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墙模板安装结构及墙体浇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0649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导墙模板安装结构及墙体浇筑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墙模板安装结构及墙体浇筑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用的建筑模板结构,主要由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三部分组成。面板是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支撑结构则是支承面板、混凝土和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保证建筑模板结构牢固地组合,做到不变形、不破坏;连接件是将面板与支撑结构连接成整体的配件。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浇筑成形的模壳和支架,按材料的性质可分为建筑模板、建筑木胶板、覆膜板、多层板、双面复胶、双面覆膜建筑模板等。建筑模板按施工工艺条件可分为现浇混凝土模板、预组装模板、大模板、跃升模板等。

导墙是施工单位的一种施工措施方式,地下连续墙成槽前先要构筑导墙,导墙是建造地下连续墙必不可少的临时构造物,在施工期间,导墙经常承受钢筋笼、浇注砼用的导管、钻机等静、动荷载的作用,因而必须认真设计和施工,才能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正式施工。在导墙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导墙模板对导墙的钢筋笼予以支撑,从而有效地在底板上固定好导墙的钢筋笼,并且能够安全地对导墙的钢筋笼进行浇筑施工,提高施工效果和质量。

现有的导墙模板安装结构在底板上固定导墙的钢筋笼时不够方便,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导墙模板安装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墙模板安装结构,其能够使导墙模板安装时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浇筑系统,该墙体浇筑系统具有上述导墙模板安装结构,其能够使导墙的浇筑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墙模板安装结构,其包括面板组、支撑组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面板组包括多扇面板,多扇所述面板用于设置于导墙的钢筋笼相对的两侧,所述面板的相对的两个边沿均设置有插槽,所述面板的一侧并排设置有多条限位凸条,相邻的所述限位凸条之间形成限位槽。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限位木方、支撑管件、根部限位件和可伸缩顶托,所述限位木方嵌设于所述限位槽中,所述支撑管件设置于所述限位木方的远离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根部限位件和所述可伸缩顶托均设置于所述支撑管件的远离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根部限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管件的底端,所述可伸缩顶托用于斜撑所述支撑管件。位于导墙的钢筋笼的两侧的所述支撑管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位于导墙的钢筋笼同一侧的相邻的所述面板的所述插槽插接。

通过面板的限位凸条及其形成的限位槽,配合两个边沿的插槽,使导墙模板安装结构在固定钢筋笼时更加便利省时。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提拉部,所述提拉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插槽插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条状。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的截面为工字形,所述插槽为T字形。

可选地,所述限位凸条与所述面板的边沿存在间距。

可选地,所述导墙模板安装结构还包括叉状撑护件,所述叉状撑护件包括第一叉杆和第二叉杆,所述第一叉杆与所述第二叉杆交叉设置,所述叉状撑护件设置于位于导墙的钢筋笼的同一侧的相邻的所述可伸缩顶托之间且与所述可伸缩顶托连接。

可选地,所述叉状撑护件具有四个端部,所述可伸缩顶托与所述支撑管件之间、所述可伸缩顶托与底板之间均具有撑护部,所述端部与所述撑护部一一对应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拉杆,使导墙的钢筋笼两侧的所述支撑管件具有相互靠拢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根部限位件包括地锚和木楔子组件,所述地锚与底板固定,所述木楔子组件设置于所述地锚与所述支撑管件之间且使所述支撑管件具有向导墙的钢筋笼运动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浇筑系统,其包括底板、钢筋笼和上述任一项的导墙模板安装结构,所述钢筋笼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导墙模板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钢筋笼的外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导墙模板安装结构的面板设置限位凸条且限位凸条相互间形成用于嵌设限位木方的限位槽,还有面板两侧边沿设置用以与第二连接件插接的插槽,该导墙模板安装结构使导墙的钢筋笼的固定过程更为便利。通过采用该导墙模板安装结构,墙体浇筑系统对于导墙的浇筑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导墙模板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面板的轴测图;

图3为图2的Ⅲ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连接件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叉状撑护件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导墙模板安装结构;10-面板组;11-面板;13-插槽;15-限位凸条;17-限位槽;20-底板;22-钢筋笼;30-支撑组件;31-限位木方;33-支撑管件;35-根部限位件;352-地锚;354-木楔子组件;3541-定位木方;3543-木楔子;37-可伸缩顶托;50-第一连接件;70-第二连接件;71-连接部;73-提拉部;90-叉状撑护件;91-第一叉杆;93-第二叉杆;932-端部;934-撑护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导墙的施工中,导墙模板安装结构对于导墙的钢筋笼的固定十分重要,关乎到后期导墙浇筑时是否稳固。现有的导墙模板安装结构在底板上固定导墙的钢筋笼时不够方便。

针对上述情况,发明人在进行了大量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导墙模板安装结构及墙体浇筑系统,这种导墙模板安装结构及墙体浇筑系统能够使导墙的钢筋笼在底板上固定时更为便捷。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水平”而言更加竖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墙模板安装结构100,其包括面板组10、支撑组件30和第一连接件50。

