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6319发布日期:2018-12-07 23:29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基坑的开挖支护中,基坑支护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安全、效率及成本。而现有的支撑系统主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现浇钢筋混土支撑刚度高、变形小、安全可靠,但其主要缺点在于施工工期长、拆除困难、材料无法多次重复使用,且当基坑面积较大时,混凝土支撑仅能利用转角位置两个方向上的支护桩作为混凝土支撑的支座,导致了混凝土支撑仅适合支撑基坑的4个角部位置,而无法进行基坑中部的支护,例如申请号为201620405283.2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利用钢混相结合的特点,形成了一种具有同时能够满足复杂地质条件,材料重复利用性高的基坑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可以满足邻近周边区域存在建筑物的支护要求,且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增加斗状预应力件、千斤顶、腰梁等构件,有效减小了钢管斜撑的长细比,解决了支撑体系的失稳问题,相对于传统支护结构,本设计对节约材料用量,保证支撑体系的安全均有大幅改进,虽然做到了对该结构支撑体系的安全有大幅改进,但是无法做到对该机构支撑体系无法做到方便拆卸和安装,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东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内侧设有多个通槽,所述通槽的外侧内腔上下均安装有第四垫板,所述第四垫板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侧安装有第二垫板,所述第二垫板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螺母,所述通槽的外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侧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通槽与第一螺母螺纹相连,所述通槽的内侧设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内腔内侧安装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外壁套有弹簧。,所述第二固定柱通过弹簧与第一固定板相连,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下均安装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贯穿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外侧安装有拉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贯穿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螺母,所述螺纹杆与第二螺母螺纹相连。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的内侧上下均安装有第三垫板,所述第三垫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依次贯穿第三垫板、第一垫板和底座,所述第一垫板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拉板的外壁安装有硅胶套。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外壁套有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基坑支护结构,当需要基坑支护时,向内侧移动拉板,从而使第三连接杆向内侧移动,从而使第一固定板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弹簧受到压力,从而使第二连接杆向内侧移动,从而使第二螺母向内侧移动,将第一固定柱移动到第一支杆的内侧,松开拉板,从而通过弹簧的压力使第一固定板向外侧移动,从而使第二连接杆向外侧移动,从而使第二螺母做到移动到第一支杆中的通槽中,顺时针旋转挡板,从而使螺纹杆顺时针转轴,从而通过第一螺母使螺纹杆向内侧移动,从而做到螺纹杆与第二螺母螺纹相连从而做到对第二螺母固定,从而使第二连接杆做到固定,从而使第二固定柱做到固定,从而使第一固定柱做到固定,不会晃动,,从而做到可以做到对该机构支撑体系做到方便拆卸和安装,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柱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橡胶垫,3、第一固定杆,4、螺纹杆,5、第一固定柱,6、第一垫板,7、第二固定杆,8、第一支杆,9、第二固定柱,10、挡板,11、通槽,12、第二垫板,13、第一连接杆,14、橡胶套,15、第三垫板,16、第四垫板,17、第一螺母,18、第二螺母,19、第二连接杆,20、弹簧,21、第一固定板,22、硅胶套,23、拉板,24、第三连接杆,25、第二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东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支杆8,第一支杆8的内侧设有五个通槽11,通槽11的外侧内腔上下均安装有第四垫板16,第四垫板16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3,通过第四垫板16从而使第一连接杆13做到固定,第一连接杆13的内侧安装有第二垫板12,通过第一连接杆13从而使第二垫板12做到固定,第二垫板12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螺母17,通槽11的外侧设有挡板10,挡板10的内侧安装有螺纹杆4,螺纹杆4贯穿通槽11与第一螺母17螺纹相连,通槽11的内侧设有第一固定柱5,第一固定柱5的外侧安装有第二固定柱9,第二固定柱9的内腔内侧安装有第二支杆25,第二支杆25的外壁套有弹簧20,通过第二支杆25从而使弹簧20做到不会弯折,第二固定柱9通过弹簧20与第一固定板21相连,第一固定板21的上下均安装有第三连接杆24,第三连接杆24贯穿第二固定柱9,第三连接杆24的外侧安装有拉板23,第一固定板21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9,第二连接杆19贯穿第二固定柱9,第二连接杆19的外侧安装有第二螺母18,螺纹杆4与第二螺母18螺纹相连,通过螺纹杆4和第二螺母18螺纹相连,从而做到可以固定第二固定柱9,底座1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垫板6,第一垫板6的内侧上下均安装有第三垫板15,第三垫板15的内侧设有第二固定杆7,第二固定杆7依次贯穿第三垫板15、第一垫板6和底座1,第一垫板6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固定杆3,拉板23的外壁安装有硅胶套22,挡板10的外壁套有橡胶套14,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2。

当需要基坑支护时,向内侧移动拉板23,从而使第三连接杆24向内侧移动,从而使第一固定板21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弹簧20受到压力,从而使第二连接杆19向内侧移动,从而使第二螺母18向内侧移动,将第一固定柱5移动到第一支杆8的内侧,松开拉板23,从而通过弹簧20的压力使第一固定板21向外侧移动,从而使第二连接杆19向外侧移动,从而使第二螺母18做到移动到第一支杆8中的通槽11中,顺时针旋转挡板10,从而使螺纹杆4顺时针转轴,从而通过第一螺母17使螺纹杆4向内侧移动,从而做到螺纹杆4与第二螺母18螺纹相连从而做到对第二螺母18固定,从而使第二连接杆19做到固定,从而使第二固定柱9做到固定,从而使第一固定柱5做到固定,不会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