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66178阅读:6557来源:国知局
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

背景技术:
软土地区的地下结构开挖施工,往往需要采取对基坑侧边采取支护措施,以保证基坑以外土体不向基坑内变形滑移。当地下室埋深较大或者基坑周边情况复杂对土体变形敏感的时候,经常采用内支撑加坑周灌注桩排桩或连续墙的支护方式。开挖施工时根据支护结构设计要求施工好支护结构,然后,当地下室结构主体从基础底板开始往上施工时,利用已施工的主体结构进行基坑对边传力,逐步拆除支护结构的内支撑,这一过程称为换撑。实际工程中,因为地下结构的范围一般较大,为减小混凝土收缩效应的不利影响,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在地下结构平面中设置若干条上下贯通的施工后浇带,后浇带的混凝土需在后期进行补浇。后浇带的设置把地下室分割为多个独立区域,换撑所需的主体结构传力会被后浇带所隔断。由此,在地下结构整个换撑过程中,都必须采取设置换撑构件的方式保证后浇带能够传递水平力。传统的方法是采取横贯后浇带间隔预埋型钢构件的方法进行,在换撑结束封浇主体结构后浇带时,直接把型钢构件浇筑在主体结构内不再拆除。这种做法使得作为施工阶段临时传力需要的换撑构件被永久性废弃在主体结构内,不能再发挥其作用,增加材料损耗,浪费了工程造价,而且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它使得在地下结构结束换撑施工后能够方便地回收换撑构件,减小材料消耗,节约工程造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可拆卸的换撑构件,结合施工顺序以及利用已有支护结构构件,可以全部回收换撑构件,从而明显节约后浇带换撑所需的材料消耗,同时为换撑构件的循环再利用创造条件。前述的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①在基坑周边施工竖向支护构件,施工完毕后开挖基坑,同时从上至下依次施工多道基坑支护用的水平支撑构件;②基坑开挖至所需标高后,施工地下结构的底板,在底板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沿着底板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底板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③拆除底板上方水平支撑构件,向上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中间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式换撑构件,沿该中间层楼盖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该中间层楼盖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然后拆除该中间层楼盖上方的水平支撑构件;以此,自下而上依次施工一层或多层中间层楼盖;④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前,先拆除最上层的水平支撑构件位于主体结构范围内的部分,保留主体结构以外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再向上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顶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保留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与顶层楼盖周边相连以作为水平传力带;⑤当需要封浇各后浇带时,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后浇带的封浇,每次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⑥全部后浇带内的换撑构件拆除后回收即可。前述的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①在基坑周边施工竖向支护构件,施工完毕后开挖基坑,同时从上至下依次施工基坑支护用的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第二道水平支撑构件;②基坑开挖至所需标高后,施工地下结构的底板,在底板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沿着底板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底板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③拆除底板上方的第二道水平支撑构件,向上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且在中间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沿着中间层楼盖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中间层楼盖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④拆除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位于主体结构范围内的部分,保留主体结构以外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再向上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顶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保留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与顶层楼盖周边相连以作为水平传力带;⑤封浇底板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⑥封浇中间层楼盖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⑦封浇顶层楼盖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⑧全部后浇带内的换撑构件拆除后回收即可。前述的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中,所述换撑构件的拆除方法是,先拆除主体结构内部离竖向支护结构较远后浇带的换撑构件,再逐步拆除较近距离后浇带的换撑构件。前述的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中,在同一条后浇带内沿长向间隔分布的换撑构件,按从内部向两侧边的顺序对称依次拆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地下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基坑支护要求对后浇带进行换撑加强的实际情况,提供一种可回收利用换撑构件的方法。