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消音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526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流消音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建筑用排水装置,特别涉及ー种具有旋流消音的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环保意识也相应增强,对居住环境、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市场上不断涌现出各种,単体或系统性的建筑排水产品,旋流消音排水系统也随之产生。目前,建筑用的水管内设有螺旋凸起线,水流在沿水管流动时呈螺旋状,而连接上下水管的三通管件的内壁表面光滑,水流经过三通管件时出现断层,排水管中水流无法形成旋流,从而产生的紊乱冲击噪音,二次噪音,且管内的中央空气柱被破坏,以及瞬时水气堵碰撞导致的爆破音;管内水封形成虹吸发出的抽水声,普通的排水管 消音效果差,因此在消音管材、管件行业中,急需解决水流断层的产生噪音的问题,因此需要ー种消音、隔音效果良好的排水管连接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消音、隔音效果良好的排水管连接系统。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流消音排水系统,包括上层排水管、下层排水管和本层排水管,所述上层排水管、下层排水管和本层排水管通过旋流消音连接器连接,设置于旋流消音连接器ー侧的旋流排入口与本层排水管连接,设置于旋流消音连接器两侧的上端口和下端ロ分别与上层排水管和下层排水管连接,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中部内壁设置有螺旋状导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通过内置承插ロ与上层排水管、下层排水管和本层排水管连接,所述内置承插ロ与管道连接部形成隔音夹层。进ー步,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还设置有加强筋式消音片,所述加强筋式消音片设置于上层排水管、下层排水管和本层排水管上的内置承插ロ之间的旋流器无夹层处的外壁上。进一歩,所述下端ロ与下层排水管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导水锥,所述导水锥敞ロ端旋流消音连接器连接,所述导水锥缩ロ端下层排水管连接,所述导水锥管壁设置有隔音空腔。进ー步,所述导水锥内腔设置于螺旋导水片,所述螺旋导水片为螺旋椎体。进ー步,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还设置有挡水支撑圈。进ー步,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为排水三通管本体或四通管本体。进ー步,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为排水多通管本体。进一歩,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还设置有阻火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旋流消音连接器即三通管本体进行旋流消音,是ー种较为新型、安全、环保的排水系统,具有显著的消音、安全、环保的效果;并且在旋流消音排水三通(包括四通、多通)管本体内部设置有较大,超长的螺旋椎体,使上层排水管与本层排水管排入的水沿排水管壁形成稳定的旋流和中间形成畅通的柱状空气通道,因此具有以下优点I、内置承插ロ使整个系统结构更加紧凑,増加了安装可调整空间,使其管道与系统连接部位,也被隔音夹层所包围,内置承插ロ使整个系统比外置承插更有大面积,被夹层隔音壁所覆盖,夹层隔音效果当然会更好,因此,避免了实壁传声,形成更好的消音、隔音效果O2、在少量未形成夹层部位增设了消音加强筋。不但降低了声音的传输,而且使系统主体更加牢固。3、旋流锥更长,保证了更加稳定的旋流。旋流段与内置承插段形成的超长隔音空间,按现用阻火圈安装尺寸为设计依据,形成可方便的安装阻火圈的隔音段,使整个系统更 加安全。4、根据用户特别要求,增设了两个较大加强圈,它既有阻水圈的的作用,又为安装固定、稳固、支撑提供了条件。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流消音排水系统结构图。图中,I-上层排水管、2-排水消音系统上盖、3-加强筋式消音片、4-排水消音系统上内置式承插、5-本层入水管接ロ、6-本层排水管、7-旋流排入口、8-螺旋导水片、9-导水锥、10-挡水支撑圈、11-钢筋混泥土楼板、12-下挡水支持圏、13-隔音空腔、14-消音系统下端内置承插、15-下层排水管、16-阻火圏、17-螺旋消音系统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參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流消音排水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流消音排水系统,包括上层排水管I、下层排水管15和本层排水管6,所述上层排水管I、下层排水管15和本层排水管6通过旋流消音连接器连接,设置于旋流消音连接器一侧的旋流排入ロ 7与本层排水管6连接,设置于旋流消音连接器两侧的上端口和下端ロ分别与上层排水管I和下层排水管15连接,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中部内壁设置有螺旋状导水片8。旋流消音连接器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螺旋消音系统主体17。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通过内置承插ロ 4与上层排水管I、下层排水管15和本层排水管6连接,所述内置承插ロ 4与管道连接部形成隔音夹层。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还设置有加强筋式消音片,所述加强筋式消音片设置于上层排水管I、下层排水管15和本层排水管6上的内置承插ロ 4之间的旋流器无夹层处的外壁上。