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管廊整体式移动模板台车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61409发布日期:2019-03-20 00:46阅读:997来源:国知局
现浇管廊整体式移动模板台车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现浇管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现浇管廊整体式移动模板台车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将燃气管道、给水管道、排水管道以及通信电缆等汇聚起来,具有一次开挖,集中施工,避免同一路段的重复开挖的众多优点,而成为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新方向,近年来在我国的城市市政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常,综合管廊采用在施工现场浇筑而成,而在现浇综合管廊时一般采用分段分层施工的方法,在综合管廊现浇施工时,首先是在开挖线路上浇筑综合管廊底板,然后在底板上采用人工搭设临时支架,安装模板,拉杆紧固形成分段的管廊内外模,然后在管廊内外模之间浇筑混凝土。一段综合管廊施工完成后要全部拆散、拆除支架和模板,人工配合小型机具把支架模板等转移到下一段,然后再次重新安装。这种施工方法,拆装量大,需要大量人工,施工效率低,并且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现浇管廊整体式移动模板台车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现浇管廊整体式移动模板台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放样,底板和下倒角施工,模板台车安装,内模就位,侧墙和顶板施工,脱模及模板台车移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样

施工测量放样时对墙或板的平面与竖曲线形与道路设计线形进行校对,对底板和顶板的横坡进行设置;对交付的管廊平面接缝线控制测点、水准点及测量资料进行复测检查和校对;管廊与基坑平面设计位置要准确测定,严格校核桩号、坐标x、y及方向角,并校核与相关道路路线的位置关系,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施工;

2)底板和下倒角施工

在基坑基础处理、垫层施工完成后,进行管廊底板、下倒角的施工;对底板钢筋、下倒角钢筋绑扎成型,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模板,然后浇筑底板混凝土和下倒角混凝土;下倒角混凝土浇筑在下倒角500mm以上,以确保混凝土面作为模板台车安装受力面;

3)模板台车安装

模板台车在工厂加工完成后,运至现场采用人工配合汽车起重机方式安装,安装顺序依次为:行走系统、主桁架、螺旋丝杆、螺旋千斤顶、内侧模板、顶板模板、紧固装置;在底板混凝土表面测量放出轨道线,等间距放置枕木,在枕木上放置轨道,主桁架安装完成后安装内侧模板和顶板模板,并安装螺旋丝杆和螺旋千斤顶,模板台车安装好后进行使用前调试;

4)内模就位

待模板进入指定工作面后,放下承重支撑座使模板台车固定;操纵模板台车顶部螺旋千斤顶同步缓慢顶起顶板模板,顶板模板就位后立即锁定螺旋千斤顶,然后调节顶部螺旋丝杆并插好固定插销;顶板模板支设就位后操纵侧向螺旋千斤顶缓慢顶开内侧模板,内侧模板就位后立即锁定螺旋千斤顶,然后调节侧向螺旋丝杠并插好固定插销;

5)侧墙和顶板施工

若将基坑围护作为管廊外墙,则无需安装外侧墙模板;若基坑与管廊间有距离,则需安装外侧墙模板;外侧墙模板采用人工搭设双排脚手架安装,外侧墙模板底部支撑在钢管架上,安装时用对拉螺杆与内侧墙模板对拉对撑固定;完成侧墙钢筋、顶板钢筋绑扎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对称浇筑两侧侧墙,浇筑顶板时从跨中部位向两侧浇筑;

6)脱模及模板台车移动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养护到规定时间,即进行脱模;首先拆除堵头板和方木支撑,操纵边模微量外伸,使螺旋丝杆松动,再拆除边模的所有螺旋丝杆,使边模收回,脱离成型表面;然后旋起底梁下螺旋支腿,取掉行走轮处的木楔或阻车器,操纵模板台车前行,至下一施工位置。

所述的现浇管廊整体式移动模板台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模板台车包括主梁和门架,主梁和门架构成主要的竖向力承受系统;每辆台车的总长度为25米,纵向5米一节为单位,截面分3块,顶板模板1块,侧模板2块;顶板模板和侧模板均用10#槽钢加固;顶板模板和侧模板之间采用铰链连接拼装;台车骨架采用h型钢并用螺栓连接组装;模板与模板台车连接采用螺旋丝杆、承重底托与螺旋千斤顶组合使用;所有拼缝板面采用公母头接法,法兰均设置定位销,控制拼接时出现错台现象。

