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口型式为s型的有压弯道进口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78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进口型式为s型的有压弯道进口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工水力学的一种有压弯道,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进口型式为S型的有压弯道进口段。
背景技术
高坝总是和峡谷联系在一起,坝越高,建坝河谷相对也越窄。随着我国筑坝技术的不断提高,且为顺应峡谷建坝的特点,高拱坝、特别是双曲薄拱坝异军突起,发展势头强劲。该坝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已被许多工程实践所证实。我国80~90年代先后完成的乌江渡(165)、白山(150m)、龙羊峡(178m)、隔河岩(151m)等4座重力拱坝以及东江(157m)、东风(173m)、李家峡(165m)、二滩(240m)等4座双曲拱坝。在世纪之交期间,更有金沙江上的溪落渡(重力拱坝,283m)、澜沧江上的小湾(双曲拱坝,292m)以及黄河上的拉西瓦(双曲拱坝,250m)等3座世界级的高拱坝相继启动,表明我国在高拱坝建设以及高拱坝泄洪技术方面也已达到或超过世界水平。纵观我国近20年来已建和再建的峡谷高坝,除了地形、地质、结构、施工等条件外,泄洪建筑物的合理布置是一个关键。在泄洪建筑物布置中,高水头深、底孔沿两岸布置者居多,当进口沿拱坝径向布置,将不可避免的采用压力弯道来连接。以往工程中常用单弯道体型如图1所示。图示某工程底孔在坝体内设有转角25.18629。中心半径R=35m,R/B=7的单弯道有压进口段,由于深、底孔水头高、流速大,弯道内水流离心力也相应增大,致使弯道末孔口水流两侧流速分布不均匀,流向不顺,故在泄水道中形成冲击波恶化水流流态,并伴有表面水滴飞溅出槽外现象,给枢纽布置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弯道水流流态及水力特性较差,存在冲击波及横向水面超高等水流现象,需要加高边墙高度或采用特殊体型等措施予以克服。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口型式为S型的有压弯道进口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拱坝中使用的进口型式为S型的有压弯道进口段,包括常用单弯道体型进口段,其特点是在该单弯道体型进口段后顺延一反向弯道段,其形状在平面上呈S型。
上述S型弯道段为方向相反的弯道首尾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S”型有压弯道进口段具有以下优点(1)对径向布置在拱坝两岸的高水头深、底孔泄洪建筑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2)该进口段体型简单,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对有压弯道离心力的平差和调整功能十分显著,能有效的抑制和平息泄水道冲击波的产生。


图1是常用底孔单弯道体型布置图;其中(a)为平面图,(b)为剖面图,图中涉及的单位m;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进口型式为S型有压弯道进口段布置图;其中(a)为平面图,(b)为图(a)的I-I剖面图,(c)为图(b)的II-II剖面图,图中涉及的单位m。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本实用新型提出用方向相反的弯道首尾相接来代替以往工程中采用的单弯道有压进口段中的弯道段,由于该弯道段平面上形如字母“S”,因此该进口段取名为“S”型有压弯道进口段,如图2所示。图示“S”型有压弯道进口正是从压力弯道基本水流要素变化规律着手,利用弯道凹、凸侧压力、流速的增、减特性和能量守恒定律,实现前后反向弯道合理的搭配,协调统一,对平衡和调整由于弯道而产生壁面两侧压力差和流速差效果明显,使压力孔口出射水流达到流向平顺,流速分布均匀,冲击波基本消失之目的,从根本上解决有压弯道孔口出流的流态问题。
研究结果证明,该“S”型有压弯道进口段具有体型简单,实用性强,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头泄洪建筑物进口形式。在我国高拱坝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权利要求1.一种拱坝中使用的进口型式为S型的有压弯道进口段,包括,常用单弯道体型进口段,其特征在于,在该单弯道体型进口段后顺延一反向弯道段,其形状在平面上呈S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口型式为S型的有压弯道进口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型有压弯道段为方向相反的两弯道首尾相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拱坝中使用的进口型式为S型的有压弯道进口段,包括常用单弯道体型进口段,在该单弯道体型进口段后顺延一反向弯道段,其形状在平面上呈S型。弯道段为方向相反的弯道首尾相接。本实用新型从压力弯道基本水流要素变化规律着手,利用弯道凹、凸侧压力、流速的增、减特性和能量守恒定律,前后反向弯道合理的搭配,协调统一,对平衡和调整由于弯道而产生壁面两侧压力差和流速差效果明显,使压力孔口出射水流达到流向平顺,流速分布均匀,冲击波基本消失,从根本上解决有压弯道孔口出流的流态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体型简单,实用性强,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头泄洪建筑物进口形式。在我国高拱坝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文档编号E02B8/06GK2682104SQ20042004170
公开日2005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6日
发明者花立峰 申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