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用伴液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7040发布日期:2019-06-05 21:5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用伴液管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用伴液管道。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因此城市雨水的资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是较为理想的途径,但是雨水若要进行再利用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雨水能在管道输送的过程中进行预处理能够显著减少雨水处理的时间,而且处理效果也会提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特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效果显著以及成本低的雨水收集处理用伴液管道。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用伴液管道,包括管壳、流道和伴液腔,所述管壳的中部设置有流道,所述管壳在流道的外缘位置设置有伴液腔,所述管壳的两端设置有接管,所述流道和伴液腔间隔设置,且伴液腔的管径的变化与流道管径的变化一致,所述流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挤液包与伴液腔贯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壳的内侧壁设置有隔液层。

进一步地,所述伴液腔包裹住流道与隔液层形成封闭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在流道的外围设置伴液腔,通过水流对伴液包的挤压使得处理液进入流道对雨水进行预处理,能够显著减少雨水处理的时间,处理效果显著,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管壳,2、流道,3、伴液腔,4、接管,5、挤液包,6、隔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的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用伴液管道,包括管壳1、流道2和伴液腔3,管壳1的中部设置有流道2,管壳1在流道2的外缘位置设置有伴液腔3,管壳1的两端设置有接管4,流道2和伴液腔3间隔设置,且伴液腔3的管径的变化与流道2管径的变化一致,流道2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挤液包5与伴液腔3贯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管壳1的内侧壁设置有隔液层6,而且伴液腔3包裹住流道2与隔液层6形成封闭空间,避免处理液在受到挤压后出现溅洒的情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在流道的外围设置伴液腔,通过水流对伴液包的挤压使得处理液进入流道对雨水进行预处理,能够显著减少雨水处理的时间,处理效果显著,成本低。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用伴液管道,包括管壳、流道和伴液腔,管壳的中部设置有流道,管壳在流道的外缘位置设置有伴液腔,管壳的两端设置有接管,流道和伴液腔间隔设置,且伴液腔的管径的变化与流道管径的变化一致,流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挤液包与伴液腔贯通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在流道的外围设置伴液腔,通过水流对伴液包的挤压使得处理液进入流道对雨水进行预处理,能够显著减少雨水处理的时间,处理效果显著,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汤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丹阳市特洛依眼镜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28
技术公布日:2019.06.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