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6431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渗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地漏防渗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防渗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属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卫浴部件,在卫生间、浴室或者阳台等地方经常需要安装地漏进行排水。以往的普通地漏,安装时,为了保证卫生间楼面完成面的顺水坡度不致过大及卫生间楼面的美观,一般地漏顶往往比防水层高,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个蓄水的空间,不利于地面积水的顺利排出,地面可能会出现积水现象。一旦防水层局部有漏点,就会贯穿找坡层砂浆不停的往下层滴漏,建筑施工过程中,卫生间渗漏是个难点。另外,地漏虽然能起到排水作用,但由于管道与下水道相通,下水道内的臭气容易从管道经过地漏到达室内,现在市场上具有水封防臭地漏,但当地漏内的水蒸发掉后地漏的防臭效果消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渗防臭地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渗防臭地漏,包括地漏外层和内部地漏,所述地漏外层与内部地漏之间为水流槽空间,所述地漏外层顶部与内部地漏顶部焊接,所述内部地漏包括内部地漏外层和中间设置的地漏内芯,所述地漏内芯与内部地漏外层底部连接,所述地漏内芯设有一圈泄水口,所述泄水口的宽度从地漏内芯的中部延伸到顶部;所述内部地漏还包括连接内部地漏顶部的水封盖以及水封盖下方设置杂物过滤网,杂物过滤网与内部地漏外层的内壁连接,所述水封盖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地漏外层包括地漏外层壁、地漏外层壁上部向外设置的一圈防水压板以及地漏外层的底部中心设置的出水口,所述防水压板包括延伸段和平直段,所述延伸段一端与地漏外层连接并斜向上延伸,所述延伸段的另一端连接平直端,所述防水压板设置在内部地漏泄水口的上方,所述防水压板的上侧沿地漏外层壁周边均匀设置多个泄水孔,所述出水口向地漏内部伸展;所述出水口上部增设防臭浮板,所述防臭浮板的宽度大于出水口的宽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水压板的宽度为4c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泄水孔设计成半圆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水压板设置在距离地漏外层顶部下2~3cm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普通地漏外部增加地漏外层和防水压板,使地漏外层与地漏内层之间形成的渗水空间,在防水层局部有漏点时,防渗效果更好,下水更快。

(2)本实用新型地漏外层底部增设防臭浮板用于地漏防臭,产品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大面积的推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渗防臭地漏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地漏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渗防臭地漏侧面图;

图中:1、地漏外层;2、内部地漏外层;3、水封盖;4、地漏内芯;5、出水口;6、防水压板;7、泄水孔;8、泄水口;9、杂物过滤网;10、防臭浮板; 11、水流槽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3,一种防渗防臭地漏,包括地漏外层1和内部地漏,所述地漏外层1 与内部地漏之间为水流槽空间11,所述地漏外层1顶部与内部地漏顶部焊接,所述内部地漏包括内部地漏外层2和中间设置的地漏内芯4,所述地漏内芯4与内部地漏外层2底部连接,所述地漏内芯设有一圈泄水口,所述泄水口的宽度从地漏内芯的中部延伸到顶部;所述内部地漏还包括连接内部地漏顶部的水封盖3以及水封盖3下方设置杂物过滤网9,杂物过滤网9与内部地漏外层2的内壁连接,所述水封盖3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地漏外层1包括地漏外层壁、地漏外层壁上部向外设置的一圈防水压板6以及地漏外层1的底部中心设置的出水口5,所述防水压板6包括延伸段和平直段,所述延伸段一端与地漏外层1连接并斜向上延伸,所述延伸段的另一端连接平直端,所述防水压板6设置在内部地漏泄水口8的上方,所述防水压板6的上侧沿地漏外层壁周边均匀设置多个泄水孔7,所述出水口5向地漏内部伸展;所述出水口上部增设防臭浮板10,所述防臭浮板10的宽度大于出水口5的宽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水压板6的宽度为4c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泄水孔7设计成半圆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水压板6设置在距离地漏外层顶部下2~3cm处。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防水压板6的位置比混凝土楼板低,防水压板6的设计扩大了楼面防渗水范围,斜度的设计更有利于形成渗水通道,通过地漏外层1 上设置的泄水孔7使渗透到建筑楼面以下的积水顺利排出;地漏外层1增加的泄水孔7设置在建筑楼面以下,不影响地漏的防臭效果。地漏外层1底部增设防臭浮板10,当外层内积水达到一定深度,防臭浮板10自动上浮泄水,污水排除后防臭浮板10自动下降复位,封闭主排水口,可有效防臭。地漏内芯上部设置泄水口8,降低水下降的高度,加快防臭浮板上浮速度,使地漏排水效率更快。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