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55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道路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包括位于道路两旁且沿道路长度设置的导流沟,正对导流沟的下部设有多个蓄水池,蓄水池与导流沟之间设有过滤层;所述蓄水池沿导流沟的长度方向间隔20-30米设置,相邻的蓄水池之间连接水池连通管,该系统结构易施行,不仅解决了道路的排水问题,而且能将道路上散开的雨水送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将雨水收集起来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实现自然资源的再利用,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可以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解决了水源缺乏地区的生活用水问题。
【专利说明】道路雨水收集系统【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环保与节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上,存在着大量的缺水地区,如沙漠、戈壁滩等地,还有众多的海岛,虽然水源丰富,但少有淡水,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不仅解决了道路的排水问题,而且能将道路上散开的雨水送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将雨水收集起来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实现自然资源的再利用,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可以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解决了水源缺乏地区的生活用水问题。
[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包括位于道路两旁且沿道路长度设置的导流沟,正对导流沟的下部设有多个蓄水池,蓄水池与导流沟之间设有过滤层;所述蓄水池沿导流沟的长度方向间隔20-30米设置,相邻的蓄水池之间连接水池连通管。
[0005]所述导流沟包括导流沟沟体、导流沟沟盖以及设于导流沟沟体底部伸入过滤层的导流沟导流管,导流沟沟体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或用砖砌而成,沟宽300毫米,深300~600毫米,壁厚150~200毫米,沟底坡度1%~2% ;导流沟沟盖由透水混凝土制成,沟盖厚度100毫米,长I米,宽600~700毫米,且导流沟沟盖比路面边缘高度低30~50毫米,下雨时道路上的雨水可以通过导流沟盖进入导流沟中。
[0006]所述导流沟导流管为直径100~200毫米的镀锌钢管、铸铁管或硬质塑料管,可以在施工导流沟与蓄水池时进行预埋,也可以分别在导流沟与蓄水池相应的位置先预埋套管后安装。
[0007]所述过滤层由顺序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硅砂层、麦饭石过滤层和竹炭过滤层组成,是用物理的方法将雨水中的全部杂志过滤掉,使雨水能达到生活水标准。
[0008]所述蓄水池为直径I~2米,深度3~5米的集水井,包括池盖和水池主体,池盖由透水混凝土制成,厚100~150毫米;水池主体由防水混凝土制成,厚250~300毫米。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不仅解决了道路的排水问题,而且能将道路上散开的雨水送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将雨水收集起来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实现自然资源的再利用,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可以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解决了水源缺乏地区的生活用水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1]附图1是道路雨水收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12]附图2是导流沟示意图。
[0013]附图3蓄水池示意图。
[0014]附图4道路雨水收集系统的布置图。
[0015]图中,1.导流沟,1-1.导流沟沟体,1-2.导流沟沟盖,1-3.导流沟导管,2.过滤层,
2-1.透水混凝土层,2-2.硅砂层,2-3.麦饭石过滤层,2-4.竹炭过滤层,3.蓄水池,3-1.池盖,3-2.水池主体,4.道路,5.水池联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附图中,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包括位于道路4两旁且沿道路4长度设置的导流沟1,正对导流沟I的下部设有多个蓄水池3,蓄水池3与导流沟之间设有过滤层2 ;所述蓄水池3沿导流沟I的长度方向间隔20?30米设置,相邻的蓄水池3之间连接水池连通管5。
[0017]所述导流沟I包括导流沟沟体1-1、导流沟沟盖1-2以及设于导流沟沟体1-1底部伸入过滤层2的导流沟导流管1-3,导流沟沟体1-1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或用砖砌而成,沟宽300毫米,深300?600毫米,壁厚150?200毫米,沟底坡度1%?2% ;导流沟沟盖1_2由透水混凝土制成,沟盖厚度100毫米,长I米,宽600?700毫米,且导流沟沟盖1-2比路面边缘高度低30?50毫米,下雨时道路4上的雨水可以通过导流沟盖1-2进入导流沟I中。
[0018]所述导流沟导流管1-3为直径100?200毫米的镀锌钢管、铸铁管或硬质塑料管,可以在施工导流沟I与蓄水池3时进行预埋,也可以分别在导流沟I与蓄水池2相应的位置先预埋套管后安装。
[0019]所述过滤层2由顺序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2-1、硅砂层2-2、麦饭石过滤层2_3和竹炭过滤层2-4组成,是用物理的方法将雨水中的全部杂志过滤掉,使雨水能达到生活水标准。
[0020]所述蓄水池3为直径I?2米,深度3?5米的集水井,包括池盖3_1和水池主体
3-2,池盖3-1由透水混凝土制成,厚100?150毫米;水池主体3_2由防水混凝土制成,厚250?300毫米。
[0021]所述水池联通管5由直径100?200毫米的不锈钢管或镀锌管制成。
[0022]使用时,雨水由路面流至导流沟1,通过导流沟沟盖1-2进入沟体内,导流沟I内的水由导流沟导管1-3进入过滤层2,以多重过滤后达到生活用水的标准进入蓄水池3,各蓄水池3是相通的,蓄水池3中的水由水厂统一分配到用户使用,可以用来浇花或进行清洗工作,还可再次处理成饮用水供人们饮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位于道路(4)两旁且沿道路(4)长度设置的导流沟(I ),正对导流沟(I)的下部设有多个蓄水池(3),蓄水池(3)与导流沟之间设有过滤层(2 );所述蓄水池(3 )沿导流沟(I)的长度方向间隔20?30米设置,相邻的蓄水池(3 )之间连接水池连通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导流沟(I)包括导流沟沟体(1-1)、导流沟沟盖(1-2)以及设于导流沟沟体(1-1)底部伸入过滤层(2)的导流沟导流管(1-3),导流沟沟体(1-1)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或用砖砌而成,沟宽300毫米,深300?600毫米,壁厚150?200毫米,沟底坡度1%?2% ;导流沟沟盖(1_2)由透水混凝土制成,沟盖厚度100毫米,长I米,宽600?700毫米,且导流沟沟盖(1-2)比路面边缘高度低30?50晕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导流沟导流管(1-3)为直径100?200毫米的镀锌钢管、铸铁管或硬质塑料管,可以在施工导流沟(I)与蓄水池(3)时进行预埋,也可以分别在导流沟(I)与蓄水池(2)相应的位置先预埋套管后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过滤层(2)由顺序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2-1)、硅砂层(2-2)、麦饭石过滤层(2-3)和竹炭过滤层(2-4)组成,是用物理的方法将雨水中的全部杂志过滤掉,使雨水能达到生活水标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蓄水池(3)为直径I?2米,深度3?5米的集水井,包括池盖(3-1)和水池主体(3-2),池盖(3-1)由透水混凝土制成,厚100?150毫米;水池主体(3-2)由防水混凝土制成,厚250?30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池联通管(5)由直径100?200毫米的不锈钢管或镀锌管制成。
【文档编号】E03F5/00GK103741782SQ201410040410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8日
【发明者】杨锐, 宋功业 申请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