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器排水旋流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422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流器排水旋流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排水管接头,具体的为一种旋流器排水旋流体,用于改善建筑排水系统工况,提高排水立管通水能力,降低水流噪音。
背景技术
由于PVC-U排水管内壁较为光滑,水流不易形成水膜沿管壁流动,在管道中呈混乱状态撞击管壁;而且PVC-U排水管管壁比同规格的铸铁管管壁薄,如DNllO的前者为
4.Omm,而后者为5. 5_。这样PVC-U管就不能有效地阻止噪声的传递,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不安宁”因素。因此,开发生产了PVC-U螺旋消音管,其内壁有规则排列的螺旋状突起的筋肋,使管道对水流的附壁阻力增大,这样就可以强制性地使水流沿管壁呈水膜状流动,减少了对管壁的撞击,由于螺旋管的特殊构造,降低了水流速度减少了水舌阻力系数,保持立管内中心气核上下贯通,平稳了立管内的压力波动,有效地减小了排水立管中最常见的负压抽吸及正压喷溅,使通水能力得到很大的增强,并且大大降低了水流噪音。目前大多的螺旋消音管采用偏心三通管的旋流器结构,利用旋流器将建筑排水横支管和排水立管连接起来,并使横支管的入流水流呈旋流状态进入立管,随后水流沿立管管壁呈螺旋状流态向下流动。而在实际工程中,旋流器的旋流效果不理想,排水立管内气压波动和排水噪声依然很大。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探索一种用在旋流器上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该旋流器排水旋流体能够有效改善排水横支管入流到旋流器内的水流的流态,降低排水管道内的噪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旋流器排水旋流体,该旋流器排水旋流体不仅结构简单,制作简便,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排水横支管入流到旋流器内的水流流态,降低噪音。要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包括旋流体本体,所述旋流体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立管接口和下锥体接口,所述旋流体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横管并呈螺旋状的横支管,所述横支管与所述旋流体本体之间的连通口处设有导流板,所述旋流体本体的内壁上沿所述横支管螺旋方向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包括导流底板和导流侧壁,所述导流侧壁末端与旋流体本体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横支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导流底板末端与旋流体本体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横支管轴线之间的夹角。进一步,所述导流底板末端与旋流体本体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横支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 ;进一步,所述导流侧壁末端与旋流体本体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横支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80° ;[0010]进一步,在沿着所述横支管轴线的视图方向上,所述导流板的末端超过所述旋流体本体的中心线;进一步,所述导流板的上部开设有缺口 ;进一步,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横支管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30° ;进一步,所述横支管轴线与所述旋流体本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 ;进一步,所述横支管轴线与所述旋流体本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等于88. 5° ;进一步,所述横支管设置为一个;进一步,所述旋流体本体上环形均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横支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通过设置立管接口和下锥体接口分别与上立管和下锥体连接,通过设置横支管与横管连接,通过在横支管与旋流体本体之间的连通口处设有导流板和在旋流体本体的内壁上设置导流槽,用于对由横管流入的水流进行导流,使得横管流入的水流呈螺旋状沿着旋流体本体的内壁流下;另外,将导流侧壁末端与旋流体本体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横支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导流底板末端与旋流体本体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横支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在导流侧壁的末端处,水流开始由导流底板的边缘呈螺旋状向下流入下锥体的螺旋槽中,能够有效分散水流,避免水流集中进入下锥体,造成与下锥体螺旋槽之间的碰撞飞溅形成噪音,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不仅结构简单,制作简便,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排水横支管入流到旋流器内的水流流态,降低噪音。通过将导流板宽度设置为足够大,能够实现对水流较好的导流效果,且在导流板上部设置开口能够有效增加过流面积,增加横支管的排水能力。

图I为本实用新型旋流器排水旋流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图3为图I的B-B剖视图;图4为图2的P向视图;图5为采用本实施例旋流器排水旋流体的旋流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旋流器排水旋流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图;图3为图I的B-B剖视图;图4为图2的P向视图。本实施例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包括旋流体本体I,旋流体本体I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立管接口 2和下锥体接口 3,立管接口 2用于连接上立管,下锥体接口 3用于连接下锥体。旋流体本体I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横管并呈螺旋状的横支管4,横支管4上设有横支管接口 5用于连接横管,横支管4与旋流体本体I之间的连通口处设有导流板6,旋流体本体I的内壁上沿横支管4螺旋方向设置有导流槽7,横支管4、导流板6和导流槽7组成横支管流道,用于对从横管流入的水流进行导向。导流槽7包括导流底板7. I和导流侧壁
