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548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修理劳保用具。
目前已有的汽车修理劳保用具中有一种活动修理床,该床由若干个床体所组成,床体与床体之间由铰链连接,床体的一侧装有活动轮。这种修理床能使修理人员躺在可平行移动的床体上修理车辆,具有方便,清洁的优点,但该床也存在有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该床尚未考虑到修理人员需在垫高背部修理车辆时的要求,也未考虑把床改为坐椅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垫,该修理垫不但具备现有活动修理床的优点,同时修理垫垫背的角度或靠近头部位置的高度可根据修理人员修理工作需要或上半身舒适程度的不同进行调整。另外,该修理垫还能作折叠靠背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构思为一种(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它包括垫体、联动铰链、垫背以及万向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垫体与垫背由联动升降装置相联接,可折叠后椅腿的一端以动配合形式固定于上述垫体与垫背的结合部位。
上述联动升降装置可以是指有一操纵手柄,与顶部动配合铆接形式固定于操纵杆轴承上,该操纵杆轴承的两端焊接于上述垫体一侧,上述操纵手柄的顶端与牵引钢丝绳的一端相连,该牵引钢丝绳的绳体绕于钢丝绳转动轴上,该牵引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升降卡卡体上,该升降卡卡体以动配合形式固定在上述垫体与上述垫背接合部位的垫体一端,而升降齿齿口面向上述升降卡固定在上述垫体与上述垫背接合部位的垫背一端。
上述联动升降装置还可是下述结构的联动升降装置a)自身呈中空夹层双缘卡齿状的联动升降装置内层顶端以卡齿面向联动升降装置外层的形式由中心轴螺丝固定于顶端呈凹形的上述联动升降装置外层顶端,b)升降卡通过升降卡固定螺丝固定于上述联动升降装置外层顶端中心孔靠垫体一侧的斜下方,升降卡定位弹簧穿过上述升降卡固定螺丝固定于上述升降卡卡体顶部,c)止动凸轮以可自由转动的形式由上述中心轴缧丝同轴固定于上述联动升降装置内层顶端的中空夹层内,该止动凸轮侧面略呈倒梨形状,其顶部扁平,面向上述垫体的一侧上部是凹形倒角且中部呈弧度较大的凸形并与呈矩形的凸轮底部相连,同时,面向上述垫背的一侧呈弧度较小的凸形并与上述凸轮底部相连,d)回转卡以可自由转动的形式同轴固定于上述联动升降装置内层顶端中空夹层内夹壁与上述止动凸轮之间,同时,在回转卡面向或背离垫背所在水平线的两侧各装有一个固定于上述中空夹层内壁之上的定位销,这两个定位销所连成的连线与上述联动升降装置内层顶端卡齿一侧垫背所在的水平线呈锐角,该回转卡面向上述升降卡的一侧呈凸形。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技术特征,它展开成水平状时可作汽车底盘修理用,通过调节升降头、背部位的高低,可适用于任何车型车底部位的修理,需要时可折叠成靠背椅或收缩成若干折,便于携带。因此,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原发明目的。
图例说明


图1--完全折叠收缩后的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示意图;图2--垫背调整到一定高度的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结构示意图。
图3--第一种联动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第一种联动升降装置操纵示意图;图5--折叠成坐椅后的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示意图;图6--第二种联动升降装置结构分解示意图。
以下是图中各部件编号说明(1)垫背(2)中段垫体(3)联动升降装置(4)万向轮(5)末端垫体(6)联动绞链(7)升降齿(8)联动升降装置(内层)(9)联动升降装置(外层)(10)操纵杆轴承(11)手柄卡环(12)操纵手柄
(13)升降卡(14)钢丝绳转动轴(15)牵引钢丝绳(16)可折叠后椅腿(17)止动凸轮(18)回转卡(19)中心轴螺丝(20)定位销钉(21)中心轴孔(22)弹簧(23)升降卡固定孔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1,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以下简称劳保垫)的垫体由三部份组成,第一段垫体(1)即垫背与第二段垫体(2)由联动升降装置以保证其结合部能相互间按反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联接,第二段垫体(2)与第三段垫体(5)由联动调节铰链(6)以保证其结合部能相互间按反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联接,该联动调节铰链(6)分内外两层(见图3、图4),它们与垫体相应的联接端均由中心轴贯穿,成为一个联动的整体,并装有拱形弹簧铆钉,以控制劳保垫水平面的稳定性。上述联动升降装置是指有一操纵手柄,与顶部动配合铆接形式固定于操纵杆轴承上,该操纵杆轴承的两端焊接于上述垫体一侧,上述操纵手柄的顶端与牵引钢丝绳的一端相连,该牵引钢丝绳的绳体绕于钢丝绳转动轴上,该牵引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升降卡卡体上,该升降卡卡体以动配合形式固定在上述垫体与上述垫背接合部位的垫体一端,而升降齿齿口面向上述升降卡固定在上述垫体与上述垫背接合部位的垫背一端,各齿口开口与垫背边沿垂直线(即升降齿与垫背边沿相垂直的半径线)分别相交15°、35°及80°。
