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倒水斗及洗手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5388阅读:1027来源:国知局
自动倒水斗及洗手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手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倒水斗及洗手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洗手间内的冲水系统一般采用自动冲水箱进行蓄水、冲水,这种冲水系统需要铺设管网、泵、阀体等设施,耗费人力物力,且结构繁琐,经济性差,不利于推广到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老式公共厕所中应用。

传统的便池冲水系统,主要分为自动冲水系统和手动冲水系统。自动冲水系统主要采用红外感应式,这种结构虽然便利,但是红外感应装置需要持续通电才能工作,消耗电能较多;再次,其感应较为灵敏,有时有人经过便会自动冲水,产生水资源浪费。

手动冲水系统需要使用者方便后自觉用手压或脚踩的方式启动冲水系统,尤其在一些公厕,经常有人素质较差或是便后忘记冲水,导致公测卫生环境较差。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环保和节约意识的提高,厕所的冲水过程采用清水冲洗会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节约水资源,用于洗手的水又直接排放掉,水资源浪费严重,没有发挥水资源能够循环利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倒水斗及洗手间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洗手间冲水系统设施铺设繁琐、不能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倒水斗及应用其的设施,包括储水斗、引流槽、加强筋和转轴;

所述储水斗与所述引流槽连通;所述引流槽远离所述储水斗的一端封堵;

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储水斗与所述引流槽连接处下方,所述加强筋侧面设有销孔,用于插入所述转轴;

所述储水斗与所述引流槽通过所述转轴摆动。

进一步,所述储水斗为具有槽腔的半球体;

所述引流槽的横断面为弧形。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储水斗采用中空半球体结构,可以储存更多水量,引流槽的横断面采用弧形便于水从储水斗向引流槽流动,也能盛更多的水。

进一步,所述储水斗的容积小于所述引流槽的容积。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引流槽的槽腔比储水斗能够容纳更多水量,使得自动倒水斗引流槽重量大于储水斗重量的状态容易达到,从而在到达极限时将全部水倒出。

进一步,所述储水斗的重量大于所述引流槽的重量。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储水斗的重量在设置时略大于引流槽的重量使自动倒水斗倒出水之后容易自行复位。

进一步,所述自动倒水斗还包括:基座;

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为了使用时自动倒水斗可以自由转动,且不阻挡储水斗和引流槽,用基座将转轴架起,方便自动倒水斗的固定和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倒水斗在结构上包括储水斗和引流槽,储水斗与引流槽连接处下方设有转轴使自动倒水斗可以随转轴转动,使用时,向自动倒水斗中加水,首先水流入储水斗,当水加到一定程度后,水慢慢向引流槽流动,由于引流槽的臂较长,槽腔能够容纳比储水斗更多的水,从而引流槽侧的重量慢慢增加,自动倒水斗就会向引流槽一侧倾斜;同时产生一个正反馈现象,越倾斜,引流槽的重量就越大于储水斗的重量;当到达限值时,就会在转轴的作用下将盛满的水全部一下子倒出;倒出水后由于储水斗一侧的重量大于引流槽一侧的重量,自动倒水斗可以自行复位,进行下一个循环,使自动倒水斗可以周而复始地进行倒水作业。

本实用新型自动倒水斗的优点是:

传统技术中的冲水方式,如洗手间冲水系统,其结构较复杂,需要铺设管网、泵等设施,不能广泛推广,耗费人力物力,经济性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十分简单、容易操作、可以安装到任意位置使用的自动倒水斗,其可以应用到具有冲水系统的设施中,省去了水箱、水管等设施,自动倒水斗直接对准坑道冲水,是一种简易便捷的冲水方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洗手间系统,包括洗手池、小便池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倒水斗;

所述储水斗置于所述洗手池的出水口下方,所述小便池置于所述引流槽的出水口下方。

这种洗手间系统将洗手池的废水用自动倒水斗倒入小便池进行冲洗,可以节约水资源。

进一步,所述小便池为一长条型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为圆弧面。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采用圆弧面能够减小排泄物与凹槽的摩擦力,使水流更加集中,方便冲洗。

进一步,所述凹槽两侧壁之间上宽下窄。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侧壁间上宽下窄可以防止水流的飞溅,使冲洗时水流能很快集中至凹槽底部。

进一步,在重量作用下,所述凹槽中的液体能够向远离所述自动倒水斗的方向流动。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凹槽沿水流方向为下坡状,在重量作用下能够增大水流的冲刷力,使冲刷得更加干净。

进一步,所述洗手间系统还包括:大便池;

所述大便池与所述小便池连通。

其中,大便池和小便池的结构相同。

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自动倒水斗倒出的水先冲刷小便池,冲刷完小便池的水流出后进入大便池继续冲刷,大便池结构与小便池相同,也为一长条型凹槽,凹槽的底面为圆弧面,凹槽侧壁之间上宽下窄,凹槽中的液体能够向远离小便池的方向流动,完成冲刷,这种结构可以减少排泄物与凹槽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水流冲力,使冲洗更干净。

本实用新型带有自动倒水斗的洗手间系统的优点是:

