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磁铁驱动式双层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68151阅读:来源:国知局
配合,在同步带轮支承座朝向纵插脚的一侧的表面并且在对应于第二插座的位置构成有第二插脚,该第二插脚与第二插座插嵌配合。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同步带轮支承轴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帘片翻转轴同步带轮的同步带轮中心孔的长度方向的区域以并行于所述翻转轴插嵌固定孔的状态构成有一第一滚针移动槽和一第二滚针移动槽,该第一、第二滚针移动槽围绕同步带轮支承轴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而形成相互面对面的位置关系,在第一滚针移动槽的第一滚针移动槽底壁上并且位于第一滚针移动槽底壁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位置沿着第一滚针移动槽的长度方向以垂直于第一滚针移动槽底壁的状态延伸有第一弹性挡翼,在位于第一滚针移动槽底壁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同样沿着第一滚针移动槽的长度方向以垂直于第一滚针移动槽底壁的状态延伸有一第二弹性挡翼,而在第一滚针移动槽底壁的宽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沿着第一滚针移动槽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凸起于第一滚针移动槽底壁的表面的第一弧状过渡凸缘,在第一滚针移动槽内并且位于第一、第二弹性挡翼之间设置有一第一滚针,该第一滚针同时与所述同步带轮中心孔的孔壁以及第一滚针移动槽底壁接触或者仅与第一滚针移动槽底壁接触,在第二滚针移动槽的第二滚针移动槽底壁上并且位于第二滚针移动槽底壁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位置沿着第二滚针移动槽长度方向以垂直于第二滚针移动槽底壁的状态延伸有一第三弹性挡翼,在位于第二滚针移动槽底壁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并且同样沿着第二滚针移动槽的长度方向以垂直于第二滚针移动槽底壁的状态延伸有一第四弹性挡翼,而在第二滚针移动槽底壁的宽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沿着第二滚针移动槽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凸起于第二滚针移动槽底壁的表面的第二弧状过渡凸缘,在第二滚针移动槽内并且位于第三、第四弹性挡翼之间设置有一第二滚针,该第二滚针同时与所述同步带轮中心孔的孔壁以及第二滚针移动槽底壁接触或者仅与第二滚针移动槽底壁接触。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轴插嵌固定孔以及帘片翻转轴的横截面形状是相同的,并且该翻转轴插嵌固定孔以及帘片翻转轴的横截面形状呈正方形、长方形或D字形。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窗体左纵管朝向所述窗体右纵管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插嵌连接有一左纵管蔽护框,而在窗体右纵管朝向窗体左纵管的一侧的高度方向插嵌连接有一右纵管蔽护框,在右纵管蔽护框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同步带轮的同步带轮轴的一端的位置以及在对应于所述升降牵引绳驱动轮的升降牵引绳驱动轮轴的一端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右纵管蔽护框轴孔,在所述盒盖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同步带轮轴的一端的位置开设有一盒盖同步带轮轴支承孔,而在对应于升降牵引绳驱动轮轴的位置开设有一盒盖驱动轮轴支承孔,在所述内玻璃上并且同样在对应于所述盒盖同步带轮轴支承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内玻璃珠链轮轴孔,在所述盒体的盒体腔的盒体腔底壁上并且在对应于盒盖同步带轮轴支承孔的位置开设有一同步带轮轴盒体支承孔,而在对应于盒盖驱动轮轴支承孔的位置开设有一驱动轮轴盒体支承孔,所述同步带轮轴的一端依次探入盒盖同步带轮轴支承孔和右纵管蔽护框轴孔并且转动地支承在盒盖同步带轮轴支承孔和右纵管蔽护框轴孔上,而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同步带轮轴盒体支承孔上,所述升降牵引绳驱动轮轴的一端依次探入盒盖驱动轮轴支承孔和右纵管蔽护框轴孔并且转动地支承在盒盖驱动轮轴支承孔和右纵管蔽护框轴孔上,而另一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驱动轮轴盒体支承孔上,在所述珠链轮轴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内玻璃珠链轮轴孔的位置构成有一朝向珠链轮轴座的珠链轮轴座腔的方向膨出的轴承座,在该轴承座的轴承座腔内设置有一密封圈和一珠链轮轴轴承,密封圈位于轴承座腔的底部,而珠链轮轴轴承位于密封圈朝向所述内玻璃的一侧,在所述同步带轮轴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珠链轮轴连接孔,该珠链轮轴连接孔自同步带轮轴的一端贯通至另一端,在珠链轮轴座腔内并且在对应于轴承座的下方的位置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有一珠链隔离柱,该珠链隔离柱探出珠链轮轴座腔并且伸展到所述珠链的珠链环形腔内,所述珠链轮轴朝向所述珠链轮轴座的一端依次穿过轴承座上的轴承座孔、密封圈、珠链轮轴轴承和内玻璃珠链轮轴孔后插入所述珠链轮轴连接孔内与同步带轮轴连接。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盒体的顶部开设有一用于使所述盒体腔与外界相通的盒体同步带让位孔,所述同步带途经该盒体同步带让位孔;在盒体的底部开设有一同样用于使盒体腔与外界相通的盒体升降牵引绳让位孔;在所述升降牵引绳驱动轮上开设有一升降牵引绳固定孔,所述百叶帘升降牵引绳的一端在对应于升降牵引绳固定孔的位置与升降牵引绳驱动轮固定连接,另一端途经盒体升降牵引绳让位孔。
