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磨组件及豆浆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55478阅读:来源:国知局
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精磨组件的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0045]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的精磨组件的示意图。
[0046]符号说明:
[0047]100:豆浆机
[0048]1:杯盖组件
[0049]I1:杯体组件
[0050]II1:底座组件
[0051]101、200、300、400、500、600、700、800:精磨组件
[0052]102:轴杆
[0053]103:上联轴器
[0054]104:下联轴器
[0055]105:马达
[0056]210、310、410、510、610、710、810:静磨件
[0057]220、320、420、520、620、720、820:轴杆固定座
[0058]211、311:扣位突起部
[0059]221:支撑台 2211、3211:扣位凹陷部 2212:开口 2213:凸边
[0060]411、511、611:扣位孔 412、512:开口 421、521:支撑台
[0061]4211:扣位突起部 4212:凸边
[0062]5221:弹性元件、弹性胶 5222:安装孔 5223:球珠
[0063]6221:弹性元件、压簧 6222:安装孔 6223:球珠
[0064]711:固定支架 712:扭簧 713:扣位拨件7131:扣位突起部
[0065]7132:拨板 7133:通孔 714:转轴 715:缺口
[0066]721:支撑台 7211:卡槽 7212:凸边
[0067]811:凹槽812:突起部 813:扣位槽
[0068]821:支撑台 822:突起部 823:凸边
[0069]830:箍簧 831:腿部 832:横向部 8321:提手部 8322:肩部
[0070]833:脚部 8311:扰流件 9311:扰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7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
[0072]图1是示出了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精磨组件的豆浆机100的爆炸图。如图1所示,豆浆机100总体包括杯盖组件1、杯体组件I1、以及底座组件III。具体地,豆浆机100还包括精磨组件101。精磨组件101与上联轴器103通过轴杆102相耦接。底座组件III中可设有下联轴器104和马达105。下联轴器104固定在马达105的输出端上,从而可在马达105的带动下旋转。
[0073]杯体组件II的底部设有开孔,在组装精磨组件101进行研磨时,可将精磨组件101穿过杯体组件II的底部的开孔,使上联轴器102与下联轴器104啮合。由此,上联轴器102可通过下联轴器104的旋转而被带动旋转,进而上联轴器102可带动轴杆102旋转。轴杆102固接于精磨组件102内部的动磨件(未示出),从而可带动该动磨件旋转。精磨组件102内部的动磨件与罩在该动磨件外的静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了研磨功能。
[0074]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精磨组件200的爆炸图。如图2所示,精磨组件200大体包括静磨件210、轴杆固定座220以及动磨件。轴杆固定座220内部是中空结构,其中套有轴杆,该轴杆由于位于轴杆固定座220内部所以在图2中不可见。轴杆在轴杆固定座220内部可以自由地旋转。
[0075]如图2所示,静磨件210大体呈倒扣着的杯状结构。静磨件210可拆卸地安装在轴杆固定座220上,例如倒扣在轴杆固定座220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静磨件还可以是可拆卸地安装在杯体组件的底壁,一个总的原则,只要静磨件可以拆卸都应该纳入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注意,图2中示出的是爆炸图,因此,静磨件210与轴杆固定座220被示为未接触,实际上,在处于组装状态下时,两者显然是组装在一起而彼此接触的。
[0076]动磨件位于轴杆固定座220的上半部,并与轴杆耦接,从而可在轴杆的带动下转动。在处于安装状态下时,动磨件恰好被静磨件210罩住,从而在图2中不可见。
[0077]为了达到研磨的效果,在动磨件随轴杆旋转时,静磨件210要保持静止,即,静磨件210相对于轴杆固定座220需要保持固定。此时,需要研磨的物体在动磨件与静磨件210的内壁之间由于这两者的相对运动而被研磨。在研磨时,研磨物体会对静磨件210产生沿环向、以及沿轴向往上的力。为此,静磨件210需要在能方便地可拆卸地安装在轴杆固定座220上的同时,需要确保环向上以及在轴向上被约束,以保持相对轴杆固定座220固定。
[0078]如图2所示,轴杆固定座220可具有支撑台221以支撑静磨件210。支撑台221的侧壁上可设有预定数目的扣位凹陷部2211。尽管在图2中仅示出了一个扣位凹陷部2211,但是容易理解,该预定数目可大于1,例如为2个、3个或4个。这些扣位凹陷部2211可在支撑台221的环向上均匀分布,例如预定数目为2的情况下,两个扣位凹陷部2211可关于支撑台221的轴心对称分布。
[0079]相应地,静磨件210在侧壁的底端处设有相同数目的扣位突起部211。这些扣位突起部211在环向上的位置与上述扣位凹陷部2211在环向上的位置相对应。
[0080]如图2所示,扣位凹陷部2211可在环向上延伸一定长度。静磨件210的侧壁上的扣位突起部211可卡在扣位凹陷部2211内。由于扣位凹陷部2211在环向上具有一定长度,因此,当扣位突起部211卡在扣位凹陷部2211内时,静磨件210在轴向方向,特别是轴向往上的方向上也被约束相对于轴杆固定座220固定。
[0081]扣位凹陷部2211在环向上的一端(图2中为在左端)具有向上的开口 2212。在此情形中,扣位突起部211可通过该开口 2212进入扣位凹陷部2211并通过旋转与扣位凹陷部2211卡合。容易理解,上述开口开于扣位凹陷部2211的哪一端取决于动磨件相对于静磨件210的旋转方向。如果动磨件的旋转将使静磨件210产生逆时针旋转的倾向,则开口可开在左端,如图2中所示。反之,如果动磨件的旋转将使静磨件210产生顺时针旋转的倾向,贝1J开口可开在右端。
[0082]在将静磨件210组装到轴杆固定座220上时,将静磨件210上的扣位突起部211对准轴杆固定座220上的开口 2212,并在扣位突起部211进入到扣位凹陷部2211后逆时针旋转静磨件210,使扣位突起部211与扣位凹陷部2211卡合。此时,静磨件210无论是在环向还是轴向上皆相对于轴杆固定座220固定。
[0083]较优地,为了更好地支撑静磨件210,轴杆固定座220的支撑台221的侧壁底端具有沿环向的凸边2213。
[0084]另外,在如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静磨件210的侧壁上的扣位突起部211是向内突起的无缺口突起部,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突起部也可以是有缺口的,只要便于安装,且将静磨件与轴杆固定座结合即可。
[0085]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精磨组件300的爆炸图。在该实施例中,静磨件310的侧壁上的扣位突起部311是半缺口突起部,例如是通过向内冲压静磨件311的侧壁的底端边缘形成的压边。
[0086]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精磨组件400的爆炸图。在该实施例中,精磨组件400的结构与第一、第二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静磨件410与轴杆固定座420的固定机构。
[0087]如图4所示,轴杆固定座420可具有支撑台421以支撑静磨件410。支撑台421的侧壁上可设有预定数目的扣位突起部4211。尽管在图4中仅示出了一个扣位突起部4211,但是容易理解,该预定数目可大于1,例如为2个、3个或4个。这些扣位突起部4211可在支撑台421的环向上均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