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2896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给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雨水排水系统的结构单一,单一的建筑雨水排水系统虽能满足将雨水排入雨水井中,但却不能满足对雨水的回收再利用。水回收再利用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等就受到了限制,过度的开采地下水以及地下水的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节约资源,雨水回收再利用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故此,设计一种新型的建筑雨水排水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弥补和改善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节能环保、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成本低廉、经济适用的一种新型的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可以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的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三水箱、第四水箱、蓄水池及排水井,第一水箱通过隔板被分割成过滤池和消毒池,过滤池底部设有沉淀斜板,沉淀斜板上设有沉降孔,沉淀斜板下方设有进水管和排污管,沉淀斜板上方依次设有石榴石滤料层、石英砂滤料层及无烟煤滤料层,无烟煤滤料层上方的隔板上设有均布的溢流孔;所述的消毒池顶部设有排水管;所述的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三水箱及第四水箱通过排水管和进水管依次连接,第四水箱通过排水管与蓄水池连接,蓄水池上部设有溢流管,溢流管与排水井连接,第一水箱通过进水管与雨水收集漏斗连接。

所述的沉淀斜板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50度至60度,沉淀斜板的低端与第一水箱的内壁焊接,其高端与隔板焊接;所述的进水管位于沉淀斜板的低端,排污管位于过滤池底部。

所述的第一水箱的排水管与第二水箱的进水管连接,第二水箱的排水管与第三水箱的进水管连接,第三水箱排水管与第四水箱的进水管连接,第四水箱的排水管与蓄水池连接,第四水箱底部通过管线与用户端连接;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三水箱及第四水箱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节能环保,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成本低廉,经济适用,可以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首先,雨水被收集后经过滤、沉淀、消毒后储存在水箱中供居民冲厕使用,这大大节约了冲厕所用的自来水;另外,储存在水池中的水供消防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新型的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包括第一水箱10、第二水箱3、第三水箱8、第四水箱4、蓄水池7及排水井5,第一水箱10通过隔板18被分割成过滤池20和消毒池16,过滤池20底部设有沉淀斜板14,沉淀斜板14上设有沉降孔17,沉淀斜板14下方设有进水管2和排污管15,沉淀斜板14上方依次设有石榴石滤料层13、石英砂滤料层12及无烟煤滤料层11,无烟煤滤料层11上方的隔板18上设有均布的溢流孔19;所述的消毒池16顶部设有排水管9;所述的第一水箱10、第二水箱3、第三水箱8及第四水箱4通过排水管9和进水管2依次连接,第四水箱4通过排水管9与蓄水池7连接,蓄水池7上部设有溢流管6,溢流管6与排水井5连接,第一水箱10通过进水管2与雨水收集漏斗1连接;所述的沉淀斜板14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50度至60度,沉淀斜板14的低端与第一水箱10的内壁焊接,其高端与隔板18焊接;所述的进水管2位于沉淀斜板14的低端,排污管15位于过滤池20底部;所述的第一水箱10的排水管9与第二水箱3的进水管2连接,第二水箱3的排水管9与第三水箱8的进水管2连接,第三水箱8排水管9与第四水箱4的进水管2连接,第四水箱4的排水管9与蓄水池7连接,第四水箱4底部通过管线与用户端连接;第一水箱10、第二水箱3、第三水箱8及第四水箱4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沉淀斜板14由蜂窝状管件或钻有均布沉降孔17的铁板制成,雨水从水箱底部进入,自下向上流动,雨水通过雨水收集漏斗1收集后从过滤池20的底部进入第一水箱10,雨水中的污泥或杂物通过三层滤料层过滤后通过过滤池20底部的排污管15排出后进入下水道;进过滤的雨水通过溢流孔19进入消毒池16内,三层滤料层用来去除低浓度悬浊液中微小颗粒的构筑物,进入到消毒池16中的水经过消毒后储存,在消毒池16中加入氯,用来灭水中微生物、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等,待第一水箱10的消毒池16内的水位到达排水管9的出水口后,通过排水管9溢流至第二水箱3内,以此类推,过滤消毒后的雨水储存到体积较大的第四水箱4内,第四水箱4的消毒池16内的水位到达排水管9出水口后,雨水溢流至最下面的蓄水池7内,待蓄水池7内的水位到达溢流管6的出水口后,多余的雨水排入到排水井5内。第四水箱4中的水供居民冲厕使用,蓄水池7中的水供消防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节能环保,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成本低廉,经济适用,可以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