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光能电热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26096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红外光能电热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毯,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微电脑控制,能产生远红外光能的电热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热毯、电褥子、电热垫等物品被广泛使用。电热毯作为一种接触式电暖器具,它将特制的绝缘性能达到标准的软索式电热元件呈盘蛇状织入或缝入毛毯里,通电时即发出热量,主要用于人们睡眠时提高被窝里的温度来达到取暖目的,还可用于被褥的去潮除湿。在现有的技术中,市场上的电热毯大多采用发热线作为发热材料,但是此类电热毯负载电压超过人体安全电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功能单一,仅具有发热功能。
[0003]随着科技进步,用碳纤维作为发热材料的电热毯也越来越多,碳纤维是由有机母体纤维(例如粘胶丝、聚丙烯腈或沥青)采用高温分解法在1000~3000度高温的惰性气体下制成的,其结果是将除碳以外的所有元素都予以去除。碳纤维呈黑色,坚硬,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等特点,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体特性,又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发热原理为:直接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对人体起到直接加热的作用,达到取暖和加热物体的效果。
[0004]目前市面上的电热毯大多数采用碳纤维丝或者拼接而成的碳纤维网(片)作为发热材料,工艺复杂成本偏高。由于碳纤维发热材料是由碳纤维丝编织而成,因此拉扯形变量较大从而导致碳纤维的电阻值变化较大,所以功率不稳定,而且目前市面上的电热毯并未采用全毯面控温,控制功能有很大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现有电热毯存在功率不稳定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特提供一种远红外光能电热越。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远红外光能电热毯,包括毯体、设置在毯体内的柔性发热部件以及与柔性发热部件相连的控制器,所述柔性发热部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层A、发热体、基层B ;发热体上开设有同时贯穿基层A的冲裁孔,所述控制器与发热体相连。所述发热体为碳纤维纺织物或碳纤维无纺物。本方案中的柔性发热部件先由发热体与基层A复合,复合后经整体冲裁形成冲裁孔,最后再与基层B复合而成。发热体与基层A复合后经整体冲裁形成的冲裁孔使得整个毯体发热更平衡,红远外发射更均匀。
[0008]传统的电热毯碳纤维发热材料大多由碳纤维丝编织而成,拉扯形变量较大导致碳纤维的电阻值变化较大,常常使得电热毯功率不稳定。为解决现有缺陷,本方案将电热毯发热体由碳纤维丝改为碳纤维纺织物或碳纤维无纺物,基层A、基层B采用由拉扯形变量非常小的纺织材料或无纺材料制成。其中纺织材料与无纺材料均为现有材料,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了解。因此经改进由基层A、发热体、基层B复合而成的柔性发热部件较目前市场上采用拼接碳纤维作为发热材料的电热毯拉扯形变量较小,电阻值变化较小,功率较为稳定。
[0009]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为:
[0010]还包括设置在毯体内的电极线、与电极线连接的接线盒;所述控制器通过接线盒经电极线与毯体内的发热体相连;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智能电源。本方案中智能电源与市电相连,市电通过智能电源转换为低于人体安全电压的输出电压为控制器供电,防止毯体负载电压超过人体安全电压,解除了现有市场上的电热毯存在的安全隐患。
[0011]所述智能电源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本方案中智能电源为自适应电源,其内部主要由电源管理模块组成。电源管理模块由电源管理芯片对脉冲宽度、电压电流、振荡频率进行控制。与现有市场上大多数的电热毯相比,本方案通过电源管理模块的控制使负载功率稳定在标称功率,负载功率不会随着负载阻值的变化而变化。且智能电源输出电压为36V,在人体安全电压以下,并能维持负载实际功率稳定在标称功率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0012]还包括呈“S”型均匀分布在毯体内的感温线;所述感温线与控制器相连。本方案中的感温线作为温度传感器,能够同步检测毯体的实际工作温度变化情况,并将温度及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显示屏将直观地显示毯体的温度,以便用户随时监控毯体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及时调控电热毯的温度。使用感温线对全毯面的温度进行感应,使温度控制更加精确,能够防止毯体局部过热而产生的发热不均匀的现象。
[0013]所述发热体与基层B间设置有预留行道,所述电极线穿插在预留行道中。电极线起到了对发热体通电的作用,发热体通电后的碳纤维中的碳分子将做“布朗运动”,在产生热量的同时,会产生85%左右的远红外线来辐射热量,其辐射波长范围在6.5um-15um,当远红外线照射人体时,其频率与身体中的细胞分子、原子间的水分子运动频率相一致时,引起共频效应,其能量最高且能被生物体所吸收,使皮下组织深层部位的温度升高,产生的热效应使水分子活化,加速供给养分和酵素,促进身体健康。