上述垫体的边沿框架以及垫背的边沿框架均采用空心钢管或空心金属管制成,牵引升降卡的钢丝绳安装在框架管内。
折叠后椅腿(16)的顶端以动配合形式铆接于第二段垫体与垫背的结合部位。作坐椅使用时,第一段垫体(垫背)相对于中段垫体展开100°作为坐椅靠背,第二段垫体(中段垫体)成为坐垫,第三段垫体(末端垫体)相对于中段垫体展开100°作为坐椅的前脚,此段联动绞链处装有拱型弹簧铆钉,使之固定不动。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除联动升降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结构不同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结构相同,本实施例的联动升降装置结构如下所述(参考附图6)1)结构联动升降装置(3)分外层(9)和内层(8),内层置于外层凹形之中,由中心轴贯穿固定。外层(9)中心轴孔的斜下端打一穿孔即升降卡固定孔(23),将升降卡(13)及控制升降卡的弹簧钢丝固定于孔间,内层的升降齿(7)亦呈凹形,凹形槽内装置回转卡(18)和止动凸轮(17)。槽内并有两支固定销钉,将回转卡(18)装于固定销钉之间,使之固定移动范围,以保证回转卡(18)在垫背(1)每上升一档或下降一档时能准确地将升降卡(13)压下使之与升降齿(7)脱离。这套装置构成垫背(1)可按使用者的要求,用手向上轻抬,即可从0°--15°--35°--80°成斜角上升;如须下降时,用手将垫背(1)稍抬一下(抬至两档之间的位置)随即下放,即可降下一档,以此类推。
2)工作原理联动升降装置外层(9)固定在中段垫体(2)一端,内层(8)固定于垫背(1)一端,两端结合,即形成内层连同止动凸轮和回转卡寓于外层之中,由中心轴贯穿铆接固定。它们的层次是外层、外层槽内装置的升降卡和弹簧,内层及内层凹形中装置的回转卡、止动凸轮。当联动升降装置(3)作动配合时,即使用者用手向上抬动垫背(1)时,在抬动的过程中,带动升降齿(7)随之向上移动,在升降齿(7)转动的同时,回转卡与止动凸轮也随之联动,在联动中,回转卡向下压迫升降卡(13)脱离升降齿(7),使垫背(1)能够上升;在回转卡完成下压升降卡之后,回转卡又回到固定位置,而止动凸轮又将升降卡抬起送入上升一档的升降齿(7)的齿牙内,使之固定不动,这套动配合,就完成了向上升起一档的任务。反之,下降时,使用者只需用手向上轻轻抬一下(抬到两档之间的位置),这个向上抬的过程,回轮卡又将升降卡压下,使之脱离升降齿,垫背即可向下移动,在向下移动的同时,止动凸轮又将升降卡送入下一档的升降齿的齿牙内,使之固定不动,这样就完成了向下下降一档的任务。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它包括垫体、联动铰链、垫背以及万向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垫体与垫背由联动升降装置相联接,可折叠后椅腿的一端以动配合形式固定于上述垫体与垫背的结合部位。
2.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其特征在于上述联动升降装置是指有一操纵手柄与顶部动配合铆接形式固定于操纵杆轴承上,该操纵杆轴承的两端焊接于上述垫体一侧,上述操纵手柄的顶端与牵引钢丝绳的一端相连,该牵引钢丝绳的绳体绕于钢丝绳转动轴上,该牵引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升降卡卡体上,该升降卡卡体以动配合形式固定在上述垫体与上述垫背接合部位的垫体一端,而升降齿齿口面向上述升降卡固定在上述垫体与上述垫背接合部位的垫背一端。
3.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其特征在于上述联动升降装置还可是下述结构的联动升降装置a)自身呈中空夹层双缘卡齿状的联动升降装置内层顶端以卡齿面向联动升降装置外层的形式由中心轴螺丝固定于顶端呈凹形的上述联动升降装置外层顶端,b)升降卡通过升降卡固定螺丝固定于上述联动升降装置外层顶端中心孔靠垫体一侧的斜下方,升降卡定位弹簧通过上述升降卡固定螺丝固定于上述升降卡卡体顶部,c)止动凸轮以可自由转动的形式由上述中心轴缧丝同轴固定于上述联动升降装置内层顶端的中空夹层内,该止动凸轮侧面略呈倒梨形状,其顶部扁平,面向上述垫体的一侧上部呈凹形倒角且中部呈弧度较大的凸形并与呈矩形的凸轮底部相连,同时,面向上述垫背的一侧呈弧度较小的凸形并与上述凸轮底部相连,d)回转卡以可自由转动的形式同轴固定于上述联动升降装置内层顶端中空夹层内夹壁与上述止动凸轮之间,同时,在回转卡面向或背离垫背所在水平线的两侧各装有一个固定于上述中空夹层内壁之上的定位销,这两个定位销所连成的连线与上述联动升降装置内层顶端卡齿一侧垫背所在的水平线呈锐角,该回转卡面向上述升降卡的一侧呈凸形。
专利摘要一种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目前已有一种活动修理床,能使修理人员躺在可平行移动的床体上修理车辆,但不能满足修理人员需在垫高背部修理车辆时的要求,也不能兼作坐椅。本可调背式汽车修理劳保垫设计有一联动升降装置,该联动升降装置把垫体与垫背联为一体。另外,本修理劳保垫还配置有折叠后椅腿。因此它通过方便地调节升降头、肩部位的高低、可适用于任何车型车底部位的修理,并叠成靠背椅供休息时使用。
文档编号A47C17/80GK2071604SQ9020750
公开日1991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21日
发明者杨旭初, 高峰 申请人:杨旭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