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站锅炉钢架立柱底板新型垫块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97876阅读:9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站锅炉钢架立柱底板新型垫块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站锅炉钢架柱底板安装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站锅炉钢架立柱底板新型垫块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锅炉柱底板垫块,在锅炉钢架安装中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需达到特定强度并保持一定的水平度来支撑锅炉钢架。

传统工艺,采用配制垫铁作为垫块,由于本工程锅炉柱底板基坑设计空间非常狭小,通过斜垫铁进行标高调整,标高调整完成后进行点焊固定,施工难度比较大,且花费时间较长,安装质量不好控制。

传统垫铁施工工艺,在满足强度条件下,施工难度大,标高调整精度低,现为打破传统,利用创新方法进行柱底板水泥垫块配制,主要从满足强度,降低成本,优化施工环节等方面入手,确保垫块质量达到高标准,为后续钢架安装打好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站锅炉钢架立柱底板新型垫块及其施工方法,其施工便捷,结构简单,抗冲击,耐振动,水泥垫块原料费、工时费等较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站锅炉钢架立柱底板新型垫块,包括立柱底板和粘结在立柱底板下面的垫块主体;所述立柱底板边长设置为1500mm*1500mm,垫块主体在一块立柱底板上设置有四个,分别均布于立柱底板的四个端角上,且每个垫块主体边缘距立柱底板边缘50mm;所述垫块主体在立柱底板通过模具粘结成型,模具的大小根据垫块主体进行配套设置,模具的上方放置一块大小超出模型上平面20-25mm、厚度为δ5mm的玻璃进行找平标高;所述模具的上方设置有浇筑孔和溢流孔,模具的浇筑孔上斜向安装有倾倒槽,浆料通过倾倒槽由浇筑孔倒入模具内粘结成型为垫块主体。

优选的,所述垫块主体选用材料为h50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制作成的长宽分别为150mm*150mm的水泥垫块,水泥垫块的高度根据立柱底板结构进行调整,其带剪力件的立柱底板上的垫块主体的理论高度为230mm,不带剪力件的立柱底板上的垫块主体的理论高度为60mm。

优选的,所述模具采用木板厚度为δ10,其经过除灰、除油处理,模具大小根据垫块主体强度计算。

优选的,所述倾倒槽的倾倒面选用间隔的木条板制作而成。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站锅炉钢架立柱底板新型垫块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进场所需的h50灌浆料在进场前进行强度试验以及垫块主体强度试验满足要求;

s2:基础划线:复查土建移交安装的基础标高与中心线尺寸;

s3:标出垫块主体位置:根据复查得出的基础标高、中心线和钢架第一层立柱安装图,在每根立柱的基础上画出垫块主体位置;

s4:对立柱底板基坑内需安放垫块位置进行着毛、平整处理,每个立柱底板1下安置四个垫块主体;

s5:在垫块主体安放位置进行标高粗找准,并根据标高数据进行模具的制作,每个模具长宽尺寸为150mm*150mm高由标高数据得来;

s6:将制作好的模具放入基坑内,并在模具上方覆盖一块170mm*100mm*4mm的玻璃片,通过双面胶就进行固定,在玻璃上方进行一次标高精找准,并预留倾倒口;

s7:浇筑前将基础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洒水浸泡24h以上;

s8:搅拌灌浆料,水混比:3.75l水/25kg粉料,采用手提式搅拌机搅拌2-4min,静置消除气泡,再缓慢倒入模具,倾倒时采用倾倒槽;

s9:倾倒前,在模具与混凝土接触的外表面敷水泥砂浆做好防漏将工作;

s10:灌浆料倾倒分两次进行,期间间隔2-4min;

s11:倾倒结束后,温度控制在10-35℃,保持一天,24h后需拆除模具;

s12:将暴露在空气中的水泥垫块用湿布或湿海绵进行包裹,并时刻保持周围潮湿,对垫块主体进行养护,保证其达到特定强度;

s13:保养7天后,即可达到预定强度,可对其进行标高复测,误差不超过±2mm。

优选的,所述s8中搅拌灌浆料分为以下步骤:

