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式雨水井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968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悬挂式雨水井过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除污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挂式雨水井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下雨后形成的水流中存在TSS、TP、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其易通过下水道流至河水及湖泊中,进而导致河水和湖泊等水源的污染,而且下雨形成的水流中存在较多的颗粒物,其易导致下水道堵塞,为了避免河水、湖泊等受到污染及下水道被堵塞,现有的常规方式为在雨水井的入口设置过滤装置,其可一定程度的将颗粒物及污染物除去。但是,现有的过滤装置多采用挂钩悬挂于雨水井的入口,其稳定性差、易在较大雨水冲击下损坏,而且过滤装置上积累的颗粒杂质易进入过滤装置与雨水井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其易导致堵塞、清理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悬挂式雨水井过滤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装置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易堵塞、清理难度大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悬挂式雨水井过滤装置,包括:

过滤框,其包括上下端开口的过滤框本体、由过滤框本体的上开口端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的呈环形的悬挂凸缘、对称设置于所述悬挂凸缘的上表面的两个提手、及包覆于所述悬挂凸缘的外侧面的柔性衬垫;

过滤组件,其包括设于所述过滤框本体的上开口端的上滤网、设于所述过滤框本体的下开口端的下滤网、设于下滤网与所述上滤网之间的滤料、及包覆于所述滤料外表面的滤布;

溢流管,其与所述过滤框本体同轴设置并贯穿所述过滤组件,且其上端突出于所述上滤网。

优选的,所述柔性衬垫包括呈闭合环状的海绵芯及包覆于所述海绵芯的外表面的防水皮革层。

优选的,两个所述提手均呈V型,且所述提手的两自由端均连接于所述悬挂凸缘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过滤框还包括多个呈直角三角形的加强板,多个所述加强板沿所述悬挂凸缘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且每个所述加强板的两个直角边分别配合连接于所述悬挂凸缘的下表面和所述过滤框本体的外周面。

优选的,所述悬挂式雨水井过滤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溢流管上开口端的溢流滤网。

优选的,所述溢流滤网为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且其下端连接于所述溢流管的上开口端。

优选的,所述溢流滤网的网孔孔径至少为2cm。

优选的,所述溢流管突出于所述上滤网的高度至少为30cm。

优选的,所述上滤网与所述过滤框本体为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悬挂式雨水井过滤装置,其通过环形的悬挂凸缘挂置于雨水井内壁上的固定架上,从而提高悬挂的稳定性,且在悬挂凸缘的外侧面包覆柔性衬垫,使得柔性衬垫充满于悬挂凸缘与雨水井内壁之间的间隙内,保证雨水由过滤组件流出,避免堵塞、提高雨水除污效果,同时设置提手以便于清理时将过滤装置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雨水井过滤装置的安装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雨水井过滤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挂式雨水井过滤装置100,包括:

过滤框11,其包括上下端开口的过滤框本体111、由过滤框本体111的上开口端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的呈环形的悬挂凸缘112、对称设置于所述悬挂凸缘112的上表面的两个提手113、及包覆于所述悬挂凸缘112的外侧面的柔性衬垫114;

过滤组件12,其包括设于所述过滤框本体111的上开口端的上滤网121、设于所述过滤框本体111的下开口端的下滤网122、设于下滤网122与所述上滤网121之间的滤料123、及包覆于所述滤料123外表面的滤布124;

溢流管13,其与所述过滤框本体111同轴设置并贯穿所述过滤组件12,且其上端突出于所述上滤网121。

具体设置时,由于需要定时对过滤装置100进行清理,故过滤装置100需要定时从雨水井200内取出,而为了便于将过滤框11取出,过滤框11的横截面必须小于雨水井200的横截面,即悬挂凸缘112与雨水井200的内壁之间必然形成间隙,故本实施例可在雨水井200的内壁上设置呈环形的固定架400,悬挂凸缘112配合挂置于固定架400上,而且悬挂凸缘112的下表面配合抵接于固定架400的上表面,同时在悬挂凸缘112的外侧面包覆柔性衬垫114,该柔性衬垫114的外缘可配合抵紧于雨水井的内壁,从而避免雨水不经过过滤组件12直接进入下水管道300,保证雨水首先由过滤组件12过滤后再进入下水管道300,而且柔性衬垫114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使得过滤装置100可便利的取出和放入雨水井内,同时其也可避免过滤装置100与雨水井200之间的间隙堵塞,也便于过滤装置100由雨水井200取出进行清理。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柔性衬垫114包括呈闭合环状的海绵芯114a及包覆于所述海绵芯114a的外表面的防水皮革层114b,通过包覆防水皮革层114b可避免海绵芯114a吸附雨水而发生腐蚀,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

