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加热烧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7486发布日期:2020-01-07 08:23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加热烧烤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烤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层加热烧烤炉。



背景技术:

烧烤是人类最原始的烹调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一到烧烤季节烧烤人员便忙的不可开交。各种食材烧烤时均需要间歇的翻动以达到食材受热均匀,避免食材半生半熟,影响食用时的口感,因此就需要烧烤炉前需一直有人照看,且烧烤时间较长不容易满足很多人员的需求,同时烧烤过程中生成油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加热烧烤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食材无法上下面同时加热,食材烤熟时间较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层加热烧烤炉,包括供电装置、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的加热部以及壳体,所述加热部为多个且在水平方向上层叠式平行设置,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烤架,所述烤架设置在所述加热部的外部,且所述烤架与所述加热部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加热部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电片与所述供电装置连接,所述导电片设置有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部竖直设置有冷却风道,所述冷却风道的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风口内设置有风机,所述冷却风道上设置有多个水平的豁口,所述导电片设置在所述豁口内,所述散热孔位于所述冷却风道内部。

优选地,所述冷却风道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为两个,所述加热部包括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所述第一加热部与所述第二加热部从上而下依次排列,所述烤架为两个,所述第一加热部的外部为第一烤架,所述第二加热部的外部为第二烤架,所述第一烤架两端设置有活动螺栓,所述壳体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条形孔,所述活动螺栓位于所述条形孔内。

优选地,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变压器、连接在所述变压器一端的两根导线,所述变压器的另一端与外界电源电连接,所述导线分别与所述加热部的两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控制开关、温度指示灯,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变压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和所述变压器为多组且与所述发热部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烤架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加热部水平设置在所述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为实心镍铬棒,所述加热部为波浪形。

优选地,位于最下部的所述加热部的下方设置有储水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多个加热部上下层叠式的平行设置,且多个烧烤架与加热部一一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加热部的中间位置加热食材,可以同时使食材的上下面同时受热,可以不用过多翻转食材即可完成烧烤过程,还可以缩短烤熟食材的时间从而提高烧烤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加热部的两端通过设置有散热孔的导电片与供电装置电连接,可以促进连接处的散热,避免因加热部过热造成连接处的老化,增加双层加热烧烤炉的使用寿命;增设冷却风道将导电片设置在冷却风道位置,通冷却风道的冷却降温进一步实现导电片的降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加热烧烤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加热烧烤炉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加热烧烤炉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加热烧烤炉散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供电装置;101-变压器;102-导线;2-加热部;201-第一加热部;202-第二加热部;3-壳体;301-控制开关;302-温度指示灯;4-烤架;401-第一烤架;402-第二烤架;5-导电片;6-散热孔;7-冷却风道;8-风口;9-风机;10-活动螺栓;11-条形孔;12-通孔;13-储水槽;14-散热风机;15-通风口;16-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加热烧烤炉,包括供电装置1、加热部2、壳体3以及烤架4,加热部2与供电装置1电连接,烤架4设置在壳体3上,供电装置1、加热部2与烤架4均设置在壳体3内部,加热部2设置为多个,加热部2的排列方式为从上到下水平依次层叠式放置,相邻两个加热部2之间有间隙,烤架4因为多个,烤架4设置在加热部2的外部,烤架4与加热部2一一对应,且相邻两个烤架4之间有间隙,食材烤制时防止到相邻两个烤架4之间,位于下方的烤架4上,可以对食材进行双面的烤制,双倍的热度从上下两部分均匀烤制,提高食材烤制的效率,减少或者不用对食材进行翻转,从而在一定时间内解放操作者双手,提高工作效率,位于最上方的烤架4可以用来预热食材以及选材。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加热烧烤炉,采用两个加热部2制作而成,两个加热部2分别为第一加热部201与第二加热部202,如附图3所示,第一加热部201与第二加热部202从上到下依次排列,同时烤架4也为两个,分别为设置在第一加热部201外部的第一烤架401以及设置在第二加热部202外部的第二烤架402,如附图1所示,第一烤架401上方用于放置预热食材以及选材等,第一烤架402上方放置需要烤制的食材,第一加热部201与第二加热部202同时对放置在第一烤架402上的食材进行加热烤制,提高食材的烤制效率,减少或者不用对食材进行翻转,从一定程度上解放操作者的双手。

