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于沉井壁后不同高度润滑剂注浆孔的管路布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1397发布日期:2019-03-20 00:4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合于沉井壁后不同高度润滑剂注浆孔的管路布置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涉及沉井施工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于沉井壁后不同高度润滑剂注浆孔的管路布置。



背景技术:

沉井井壁后加注润滑剂是近代沉井施工中的一种下沉辅助措施,常用的润滑剂为膨润土触变泥浆,通过向沉井壁后的泥浆槽内注入润滑剂来实现减阻助沉,常用注浆方式有外管法和内管法,其中内管法是将注浆孔出口布置在沉井外壁的储浆台阶上部,注浆孔入口布置在沉井内壁,泥浆通过输浆管后,经过注浆孔进入泥浆槽内,当沉井下沉速度快或者出现跑浆的现象时,需要向泥浆槽中补浆,此时在沉井内壁布置一层注浆孔是不够的,往往需要布置多层不同高度的注浆孔,提高注浆效率,传统做法是:每一个注浆孔由一根液压软管供浆,液压软管沿沉井内壁从地面顺到注浆孔位置,注浆孔数量较多时容易导致井口周围管线布置杂乱,影响沉井除土、下沉等工序,使得施工效率降低,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适合于沉井壁后不同高度润滑剂注浆孔的管路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说明公开一种适合于沉井壁后不同高度润滑剂注浆孔的管路布置,从放置于沉井内壁凸缘上的环形总管引出支管实现注浆,避免过多液压软管在井口杂乱排列的现象,同时提高了注浆效率,加快了施工速度。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说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适合于沉井壁后不同高度润滑剂注浆孔的管路布置,包括储浆池、压浆泵、输浆管、地表锁口、润滑剂沟槽、沉井,地表锁口的内壁与沉井的外壁台阶面以上侧壁之间形成润滑剂沟槽,还包括注浆孔、环形总管,在沉井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有若干贯穿侧壁的注浆孔,在沉井的内壁设置有环形凸缘,环形总管设在凸缘上,储浆池通过输浆管与环形总管连接,在输浆管上设有压浆泵,在环形总管上间隔设有若干出口,若干出口分别通过液压软管与注浆孔对应连接。

所述一种适合于沉井壁后不同高度润滑剂注浆孔的管路布置,在沉井侧壁上设有上下两排注浆孔,每一排都均匀间隔设有若干注浆孔,注浆孔沿沉井的圆周方向呈梅花状分布,每一个注浆孔分别通过一根液压软管与环形总管的一个出口对应连接。

所述一种适合于沉井壁后不同高度润滑剂注浆孔的管路布置,在凸缘的上表面设有环形钢板,在钢板上焊接有钢筋支架,环形总管设置在钢筋支架内。

所述一种适合于沉井壁后不同高度润滑剂注浆孔的管路布置,液压软管的一端与环形总管的出口连接,液压软管的另一端与喷嘴连接,喷嘴设置于注浆孔内。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说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本说明方案改善了润滑剂注浆时,过多液压软管在井口杂乱排列的现象,将输浆管沿沉井内壁从地面顺到沉井内凸缘上与环形总管的入口连接,根据注浆的需要和注浆孔的位置,从放置于沉井内壁凸缘上的环形总管引出支管实现注浆,避免因井口周围管线布置杂乱影响沉井除土、下沉等工序,同时提高了注浆效率,加快了施工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说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浆池;2、压浆泵;3、输浆管;4、地表锁口;5、润滑剂沟槽;6、沉井结构;7、注浆孔;8、喷嘴;9、液压软管;10、钢筋支架;11、环形总管;12、钢板;13、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说明,公开本说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说明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结合附图1-3所述的一种适合于沉井壁后不同高度润滑剂注浆孔的管路布置,包括储浆池1、压浆泵2、输浆管3、地表锁口4、润滑剂沟槽5、沉井6,地表锁口4的内壁与沉井6的外壁台阶面以上侧壁之间形成润滑剂沟槽5,还包括注浆孔7、环形总管11,在沉井6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有若干贯穿侧壁的注浆孔7,在沉井6的内壁设置有环形凸缘13,环形总管11设在凸缘13上,储浆池1通过输浆管3与环形总管11连接,在输浆管3上设有压浆泵2,在环形总管11上间隔设有若干出口,若干出口分别通过液压软管9与注浆孔7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一种适合于沉井壁后不同高度润滑剂注浆孔的管路布置,在沉井6侧壁上设有上下两排注浆孔7,每一排都均匀间隔设有若干个注浆孔7,注浆孔7沿沉井6的圆周方向呈梅花状分布,每一个注浆孔7分别通过一根液压软管9与环形总管11的一个出口对应连接。

所述一种适合于沉井壁后不同高度润滑剂注浆孔的管路布置,在凸缘13的上表面设有环形钢板12,在钢板12上焊接有钢筋支架10,环形总管11设置在钢筋支架10内。

所述一种适合于沉井壁后不同高度润滑剂注浆孔的管路布置,液压软管9的一端与环形总管11的出口连接,液压软管9的另一端与喷嘴8连接,喷嘴8设置于注浆孔7内。

实施本说明所述的一种适合于沉井壁后不同高度润滑剂注浆孔的管路布置时,将环形总管11设置在钢筋支架10内固定好,输浆管3一端与储浆池1连接,并在输浆管3上设置压浆泵2,将输浆管3的另一端沿沉井内壁从地面顺到沉井凸缘13上与环形总管11的入口连接,根据注浆的需要和注浆孔7的位置,将环形总管11的各个出口分别与液压软管9连接,液压软管9的另一端连接喷嘴8,并把喷嘴8置于注浆孔7内固定,管路连接完成后启动压浆泵2就可以开始注浆工作。

本说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为了公开本说明的发明目的而在本文中选用的实施例,当前认为是适宜的,但是,应了解的是,本说明旨在包括一切属于本构思和说明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所有变化和改进。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沉井施工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于沉井壁后不同高度润滑剂注浆孔的管路布置,输浆管一端与储浆池连接,并在输浆管上设置压浆泵,输浆管的另一端沿沉井内壁从地面顺到沉井内壁的凸缘上与环形总管的入口连接,从环形总管引出支管与注浆孔连接实现注浆,避免过多液压软管在井口杂乱排列影响沉井除土、下沉等工序,同时提高了注浆效率,加快了施工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邹声勇;郑立宁;王占军;荆伟;赵智峰;朱文汇;苗军克;胡熠;陈明;巫晨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06
技术公布日:2019.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