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拔桩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6626发布日期:2018-09-21 23:1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拔桩设备。



背景技术:

打拔桩机是一种建筑施工中常用的设备,其工作过程是将钻杆和套管沉入到地下的指定位置,然后向套管内放入钢筋笼、浇灌混凝土以形成桩体。桩体硬化前,打拔桩机将套管拔出,让桩体留在地下。

在建筑施工中,通常采用两套驱动装置来分别驱动钻杆和套管,让钻杆在钻孔的同时套管以相反方向旋转,如此既能够方便钻杆排土,又能够让套筒获得足够的动力。

此外,打拔桩施工时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选用不同型号的套管以适应不同的工况条件。由于套管与打桩设备中的动力驱动装置通常是配套的,当在同一施工项目中需要打不同的桩,使用到不同型号的套管时,施工现场通常就会配备多套套管和与之对应的多套动力驱动装置,动力驱动装置体积较大占地面积大、装卸繁杂,因此可能导致施工现场的管理装卸等工作变得复杂。

另外,套管的长度通常需要根据每个工程所要求的打桩深度定制的特定长度。定制套管成本比较高,而本次施工定制的套管可能不一定适用于下次工程中所要求的打桩深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拔桩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打拔桩设备,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移动装置,具有移动机构和设置在移动机构上的移动底盘;塔架,安装在移动装置的前端;导轨,固定在塔架上,沿塔架的延伸方向设置;单头双向驱动装置,设置在导轨上,下端具有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升降机构,固定在塔架上,对单头双向驱动装置进行升降;螺旋钻杆,连接在第一驱动部件的下端;以及套管组件,套设在螺旋钻杆的外侧,连接在第二驱动部件的下端,其中,第一驱动部件驱动螺旋钻杆沿第一方向旋转,第二驱动部件驱动套管组件沿第二方向旋转,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套管组件包括与第二驱动部件匹配连接的套管转接头以及连接在套管转接头的下端的至少一个外套管。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拔桩设备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移动机构为步履式移动机构或履带式移动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拔桩设备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单头双向驱动装置还具有用于驱动第一驱动部件沿第一方向旋转的电机,以及设置在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之间的传动组件,传动组件使得第二驱动部件在第一驱动部件的带动下沿第二方向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拔桩设备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套管转接头的上端设置有出土窗,出土窗的外侧还设置有可拆卸的导土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拔桩设备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凸起块呈长方体,切槽呈倒L型,包括从下往上延伸的竖直槽部以及从竖直槽部的顶端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槽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拔桩设备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套管转接头和第一套管的加强层上均设置有与多个切槽位置对应的多个螺栓孔,螺栓孔用于在凸起块与切槽相卡合后,将螺栓插入以固定凸起块。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拔桩设备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外套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套管和一个第二套管,第一套管的上端的外壁具有多个凸起块,位于顶端的第一套管通过多个凸起块与套管转接头的下端的多个切槽相匹配卡合,使得第一套管与套管转接头相连接,第一套管的下端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切槽,外壁设置有加强层,第二套管的上端的外壁具有多个凸起块,用于与第一套管的下端的多个切槽相匹配卡合,使得第二套管与第一套管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拔桩设备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套管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两个第一套管通过位于上方的第一套管的下端的多个切槽与位于下方的第一套管的上端的多个凸起块相匹配卡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拔桩设备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出土窗,出土窗的外侧还设置有可拆卸的导土板。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打拔桩设备,因为采用单头双向驱动装置,所以可以同时驱动螺旋钻杆和套筒组件,并且螺旋钻杆和套筒组件分别连接在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的下方,所以能够通过一台驱动装置就实现螺旋钻杆和套筒组件沿相反的两个方向的同时旋转,使得打拔桩设备中只需要设置一台驱动装置,结构更为精简。

此外,由于套管组件包括套管转接头和至少一个外套管,套管转接头与第二驱动部件的连接端相匹配的,下端可根据不同套管的型号来设置尺寸,因此,当建筑施工中需要采用到不同型号的套管时,可以只用配备一套驱动装置即可,通过连接不同型号的套管转接头来实现连接不同型号的套管。

另外,由于套管转接头下端至少连接一个外套管,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施工中打桩深度的需求来决定具体需要连接的外套管数量,相连外套管可拆卸连接,以适应不同长度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打拔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头双向驱动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头双向驱动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套管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管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打拔桩设备作具体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打拔桩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打拔桩设100包括:移动装置10、塔架20、导轨30、单头双向驱动装置40、升降机构50、螺旋钻杆60 以及套管组件70。

移动装置10具有移动机构11和移动底盘12。移动机构11为步履式移动机构或履带式移动机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履带式移动机构。移动底盘12设置在移动机构11上,移动底盘12具有驾驶室,供工作人员进入操作。

塔架20安装在移动装置10的前端,通过支架与移动装置10相连接。

导轨30固定在塔架20上,沿塔架的延伸方向设置。

单头双向驱动装置40安装在导轨30上。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头双向驱动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头双向驱动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2~3所示,单头双向驱动装置40具有:壳体41、电机、第一驱动部件42、第二驱动部件43以及传动组件44。壳体41上设置有安装构件411,用于将单头双向驱动装置40相匹配安装在导轨30 上。第一驱动部件42和第二驱动部件43设置在单头双向驱动装置 40的下端。电机(图未示)设置在壳体41内,驱动第一驱动部件42 沿第一方向旋转。传动组件44设置在第一驱动部件42和第二驱动部件43之间,使得第二驱动部件43在第一驱动部件42的带动下沿第二方向旋转。传动组件44为多个传动齿轮。

