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桩外螺旋与内螺旋组合成孔装置及其成孔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18314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基建工程施工,特别是一种混凝土桩外螺旋与内螺旋组合成孔装置及其成孔方法。



背景技术:

现行工程中混凝土灌注桩用量大,混凝土桩的成孔方式通常为人工挖桩孔和机械旋挖钻成孔,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常规人工挖桩孔,成孔慢、不安全;常规旋挖钻成孔造价高、施工速度慢,泥浆对环境污染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桩外螺旋与内螺旋组合成孔装置及其成孔方法,通过增设外螺旋叶片钢套管,采用外螺旋与内螺旋组合成孔,既提高成孔效率,提升成孔质量及安全性,同时避免常规成孔方法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桩外螺旋与内螺旋组合成孔装置,包括螺旋套管1、螺旋钻杆2、钻头3和钻头保护套4,其特点在于:螺旋套管1内设置螺旋钻杆2,二者之间留有间隙;螺旋钻杆2下端头部设有钻头3;钻头保护套4为空心钢套筒,其内孔直径大于钻头3外圆直径,设在螺旋钻杆2有钻头3的下端处,通过钢筋支架与螺旋钻杆2焊接连接。

其特点还在于:

所述的螺旋套管1是在大直径钢管的外圆焊接有螺旋叶片而制成的,螺旋叶片呈螺旋型,螺旋叶片与水平面夹角为10°至30°。

所述的螺旋钻杆2是在钢管的外圆焊接有螺旋叶片而制成的,螺旋叶片呈螺旋型,螺旋叶片与水平面夹角为10°至30°。

所述的螺旋套管1和螺旋钻杆2的螺旋叶片的材料为合金钢,螺旋叶片的厚度为4–20mm。

一种混凝土桩外螺旋与内螺旋组合成孔装置的成孔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桩位定位后,螺旋套管1采用顺时针螺旋方式进入岩土体,内部螺旋钻杆2、钻头3和钻头保护套4采用逆时针螺旋方式进行岩土体,螺旋叶片将土体挤压自动排出;

b.桩位孔深达到预定标高后,进行清孔、成桩浇注或放入预制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由于增设了外螺旋套管,成孔时外螺旋套管和内螺旋钻杆、钻头同时旋转挖掘土体,提高了成孔效率,提升了成孔质量及安全性;因为螺旋叶片将土体挤压自动排出,同时避免了常规成孔方法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螺旋套管、2螺旋钻杆、3钻头、4钻头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一种混凝土桩外螺旋与内螺旋组合成孔装置,包括螺旋套管1、螺旋钻杆2、钻头3和钻头保护套4,其特点在于:螺旋套管1内设置螺旋钻杆2,二者之间留有间隙;螺旋钻杆2下端头部设有钻头3;钻头保护套4为空心钢套筒,其内孔直径大于钻头3外圆直径,设在螺旋钻杆2有钻头3的下端处,通过钢筋支架与螺旋钻杆2焊接连接。本实施例钻头保护套4选用长度80cm,厚度2cm的钢管。

其特点还在于:

所述的螺旋套管1是在大直径钢管的外圆焊接有螺旋叶片而制成的,螺旋叶片呈螺旋型,螺旋叶片与水平面夹角为10°至30°。本实施例钢管1选用:直径为1m,厚度为20mm,一节长度为6m。

所述的螺旋钻杆2是在钢管的外圆焊接有螺旋叶片而制成的,螺旋叶片呈螺旋型,螺旋叶片与水平面夹角为10°至30°。

所述的螺旋套管1和螺旋钻杆2的螺旋叶片的材料为合金钢,螺旋叶片的厚度为4–20mm。

一种混凝土桩外螺旋与内螺旋组合成孔装置的成孔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桩位定位后,螺旋套管1采用顺时针螺旋方式进入岩土体,内部螺旋钻杆2、钻头3和钻头保护套4采用逆时针螺旋方式进行岩土体,螺旋叶片将土体挤压自动排出;

b.桩位孔深达到预定标高后,进行清孔、成桩浇注或放入预制桩。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桩外螺旋与内螺旋组合成孔装置及其成孔方法,包括螺旋套管、螺旋钻杆、钻头和钻头保护套,螺旋套管内设置螺旋钻杆。由于增设了外螺旋套管,成孔时外螺旋套管和内螺旋钻杆、钻头同时旋转挖掘土体,提高了成孔效率,提升了成孔质量及安全性;因为螺旋叶片将土体挤压自动排出,同时避免了常规成孔方法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陈修和;赵博;陈溯源;邱伟迪;姚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溯源;冯娜
技术研发日:2017.03.16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