所述上端ロ与上层排水管之间设置有排水消音系统上盖2,所述排水消音系统上盖2上设置有排水消音系统上内置式承插4,上层排水管通过该排水消音系统上内置式承插4与旋流消音连接器连接。所述下端ロ与下层排水管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导水锥9,所述导水锥9敞ロ端旋流消音连接器连接,所述导水锥缩ロ端下层排水管连接,所述导水锥管壁设置有隔音空腔13。所述导水锥内腔设置于螺旋导水片,所述螺旋导水片为螺旋椎体。该导水锥缩ロ端设置有消音系统下端内置承插14,下层排水管通过消音系统下端内置承插14与旋流消音连接器连接。该旋流消音连接器设置有本层入水管接ロ 5,该本层入水管接ロ 5 —端与本层排水管连接,该本层入水管接ロ 5的另一端延伸至螺旋导水片8附近,使得从本层排水管中排 出的水沿管壁旋流。通过导流锥内部的较大、超长呈螺旋椎体的螺旋导水片,使上层排水管与本层排入的水,沿排水管壁形成稳定的旋流,和中间形成畅通的柱状空气通道。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还设置有加强筋式消音片3,在旋流消音连接器上未形成夹层部位的地方,增设加强筋式消音片3,不但降低了声音的传输,而且使系统主体更加牢固。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还设置有挡水支撑圈10,可根据用户要求在旋流消音连接器增设两个较大加强圈,其中一个为上挡水支撑圈和另ー个为下挡水支撑圈12,它既有阻水圈的的作用,又为安装固定、稳固、支撑提供了条件。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为排水三通管本体或四通管本体。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为排水多通管本体。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还设置有阻火圈16,旋流段与内置承插段形成的超长隔音空间,按现用阻火圈16安装尺寸为设计依据,在钢筋混泥土楼板11上形成可方便的安装阻火圈16的隔音段,使整个系统更加安全。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參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旋流消音排水系统,包括上层排水管、下层排水管和本层排水管,所述上层排水管、下层排水管和本层排水管通过旋流消音连接器连接,设置于旋流消音连接器一侧的旋流排入口与本层排水管连接,设置于旋流消音连接器两侧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与上层排水管和下层排水管连接,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中部内壁设置有螺旋状导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通过内置承插口与上层排水管、下层排水管和本层排水管连接,所述内置承插口与管道连接部形成隔音夹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流消音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还设置有加强筋式消音片,所述加强筋式消音片设置于上层排水管、下层排水管和本层排水管上的内置承插口之间的非夹层管道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消音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口与下层排水管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导水锥,所述导水锥敞口端旋流消音连接器连接,所述导水锥缩口端下层排水管连接,所述导水锥管壁设置有隔音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流消音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锥内腔设置于螺旋导水片,所述螺旋导水片为螺旋椎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流消音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还设置有挡水支撑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流消音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为排水三通管本体或四通管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流消音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为排水多通管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流消音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消音连接器还设置有阻火圈安装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流消音排水系统。包括旋流消音连接器以及通过内置承插口连接的上层排水管、下层排水管和本层排水管;内置承插口与管道连接部形成隔音夹层;旋流消音连接器中部内壁,设置有导水片和导水锥,导水锥内腔设置形状为螺旋椎体的螺旋导水片,使系统内的排水形成贴壁旋流;本实用新型的旋流消音连接器通过内置承插口连接,使整个系统结构更加紧凑,并形成夹层隔音,大面积的隔音夹层避免了实壁传声,形成更好的消音、隔音效果。在少量未形成夹层部位增设了消音加强筋,不但降低了声音的传输,而且使系统主体更加牢固。较长的旋流锥保证了更加稳定的旋流;旋流段与内置承插口形成的超长段,既是隔音空间,又预留了阻火圈安装位置,阻火圈的安装,使整个系统更加安全。
文档编号E03C1/122GK202577480SQ2012202223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
发明者沈家同 申请人:重庆同利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