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12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铝生产中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及装置,属于氧化铝 生产排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经氧化反应后产生的废渣,叫做赤泥。赤泥除少量可以综合利用外 ,还有大量的赤泥需修建专门的赤泥堆场来堆放。赤泥堆场象个水库,也有堤坝,坝内摊放 赤泥浆。在环库四周均设有放料口,轮流分区布放赤泥浆,使之均匀布满堆场,以便摊晒。 赤泥的排放有两种方式, 一种叫做湿法排放,另一种叫做干法排放。 一般认为,赤泥浆含水 率在47%以上为湿法排放,赤泥浆含水率小于47%为干法排放。由于湿法堆场中的赤泥含水 量大,流动性好,所以可以少设一些放料口,但湿法排放通常有大量盈余水量积存在堆场内 ,使堆场的浸润线不断升高,坝体的安全隐患和环保上的泄漏风险较大,加上水分占用堆场 库容较多降低了容积利用率,所以湿法堆场已逐渐被干法堆场代替,近年来新建氧化铝厂大 多采用干法堆存方式。
干法赤泥堆场需要较大的晾晒面积,赤泥浆在堆场进行沉降分离、干燥固结,在这个过 程中分离出的水分(赤泥附液)返回氧化铝厂,赤泥呈固态堆放在堆场中。对于具体的氧化 铝厂,由于受厂区周边自然环境和土地资源状况的限制,有时无足够面积的场地可选择,不 得不选择面积较小的沟谷或盆地作为干法赤泥堆场的场址。这时,就可能出现堆场赤泥浆由 于晾晒面积的局限,先前排放的赤泥浆还未干燥固结,后面的赤泥浆又覆盖在其上,造成干 燥缓慢的情形。为了加快堆场中赤泥浆的水分分离,也为了即时的排放掉堆场中的雨水,通 常在堆场中设置排水竖井作为堆场的主要排水设施,竖井的侧壁上间隔的设有排水孔,但随 着赤泥面的逐渐上升,竖井侧壁的排水孔被逐层堵塞关闭,竖井周围的还未完全干燥固结的 赤泥浆由于缺少排渗通道,在竖井周围存在较软的赤泥区域,这将给整个赤泥堆置体的稳定 性带来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除具有 正常排出赤泥附液和雨水的功能外,并且在排水竖井封闭后仍然可以作为竖井周围赤泥浆的 排渗通道使用,可提高排水竖井附近区域赤泥的固结程度,提高赤泥堆场的稳定性,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是在赤泥堆场排水竖井的井 壁上沿圆周方向加装呈放射排列、水平放置的排水管;在排水管的长度方向间隔的开有两组 或两组以上的排水孔,每组排水孔在排水管径向上部三分之二范围之内分布;在排水孔外用 透水土工布缠绕一层,然后再用铁丝缠绕固定。
上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中,所述的排水孔孔径为5 10mm,排水孔 开孔的总面积占排水管表面积的20% 25% 。
前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中,所述透水土工布的渗透系数不小于l X 10 、m/s。
前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中,铁丝缠绕的密度为间距为8 12mm。
前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中,所述排水管的直径和根数根据堆场内需 要排泄的赤泥含水量和雨水量确定。
按照前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构建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 装置,包括排水竖井l,在排水竖井l的井壁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呈放射排列水平放置的两根或 两根以上的排水管2;在排水管2的长度方向间隔的设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排水孔3,每组排 水孔3分布在排水管2径向上部三分之二范围之内;在排水孔3外的排水管2上缠绕一层透水土 工布4,在透水土工布4上缠绕有间距为8 12mm的铁丝5。
上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装置中,所述的排水管2为筒形钢管或塑料管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的排水竖井在排水口封闭后,渗透排水效果差,会造成排水竖井 周围赤泥的固结程度差和堆场不稳定。本发明在竖井排水管关闭之前,可以起到排泄赤泥附 液和雨水的作用。当赤泥面上升,竖井排水管口关闭以后,赤泥浆内剩余水分在上覆赤泥的 积压下仍然可以通过排水竖井排出库外,提高排水竖井附近区域赤泥浆的固结程度和赤泥堆 场的稳定性。


附图l是本发明的示意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附图3是附图1中的A-A剖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l-排水竖井,2-排水管,3-排水孔,4-透水土工布,5-铁丝,D-排 水管的直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本发明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如图l、图2和图 3所示,该方法是在赤泥堆场排水竖井l的井壁上沿圆周方向加装呈放射排列水平放置的排水 管2;在排水管的长度方向间隔的开有两组或两组以上孔径为10mm的排水孔3,所有排水孔的 总面积占排水管表面积的25%。每组排水孔3在排水管2径向上部三分之二范围之内分布,排 水管2的下部不开孔,以便水分顺利流入排水竖井l中;在排水孔3外用渗透系数不小于1 X 10一^m/s透水土工布4缠绕一层,然后再用铁丝5间距为10mm左右缠绕固定。所述排水管2的 直径D和根数根据堆场内需要排泄的赤泥含水量和雨水量确定。
