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卫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式洗漱池池体。
背景技术:
为适应现代空间越来越拥挤的状况,人们不断提出充分利用空间的技术,这种技术分布在各种生活、工作环境中,例如纵横交错的立交桥、折叠床等等。但随着需求的增加,人们接触的区域越来越拥挤,例如房间、公交车、大巴、火车等包含公共空间在内的区域。对于空间狭小区域内尤其是人均密集区域内,洗手是一个常见的需求,洗手多采用洗手池和水龙头的设备,提供洗手洗脸、刷牙和洗物等用途;现有技术里,洗手设备一般是一个池体,池体上方设置引入自来水的水龙头,例如名为“螺旋水管状洗脸台”(公布号: CN104250991A)所示的基本结构;但现有技术里,洗手池单独设置于房间中或设于卫生间内或厨房中固定位置,安装后始终占用空间,对于空间狭小的房间,显然使可用空间更紧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洗漱池池体,其可张开与收合结构,可在闲置时合拢降低空间占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折叠式洗漱池池体,其特征在于:池体为上部开口、容积可变的结构,包括固定侧和展开侧,水龙头的出水经池体口部指向池底或该展开侧内壁;固定侧为固定结构,展开侧为可在池中水重力或自来水冲击力作用下外张使池体口部扩张的活动结构。展开侧在外力或自身弹力下复位使池体口部恢复,直至恢复到原始位置;这种结构,打开水龙头即可使池体张开,使用完毕合拢即可释放所占用的空间;使用方便,节省空间,具有较高的空间利用率。
固定侧和展开侧具有多种结构,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固定侧和展开侧为板体,两者底部转动连接、侧部设置伸缩侧,伸缩侧为可折叠结构。固定侧和展开侧均为板体、底部连接,形成相对转动地开合结构,由侧部的伸缩侧封住两侧,形成盛水的空间,并可由伸缩侧限制展开侧的转动角度和速度,避免展开过快池底存水面积过大,而导致池体内的水位较低,水位过低造成不便洗手、洗物等。
作为优选,固定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展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自由端转动连接。这种结构,池体展开时,可较好地控制展开侧的转动角度,尤其使展开侧展开的极限位置固定;下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连接部,即可使池体合拢复位,操作方便。
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方案,所述的固定侧和展开侧之间设置弹簧构成弹性连接。这种结构,弹簧可控制池体口部的开度,并在展开侧回复时提供弹力,使操作更省力。
对于固定侧和展开侧,作为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固定侧朝向展开侧的侧壁设槽,槽的底部封闭、上方开口;展开侧为弹性材料制作的弹性壁,其侧部、底部固定连接于固定侧,顶端设置限制池体口部开度的限位条。这种方案,展开部完全是弹性体,由水重力或水冲击力使其膨胀,由于侧部、底部固定,故不断增加的水使其向外膨胀成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条为弹性壁顶端翻边构成的条形筒体,该条形筒体的空腔内设置弹簧,弹簧两端固定于固定侧。条形筒体本身就具有弹性,加上内置的弹簧所提供的弹力,故可使限位条具有较高的回弹力,故可承受较大的水重力,更适于较大的池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条为附着于弹性壁或嵌入弹性壁中的弹性绳或弹性带。弹性绳或弹性带与弹性壁可一体制作,使整体外观更整齐、美观。尤其是弹性带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可有效控制所包覆的弹性壁口部的轮廓和弹力,便于控制展开侧的张开后的轮廓。
作为再一种可供选择的固定侧和展开侧的方案是,固定侧两端延伸形成折叠段,固定侧、折叠段均为板体,折叠段与固定侧的连接部成条形,连接部的厚度小于固定侧的厚度;展开侧为弹性材料制作的弹性壁,两侧分别与两折叠段相接,底部与固定侧相接包绕成池底。折叠段使展开后的轮廓更稳定不易变形,池体不易上下晃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池体底部设置排水道,排水道末端设置冲水箱,冲水箱的排水端连接蹲便器。可将洗漱后的废水收集于冲水箱,利于节水。
作为优选,固定侧本体内设置两孔,两孔顶端连通,连通部延伸至固定侧中部以上位置,其中一孔底端连通于池体底部,另一孔的底端设置排水管道,且该排水管道的出口位置低于池体底部;展开侧向固定侧靠拢,池体中的水位上升直至高于连通部的高点。可将池体内的水排空,便于池体收合;尤其是,在合拢的同时形成排水操作,操作方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可张开与收合的池体结构,展开侧可在水重力或自来水的冲击力下张开形成洗漱用的池体,使用方便;这种使用时张开、闲置时收合的洗漱池结构,占用空间小,可大幅提高空间利用率,尤其适于在狭小空间内采用。另外,利用将展开侧向固定侧靠拢复位的收合动作来启动排水操作,使排水操作更方便;所采用的排水结构,可将池底的水完全排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装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的池体展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附图3的俯视图。
附图5是附图4的侧视图。