面板组10具有多扇面板11,面板11为方形板。支撑组件30包括限位木方31、支撑管件33、根部限位件35和可伸缩顶托37,根部限位件35包括地锚352和木楔子组件354,木楔子组件354包括定位木方3541和木楔子3543。第一连接件50为拉杆。

具体地,请结合图2及图3,面板11的相对的两个边沿均设置有插槽13,插槽13为T字形。面板11的一侧设置有多条限位凸条15,限位凸条15并排设置且相互间的间隔相同。相邻的限位凸条15相互间形成限位槽17。

请结合图4,本实施例的导墙模板安装结构1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70,第二连接件70包括连接部71和提拉部73,提拉部73位于连接部71的一端。连接部71为条状,其长度与面板11插槽13的纵深尺寸相同,其截面为工字形。

多扇面板11设置于导墙的钢筋笼22相对的两侧,并且垂直于底板20,面板11的最下方的限位凸条15与面板11的边沿存在间距。该间距的设置主要是用于后期浇筑时安装封浆条。

位于导墙的钢筋笼22的同一侧的面板11相互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70连接。

先将面板11的有插槽13的侧边拼接在一起,并且使插槽13的开口对齐。最后握住第二连接件70的提拉部73,将第二连接件70的连接部71插入两块面板11拼接好的插槽13内,实现插接,使得相邻的两扇面板11之间严丝合缝。

采用这样的面板11再辅以第二连接件70,使位于钢筋笼22同一侧的面板11之间安装更为方便,并且由于对面板11本身不造成破坏,则面板11的重复利用率也将更高。得益于这样的插槽13形状与截面为工字形的第二连接件70,面板11之间不存在缝隙,后期浇筑时亦能避免漏浆的情况发生。

导墙的钢筋笼22的每一侧的面板11的限位槽17中嵌设有限位木方31,本实施例的每一侧的面板11外部分别安装三根限位木方31。

得益于限位槽17的设计,安装限位木方31时不用专门进行测量就能将限位木方31按照相同的间距进行安装。减少了测量用时,从而提高了该导墙模板安装结构100的安装效率。

支撑管件33设置于限位木方31的远离面板11的一侧,支撑管件33与底板20垂直。根部限位件35以及可伸缩顶托37设置于支撑管件33的远离面板11的一侧。

进一步地,根部限位件35设置于支撑管件33的底端,将地锚352固定于底板20,再将定位木方3541安装于支撑管件33的底端,定位木方3541与地锚352存在间隙,进而将木楔子3543楔进该间隙。

楔进木楔子3543后,木楔子3543的挤压作用使得支撑管件33具有向着导墙的钢筋笼22运动的趋势。

可伸缩顶托37斜撑支撑管件33,即,可伸缩顶托37的一端抵住支撑管件33的上端,可伸缩顶托37的另外一端抵住底板20。

可伸缩顶托37有助于在安装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较之更换顶托的方式而言更加节省工时。

经过上述步骤固定好面板11之后,再通过第一连接件50将位于导墙的钢筋笼22两侧的支撑管件33拉紧,使之具有相互靠拢的趋势。从而起到将位于导墙的钢筋笼22两侧的面板11拉紧的作用,达到防止后期浇筑过程中,由于振捣等带来的负荷造成爆模的情况发生。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导墙模板安装结构100还包括叉状撑护件90,叉状撑护件90包括第一叉杆91和第二叉杆93,叉状撑护件90安装于导墙的钢筋笼22的同一侧的相邻的可伸缩顶托37之间并与可伸缩顶托37连接。

具体地,第一叉杆91和第二叉杆93均具有两个端部932,则叉状撑护件90具有四个端部932。可伸缩顶托37与支撑管件33之间、可伸缩顶托37与底板20之间均具有撑护部934,端部932与撑护部934一一对应连接。

叉状撑护件90使得该导墙模板安装结构100在安装完成后更加稳固,后期浇筑时,能更好地承受振捣带来的负荷,防止爆模的安全事故发生。

本实施例的导墙模板安装结构100通过具有插槽13和限位凸条15的面板组10、支撑组件30、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70组合安装,使导墙的钢筋笼22在固定时更加方便,对于减少工时有益,并且更为稳固。面板11的重复利用和工时的减少对于长期成本控制而言也更为有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浇筑系统,包括底板20、钢筋笼22和上述实施例的导墙模板安装结构100。钢筋笼22设置于底板20,导墙模板安装结构100安装于钢筋笼22的外侧。根据需要浇筑的导墙的长度,该墙体浇筑系统只需对导墙模板安装结构100的面板11、支撑组件30、第一连接件50、第二连接件70和叉状撑护件90的数量进行增减即可。

其余未提及部分均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结构或者现有技术。

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导墙模板安装结构100,本实施例的墙体浇筑系统安装时更为便捷稳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墙模板安装结构100通过将具有插槽13和限位凸条15的面板组10、支撑组件30、第一连接件50和第二连接件70组合安装在一起,使导墙的钢筋笼22在固定时更加方便,并且更为稳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体浇筑系统通过使用该导墙模板安装结构100,使得安装过程更为便捷,有效控制时间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