按照前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构建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 装置如图l、图2和图3所示,它包括排水竖井l,在排水竖井l的井壁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呈放 射排列水平放置的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排水管2;在排水管2的长度方向间隔的设有两组或两组 以上的排水孔3,每组排水孔3分布在排水管2径向上部三分之二范围之内;在排水孔3外的排 水管2上缠绕一层透水土工布4,在透水土工布4上缠绕有铁丝5,每圈铁丝之间的间距为 10mm。所述的排水管2可用筒形钢管或塑料管制成。具体实施时,可先制作排水管2,在排水 管2上按要求钻排水孔3,再缠上一层透水土工布4,用铁丝5缠绕在透水土工布4上,将透水 土工布固定好;最后再与排水竖井l连接。本装置在竖井排水管关闭之前,可以起到排泄赤 泥附液和雨水的作用。当赤泥面上升,竖井排水管口关闭以后,赤泥浆内剩余水分在上覆赤 泥的积压下仍然可以通过土工布4、排水孔3渗入排水管2内通过排水竖井1排出库外,提高排 水竖井附近区域赤泥浆的固结程度。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渗透排水效果,本发明的装置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的特 点。可大大提高排水竖井周围赤泥的固结程度和赤泥堆场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赤泥堆场排水竖井的井壁上沿圆周方向加装呈放射排列、水平放置的排水管;在排水管的长度方向间隔的设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排水孔,每组排水孔在排水管径向上部三分之二范围之内分布;在排水孔外用透水土工布缠绕一层,然后再用铁丝缠绕固定。权利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孔孔径为5~10mm,排水孔开孔的总面积占排水管表面积的20%~25%。权利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土工布的渗透系数不小于1×10-1cm/s。权利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铁丝缠绕的密度为间距为8~12mm。权利要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直径和根数根据堆场内需要排泄的赤泥含水量和雨水量确定。权利要求6一种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装置,它包括排水竖井(1),其特征在于在排水竖井(1)的井壁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呈放射排列水平放置的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排水管(2);在排水管(2)的长度方向间隔的开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排水孔(3),每组排水孔(3)分布在排水管(2)径向上部三分之二范围之内;在排水孔(3)外的排水管(2)上缠绕一层透水土工布(4),在透水土工布(4)上缠绕有间距为8~12mm的铁丝(5)。权利要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2)为筒形钢管或塑料管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排水孔孔径为5 10mm,排水孔开孔的总面积占排水管表面积的20% 25%。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透水土工布的渗透系数不小于l X 10-lcm/s。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其特 征在于铁丝缠绕的密度为间距为8 12mm。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直径和根数根据堆场内需要排泄的赤泥含水量和雨水量确定。
6 一种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装置,它包括排水竖井(1) ,其特征在于在排水竖井(1)的井壁上沿圆周方向设有呈放射排列水平放置的两根或两 根以上的排水管(2);在排水管(2)的长度方向间隔的开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排水孔(3 ),每组排水孔(3)分布在排水管(2)径向上部三分之二范围之内;在排水孔(3)外的 排水管(2)上缠绕一层透水土工布(4),在透水土工布(4)上缠绕有间距为8 12mm的铁 丝(5)。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2)为筒形钢管或塑料管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赤泥堆场排水竖井封闭后的排水方法及装置,它是在赤泥堆场排水竖井的井壁上沿圆周方向加装呈放射排列水平放置的排水管;在排水管的长度方向间隔的开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排水孔,每组排水孔在排水管径向上部三分之二范围之内分布;在排水孔外用透水土工布缠绕一层,然后再用铁丝缠绕固定。采用本发明,在竖井排水管关闭之前,可以起到排泄赤泥附液和雨水的作用,当赤泥面上升,竖井排水管口关闭以后,赤泥浆内剩余水分在上覆赤泥的积压下仍然可以通过排水竖井排出库外,从而提高排水竖井附近区域赤泥浆的固结程度和赤泥堆场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E03F1/00GK101446105SQ20071020268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7日
发明者李明阳, 胡禹志, 袁大钧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