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8670发布日期:2020-07-24 16:13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沥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水器。



背景技术:

家庭里经常要淘洗食材,离不开沥水器;目前使用的一些沥水器,只能用于淘洗颗粒较大的食材,却不能淘洗小颗粒食材,如小米、芝麻,因此,人们在使用时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即能淘洗大颗粒食材,又可以淘洗小颗粒食材的沥水器。

一种沥水器,包括基础板、格栅条,所述基础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个扇形孔,基础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均可拆卸的安装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安装在扇形孔弧长最短的一边,第二固定板安装在扇形孔弧长最长的一边,在扇形孔弧长最长的一边上开设有卡槽,所述格栅条安装在扇形孔内,且格栅条沿扇形孔的弧长延伸方向依次分布,使相邻两个格栅条之间形成可供水流通过的漏水缝,格栅条的一端卡入卡槽内,格栅条的另一端顶住扇形孔弧长最短的一边,格栅条位于扇形孔弧长最长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板夹持,格栅条位于扇形孔弧长最短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板夹持。

优选的,所述漏水缝沿格栅条的长边方向逐渐变宽,并呈楔形缝隙,即漏水缝位于扇形孔弧长最短的一端缝隙窄,而位于扇形孔弧长最长的一端缝隙宽。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第一固定板与基础板通过螺栓对向固定在扇形孔弧长最短的一边,且第一固定板的形状与扇形孔的最短弧长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第二固定板与基础板通过螺栓对向固定在扇形孔弧长最长的一边,且第二固定板的形状与扇形孔的最长弧长相同。

优选的,所述基础板的一侧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把手,且把手的尾部固定设置有吊环。

优选的,所述基础板呈正方形,且厚度为4mm。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包括基础板、格栅条,基础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个扇形孔,基础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均可拆卸的安装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安装在扇形孔弧长最短的一边,第二固定板安装在扇形孔弧长最长的一边,在扇形孔弧长最长的一边上开设有卡槽,格栅条安装在扇形孔内,格栅条沿扇形孔的弧长延伸方向依次分布,使相邻两个格栅条之间形成可供水流通过的漏水缝,格栅条的一端卡入卡槽内,格栅条的另一端顶住扇形孔弧长最短的一边,格栅条位于扇形孔弧长最长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板夹持,格栅条位于扇形孔弧长最短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板夹持;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使用者可以根据淘洗食材颗粒大小的不同,将不同颗粒大小的食材对应的通过格栅条形成的漏水缝,即可通过一个器具对不同颗粒大小的食材进行淘洗、沥水,从而实现一器多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基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础板01、格栅条02、扇形孔03、第一固定板04、第二固定板05、卡槽06、漏水缝07、把手08、吊环09、漏水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沥水器,包括基础板01、格栅条02,基础板01呈正方形,且厚度为4mm。基础板0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个扇形孔03,基础板0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均可拆卸的安装有第一固定板04、第二固定板05,第一固定板04安装在扇形孔03弧长最短的一边,第二固定板05安装在扇形孔03弧长最长的一边,在扇形孔03弧长最长的一边上开设有卡槽06,格栅条02安装在扇形孔03内,且格栅条02沿扇形孔03的弧长延伸方向依次分布,使相邻两个格栅条02之间形成可供水流通过的漏水缝07,格栅条02的一端卡入卡槽06内,格栅条02的另一端顶住扇形孔03弧长最短的一边,格栅条02位于扇形孔03弧长最长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板05夹持,条02位于扇形孔03弧长最短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板04夹持。在本方案中,格栅条02是可拆的安装在基础板01上的,如果其中一个格栅条02折断、或者出现弯折变形的情况,我们可以拆卸掉基础板01上其中一侧的第一固定板04及第二固定板05,更换一个新的格栅条02即可。另外,长期使用后,格栅条02上会有一些污垢,我们可以将所有的格栅条02全部拆卸下来,然后对格栅条进行清洗,保证格栅条02的干净卫生。