7.2,在沿着旋流体本体I中心线的视图方向上,导流侧壁7. 2末端与旋流体本体I中心的连线与横支管4轴线之间的夹角α小于导流底板7. I末端与旋流体本体I中心的连线与横支管4轴线之间的夹角β。优选的,导流底板7. I末端与旋流体本体I中心的连线与横支管4轴线之间的夹角β大于等于90°,且导流侧壁7. 2末端与旋流体本体I中心的连线与横支管4轴线之间的夹角α小于等于80°。采用该结构的导流槽7,不仅能够实现对水流的导流作用,而且能够分散水流,避免水流与下锥体10螺旋槽碰撞飞溅造成噪音。本实施例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通过设置立管接口 2和下锥体接口 3分别与上立管和下锥体连接,通过设置横支管4与横支管连接,通过在横支管4与旋流体本体I之间的连通口处设有导流板6和在旋流体本体I的内壁上设置导流槽7,用于对由横管流入的水流进行导流,使得从横管流入的水流呈螺旋状沿着旋流体本体I的内壁流下,能够降低噪音。另外,将导流侧壁7. 2末端与旋流体本体I中心的连线与横支管4轴线之间的夹角α小于所述导流底板7. I末端与旋流体本体I中心的连线与横支管4轴线之间的夹角β,在导流侧壁7. 2的末端处,水流开始由导流底板7. I的边缘呈螺旋状向下流入下锥体10的螺旋槽中,能够有效分散水流,避免水流集中进入下锥体10,造成与下锥体10螺旋槽之间的碰撞飞溅形成噪音,因此,本实施例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不仅结构简单,制作简便,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排水横支管入流到旋流器内的水流流态,降低噪音。·进一步,在沿着横支管4轴线的视图方向上,如图4所示,导流板6的末端超过旋流体本体I的中心线,采用该结构的导流板6能够有效防止水流从横支管4与旋流体本体I之间的连通口处直接朝着旋流体本体I的中心溢出,并与上立管流入的水流碰撞产生噪音。优选的,导流板6的上部开设有缺口,在沿着横支管4轴线的视图方向上,缺口边缘与旋流体本体I的中心线相交。本实施例的导流板6与横支管4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30°,能够有效增加横支管4与旋流体本体I之间的连通口处过流面积,增加横支管的排水能力。进一步,横支管4的中心线与旋流体本体I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本实施例的横支管4轴线与旋流体本体I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等于88. 5°。采用该结构的横支管4,能够使横支管4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使得水流获得足够的动能,便于后续产生螺旋流态向下排水。进一步,横支管4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在旋流体本体I上环形均布地设置至少两个横支管4,本实施例的横支管4设置为一个。采用该结构的旋流体本体1,能够根据需要设置为三通结构和四通结构等,适用于不同的适用场合。如图5所示,为采用本实施例旋流器排水旋流体的旋流器结构示意图。旋流器包括位于上部的旋流体、位于下部的下锥体10和安装在上立管口 2上的上立管接头11,下锥体10安装在旋流体本体I的下锥体接口 3上,下锥体10内设有用于导流的螺旋槽,在螺旋槽的导流作用下,由导流槽7流入下锥体10的水流沿着螺旋槽流动,并在下锥体10的下立管口处呈竖直流态,与从上立管流入的水流汇流一起排出。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旋流器排水旋流体,包括旋流体本体,所述旋流体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立管接口和下锥体接口,所述旋流体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横支管并呈螺旋状的横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支管与所述旋流体本体之间的连通口处设有导流板,所述旋流体本体的内壁上沿所述横支管螺旋方向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包括导流底板和导流侧壁,所述导流侧壁末端与旋流体本体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横支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导流底板末端与旋流体本体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横支管轴线之间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底板末端与旋流体本体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横支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侧壁末端与旋流体本体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横支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80°。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横支管轴线的视图方向上,所述导流板的末端超过所述旋流体本体的中心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上部开设有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横支管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30°。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支管轴线与所述旋流体本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支管轴线与所述旋流体本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等于88. 5°。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支管设置为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体本体上环形均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横支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流器排水旋流体,包括旋流体本体,所述旋流体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立管接口和下锥体接口,所述旋流体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横管并呈螺旋状的横支管,所述横支管与所述旋流体本体之间的连通口处设有导流板,所述旋流体本体的内壁上沿所述横支管螺旋方向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包括导流底板和导流侧壁,所述导流侧壁末端与旋流体本体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横支管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导流底板末端与旋流体本体中心的连线与所述横支管轴线之间的夹角。本实用新型的旋流器排水旋流体不仅结构简单,制作简便,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排水横支管入流到旋流器内的水流流态,降低噪音。
文档编号E03C1/122GK202595830SQ20122020536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
发明者李继辉, 李贤梅, 付志敏, 邹镇, 张望东 申请人:重庆顾地塑胶电器有限公司, 顾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