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门窗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465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拉门窗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锁,特别涉及一种推拉门窗锁。
中国专利ZL95242022.8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推拉门窗锁,这种窗锁克服了传统的“插销”类窗锁在开窗和开锁或关窗和关锁需两个动作才能完成的缺点。但不足之处是这种窗锁用轴将活动扣与扭力弹簧一起安装在锁体支承上,存在结构复杂,装配时麻烦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容易的推拉门窗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推拉门窗锁包括锁架,活动钩,复位弹簧及固定钩。锁架的底部开有圆孔,侧壁设置一个长方孔,活动钩呈L形,L形前沿部分有钩头从锁架侧壁的长方孔伸出与固定钩相配合,后沿部分作为把手,L形底部设有凸柱,凸柱穿过锁架底部的圆孔,复位弹簧的一端压着锁架底部,另一端由凸柱上的固定装置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在于凸柱顶端绞有外螺纹,由螺丝帽将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
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方案,利用复位弹簧做到开窗和开锁或关窗和关锁一个动作就能完成,装配方法与原专利不同,原专利装配时一面用手压着扭力弹簧,一面用轴将活动钩和扭力弹簧穿在固定座的支承上,一不小心会被扭力弹簧钩破手指。现装配时复位弹簧套在凸柱上,一端压着锁架底部,另一端由凸柱上的固定装置固定。因此,具有装配容易、安全,结构简单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3为
图1的A-A剖析图;如
图1-3所示推拉门窗锁由锁架1,活动钩2,复位弹簧3及固定钩4组成,锁架1的底部开有圆孔5,侧壁设置一个长方孔6,活动钩2呈L形,L形前沿部分有钩头7从锁架1侧壁的长方孔6伸出与固定钩4相配合。后沿部分作为把手8,L形底部设有凸柱9,凸柱9穿过锁架1底部的圆孔5,复位弹簧3的一端压着锁架1的底部,另一端由凸柱9上的螺丝帽10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关窗时,窗被推向固定钩4。当活动钩2与固定钩4接触顶撞时,活动钩2被固定钩4的斜面项压,活动钩2在复位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扣牢固定钩4,从而被自动锁闭。当开锁时,手指扳动把手8,把手8带着活动钩2转动,活动钩2脱离固定钩4,同时拉动窗户将锁打开的同时窗也被拉开,达到了开锁开窗一次完成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推拉门窗锁,由锁架(1),活动钩(2),复位弹簧(3)及固定钩(4)组成,锁架(1)的底部开有圆孔(5),侧壁设置一个长方孔(6),活动钩(2)呈L形,L形前沿部分有钩头(7)从锁架(1)侧壁的长方孔(6)伸出与固定钩(4)相配合,后沿部分作为把手(8),其特征在于L形底部还设有凸柱(9),凸柱(9)穿过锁架(1)底部的圆孔(5),复位弹簧(3)的一端压着锁架(1)的底部,另一端由凸柱(9)上的固定装置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门窗锁,其特征在于凸柱(9)顶端绞有外螺纹,由螺丝帽(10)将复位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推拉门窗锁,由锁架,活动钩,复位弹簧及固定钩组成,锁架的底部开有圆孔,侧壁设置一个长方孔,活动钩呈L形,L形前沿部分有钩头从锁架侧壁的长方孔伸出与固定钩相配合,后沿部分作为把手,L形底部设有凸柱,凸柱穿过锁架底部的圆孔,复位弹簧的一端压着锁架的底部,另一端由凸柱上的螺丝帽固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装配容易,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并能达到开锁开窗或关窗关锁一个动作完成。
文档编号E05C1/00GK2342068SQ9821585
公开日1999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17日
发明者冯锐镜 申请人:冯锐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