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河道护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221阅读:8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河道护岸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水利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城市河道护岸。



背景技术:

目前,我们注重水利工程建设,而很少考虑水利工程与自然的协调,由于思维定势的作用,整治河道的方式似乎已经定格成为模式,追求豪华洋派,硬质工程比比皆是。

传统的河道护岸工程技术以水工学为理论基础,满足防洪排涝、供水灌溉、航运等需求,护岸结构形式多为浆砌石、干砌石及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但这些护岸结构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沿坡面方向切断了水生态系与陆生态系的连接;二是在坡面法线方向上切断了空气与土壤的互通,忽视了河道周围生物群落的存在和水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昆虫不能生存,破坏了自然环境。

公开号为CN20402349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生态河道护岸,它包括挡土墙和斜坡式护岸,所述挡土墙下方设有斜坡式护岸;所述挡土墙主要包括墙面石层、反滤层、排水管,所述墙面石层由墙面石配合混凝土堆积而成,墙面石层内设有排水管,排水管后侧设有反滤层;所述反滤层后侧设有土层;所述墙面石层上部设有绿化带,绿化带一侧设有防护栏;所述斜坡式护岸主要包括格宾石笼、碎石层、荣勋砌块,所述荣勋砌块下方设有碎石层,碎石层下方设有格宾石笼,格宾石笼堆积而成,格宾石笼后方设有土层。

上述这种新型生态河道护岸虽然能够实现水生态系与陆生太系的连接,保护自然环境,但是在一些情况下,绿化带上的行人或小孩会趴在防护栏上,但是难免会发生行人或小孩调入到河道的水里去,而挡土墙以及下方的斜坡式护岸均不能提供人体一个着力点而进行抓紧,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就很容易发生溺水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河道护岸,具有能够供人体抓住护岸以防止人溺水发生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城市河道护岸,包括挡土墙和设置在挡土墙下方的斜坡护岸,所述斜坡护岸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河堤墙、格宾石笼、碎石层和土层,所述河堤墙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沿河堤墙表面竖直方向间隔均匀设置,所述凹槽相对的两个槽壁之间设置有把杆,所述把杆水平设置,所述把杆上套设有PVC管。

通过在河堤的表面上设置若干沿竖直方向间隔均匀的凹槽,并且在凹槽内设置把杆,使得当有人不慎落入水中时,其人能够在斜坡护岸边上抓住把杆上的PVC管,使人能够通过抓住PVC管而不会下沉,并且能够通过竖直设置的PVC管向上攀爬,进而使人能够脱离水面等待救援人员前来救援,进而使人能够抓住护岸不至于落入水面发生溺水,并且还能够向上攀爬脱离水面,有效的防止人溺水发生安全事故;PVC管的设置能够保护好把杆,使把杆在受到撞击时不易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河堤墙由若干河堤砖堆叠而成,所述河堤砖的上表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河堤砖的下表面开设有与固定槽形状配合的固定凸块,所述河堤砖的一侧设置为向前倾斜的倾斜面,当上下河堤砖堆叠时,上方所述河堤砖的固定凸块嵌设在下方河堤砖的固定槽内,并且上方所述河堤砖的倾斜面与下方所述河堤砖的倾斜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凹槽设置在倾斜面上。

通过将凹槽设置在河堤砖的倾斜面上,使建筑人员在进行构件河堤墙时,能通过堆叠河堤砖的同时将凹槽内的把杆一起进行安装竖直排列,而不需要额外的安装把杆,减少了建筑人员的工作量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工作强度,并且河堤砖与河堤砖之间通过固定凸块与固定槽之间的配合使得河堤砖之间的抗剪切能力变强,使得河堤墙不易发生移动或变形,并且由于固定凸块与固定槽之间的配合使得河堤砖之间的密封线路增加,进而有效的提高河堤墙的密封性以更好的防止水渗漏入河堤墙内。

进一步的,沿竖直方向的把杆通过牵引绳串连。

通过在同一竖直方向的把杆由牵引绳进行串连,一方面能够增加落水者抓住河堤墙的几率,使人能够抓住牵引绳而向上攀爬;另一方面,能够牵引住每块河堤砖,加强河堤砖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挡土墙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阵列的攀爬杆,所述攀爬杆为匚形,所述攀爬杆的两端与挡土墙垂直固定连接。

通过在挡土墙上设置攀爬杆,使人在没有救援人员及时赶到时能够通过攀爬杆向上攀爬,进而能够从挡土墙上爬出以保证落水者的安全,并且在洪涝、大量降雨等情况导致河道内水面上升至挡土墙时,其攀爬杆也能及时的给落水者提供一个可抓住的着力点,以通过攀爬杆爬出河道,保证落水者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挡土墙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攀爬杆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挡土墙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攀爬杆的下方固定连接。