1、洗后间冲水系统使用上述自动倒水斗,具有与上述倒水斗相同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2、本实用新型的洗手间系统利用洗手池的废水进行废水再利用,将洗手池的废水进行收集,通过自动倒水斗对便池进行冲洗,节约了水资源;

3、本实用新型的洗手间中的大、小便池采用特殊结构,凹槽侧壁之间上宽下窄,底面为圆弧面,且沿水流动方向有坡度,粪便更容易冲刷,较传统的平底面便池冲刷得更干净。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倒水斗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倒水斗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手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C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自动倒水斗; 101-储水斗;

102-引流槽; 103-加强筋;

104-销孔; 105-转轴;

106-基座; 20-洗手池;

30-小便池; 40-大便池;

50-废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倒水斗,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倒水斗的轴测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倒水斗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图4为图2中B-B剖视图。

如图1~4所示,自动倒水斗10包括储水斗101、引流槽102、加强筋103和转轴105;

储水斗101与引流槽102连通;

引流槽102远离储水斗101的一端封堵;

加强筋103设置于储水斗101与引流槽102连接处下方,加强筋103侧面设有销孔104,用于插入转轴105;

储水斗101与引流槽102通过转轴105摆动。

使用时首先水流入储水斗101,当水加到一定程度后,水慢慢向引流槽102流动,引流槽102一侧的重量会慢慢增加,自动倒水斗10储水斗101一侧就会向引流槽102一侧倾斜,越倾斜,越重,形成反馈效应,当到达限值时,就会在转轴105的作用下将水一下子倒出。

传统的冲水方式,如洗手间冲水系统较复杂,需要铺设管网、泵等设施,本实施例中的自动倒水斗10结构十分简单,而且容易操作,自动倒水斗10直接对准坑道冲水,是一种经济便捷的冲水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4所示,储水斗101为具有槽腔的半球体;引流槽102的横断面为弧形。其中,储水斗101与引流槽102的结构不限定于此,储水斗101也可以采用非半球体结构,引流槽102的横断面也可为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储水斗101采用中空半球体结构,制作方便,可以储存更多水量,引流槽102的横断面采用弧形便于水从储水斗101向引流槽102流动,也能盛更多的水。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4所示,储水斗101的容积小于引流槽102的容积。在本实施例中,引流槽102的槽腔可以容纳更多的水,使得引流槽102重量大于储水斗101重量的状态容易达到,从而在到达极限时将全部水倒出。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4所示,储水斗101的重量大于引流槽102的重量。其中,储水斗101重量略大于引流槽102重量,这样可以使自动倒水斗10倒出水之后容易自行复位。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手间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5所示,自动倒水斗10还包括:基座106;

转轴105设置在基座106上。

其中,自动倒水斗10转轴105的固定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固定在墙上,需根据实际使用环境来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6为固定架,用架体将转轴105架起,置于合适位置,方便自动倒水斗10的自由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洗手间系统,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手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C-C剖视图。

如图5~6所示,该洗手间系统包括洗手池20、小便池30以及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动倒水斗10;

储水斗101置于洗手池20的出水口下方,小便池30置于引流槽102的出水口下方。

传统的公共厕所冲水系统较复杂,不利于在所有地方推广,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不便于安装复杂的管网,经济性差,本实施例提供的洗手间系统使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倒水斗10,并利用洗手池20的废水进行再利用,将洗手池20的废水进行收集,通过自动倒水斗10对便池进行冲洗,节约了水资源。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5~6所示,小便池30为一长条型凹槽,凹槽的底面为圆弧面。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圆弧面能够减小排泄物与凹槽的摩擦力,使水流更加集中,方便冲洗。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5~6所示,凹槽两侧壁之间上宽下窄。

在本实施例中,侧壁间上宽下窄可以防止水流的飞溅,使冲洗时水流能很快集中至凹槽底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5~6所示,在重量作用下,所述凹槽中的液体能够向远离所述自动倒水斗10的方向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沿水流方向为下坡状,在重量作用下能够增大水流的冲刷力,冲刷得更加干净。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5~6所示,所述洗手间系统还包括:大便池40;

大便池40与小便池30连通。

其中,大便池40与小便池30的结构相同,也为一长条型凹槽,凹槽的底面为圆弧面,凹槽侧壁之间上宽下窄,凹槽中的液体能够向远离小便池30的方向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倒水斗10倒出的水先冲刷小便池30,冲刷完小便池30的水流出后进入大便池40继续冲刷大便池40,小便池30、大便池40采用特殊结构,凹槽侧壁之间上宽下窄,底面为圆弧面,且沿水流动方向有坡度,这样的结构使得排泄物容易冲刷,较传统的平底面便池冲刷得更干净。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5~6所示,洗手间系统还包括:废水箱50;

废水箱50与洗手池20相连,用于储存洗手池20的废水;

废水箱50上方有一出水口,用于当废水没过出水口后自动流出,并滴入自动倒水斗10中。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洗手池20的水是有限的,不利于自动倒水斗10进行倒水,在洗手池20后增加废水箱50装置,对洗手池20的废水进行收集,废水箱50的水收集到一定量后,再流入自动倒水斗10中,使自动倒水斗10可以不断倒水作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