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架锚拉挡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9419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架锚拉挡墙。



背景技术:

锚拉抗滑桩挡土墙是边坡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支挡方法,结构形式为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挡土板。对于填方边坡而言,由于挡墙后面的土体是回填形成的,土体的回填过程和回填土的竖向变形均会对预应力锚索施加切向荷载。而锚索是一种柔性结构,不具备切向荷载的承载能力,由此引发大量的工程事故。这种力学关系一直困扰着锚拉抗滑桩挡土墙在填方边坡中的应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锚拉抗滑桩挡土墙预应力锚索不能承受切向抗力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排架锚拉挡墙,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排架锚拉挡墙,排架锚拉挡墙由:抗滑桩、横梁、挡墙板、排架斜梁、排架柱、斜锚桩和排架柱基础组成,其特征在于:抗滑桩按一定间距布置,嵌固于边坡底部地面以下,横梁按一定间距布置,连接抗滑桩,挡墙板固定设置在抗滑桩和横梁之间,排架斜梁一端与抗滑桩连接,另一端与斜锚桩连接,排架柱与排架斜梁连接形成排架,排架柱下设置排架柱基础。

进一步,所述排架斜梁与斜锚桩直线固定连接,水平间距与抗滑桩水平间距相同。

进一步,所述排架斜梁、排架柱、斜锚桩、排架柱基础和抗滑桩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排架锚拉挡墙利用排架的竖向承载力,提供填方挡墙土体回填及竖向变形时对锚拉构件的竖向抗力;将锚拉抗滑桩结构体系中锚拉部分改变为片状排架结构,于填土前施工,避免传统先填土后实施锚索的土体部分锚拉成孔;片状结构将桩后土体分隔成一定间距的小区域,填土时,分箱均衡回填、碾压,可避免填土对排架结构的横向挤压;隐蔽工程量小,降低造价、减少工期、施工质量可控、实施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架锚拉挡墙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抗滑桩;2、挡墙板;3、横梁;4、排架斜梁;5、排架柱;6、斜锚桩;7、排架柱基础;8、地表回填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排架锚拉挡墙,包括:抗滑桩1、横梁3、挡墙板2、排架斜梁4、排架柱5、斜锚桩6和排架柱基础7,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1按一定间距布置,嵌固于边坡底部地面以下,所述横梁3按一定间距布置,连接抗滑桩1,所述挡墙板2固定设置在抗滑桩1和横梁3之间,所述排架斜梁4一端与抗滑桩1连接,另一端与斜锚桩6连接,所述排架柱5与排架斜梁4连接形成排架,所述排架柱5下设置排架柱基础7。

进一步,所述排架斜梁4与斜锚桩6直线固定连接,水平间距与抗滑桩1水平间距相同。

进一步,所述排架斜梁4、排架柱5、斜锚桩6、排架柱基础7和抗滑桩1设置在同一个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第一步实施:抗滑桩1嵌固部分、斜锚桩6、排架柱基础7。第二步实施:抗滑桩1、横梁3、挡墙板2、排架斜梁4、排架柱5。第三步实施挡墙后填土。挡墙排架将填土区分成一定间距的小区域,在排架两边对称均衡填土、碾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