通过支撑杆的设置能够使攀爬杆不会向下弯曲,进而攀爬杆能够稳定的垂直于挡土墙,使攀爬杆不会发生弯曲而靠拢在挡土墙上,从而使人在攀爬的过程中其脚能稳定的踏在攀爬杆上,并且也不易在攀爬的过程中发生攀爬杆断裂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河堤砖的凹槽内设置把杆,使落水者能够抓住把杆防止溺水;

PVC管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能够保护把手不受外界撞击而损坏的现象;

攀爬杆也能够使落水者抓住防止溺水并且能供落水者爬出河道,以保证落水者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斜坡式护岸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河堤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河堤砖堆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挡土墙;11、攀爬杆;12、支撑杆;2、斜坡护岸、21、河堤墙;211、河堤砖;2111、凹槽;2112、把杆;2113、PVC管;2114、固定槽;2115、固定凸块;2116、倾斜面;22、格宾石笼;23、碎石层;24、土层;3、牵引绳;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城市河道护岸,包括挡土墙1和设置在挡土墙1下方的斜坡护岸2,该斜坡护岸2向河道中心倾斜,斜坡护岸2从最外层到最内层依次为河堤墙21、格宾石笼22、碎石层23和土层24,其河堤墙21是由若干块河堤砖211堆叠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河堤砖211为长方体状,在河堤砖211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2111,该固定槽2114为长条状并且在堆叠形成河堤墙21时与河堤墙21的表面平行,在河堤砖211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固定槽2114配合的固定凸块2115,在河堤砖211的一侧设置为倾斜面2116,当河堤砖211上下堆叠时,其上方的河堤砖211的固定凸块2115嵌入到下方的河堤砖211的固定槽2114内,同时上方的河堤砖211的倾斜面2116与下方的河堤砖211的倾斜面2116在同一个平面上,即同一个河堤砖211的固定凸块2115的位置介于倾斜面2116与固定槽2114之间,在倾斜面2116上设置有凹槽2111,在凹槽2111位于竖直方向的两侧之间架设有圆柱形的把杆2112,即该把杆2112水平设置,该把杆2112位于凹槽2111的槽口处,在把杆2112上套设有一根用于保护把杆2112的PVC管2113,PVC管2113具有较好的防腐蚀能力,能够较好的保护把杆2112不受腐蚀。

在河堤砖211堆叠之后,位于同一竖直方向的河堤砖211上的PVC管2113P通过一根牵引绳3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牵引绳3为不锈钢耐腐蚀绳。

在挡土墙1竖直方向与把杆2112对应的位设置有若干个匚形的攀爬杆11,攀爬杆11沿挡土墙1的表面竖直方向阵列,其攀爬杆11的两端与挡土墙1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并且在攀爬杆11两端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一端与攀爬杆11的下方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挡土墙1固定连接,进而加强攀爬杆11的抗压强度、抗弯折强度。

本实施例中,在固定槽2114的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圈4,在河堤砖211堆叠时,其固定凸块2115嵌入到固定槽2114内通过密封圈4进行密封,使得水不易进入到格宾石笼22内,进而保护斜坡护岸2的整体结构不易受水的影响。

具体实施过程:当有人从护栏上不慎掉入到河道内时,由于掉落的位置为河道护岸边上,即在河堤墙21边,落水者在掉落时第一时间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生欲望努力寻找可以抓的物体以使自己不会沉入到水中,此时落水在能够轻易的抓住河堤墙21上的PVC管2113或者牵引绳3,当落水者抓住PVC管2113或牵引绳3时,便能够顺着PVC管2113或牵引绳3向上爬,进而使落水者能够浮出水面并向上攀爬以等待救援人员前来救援,或者当落水者还能进行攀爬时,落水者能够通过抓住PVC管2113向上爬,其PVC管2113能够很好的保护把杆2112不会被外界的碰撞而损坏,使得落水者能够安全、顺利的向上爬,当达到挡土墙1底部时,可通过攀爬杆11向上移动,就像爬梯子那样向上攀爬,其攀爬杆11的匚形结构使攀爬杆11的中部与挡土墙1之间具有间隙以供人在攀爬时手抓或者脚踩,方便落水者进行攀爬,在攀爬杆11上攀爬时,其支撑杆12能够承受攀爬杆11来自落水者的重力,进而使攀爬杆11不易弯折和断裂,进而提高攀爬者的安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