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线人行天桥钻孔灌注桩施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242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既有线人行天桥钻孔灌注桩施工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领域,人行天桥(Pedestrian Overcrossing)又称人行立交桥。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行人稠密的地段,或者交叉口、广场及铁路上面。人行天桥只允许行人通过,用于避免车流和人流平面相交时的冲突,保障人们安全的穿越,提高车速,减少交通事故。

在一些工程施工条件下,需要在既有线路上搭建人行天桥,其中,人行天桥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是人行天桥建立的基础。为不耽误既有线路的通行,又保证人行天桥的施工,需要专门设计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既有线人行天桥钻孔灌注桩施工系统,该系统构成合理,适用于既有线人行天桥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在不影响既有线路通行的条件下,完成桩位施工,提高了线路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既有线人行天桥钻孔灌注桩施工系统包括钻机,泥浆池,蓄水池,沉淀池,泥浆管,泵管及电缆管。

泥浆池位于在既有线路的外侧地面上,沉淀池、蓄水池及泥浆池相邻设置,沉淀池与泥浆池相连通,泥浆管、泵管及电缆管埋设在既有线路下方的地底下、并且横跨既有线路;所述钻机位于既有线路中心位置的地面上,钻机通过泥浆管、泵管与泥浆池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泥浆池由土袋堆积而成,泥浆池的内部设置双层塑料布。

进一步地,所述的泥浆管为PE管,其内径为120mm,其横跨既有线路铺设。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既有线人行天桥钻孔灌注桩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该系统构成合理,该方法适用于既有线人行天桥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在不影响既有线路通行的条件下,完成桩位施工,提高了线路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既有线人行天桥钻孔灌注桩施工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沉淀池;2.泥浆池;3.泥浆管;4.泵管;5.桩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既有线人行天桥钻孔灌注桩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的既有线人行天桥钻孔灌注桩施工系统结构示意图,其包括钻机,泥浆池2,蓄水池,沉淀池1,泥浆管3,泵管4及电缆管。

泥浆池2位于在既有线路6的外侧地面上,沉淀池1、蓄水池及泥浆池2相邻设置,沉淀池1与泥浆池2相连通,泥浆管3、泵管4及电缆管埋设在既有线路6下方的地底下、并且横跨既有线路6;所述钻机位于既有线路6中心位置的地面上,钻机通过泥浆管3、泵管4与泥浆池2连通。

所述的泥浆池2由土袋堆积而成,泥浆池2的内部设置双层塑料布。

所述的泥浆管3为PE管,其内径为120mm,其横跨既有线路6铺设。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既有线人行天桥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既有线路6的两侧设置泥浆池2、沉淀池1、蓄水池,在既有线路6的底部开挖埋管,将泥浆管3、泵管4及电缆管铺设在PE管内,通过泥浆管3、泵管4将泥浆池2与钻机连接。

其中,所述的泥浆池2设置在地面上,其位于既有线路6的外侧,其由土袋堆积而成,泥浆池2的内部设置双层塑料布,以防止泥浆池2漏浆;沉淀池1、蓄水池与泥浆池2相邻设置,其与泥浆池2相连通。

泵管4横跨既有线路6铺设,在既有线路6的底部开洞,将泥浆管3、泵管4及电缆管铺设在洞内,通过泥浆管3、泵管4将泥浆池2与钻机连通。

泵管4与金属接触段的外部设置有PVC套管,PVC套管可防止泵管4连电导通。

S2,在泥浆池2中自拌泥浆;

具体地,所述泥浆的含砂量4%-8%,其胶体率大于96%;泥浆的其他参数为:普通土层的相对密度:1.05~1.20,易坍土层的相对密度:1.20~1.45;普通土层的粘度:16~22Pa·s,易坍土层的粘度:19~28 Pa·s;普通土层的静切力:1.0~2.25Pa,易坍土层的静切力:3~5Pa。

S3,定位桩位5,桩位5设置在既有线路6之间,并在桩位5中心处设置护筒;

具体地,所述的护筒为圆形,其周围由黏土夯实。

S4,在既有线路6中心位置组装钻机,并将钻头中心与桩位5中心对齐;

其中,所述的钻机为小型正循环钻机。

S5,使用软管将泥浆管3与泥浆泵连接,将泥浆管3连接在钻机上,开始钻孔;

其中,所述的泥浆管3为PE管,其内径为120mm,其横跨既有线路6铺设。

正循环钻机钻孔作业过程如下:高压泥浆通过钻机的空心钻杆,由钻杆底部射出;同时,钻头钻进土壤,将土层搅松,并形成钻渣;形成的钻渣被泥浆包裹浮悬,随着泥浆上升而溢出;泥浆排放至泥浆池2中,流至相通的沉淀池1中,泥浆经过沉淀池1净化,可循环使用。

泥浆不仅有护壁、润滑的作用,还要携带钻渣上升外排的作用,因此,钻孔使用的泥浆特性要求较高,需根据施工现场的土壤特性,配置适宜的泥浆。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泥浆池2设置在既有线路6的外侧,泥浆管3距离较远,因此,施工时,需控制钻孔速度,不宜过快;钻孔停机、提钻、捞渣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泥浆粘度,以防止坍孔。

S6,分节制作钢筋笼,并将钢筋笼分节安装在桩位5钻孔内部;

使用的钢筋笼采用分节散拼制作,第一节为完整钢筋笼,其余各分节为现场拼装,主筋采用机械套筒连接,箍筋采用绑扎、焊接;每节钢筋笼之间设置六件圆形混凝土垫块。

在本实施例中,钢筋笼总长26.6m,采用分节散拼制作,共分为8节,第一节为完整钢筋笼,长度4.5m,其余7节均现场拼装,主筋采用机械套筒连接,箍筋采用绑扎、焊接,每节长度3.2m。

S7,将泵管4安装在混凝土地泵上,向设置有钢筋笼的钻孔内浇筑混凝土。

使用混凝土地泵通过泵管4浇筑混凝土,首次混凝土灌注前,应对首灌混凝土方量进行计算,配备足够大的料斗,以保证首次灌注封底成功;混凝土应连续浇注,直至浇注顶面高出设计标高不小于0.5m。

浇注混凝土时,溢出的泥浆应采用泥浆泵抽至既有线路6以外的泥浆池2中。混凝土在终凝七天后,可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既有线人行天桥钻孔灌注桩施工系统,包括钻机、泥浆池2,沉淀池1,蓄水池,泥浆管3、泵管4及电缆管,所述钻机位于既有线路6中心位置,泥浆池2位于在既有线路6的外侧地面上,沉淀池1、蓄水池与泥浆池2相邻设置,其与泥浆池2相连通,泥浆管3横跨既有线路6铺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既有线人行天桥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既有线人行天桥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在不影响既有线路通行的条件下,完成了桩位的施工,提高了既有线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