漏水缝07沿格栅条02的长边方向逐渐变宽,并呈楔形缝隙,即漏水缝07位于扇形孔03弧长最短的一端缝隙窄,而位于扇形孔03弧长最长的一端缝隙宽。呈楔形缝隙的漏水缝07设置,使用者可以根据食材的颗粒大小,选用不同位置的漏水缝07进行沥水,例如,需要淘洗颗粒较大的食材时,如蚕豆粒、玉米粒等,选用漏水缝07缝隙较宽的地方,当需要淘洗颗粒较小的食材时,如大米、小米、芝麻等,选用漏水缝07缝隙较窄的地方,从而实现一器多用。格栅条02也可以是楔形结构,此时,格栅条02较宽的一端是安装在扇形孔03弧长最短的一端,而格栅条02较窄的一端是安装在扇形孔03弧长最长的一端,从而使相邻两个格栅条02形成楔形缝隙。

第一固定板04的数量为两块,两块第一固定板04与基础板01通过螺栓对向固定在扇形孔03弧长最短的一边,且第一固定板04的形状与扇形孔03的最短弧长相同,这样既可以将格栅条02的一端固定,又可以减少第一固定板04占用格栅条02形成的漏水缝07,使淘洗、沥水食材时的使用面积最大化。

第二固定板05的数量为两块,两块第二固定板05与基础板01通过螺栓对向固定在扇形孔03弧长最长的一边,且第二固定板05的形状与扇形孔03的最长弧长相同,这样既可以将格栅条02的一端加持固定,又可以尽量少的减少第二固定板05占用格栅条02形成的漏水缝07,使淘洗、沥水食材时的使用面积最大化。

基础板01的一侧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把手08,且把手08的尾部固定设置有用于方便悬挂的吊环09。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我们还可以在基础板01上开设漏水孔10,漏水孔10呈楔形,而且漏水孔10是沿基础板01的侧边方向依次等距分布的,在使用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根据食材颗粒的大小选择漏水孔10宽度符合食材颗粒大小的部分对食材进行淘洗、沥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沥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板、格栅条,所述基础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个扇形孔,基础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均可拆卸的安装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安装在扇形孔弧长最短的一边,第二固定板安装在扇形孔弧长最长的一边,在扇形孔弧长最长的一边上开设有卡槽,所述格栅条安装在扇形孔内,且格栅条沿扇形孔的弧长延伸方向依次分布,使相邻两个格栅条之间形成可供水流通过的漏水缝,格栅条的一端卡入卡槽内,格栅条的另一端顶住扇形孔弧长最短的一边,格栅条位于扇形孔弧长最长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板夹持,格栅条位于扇形孔弧长最短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板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缝沿格栅条的长边方向逐渐变宽,并呈楔形缝隙,即漏水缝位于扇形孔弧长最短的一端缝隙窄,而位于扇形孔弧长最长的一端缝隙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第一固定板与基础板通过螺栓对向固定在扇形孔弧长最短的一边,且第一固定板的形状与扇形孔的最短弧长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第二固定板与基础板通过螺栓对向固定在扇形孔弧长最长的一边,且第二固定板的形状与扇形孔的最长弧长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板的一侧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把手,且把手的尾部固定设置有吊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沥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板呈正方形,且厚度为4mm。


技术总结
一种沥水器,包括基础板、格栅条,基础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个扇形孔,基础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均可拆卸的安装有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安装在扇形孔弧长最短的一边,第二固定板安装在扇形孔弧长最长的一边,在扇形孔弧长最长的一边上开设有卡槽,格栅条安装在扇形孔内,格栅条沿扇形孔的弧长延伸方向依次分布,使相邻两个格栅条之间形成可供水流通过的漏水缝,格栅条的一端卡入卡槽内,格栅条的另一端顶住扇形孔弧长最短的一边;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使用者可以根据淘洗食材颗粒大小的不同,将不同颗粒大小的食材对应的通过格栅条形成的漏水缝,即可通过一个器具对不同颗粒大小的食材进行淘洗、沥水,从而实现一器多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学成
技术研发日:2019.11.14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