区别于传统换撑方法把换撑构件永久放置于地下主体结构内,本发明采用可拆卸式换撑构件,结合利用已有支护结构构件以及施工顺序,可以全部回收换撑构件,从而明显节约后浇带换撑所需的材料消耗,同时为换撑构件的循环再利用创造条件。本发明的优点如下:1.采用可拆卸式换撑构件,能够回收再利用换撑构件;2.利用已有支护结构水平支撑构件,减少支撑拆除量同时为全部楼层回收换撑构件创造条件;3.可根据换撑构件拆除时的受力情况,选择性进行拆除,以满足支护结构的不同要求。方法的最终效果是节约了地下结构的工程造价。本发明使得在地下结构结束换撑施工后能够方便地回收换撑构件,减小材料消耗,节约工程造价。附图说明图1是支护构件施工完毕后的地下结构示意图;图2是地下结构底板施工时的示意图;图3是地下结构中间层楼盖施工时的示意图;图4是地下结构顶层楼盖施工时的示意图;图5是底板拆除换撑构件的地下结构示意图;图6是中间层楼盖拆除换撑构件的地下结构示意图;图7是顶层楼盖拆除换撑构件的地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实施例。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可拆卸的换撑构件,结合施工顺序以及利用已有支护结构构件,可以全部回收换撑构件,从而明显节约后浇带换撑所需的材料消耗,同时为换撑构件的循再利用创造条件。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在基坑周边施工竖向支护构件,施工完毕后开挖基坑,同时从上至下依次施工多道基坑支护用的水平支撑构件;②基坑开挖至所需标高后,施工地下结构的底板,在底板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沿着底板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底板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③拆除底板上方水平支撑构件,向上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中间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式换撑构件,沿该中间层楼盖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该中间层楼盖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然后拆除该中间层楼盖上方的水平支撑构件;以此类推,自下而上依次施工一层或多层中间层楼盖(施工方式与步骤③相同,每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进行相应的后浇带处理);④施工主体结构(即地下结构)的顶层楼盖前,先拆除最上层的水平支撑构件位于主体结构范围内的部分,保留主体结构以外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再向上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顶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保留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与顶层楼盖周边相连以作为水平传力带;⑤当需要封浇各后浇带时,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后浇带的封浇,每次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⑥全部后浇带内的换撑构件拆除后回收即可。所述换撑构件的拆除方法是,先拆除主体结构内部离竖向支护结构较远的换撑构件,再逐步拆除较近距离后浇带的换撑构件;在同一条后浇带内沿长向间隔分布的换撑构件,按从内部向两侧边的顺序对称依次拆除。本发明以两层地下结构的支护换撑方法为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①如图1所示,在基坑周边施工竖向支护构件4,施工完毕后开挖基坑1,同时从上至下依次施工基坑支护用的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2、第二道水平支撑构件3;②如图2所示,基坑1开挖至所需标高后,施工地下结构的底板5,在底板5上设有后浇带6(后浇带数量根据需要可多可少,并不局限于图示一道,余同),后浇带6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7,沿着底板5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4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8,经养护后使得底板5以及传力带8达到所需强度;③如图3所示,拆除底板上方的第二道水平支撑构件3,向上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9,且在中间层楼盖9上设有后浇带6,后浇带6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7,沿着中间层楼盖9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4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8,经养护后使得中间层楼板9以及传力带8达到所需强度;④如图4所示,拆除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2留在位于主体结构内的部分,保留主体结构以外部分12(剩余的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部分),向上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11,顶层楼盖11上设有后浇带6,后浇带6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7,剩余的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部分12与顶层楼盖11周边相连接以作为水平传力带;⑤如图5所示,封浇底板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所述换撑构件的拆除方法是,先拆除内部离竖向支护结构较远后浇带的换撑构件,再逐步拆除较近距离后浇带的换撑构件;在同一条后浇带内沿长向间隔分布的换撑构件,按从内部向两侧边的顺序对称依次拆除;⑥如图6所示,封浇中间层楼盖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拆除方法同步骤⑤中的拆除方法;⑦如图7所示,封浇顶层楼盖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拆除方法同步骤⑤中的拆除方法;⑧全部后浇带内的换撑构件拆除后回收即可。实际应用并不限于地下结构楼层数,而且当层数较多时,可结合支护结构设计同时对多个楼层进行换撑施工,产生的效果更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