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柱与基础节点抗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176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柱与基础节点抗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组合柱与基础节点抗震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近年来地震灾害发生的也越来越频繁,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研究发现,地震对结构节点处的破坏是比较严重的。组合柱与基础节点作为节点核心区,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塑性。一般地,组合柱与基础节点的连接通过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绑扎后浇筑成整体,刚度大、延性差,在地震发生时,没有明显的破坏征兆。为此,就需增加节点处的配筋率,造成柱与基础节点处的钢筋密集,相应地给施工造成一定的麻烦,混凝土浇筑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组合柱与基础节点抗震装置以提高抗震能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组合柱与基础节点抗震装置,包括组合柱、基础以及设置与组合柱与基础节点处的钢管,所述的钢管表面焊筑T型钢骨;所述的组合柱与基础节点处的钢管设有供基础上部至少部分钢筋穿过的开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钢管表面焊筑T型钢骨,其数量根据钢管的长度而定,T型钢骨焊接处呈凹型,与钢管的表面契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组合柱与基础节点处的钢管设有供基础上部至少部分钢筋穿过的开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组合柱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钢管的外表面距离组合柱及基础的混凝土表层不小于3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组合柱与基础节点抗震装置通过对组合柱与基础节点的优化,通过设置竖向钢管并设有开孔以供基础上部至少部分钢筋穿过,配合钢管表面焊筑T型钢骨,增大了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的提高了钢管与周围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和机械咬合力,使节点受力性能得到改善,提高了组合柱与基础节点的抗震性能,装置结构简单,应用前景广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柱与基础节点抗震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柱与基础节点抗震装置的俯视图。

其中包括组合柱(1),钢管(2),T型钢骨(3),纵向钢筋(4),横向钢筋(5),基础(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组合柱与基础节点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表面焊筑T型钢骨(3);所述的组合柱(1)与基础(6)节点处的钢管(2)设有供基础(6)上部至少部分钢筋穿过的开孔。

如图2,所述的钢管(2)表面焊筑T型钢骨(3),其数量根据钢管(2)的长度而定,T型钢骨(4)焊接处呈凹型,与钢管(2)的表面契合。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组合柱(1)与基础(6)节点抗震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把T型钢骨(3)与组合柱(1)-基础(6)节点处的钢管(2)焊接在一起成矩阵式排列,焊接时要保证T型钢骨(3)与钢管(2)有效连接。b.基础(6)上部可以根据其受力对钢筋进行配置,如纵向钢筋(4)、横向钢筋(5)以及构造钢筋等,然后在节点处在钢管(2)设置的穿孔处进行穿筋并进行锚固。c.将钢管(2)固定在组合柱(1)与基础(6)节点连接处后,最后进行现场混凝土的浇筑,并对其适当的养护。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组合柱(1)与基础(6)节点抗震装置的钢管(2)表面焊筑的T型钢骨(3)数量并不局限于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