筒实现在窗帘下拉时增加一定的阻力,窗帘回卷时产生的阻力很小来实现无拉窗帘在收紧时不会滑落,窗帘回卷时由于阻力很小能快速的收紧,从而解决了无拉窗帘系统难调节及窗帘回弹和滑落等问题。大大的增加了无拉系统平衡力的调节跨度,使无拉窗帘制作时更快速的调节至理想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爆炸视图。

图3是图1剖视图(套筒安装未到达最终位置)。

图4是步骤a示意图。

图5是步骤b示意图。

图6是步骤c示意图。

其中,2是第一支架、3是扭芯、4是第一单向扭簧、5是套筒、6是第二单向扭簧、20是支架圆柱、21是膨胀芯、30是第一开口槽、50是第二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无拉窗帘平衡装置,包括第一支架2、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架2的支架圆柱20上的扭芯3、支架圆柱20外表面和扭芯3之间设置第一单向扭簧4使扭芯3相对支架圆柱20单向转动。套筒5转动设置在扭芯3上,扭芯3外表面和套筒5之间设置第二单向扭簧6使套筒5与扭芯3之间单向转动。第一单向扭簧4扭力大于第二单向扭簧6,第一单向扭簧4和第二单向扭簧6锁死的方向相反。扭芯3和支架圆柱20之间存在间隙,并不是紧密配合。套筒5和扭芯3之间也是间隙配合。

支架圆柱20上套设第一单向扭簧4,第一单向扭簧4与支架圆柱20外表面紧密配合;扭芯3一端设置第一开口槽30,第一单向扭簧4的立柱设置在第一开口槽30内。扭芯3另一端外表面与第二单向扭簧6紧密配合,套筒5上设置第二开口槽50,第二单向扭簧6的立柱设置在第二开口槽50内。顺时针推动第一单向扭簧4的立柱时,第一单向扭簧4会产生一定的阻力。逆时针推动第一单向扭簧4的立柱时,第一单向扭簧4锁紧支架圆柱20。顺势针推动第二单向扭簧6立柱,第二单向扭簧6会锁紧扭芯3从而带动扭芯3顺势针转动。逆时针推动第二单向扭簧6立柱,第二单向扭簧6与扭芯3之间会产生微量间隙间隙,只需要很小的推力,第二单向扭簧6就可以逆时针转动,扭芯3不转动。

扭芯3内设置台阶孔,较大端与第一单向扭簧4配合,较小端与支架圆柱20对应;扭芯3台阶孔的较小端与支架圆柱20之间存在间隙。保证扭芯3可以单向转动。

扭芯3外表面为台阶轴,第一开口槽30设置在直径较大的一端;第二单向扭簧6设置在直径较小的一端。套筒5套在扭芯3直径较大的一端且与之存在少许间隙方便转动。

另外,第一支架2包括挡板和伸出挡板的支架圆柱20,支架圆柱20末端设置具有锥度的膨胀芯21。膨胀芯21的结构功能类似膨胀螺栓。膨胀芯21具有锥度且具有弹性,受力后分成两半的轴可以合拢,从而直径变形。套筒5和扭芯3可以通过膨胀芯21,通过之后没有外力不会脱出。这是常见的结构,不再详细描述。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

安装时,步骤a:先把第一单向扭簧4装在支架圆柱20上。步骤b:将扭芯3装入支架圆柱20并使第一单向扭簧4的立柱卡在第一开口槽内30。将第二单向扭簧6安装到扭芯3外表面台阶轴直径较小的一端。步骤c:将套筒5套到扭芯3和第二单向扭簧6上,安装过程中第二单向扭簧6的立柱要卡入套筒5的第二开口槽50。

无拉窗帘平衡装置套筒5与窗帘的卷管连接,套筒5与卷帘一起转动,第一支架2与罩壳连接固定在窗户上,可适用于多种规格无拉窗帘系统。套筒与卷管的连接参考现有技术。

具体实施时,假设窗帘展开的时候,卷管和套筒5顺时针转动,第二单向扭簧6锁死,套筒5和扭芯3之间不能相互转动,扭芯3随着套筒5顺时针转动,第一单向扭簧4对扭芯3施加阻力。窗帘下梁的自重、第一单向扭簧4的阻力、弹簧棒的弹力之间构成平衡,使窗帘能够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不会下落或者向上收起。窗帘收起的时候,套筒5逆时针转动,第二单向扭簧6不是处于锁死状态,此时第一单向扭簧4锁紧支架圆柱20,第一单向扭簧4立柱将扭芯3卡死,扭芯3不随着套筒5转动,第二单向扭簧6提供给窗帘一定的阻力,但是阻力较小,此时窗帘整体受力向上,很容易收起。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通过内部的第一单向扭簧4和第二单向扭簧6使窗帘下拉时会产生一定的阻力,回卷时阻力最小,增大了平衡力的跨度,使无拉窗帘可方便调节,回卷时不会自动滑落,回收时更加快速,性能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