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土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22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挡土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堤建筑材料领域,具有涉及一种挡土砖。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加大了投资力度,来确保人们能够享受更加便捷、更加美丽的基础设施,尤其是现代城市建设,对于河堤的建造不仅要确保河堤的稳固性,还要确保河堤的美观性。

但是,目前用于建设河堤的挡土砖,通常是采用山中挖掘的石头或者普通砖块进行砌筑,也有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前者生产成本低,结构稳定性一般,外观不够美观,需要在其外部再进行装饰,而后者则造成高昂,施工时间长,耐震性差。故近几年来,我国加大基础砖的结构研究,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挡土砖,使其具有造价低、施工快速、较佳耐震性,同时,挡土砖尤其通常采用堆叠放置,使得工人在进行搬运过程中,需要对砖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挡土砖,通过对挡土砖结构的优化来提高挡土砖的砌筑稳定性,并方便工人进行搬运。

一种挡土砖,该挡土砖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该挡土砖的一端部设置有抵挡部,另一端部则设置有迎水部,所述抵挡部在第一面上呈一个阶梯状,所述迎水部朝向外侧突出形成一个呈三角状的迎水面,所述迎水部与抵挡部之间的连接部设置有填土孔,且在该连接部填土孔两侧的连接臂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圆弧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挡土砖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填土孔贯穿该挡土砖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且该填土孔呈圆角矩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挡土砖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挡部上设置有两个贯穿第一面和第二面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挡土砖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挡部上还设置有呈横向分布并穿过两通孔中点连接线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和有益效果为:

1、该挡土砖具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且抵挡部在第一面呈一个阶梯状,使得每两个相邻的挡土砖进行堆叠码起时形成一个阶梯状,增加挡土砖砌筑成挡土墙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也方便操作工人在砌筑时能够形成一个同一的阶梯结构;

2、该挡土砖一端形成的迎水部,且所述迎水部朝向外侧突出形成一个呈三角状的迎水面,而迎水部在面对水浪的冲击时,水浪的冲击力并非直接垂直传递至迎水面,通过三角状将分解为垂直于迎水面与水平于迎水面的力能够更快地消耗水浪的冲击力,且也增大水浪与迎水面接触的面积,降低了挡土砖中迎水面被磨损的程度;

3、所述填土孔在迎水部上呈圆角矩形,填土孔圆角的设计,确保在填土过程中,土能够与填土孔的内壁接触更加紧密,避免各个内角处土无法接触到,进而降低雨水进入挡土块内部的量;

4、连接臂上向内凹陷的圆弧槽设计,使得工人在拿起挡土砖进行搬运时,手指可直接插入圆弧槽,方便工人进行搬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就行优选地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挡土砖中第一面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挡土砖中第二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挡土砖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该挡土砖具有一第一面1以及一第二面2,该挡土砖的一端部设置有抵挡部3,另一端部则设置有迎水部4,所述抵挡部3在第一面1上呈一个阶梯状11,该挡土砖具有一第一面1以及一第二面2,且抵挡部3在第一面1呈一个阶梯状11,使得每两个相邻的挡土砖进行堆叠码起时形成一个阶梯状11,增加挡土砖砌筑成挡土墙的结构稳定性,同时,也方便操作工人在砌筑时能够形成一个同一的阶梯结构。

所述迎水部4朝向外侧突出形成一个呈三角状的迎水面41,迎水部4在面对水浪的冲击时,水浪的冲击力并非直接垂直传递至迎水面41,通过三角状面将分解为垂直于迎水面41与水平于迎水面41的力能够更快地消耗水浪的冲击力,且也增大水浪与迎水面41接触的面积,降低了挡土砖中迎水面41被磨损的程度。

所述迎水部4与抵挡部3之间的连接部5设置有填土孔51,所述填土孔51贯穿该挡土砖的第一面1和第二面2,且该填土孔51呈圆角矩形。所述填土孔51在迎水部4上呈圆角矩形,填土孔51圆角的设计,确保在填土过程中,土能够与填土孔51的内壁接触更加紧密,避免各个内角处土无法接触到,进而降低雨水进入挡土块内部的量。

同时,在该连接部5填土孔51两侧的连接臂上52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圆弧槽53。连接臂上52向内凹陷的圆弧槽53设计,使得工人在拿起挡土砖进行搬运时,手指可直接插入圆弧槽53,方便工人进行搬运。

而所述抵挡部3上设置有两个贯穿第一面1和第二面2的通孔12。所述抵挡部3上还设置有呈横向分布并穿过两通孔12中点连接线的凹槽13。通过通孔12的布置以及凹槽13的设计,来引导雨水进入挡土砖的流向,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挡土砖的重量和制作挡土砖原料的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