s8.1:选用饮用级别的纯净水倒入搅拌桶中,初始温度保存在10℃-35℃之间,在搅拌机工作的同时,一点点的把水泥倒入桶中,不可一次全部倒入;

s8.2:均匀并连续搅拌至浆料中无结块后,在搅拌1.5min至均匀;

s8.3:在水泥搅拌均匀后再继续搅拌30秒,期间将剩余的水缓慢加入桶中,搅拌机进行开、关变换,用以排除水泥中的空气;

s8.4:取出搅拌机,将拌好的灌浆料静置3min,以带灌浆料中的气泡自然排出,水泥浆从混合到浇筑不能超过20min。

优选的,所述施工用的h50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必须保存在不受湿气影响且有托板的封闭房间内。

优选的,所述s12中对垫块主体2进行养护时表面不能出现直径20mm的气孔以及梯田状情况,在水泥垫块搅拌好后不能用振动搅拌容器的方法来排除水泥浆中的气泡,同时控制静置时间,搅拌好后应立即浇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电站锅炉钢架立柱底板新型垫块及其施工方法,水泥垫块可按照标注化数值和工序,进行多块水泥垫块的配制,从而保证每一块水泥垫块的质量均在同一水平,变相的调整了各水泥垫块的性能差异,结构简单,水泥垫块原料费、工时费等较少,将其运用到其余需用导垫块的电站设备,大大的节省了工序,节约了成本,其整个安装过程简便、耗时少、人工用量少、安装质量高,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垫块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模具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模具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模具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倾倒槽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倾倒槽俯视图。

图中:1立柱底板、2垫块主体、3模具、4倾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站锅炉钢架立柱底板新型垫块,包括立柱底板1和粘结在立柱底板1下面的垫块主体2;垫块主体2选用材料为h50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制作成的长宽分别为150mm*150mm的水泥垫块,水泥垫块的高度根据立柱底板1结构进行调整,其带剪力件的立柱底板1上的垫块主体2的理论高度为230mm,不带剪力件的立柱底板1上的垫块主体2的理论高度为60mm;立柱底板1边长设置为1500mm*1500mm,垫块主体2在一块立柱底板1上设置有四个,分别均布于立柱底板1的四个端角上,且每个垫块主体2边缘距立柱底板1边缘50mm,有利于二次灌浆时灌浆料能与底板充分接触,更好保证钢柱整体稳定;垫块主体2在立柱底板1通过模具3粘结成型,模具3采用木板厚度为δ10,其经过除灰、除油处理,模具3大小根据垫块主体2强度计算,进行配套设置,模具3的上方放置一块大小超出模型上平面20-25mm、厚度为δ5mm的玻璃进行找平标高;模具3的上方设置有浇筑孔和溢流孔,模具3的浇筑孔上斜向安装有倾倒槽4,倾倒槽4的倾倒面选用间隔的木条板制作而成,浆料通过倾倒槽4由浇筑孔倒入模具3内粘结成型为垫块主体2。

实施例1:

一种电站锅炉钢架立柱底板新型垫块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基础划线:复查土建移交安装的基础标高与中心线尺寸,合格后进入后续工序施工;

第二步:标出水泥垫块位置:根据复查得出的基础标高、中心线和钢架第一层立柱安装图,在每根立柱的基础上画出水泥垫块位置,每根立柱使用4块水泥垫块,其位置如图1所示;

第三步:水泥垫块位置基础处理:确定水泥垫块的制作位置后,在要求处理的垫块基础部位,用凿子等工具凿出基础混凝土上面的浮浆、油类以及脆弱部分,使之露出坚实的混凝土表面,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平均值为10mm-20mm,粗面形成的凸凹状可增大粘结面积,凿毛后清除基础表面的碎屑并用水冲洗,并且钢架柱底板与垫块的接触位置必须打磨除锈;

第四步:灌浆模型制作:灌浆模型使用木板厚度为δ10,模板必须经过除灰、除油处理,模型大小根据水泥垫块强度计算,在模型的上方设置浇筑孔和溢流孔,灌浆模型制作好后,根据制作的模型先制作试块,进行水泥垫块各项数据检测,确保数据正确后再进行后续工序;