升降机构50固定在塔架20的顶端,用于对单头双向驱动装置 40进行升降,使得单头双向驱动装置40沿导轨30上下移动。

螺旋钻杆60(图1中虚线所示)连接在第一驱动部件42的下端。在第一驱动部件42带动下沿第一方向旋转。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套管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6所示,套管组件70套设在螺旋钻杆60的外侧,连接在第二驱动部件43的下端。在第二驱动部件43带动下沿第二方向旋转。套管组件70包括套管转接头71以及连接在套管转接头71的下端的外套管(72和73)。

如图4所示,套管转接头71的上端711呈圆台套管状,上端711 与第二驱动部件43连接。套管转接头71的下端712呈圆筒状,与上端711一体成型。下端712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切槽712a,外壁设置有加强层712b。在本实施例中,切槽712a的数量为4个,4个切槽712a 环形均布在下端712的内壁。切槽712a呈倒L型,包括从下往上延伸的竖直槽部以及从竖直槽部的顶端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槽部。加强层712b在对应4个竖直槽部中央位置处设置有4个螺栓孔712c。

套管转接头71的上端711设置有出土窗711a。出土窗711a的外侧还设置有可拆卸的导土板(图未示)。用于将从出土窗711a排出的土块导引到指定位置。

外套管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套管和一个第二套管。如图1、5~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套管为两个个,即一个第一套管72和一个第二套管73。第一套管72和第二套管73的长度范围为8~10m,管径范围为0.5~1.5m。

如图5所示,第一套管72的上端的外径与套管转接头71的内径相等以匹配。第一套管72的上端的外壁设置有4个凸起块721。4个凸起块721与套管转接头71的下端712的4个切槽712a相匹配卡合,使得第一套管72与套管转接头71相连接。凸起块721先从切槽712a 的竖直槽部进入,到达竖直槽部的顶部后再通过水平方向旋转进入到水平槽部卡合。在凸起块721和切槽712a相卡合后,将螺钉插入螺钉孔712c,使得第一套管72和套管转接头71稳固连接不会松脱。

第一套管72的下端的内壁设置有4个切槽722,外壁设置有加强层723。切槽722与套管转接头71的切槽712a结构相同;加强层 723与套管转接头71的加强层712b结构相同,也相应设置有螺栓孔,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套管72设置有出土窗724,出土窗724的外侧还设置有可拆卸的导土板(图未示)。在出土窗724未下入到土层之前时间内,均可以进行排土,并且可以将从出土窗724排出的土块通过导土板导引到指定位置。在出土窗724快下入到土层时,将导土板拆卸,不会影响第一套管72下入到土层下方。

如图6所示,第二套管73的上端的外壁具有4个凸起块731。凸起块731与第一套管72的下端的切槽722相匹配卡合,使得第二套管73与第一套管71相连接。其卡合原理与上述的套管转接头71 和第一套管72的卡合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套管73的下端733的内壁和外壁均为光滑管壁,不设置有凸起块或切槽,且下端管壁的壁厚大于第二套管73的上端管壁的壁厚。

第二套管73设置有出土窗732。出土窗732的外侧还设置有可拆卸的导土板(图未示)。出土窗732和导土板的作用与上述第一套管 71的出土窗724和导土板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打拔桩设备,因为采用单头双向驱动装置,所以可以同时驱动螺旋钻杆和套筒组件,并且螺旋钻杆和套筒组件分别连接在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的下方,所以能够通过一台驱动装置就实现螺旋钻杆和套筒组件沿相反的两个方向的同时旋转,使得打拔桩设备中只需要设置一台驱动装置,结构更为精简。

此外,由于套管组件包括套管转接头和至少一个外套管,套管转接头与第二驱动部件的连接端相匹配的,下端可根据不同套管的型号来设置尺寸,因此,当建筑施工中需要采用到不同型号的套管时,可以只用配备一套驱动装置即可,通过连接不同型号的套管转接头来实现连接不同型号的套管。

另外,由于套管转接头下端至少连接一个外套管,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施工中打桩深度的需求来决定具体需要连接的外套管数量,相连外套管可拆卸连接,以适应不同长度需求。

进一步,由于套管转接头和各个外套管均设置有出土窗,因此土块可以及时排出,防止土块滞留在套管内部以影响钻杆的运转。

进一步,在出土窗的下方设置有可拆卸的导土板,可将从排出的土块导引到指定位置,这样一来,避免了土块堆积施工位置影响施工。

进一步,切槽呈倒L型,加强层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螺栓孔,因此凸起块从竖直槽部进入到水平槽部,在通过螺栓固定,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套管转接头和外套管之间、以及各个外套管之间连接牢固不会松脱。

进一步,由于在设置有切槽的管壁设置有加强层,可解决因设置有切槽而导致管壁下端的强度变小的问题,起到了加强稳固的作用,使得在凸起块与切槽卡合后也能保持整个下端的外壁不会因变形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件直接被电机驱动,第二驱动部件通过传动齿轮被间接驱动,因此在分别连接螺旋钻杆及套筒后能够适应于二者不同的动力需求,不需要进行设计或组装。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移动机构为履带式移动机构,移动平稳。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中,外套管包括一个第一套管和一个第二套管。在实际情况中,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外套管可以仅仅为一个第二套管(适用于打桩深度较短的情况);外套管也可以采用多个第一套管和一个第二套管(适用于打桩深度较长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第一套管通过位于上方的第一套管的下端的切槽与位于下方的第一套管的上端的凸起块相匹配卡合,其卡合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