[0016]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护罩的护罩腔内构成有一^脚,并且在护罩腔的腔口部位围绕护罩腔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凸起于护罩腔的腔壁表面的环状嵌合凸圈,在所述摩擦盘朝向所述珠链轮轴毂的一侧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弹性压圈腔,在珠链轮轴毂朝向摩擦盘的一侧并且围绕珠链轮轴毂的圆周方向延伸有一轴毂枢转支承栈圈,藉由该轴毂枢转支承栈圈探入所述轴毂腔内而使珠链轮轴毂转动地支承于摩擦盘上,在轴毂枢转支承栈圈内设置有一用于对摩擦盘施加压紧力的弹性压圈,该弹性压圈与弹性压圈腔相配合,在珠链轮轴座的外壁上并且围绕珠链轮轴座的四周开设有一连通的嵌合凸圈配合槽,所述的环状嵌合凸圈嵌入该嵌合凸圈配合槽内,在珠链轮轴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卡脚的位置开设有一卡脚槽,卡脚插入该卡脚槽内,在所述的珠链轮轴毂的轮缘上并围绕轮缘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凸起于轮缘表面的一组第一珠链齿和一组第二珠链齿,该组第一、第二珠链齿的数量彼此相等并且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的珠链的一端套置在一组第一珠链齿与一组第二珠链齿之间。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珠链轮轴连接孔的横截面形状呈矩形、正方形或半圆形,所述珠链轮轴插入珠链轮轴连接孔内的轴体的横截面形状同样呈矩形、正方形或半圆形。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牵引绳过渡机构包括过渡轮座和过渡轮,过渡轮座以插嵌方式与所述下横管右转角接头固定,过渡轮在对应于过渡轮座朝向所述窗体右纵管的一侧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过渡轮座上,在该过渡轮上套设有一过渡轮引绳,该过渡轮引绳的两端与所述百叶窗升降牵引绳的中部连接。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采用了结构合理的内、外操控机构,因而可免用资源有限并且价格昂贵的磁铁,能够显著节约资源并且降低制造成本而藉以体现经济廉价;之二,由于在使用时只要对珠链依需进行正反转拽引,因而操作十分省力而得以满足不同体能者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帘片翻转机构的结构体系的同步带轮支承座与上横管右转角接头的装配关系图。
[0022]图3为图1所示的内操控机构以及外操控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0023]图4为图1和图2所示的帘片翻转轴同步带轮与同步带轮支承轴装配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5]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除另行注明的外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殊限定。
[0026]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窗体1,该窗体I包括窗体上、下横管11、12、窗体左、右纵管13、14、内玻璃15和外玻璃16,窗体上横管11的左端与窗体左纵管13的上端之间通过L形的上横管左转角接头111插嵌连接,窗体上横管11的右端与窗体右纵管14的上端之间通过L形的上横管右转角接头112插嵌连接,窗体下横管12的左端与窗体左纵管13的下端之间通过下横管左转角接头121插嵌连接,窗体下横管12的右端与窗体右纵管14的下端之间通过下横管右转角接头122插嵌连接,内玻璃15同时与窗体上、下横管11、12、窗体左纵管13以及窗体右纵管14在使用状态下朝向建筑物室内的一侧粘固(通过窗体I四周的密封胶条粘固),而外玻璃16同时与窗体上、下横管11、12、窗体左纵管13以及窗体右纵管14在使用状态下朝向建筑物室外的一侧粘固(通过窗体I四周的密封胶条粘固),内、外玻璃15、16之间的空间构成为中空腔17,在前述下横管右转角接头122上并且朝向上横管右转角接头112的一侧设置有一牵引绳过渡机构7。
[0027]给出了一帘片翻转机构2和一百叶帘3,该帘片翻转机构2和百叶帘3设置在前述的中空腔17内,并且帘片翻转机构2在对应于百叶帘3的上方的位置与前述上横管右转角接头112朝向中空腔17的一端插嵌连接(插嵌固定),百叶帘3通过其帘片翻转绳31与帘片翻转机构2连接。
[0028]给出了一内操控机构4、一外操控机构5和一百叶帘升降牵引绳6,内操控机构4在对应于前述上横管右转角接头112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前述中空腔17内,该内操控机构4与所述窗体右纵管14朝向前述窗体左纵管13的一侧固定并且还与前述帘片翻转机构2传动连接。外操控机构5在对应于内操控机构4的位置设置在前述内玻璃15背对外玻璃16的一侧并且与内操控机构4连接,百叶帘升降牵引绳6的一端与内操控机构4固定连接,另一端在依次途经前述牵引绳过渡机构7、帘片翻转机构2和开设在百叶帘3的帘片32上的帘片牵引绳让位孔321后伸展到百叶帘3的底部并且与百叶帘3的底条固定连接。在图1中虽然未示出底条,但是由于其属于已有技术,例如可参见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747054A的说明书第0029段,因而不会给公众的理解产生任何困惑。
[0029]请参见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的内操控机构4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