第五步:模型标高粗找:根据复查的基础标高,制作相应模型高度,放置在标出的水泥垫块位置上,粗测量一次模型上方标高,此标高与柱底板的安装标高相差在-20mm-5mm之间,调整完成后初固定模型,根据钢柱吊装的先后顺序,模型标高粗找从固定端向扩建端进行;

第六步:在模型上方放置一块大小超出模型上平面20-25mm,玻璃厚度为δ5,精找玻璃的标高与水平,测量标高:玻璃上平面标高=柱底板的安装标高+玻璃厚度,测量标高考虑锅炉承重下沉,误差必须为正误差,范围在0mm-5mm之间,同根柱子的玻璃上平面标高相差不能超过0.5mm,水平度:玻璃上平面的水平度测量使用检测过的条式水平仪测量,误差不超过0.05mm/m,使用胶布压紧后调平玻璃,模型标高,水平调整完成后,使用水泥砂浆维模型一周固定模型,固定模型后在浇筑水泥垫块时,必须对模型的水平和标高复测;

第七步:水泥垫块配比:根据水泥垫块强度计算,配比相应的材料,用水量根据气温升高(降低)而适当加量(减量);

第八步:搅拌:水泥与水混合时必须用机械搅拌,搅拌程序如下:先把水倒入搅拌桶中,初始温度应保存在10℃-35℃之间,在搅拌机工作的同时,一点点地把水泥倒入桶中,切不可一次全部倒入;均匀并连续搅拌至浆料中无结块后,在搅拌1.5min至均匀;在水泥搅拌均匀后在继续搅拌30秒,期间将剩余的水缓慢加入桶中,搅拌机进行开、关变换,用以排除水泥中的空气;取出搅拌机,将拌好的灌浆料静置3min,以带灌浆料中的气泡自然排出,水泥浆从混合到浇筑不能超过20min;

第九步:在灌浆作业24h前,将水洒到基础混凝土上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灌浆开始前用压缩空气吹尽积水,也可用干净的棉布,海绵等吸去混凝土表面水分浇筑水泥块应用两层法浇筑;

第十步:第一层灌浆料沿灌浆口斜坡均匀缓慢地流入模具3内用干净的木片或者铁片控制水泥浆的流速和浇筑面,灌浆完成后灌浆层与玻璃下表面的距离大约在15mm-25mm之间,完成第一层浇筑后停顿2min-4min;

第十一步:待水泥表面颜色变暗后进行第二次浇筑,灌浆前应重新搅拌水泥浆15s,灌浆方法同第一次,灌浆料充满模具3从溢流口溢出,并将模具3内的气泡排除为止,灌浆施工结束后1h-2h内,采用铁皮或塑料板插入需切除的多余部分,待模具3拆除后把多余部分切除,在整个浇筑中控制浇筑的速度,周围温度,水泥浆的可流动性和初始砂浆的温度;

第十二步:水泥垫块的最初保养:在最初保养时,水泥垫块的周围温度应控制在10℃-35℃之间,且保持1天,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砂浆用湿布包裹,并保持垫块周围潮湿,注意防止风对水泥垫块的影响;

第十三步:模具3拆除后对水泥垫块的保养:在模具3拆除后立即用湿布包裹水泥垫块表面,完成此项工作后用淋水法保护水泥垫块与周围基础;

第十四步:水泥垫块保养24h后拆除模板,去除非限制性水泥浆以及用于密封和固定的水泥,在此过程中,水泥垫块受力必须均匀,不能使用锤敲击,施工人员脚踩等方法拆除模具3;

第十五步:水泥垫块保养7天后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完成垫块主体2的施工制作。

综上所述:本电站锅炉钢架立柱底板新型垫块及其施工方法,选用h50灌浆料制成水泥垫块,垫块成形后强度能达到50mpa,且施工便捷,强度高、抗冲击、耐振动,在狭小的空间内(可以提前预制)仅需模板即可施工,浇筑完成后为一个整体不存在滑动的情况,且二次灌浆为同一材料,故后期能完美的融为一体;整个安装过程简便、耗时少、人工用量少、安装质量高,值得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