[0014]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5]1、由基层A、发热体、基层B复合而成的柔性发热部件拉扯形变量较小,电阻值变化较小,功率较为稳定。
[0016]2、发热体与基层A复合后经整体冲裁形成的冲裁孔使得整个毯体发热更平衡,远红外线发射更均匀。
[0017]3、电源管理模块由电源管理芯片对脉冲宽度、电压电流、振荡频率进行控制使得负载功率稳定在标称功率,负载功率不会随着负载阻值的变化而变化,保证输出电压在人体安全电压以下,解除了安全隐患。
[0018]4、感温线对全毯面的温度进行感应,使温度控制更加精确,能够防止毯体局部过热而产生的发热不均匀的现象。
[0019]5、电极线起到了对发热体通电的作用,发热体通电后碳纤维将产生远红外线促进人体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一种远红外光能电热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智能电源的功能示意图;
[0022]图3为柔性发热部件的俯视图;
[0023]图4为柔性发热部件的侧视图;
[0024]其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
[0025]1-毯体,2-柔性发热部件,3-控制器,4-基层A,5_发热体,6_基层B,7_冲裁孔,8-感温线,9-电极线,10-接线盒,11-智能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图2、图3、图4所述,一种远红外光能电热越,包括毯体1、设置在毯体I内的柔性发热部件2以及与柔性发热部件2相连的控制器3,所述柔性发热部件2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层A4、发热体5、基层B6 ;发热体5上开设有同时贯穿基层A4的冲裁孔7,所述控制器3与发热体5相连。所述发热体5为碳纤维纺织物或碳纤维无纺物。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毯体I内的电极线9、与电极线9连接的接线盒10 ;所述控制器3通过接线盒10经电极线9与毯体I内的发热体5相连;还包括与控制器3连接的智能电源11。所述智能电源11包括电源管理模块。还包括呈“S”型均匀分布在毯体I内的感温线8 ;感温线8与控制器3相连。所述发热体5与基层B6间设置有预留行道,电极线9穿插在预留行道中。
[002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源线将市电与智能电源11连接,市电经智能电源11转换为低于人体安全电压的输出电压为控制器3供电,控制器3通过接线盒10经电极线9为毯体I内的柔性发热部件2通电。电源管理模块通过电源管理芯片对脉冲宽度、电压电流、振荡频率进行控制。感温线8作为温度传感器,能够同步检测毯体I的实际工作温度变化情况,并将温度及时反馈给控制器3。
[0030]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主权项】
1.一种远红外光能电热毯,包括毯体(1)、设置在毯体(I)内的柔性发热部件(2)以及与柔性发热部件(2)相连的控制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发热部件(2)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层A (4)、发热体(5)、基层B (6);发热体(5)上开设有同时贯穿基层A (4)的冲裁孔(7),所述控制器(3)与发热体(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光能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5)为碳纤维纺织物或碳纤维无纺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光能电热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毯体(I)内的电极线(9 )、与电极线(9 )连接的接线盒(10 );所述控制器(3 )通过接线盒(10 )经电极线(9)与毯体(I)内的发热体(5)相连;还包括与控制器(3)连接的智能电源(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光能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电源(11)包括电源管理模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光能电热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S”型均匀分布在毯体(I)内的感温线(8 );所述感温线(8 )与控制器(3 )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远红外光能电热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5)与基层B (6 )间设置有预留行道,所述电极线(9 )穿插在预留行道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记载了一种远红外光能电热毯,包括毯体、设置在毯体内的柔性发热部件以及与柔性发热部件相连的控制器,所述柔性发热部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层A、发热体、基层B;发热体上开设有同时贯穿基层A的冲裁孔,所述控制器与发热体相连,所述发热体为碳纤维纺织物或碳纤维无纺物。在本实用新型中,由基层A、发热体、基层B复合而成的柔性发热部件拉扯形变量小,电阻值变化小,功率较为稳定。冲裁孔使得整个毯体发热更平衡,红远外发射更均匀。
【IPC分类】A47G9/06, H05B3/36
【公开号】CN204683166
【申请号】CN201520418351
【发明人】刘显春, 万昌斌, 肖兵, 王先龙, 肖洒
【申请人】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