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区雨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0823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区雨水收集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小区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资源化、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雨水作为一项不可忽视的水资源逐渐被重视起来。

现有技术中的雨水利用装置虽然实现了利用雨水对小区绿化带进行灌溉的目的,但是依然存在以下不足:雨天时,雨水已经足以满足小区绿化带所需水分,并不需要在将屋顶的雨水收集并直接用于浇灌。因此,授权公告号为CN205444293U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区绿地雨水利用装置,通过增设蓄水箱,可以将雨水储存起来。

现有技术中的雨水利用装置,为了避免水泵浸没在花坛水中,导致维修困难,水泵相对蓄水箱设置在较高的位置,这样在抽水时,当蓄水箱内的水位较高时,水泵还能抽取到水,当蓄水箱内的水位较低的时候,水泵就无法抽取到蓄水箱内的雨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区雨水收集系统,不管蓄水箱内的水位的高低,水泵均能够抽取到蓄水箱内的雨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小区雨水收集系统,包括用于收集雨水的引导管以及与引导管相连的蓄水箱,蓄水箱的顶部连接有水泵,所述蓄水箱内设有能够始终处于液面下方的浮块,所述浮块与水泵之间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浮块固定,另一端与水泵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蓄水箱内设置浮块,浮块可以悬浮在蓄水箱内,这样可以保证连接管的进水口可以始终位于液面的下方,连接管的出水口与水泵相连,即使水泵高于蓄水箱设置,连接管也能够吸取到蓄水箱底部的雨水,稳定的为水泵提供雨水。

作为优选,所述浮块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在蓄水箱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浮块设置到蓄水箱的内壁上,可以避免浮块在雨水的冲击下,与蓄水箱的内壁发生碰撞,避免浮块或者蓄水箱出现损坏,保证能够稳定的为水泵提供雨水。

作为优选,所述蓄水箱的侧面沿竖直方向设有燕尾块,所述浮块上设有与燕尾块配合的燕尾槽,所述连接管的进水口朝向蓄水箱的底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燕尾块以及燕尾槽实现浮块与蓄水箱之间的连接,通过燕尾块以及燕尾槽的限位,浮块仅仅智能沿着燕尾块的长度方向运动,可以十分稳定的实现浮块的滑动,将连接管的进水口朝向蓄水箱的底板设置,这样当抽取到最后,连接管的进水口可以与蓄水箱的底板接触,能够保证将蓄水箱内的水抽干。

作为优选,所述蓄水箱的底板呈倾斜设置,所述燕尾块位于底板的最底端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吸取最后的时候,雨水会汇集到蓄水箱内的最低点,此时浮块刚好位于最低点的上方,浮块滑动到最低点之后,浮块可以位于蓄水箱内的最低点,可以保证蓄水箱内的雨水能够被完全吸走,保证了抽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浮块上可拆卸设有配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配重块,可以实现浮块在蓄水池内的悬浮位置的调节,可以将连接管的位置调节到蓄水池内靠近液面的位置,因为长时间使用之后,蓄水池的底部会沉降一些杂质,将浮块设置在靠近液面的位置,可以避免沉降在蓄水池底部的杂质先进入到蓄水池内,导致连接管出现堵塞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配重块呈U形设置,所述配重块粘接固定在浮块的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配重块设置成U形的,在安装完毕之后,配重块均匀的覆盖在燕尾块的表面,配重块不会改变浮块的重心,十分稳定的实现浮块的悬浮,也可以避免连接管的进水口出现变化,将配重块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浮块的外表面,安装以及拆卸十分方便,可以重复使用,十分环保。

作为优选,所述引导管与自来水管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引导管与自来水管相连,当地区内雨水不充足的时候,蓄水箱内的雨水使用完毕之后,开启自来水管,向蓄水箱内填充自来水,此时依然可以保证能够对花草的灌溉,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持续性。

作为优选,在蓄水箱的底板上设有第一导电片,所述蓄水箱的侧面上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连接有指示电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雨水是导电的,当蓄水箱内有雨水的时候,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上均与雨水接触,这样指示电路是处于导通的状态,当蓄水箱内的雨水快要使用完毕,第二导电片不与雨水接触,此时指示电路即被关闭掉,可通过观察指示电路是否是导通的,即可得知蓄水箱内的雨水的余量,提示工作人员为蓄水箱内填充自来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抽水效果好;

2、可以持续性使用,不会因为雨水不足导致水泵无法洒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蓄水池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浮块取出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指示电路示意图。

图中,1、引导管;11、漏斗;12、排渣管;13、排渣阀;14、自来水管;2、蓄水箱;21、燕尾块;22、底板;23、第一导电片;24、第二导电片;3、水泵;31、洒水支管;4、浮块;41、贯穿孔;42、燕尾槽;5、连接管;6、滚珠;7、配重块;8、指示灯;9、电源;10、屋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小区雨水收集系统,参照图1,包括用于收集雨水的引导管1,引导管1设置在屋檐10的下方,引导管1的顶部设有漏斗11,可以对雨水进行引导,在引导管1的底部连接有蓄水箱2,在引导管1内设有过滤网,引导管1位于过滤网的前端连接有用于将过滤网阻拦下来的杂质排出的排渣管12,排渣管12内设有控制排渣管12启闭的排渣阀13。

参照图2以及图3,在蓄水箱2的侧壁上靠近蓄水箱2的顶部设有水泵3,水泵3与蓄水箱2相连,水泵3的出水口连接有洒水支管31,洒水支管31用于对花坛内的花草进行洒水操作。在蓄水箱2内设有浮块4,浮块4与水泵3之间设有连接管5,连接管5一端固定在浮块4上,另一端与水泵3相连,在浮块4的顶面上设有供连接管5插入的贯穿孔41,贯穿孔41竖直设置,连接管5从浮块4的顶部插入,安装完毕之后,连接管5的进水口即可朝向蓄水箱2的底板22。

参照图3以及图4,蓄水箱2的底板22倾斜设置,在蓄水箱2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燕尾块21,燕尾块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蓄水箱2底板22的最低点,燕尾块21的长度与蓄水箱2的高度相等,在浮块4上设有与燕尾块21配合的燕尾槽42,为了降低燕尾块21与燕尾槽42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在燕尾块21与燕尾槽42之间设置滚珠6。在浮块4的外表面粘接固定有U形的配重块7,安装时,配重块7固定在浮块4的侧面,配重块7可以由铁质材料制成。

参照图1以及图3,引导管1与自来水管14相连通,自来水管14上设有用于开启以及闭合自来水管14的控制阀,在蓄水箱2的底板22上设有第一导电片23,在箱体的侧面上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二导电片24,第一导电片23与第二导电片24之间连接有指示电路,参照图5,指示电路主要包括与电源9以及指示灯8,电源9、第一导电片23、第二导电片24与指示灯8串联。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