所述的现浇管廊整体式移动模板台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模板台车安装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a)铺设轨道:在基坑底铺设枕木和轨道,铺设后轨道轨距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

b)吊装:采用汽车吊将模板台车吊装至基坑底安装;根据场地条件选择相应吨位的吊车,主件吊装用钢丝绳不小于φ16;按先后顺序组装台车;

c)安装试车合格后,在确保模板台车上下、左右无障碍物的情况下,启动行走电机,操作模板台车前行至待施工里程;前后反复动作几次,使模板台车结构放松,停在正确衬砌位置,关闭行走电机,并在行走处打好木楔或使用阻车器,防止溜车或衬砌中骨架受偏力产生位移,引起跑、爆模;

d)旋紧底梁下的螺旋支腿,确保落在坚实的基础上;

e)在拆掉所有边模支撑丝杆一端绞销的情况下,调整模板台车位置,使模板台车中线对正中线,旋下底梁下支腿并拧紧;

f)在模板外表面涂膜剂;

g)安装堵头板,并加设方木支撑。

所述的现浇管廊整体式移动模板台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模板台车工厂加工包括模板台车设计、定制和工厂试拼装。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施工方法在一段管廊浇筑好后不需要把内膜、外模和桁架全部拆除搬运到下一段管廊浇筑位置进行拼装,只需要将外模限位器靠外模板自身重力收缩放下,然后将整个模板台车通过行走小车运至下一段管廊浇筑位置进行管廊的施工,拆装速度:安装5h,拆卸1h,工期较传统的小模板拼接满堂支架施工可节约工期近25%,每节段节省立模及拆模时间约20h,有效的提高施工进度、较低施工成本;

本施工方法除去第一次安装及最后整段管廊施工完成拆除,模板台车无需安拆,减少大量人工、机械,减少中间材料的浪费,且模板台车只需进行适当的保养整修就可连续使用,经测算钢模台车平均周转次数在20次以上,平均到每仓的成本较传统木模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施工方法减少了管廊浇筑接缝,浇筑后抗渗抗震抗冻性能良好,有效降低后期运营维修费用,同时增加管廊的美观度。相比满堂支架法,可以有效减少扣件、支架等资源的浪费,减少污染,社会效益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流程图;

图2为底板和下倒角施工示意图;

图3为模板台车安装示意图;

图4为侧墙和顶板施工示意图;

图5为模板台车的截面图;

图6为模板台车的侧面图;

图中:1-底板,2-下倒角,3-模板台车,4-侧墙,5-顶板,6-螺旋千斤顶,7-螺旋丝杆,8-承重底托,9-铰链,10-枕木,11-钢轨,12-方木支撑,13-承重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6所示,本发明的现浇管廊整体式移动模板台车施工方法,包括测量放样,底板1和下倒角2施工,模板台车3安装,内模就位,侧墙4和顶板5施工,脱模及模板台车3移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测量放样

管廊结构箱体由顶板5、底板1和侧墙4组成,施工放样时尤其注意墙或板的平面与竖曲线形与道路设计线形校对,还要注意结构顶板5和底板1的横坡设置。

施工过程中对交付的管廊平面接缝线控制测点、水准点及测量资料进行复测检查和校对。管廊与基坑平面设计位置要准确测定,严格校核桩号、坐标x、y及方向角,并校核与相关道路路线的位置关系,确认无误后进行施工。

2、底板1和下倒角2施工

在基坑基础处理、垫层施工完成后,进行管廊底板1、倒角2施工;按照施工图纸对底板钢筋绑扎成型;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模板;钢筋、模板报监理检验合格后浇筑管廊底板1混凝土和倒角2混凝土;倒角混凝土浇筑在倒角2以上500mm,以确保混凝土面作为模板台车3安装受力面。