第一烤架401与壳体3活动连接,第一烤架401可以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从而增加第一烤架401与第二烤架402之间的间距便于各种食材的烤制,以及火候的控制,在第一烤架401与壳体3连接位置处,第一烤架401上设置有活动螺栓10,壳体3上设置有条形孔11,条形孔11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且活动螺栓10位于条形孔内,活动螺栓10与第一烤架401的侧边垂直设置,当需要调节第一烤架401的高度时,旋拧活动螺栓10放松第一烤架401的安装力度,然后抬起或者降低第一烤架401,再拧紧活动螺栓10,从而完成第一烤架401高度的调节,以适应不用食材的烤制。

在第二烤架402的下部设置有储水槽13,便于承接烧烤食材以及添加材料的掉落,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残渣油烟等对双层加热烧烤炉的污染。

烤架4的具体结构为长方体形状,烤架4上设置有通孔12,通孔12贯穿烤架4的厚度方向,通孔12为长方体通孔,加热部2水平设置在通孔12内部,食材放置在通孔12上方进行烤制。第一烤架201上设置有通风口15,烤架4的内部可以设置成中空式设计,从而通风口15实现整体烧烤机的散热,可以增加烧烤箱的使用寿命。

加热部2为波浪形增加放热量以及食材的整体烤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加热烧烤炉,加热部2采用实心镍铬棒,镍铬棒加热速度快,烧烤无烟,温度高。

供电装置1包括变压器101以及导线102,导线102采用大电流导线,变压器101的一端与外接电源电连接,变压器101的另一端与两根导线102连接,导线102分别于加热部2的两端电连接,变压器101用于将高电压低电流降压形成低电压高电流,从而将高电流通过导线102传导到加热部2上,从而实现加热部的放热,以完成烧烤。

在壳体3上设置有控制开关301、温度指示灯302等,控制开关301可以为转换控制开关,设置不同的档位完成不同温度的调节,温度指示灯302还可以为多个分为高温指示灯、中温指示灯等,控制开关301与变压器101点连接,控制开关301控制变压器101的打开、关闭以及不同温度的调节,控制开关301控制变压器101的电压就可以控制加热部2的温度,从而使双层加热烧烤炉的使用更加便利以及多样化。

控制开关301、变压器101以及温度指示灯302为多组,一个控制开关301、一个变压器101以及温度指示灯302为一组,多组与发热部2一一对应设置,可以分别控制不同的发热部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温度的调整,增加双层加热烧烤炉烤制的多样性。

加热部2的两端通过导电片5与导线102电连接,导电片5上设置有散热孔6,用于降低加热部2与导线102连接处的温度,从而避免导线102被高温的加热部2损伤,导电片5用于增加导线102的使用寿命。

配合导电片5使用的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壳体3上冷却风道7,如附图4以及附图3所示,冷却风道7的风口设置在壳体3的侧壁上,在风口内设置有风机9,风机9与外接电源电连接,在冷却风道7的竖直管道上设置有多个豁口,用于安装导电片5,导电片5设置有散热孔6的位置安装到冷却风道7内部,从而在不影响空气流动的作用下来对导电片进行降温,冷却风道7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加热部2的两侧,在烤架4上设置用于穿过冷却风道7的开设孔,冷却风道7的最上端设置在第一烤架401内部,空气通过第一烤架401上的通风口15排出,还可以降低第一烤架401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层加热烧烤炉的底部设置有车轮16,车轮16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壳体3底部的四角处,车轮16为万向轮,且设置有自锁结构;壳体3的背部设置有多个散热孔以及散热风机14,散热风机14设置在靠近变压器101的位置,用以对变压器101的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