附图6是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附图8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折叠式洗漱池池体,如附图1、附图2所示,其包括池体6,池体6可设于水龙头7下方;池体6为上部开口的容器,池体6为容积可变的结构,包括固定侧61和展开侧62,水龙头7的出水方向,为自水龙头射出经池体口部指向池底或展开侧62内壁的方向;固定侧61为固定结构,展开侧62为可在池中水重力或自来水冲击力作用下外张使池体口部扩张、在外力或自身弹力下复位使池体口部恢复的活动结构。池体6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固定侧61,可固定于墙体或其他支撑物上;另一部分为展开侧62,与固定侧61包绕成容积可变的池体6;展开侧62为活动结构,活动连接于固定侧61,该活动连接可以是转动连接、弹性连接;展开侧62可变形扩张或者相对固定侧61移动,从而使池体6的容积增大;水龙头7的出水自水龙头射出,穿过池体口部,冲击展开侧62内壁,使展开侧62的张开,使池体6容积增大、口部增大,可供使用者洗漱;池体6展开后,可由自来水冲击力或池体6内水的重力维持展开状态。
展开侧62与固定侧61结构具有多种选择方案,作为一个较佳的选择方案是,如附图3、附图4、附图5所示,固定侧61和展开侧62为板体,两者底部设置转动连接、侧部伸缩侧63、64,伸缩侧63、64为可折叠结构。固定侧61和展开侧62两者底部的转动连接,也可采用多种结构,例如在两者结合部设置的条形压痕,又例如在两者底端设置弹性连接片。伸缩侧63、64的可折叠结构,为折页式连接板,如附图3所示;该折页式连接板,可以是刚性板,也可以是弹性材料如橡胶、钢片等制作的弹性体,拉伸展开后具有恢复原形的弹力。
如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所示,固定侧61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641,展开侧62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642;第一连接板641、第二连接板642的自由端转动连接,例如在第一连接板641、第二连接板642中,一个设销643、另一个设条形槽644,销643插入条形槽644构成滑动连接。当固定侧61与展开侧62渐渐展开时,第一连接板641、第二连接板642的连接部抬起,直至两板呈拉直状态,此时池体口部达到最大状态;展开后,下拉连接部,即可带动展开侧62回复原位。
作为一种上述第一连接板641、第二连接板642连接方案的替代方案,固定侧61和展开侧62之间设置弹簧构成弹性连接。该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侧61和展开侧62,同样可以控制池体口部的开度,且回复时更省力。
本实用新型适于空间狭小的区域,下面以卫生间为例作为举例说明;使用时,在池体6底部设置排水道,排水道末端设置冲水箱2,冲水箱2的排水端连接蹲便器3,如附图1、附图2所示。如此,既方便洗漱,又可充分利用洗漱后的废水。
使用后,池体6需要排出废水,常规方式是连接排水道和排水开关;但采用排水开关的结构降低了使用的便利性,为此,作为一个较佳的排水方案是,在固定侧61本体内设置两孔,两孔顶端连通,连通部延伸至固定侧61中部以上位置,其中一孔底端连通于池体6底部,另一孔的底端设置排水管道,且该排水管道的出口位置低于池体6底部;排水时,展开侧62复位使池体6中的水位上升,直至高于连通部高点。这种结构,展开侧合拢的同时将池体内的水位提升,并在排水时遵循虹吸原理,将池底的水完全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展开侧62在水的重力下外张,因此,将池体内的水排空,便于展开侧62完全回复原位。另外,展开侧62处于原位时,池体口部也是呈开口状态的(此时池体开口,可约束展开侧与固定侧的顶端最小间距而构成的间隙,也可以是固定侧上设置的内凹的槽),只是开度较小,能让自来水从水龙头经池体口部进入池体内。
实施例2:如附图7所示,固定侧61朝向展开侧62的侧壁设槽65,槽65的底部封闭、上方开口;展开侧62为弹性材料制作的弹性壁,其侧部、底部固定连接于固定侧61,顶端设置限制池体口部开度的限位条。在水的重力作用下,池底的弹性壁渐渐膨胀,带动弹性壁整体外张,由于弹性壁的底部、侧部固定,所以弹性壁膨胀呈形成口部张开的结构;此时,控制弹性壁主体、底部、侧部各部分壁厚,可控制各方位的不同张力,使展开后的轮廓更接近传统洗漱池的外轮廓。
限位条的张力较大,可较好地辅助控制弹性壁展开后的池体口部的口径;作为一种方案,限位条为弹性壁顶端翻边构成的条形筒体,该条形筒体的空腔内设置弹簧,弹簧两端固定于固定侧61。这种方式,弹簧的张力较大,并便于更换弹簧、调整池体口部的的张力。
作为限位条的另一种方案,限位条为附着于弹性壁或嵌入弹性壁中的弹性绳或弹性带。这种结构,可一体制作,使整体外观更整齐、美观。弹性带附着在弹性壁上,可有效控制弹性壁口部的轮廓和弹力,使展开侧的张开后轮廓更美观。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带可以由若干条,其中一条设有池体口部形成限位条,其余的弹性带包覆在弹性壁的中部和底部,这些弹性带的两端均固定固定侧,也可部分固定于固定侧,部分固定于设在池体口部的弹性带上,使各个弹性带在弹性壁上形成网状结构。
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如附图8、附图9所示,固定侧61两端延伸形成折叠段66,固定侧61、折叠段66均为板体,折叠段66与固定侧61的连接部成条形,连接部的厚度小于固定侧61的厚度;展开侧62为弹性材料制作的弹性壁,两侧分别与两折叠段66相接,底部与固定侧61相接包绕成池底68。池体注入水时,弹性壁外张,折叠段66偏转;折叠段66与弹性壁共同构成池体展开部分的轮廓,使展开后的轮廓更稳定;收缩时,折叠段66可向固定侧61两侧偏转,如附图8所示;也可同时向固定侧61中部偏转,形成面积更小的收缩结构。
其余同实施例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重力或自来水的冲击力将展开侧张开,形成洗漱用的池体。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自来水,是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自来水源,具有标准所要求的水压。
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结构,使用时展开,闲置时合拢以减小空间占用;可用于多种场合,尤其是适于狭小的空间使用,例如室内、客车、火车、街头卫生间等等空间有限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