本实施例设置时,过滤框11的形成可与雨水井200的形状相匹配,对应的过滤组件12也与过滤框11的形成相匹配,从而保证最大化的杂质和污染物的除去效率,即本实施例的过滤框11可设置为圆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形状,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将过滤框11设置为矩形进行描述,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其中,当过滤框11设置为矩形时,对应的过滤框本体111、悬挂凸缘112和柔性衬垫114均为矩形,即悬挂凸缘112和柔性衬垫114均为矩形环状。

通过人工将过滤装置100取出具有一定的难度,故一般可通过两个挂钩分别挂于两个提手113上将过滤装置100取出,为了保证取出过程中过滤装置100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两个所述提手113均呈V型,且所述提手113的两自由端均连接于所述悬挂凸缘112的上表面,挂钩挂于V型提手113上可提高过滤装置100的均衡性,便于将过滤装置100取出和放入雨水井200内。

由于悬挂凸缘112长期悬挂于固定架400上,悬挂凸缘112需要承载过滤装置100的整体重量和雨水的冲击,其易发生变形,故本实施例所述过滤框11还包括多个呈直角三角形的加强板115,多个所述加强115板沿所述悬挂凸缘112长度方向均匀布置,且每个所述加强板115的两个直角边分别配合连接于所述悬挂凸缘112的下表面和所述过滤框本体111的外周面,多个加强板115可增加悬挂凸缘112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为了便于加强板115的放置,需要在固定架400上设置与加强板115一一对应的多个缺口,放置时,加强板115可内置于缺口中,其可增加过滤装置100整体放置的稳定性。

当在暴雨天气时,进入雨水井200的雨水量较大,在过滤组件12的阻挡下,过滤装置100的流速小于雨水井200的入水速度,其易导致过滤装置100的上侧面积水,而积水达到一定程度后则可由溢流管13直接流入下水管道300,从而避免雨水井200内积水而导致排水不畅、道路积水,为了保证溢流管13具有较好的溢流效果,溢流管13突出于所述上滤网121的高度至少为30cm,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为36cm。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含有固体杂质的雨水直接进入下水管道300中易导致下水管道300堵塞,而为了避免下水管道300堵塞,本实施例所述悬挂式雨水井200过滤装置100还包括设于所述溢流管13上开口端的溢流滤网14,该溢流滤网14的网孔孔径至少为2cm,即该溢流滤网14主要将较大颗粒的杂质除去,避免较大颗粒的杂质进入下水管道300而导致下水管道300堵塞。

为了避免溢流滤网14上积累杂质而导致其流量减小,本实施例所述溢流滤网14可设置为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且其下端连接于所述溢流管13的上开口端,当雨水进入雨水井200时可对锥形结构的溢流滤网14的外周面冲刷,其可避免溢流滤网14的外周面积累固体杂质,进而避免锥形滤网堵塞。

本实施例的过滤装置100在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需要取出进行清理,清理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上滤网121上积累的固体杂质的清理,另一方面是对滤料123的清理,由于本实施例的滤料123一般采用活性炭、珍珠岩、沸石或表面镀有金属氧化物的人工填料等,其可较好的过滤和吸附雨水中的污染物,而为了便于清理滤料123,本实施例所述上滤网121与所述过滤框本体111为可拆卸连接,具体上滤网121可直接放置于过滤框本体111的上开口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悬挂式雨水井过滤装置,其通过环形的悬挂凸缘挂置于雨水井内壁上的固定架上,从而提高悬挂的稳定性,且在悬挂凸缘的外侧面包覆柔性衬垫,使得柔性衬垫充满于悬挂凸缘与雨水井内壁之间的间隙内,保证雨水由过滤组件流出,避免堵塞、提高雨水除污效果,同时设置提手以便于清理时将过滤装置取出。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