3、模板台车3安装

模板台车3在工厂加工完成后,运至现场,采用35t汽车式起重机和人工配合现行现场安装。安装顺序依次为:行走系统、主桁架、螺旋丝杆、螺旋千斤顶、内侧模板、顶板模板、紧固装置。

模板台车3包括主梁和门架,主梁和门架构成主要的竖向力承受系统。模板台车3的总长度为25m,为方便拆装和运输,纵向5.0m一节为单位,截面分3块,顶板1块,侧板2块;台车内模板设计不设对拉杆,顶板用][10#槽钢加固;侧模][10#槽钢加固;顶板模板与侧模板间采用铰链9连接拼装;台车骨架采用h型钢150×150mm螺栓连接组装;模板与模板台车3连接采用螺旋丝杆6、螺旋千斤顶7与承重底托8组合使用;所有拼缝板面采用公母头接法,法兰均须设置定位销,控制拼接时出现错台现象。管廊模板台车安装准备工作:

a)台车安装方法采用汽车吊吊装到基坑底安装;

b)铺设轨道:在基坑底铺设枕木10和钢轨11,铺设后钢轨11,钢轨11必须合乎要求,铺设后轨距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

c)吊装:根据场地条件选择适当吨位的吊车,主件吊装用钢丝绳不小于φ16;按先后顺序组装台车,组装中必须注意安全;

d)安装质量的要求:因模板台车3在出厂前已进行过出厂内拼装、调试,故在现场能顺利组装;尽量避免使用气割和电焊的方法影响安装质量,确有因运输变形的情况应尽量校正,具体要求如下:

e)全车所有螺旋必须齐全,且拧紧;

f)所有模板拱板连接处的定位销窗口处的铰销、定位销必须全部存在、并打紧,防止在使用中产生错台;

g)使用螺旋千斤顶7必须在螺纹部分涂黄油保证旋转自由;

h)电气系统安装必须是专业电工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操作;

i)在安装螺旋丝杆6时,要保证纵向同一排丝杠转向一致,以免操作时出现互锁现象;

j)安装试车合格后,在确保模板台车3上下、左右无障碍物的情况下,启动行走电机,操作模板台车3前行至待施工里程。前后反复动作几次,使模板台车3结构放松,停在正确衬砌位置,关闭行走电机,并在行走处打好木楔或使用阻车器,防止溜车或衬砌中骨架受偏力产生位移,引起跑、爆模;

k)旋紧底梁下的螺旋支腿,硬确保底板落在坚实的基础上;

l)在拆掉所有边模支撑丝杆一端绞销的情况下,调整模板台车3位置,使模板台车3中线对正中线,旋下底梁下支腿并拧紧;

m)在模板外表面涂膜剂;

n)安装堵头板,并加设必要的方木支撑12。

4、内模就位

待模板进入指定工作面后,放下承重支撑座13使模板台车3固定;操纵模板台车顶部螺旋千斤顶6同步缓慢顶起顶板模板,顶板模板就位后立即锁定螺旋千斤顶6,然后调节顶部螺旋丝杆7并插好固定插销;顶板模板支设就位后操纵侧向螺旋千斤顶6缓慢顶开内侧模板,内侧模板就位后立即锁定螺旋千斤顶6,然后调节侧向螺旋丝杠7并插好固定插销。

5、侧墙4和顶板5施工

若将基坑围护作为管廊外墙,则无需安装外侧墙模板;若基坑与管廊间有距离,则需安装外侧墙模板;外侧墙模板采用人工搭设双排脚手架安装,外侧墙模板底部支撑在钢管架上,安装时用对拉螺杆与内侧墙模板对拉对撑固定;完成侧墙钢筋、顶板钢筋绑扎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对称浇筑两侧侧墙4,浇筑顶板5时从跨中部位向两侧浇筑。

6、脱模及模板台车3移动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养护到规定时间,即进行脱模;首先拆除堵头板和方木支撑12,操纵边模微量外伸,使螺旋丝杆7松动,再拆除边模的所有螺旋丝杆7,使边模收回,脱离成型表面;然后旋起底梁下螺旋支腿,取掉行走轮处的木楔或阻车器,操纵模板台车3前行,至下一施工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