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体湿法加盖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8047发布日期:2018-08-28 22:0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池体施工技术,具体涉及池体湿法加盖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垃圾围城”的窘迫境地不容乐观,必须及时完成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由于旧的渗滤液调节池位于填埋场库底,储存在旧池的渗滤液外运进度缓慢,直接影响库区的施工进度,为加快进度,要求在新建的调节池尚未实施加盖施工的情况下,便将渗滤液抽排至新建未加盖的调节池。由于在渗滤液调节池尚未实施密闭加盖的情况下,便投入使用状态,大量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在露天环境下发酵,恶臭气味较为严重,给周边环境的和谐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有对调节池的湿法加盖技术。不仅是调节池,现有的装有液体的池体加盖技术都是在岸边或池中心搭建固定的施工平台进行施工,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1.固定的施工平台施工难度大,有可能要在液体内搭建;2.固定的施工平台装拆周期长,从而延长了整个工程的施工时间;3.灵活性差,根据调节池的大小设计若干个施工平台,每次都要重新设计;4.为了保证施工平台的稳定性,多采用金属框架结构,材料重量大,不便于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灵活性强且易于施工的池体湿法加盖施工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池体湿法加盖施工装置,包括可移动式施工平台、绳索、卷扬机;卷扬机固定在池体岸边,可移动式施工平台漂浮在液面,卷扬机通过绳索拉动可移动式施工平台在液面平移;可移动式施工平台由多个模块可装拆式连接组成,根据可移动式施工平台所在池体位置的形状增减模块,从而使可移动式施工平台形状与池体相应。

作为一种优选,可移动式施工平台包括多个模块、多根捆绑件、多块面板和多组连接件;捆绑件将多个模块依次绑紧,面板覆盖在模块的上方,面板之间通过连接件相接。

作为一种优选,一块面板覆盖多块模块,面板之间呈“品”字形紧靠排列;连接件包括覆盖在相邻面板上方的金属铝扣件和穿过金属铝扣件、面板、模块的木螺钉。

作为一种优选,所有模块均为大小相同的矩形模块;可移动式施工平台还包括多个形状不同于模块的边缘浮块,根据可移动式施工平台所在池体位置的形状选择边缘浮块,从而使可移动式施工平台形状与池体相应;所有面板均为大小相同的矩形面板。

作为一种优选,可移动式施工平台上安装有预埋件,钢管固定在预埋件上,绳索的端部与钢管相接;钢管沿着池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绳索的数量为多根,沿着钢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一根绳索对应一台卷扬机;可移动式施工平台沿着池体的长度方向平移。

池体湿法加盖施工方法,使用池体湿法加盖施工装置,包括如下步骤:a.在液面上搭建可移动式施工平台,以可移动式施工平台作为施工平台进行一段池体的加盖;b.一段池体的加盖完成后,通过卷扬机和绳索平移可移动式施工平台至下一位置,调整可移动式施工平台的大小使之与池体下一位置形状相应,在下一位置对下一段池体进行加盖;c.不断重复步骤b,直至完成整个池体的加盖。

作为一种优选,可移动式施工平台沿着池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沿着池体的长度方向平移。

作为一种优选,将池体沿着可移动式施工平台的行进方向,依次分为展开区、中间区、收口区;在展开区的可移动式施工平台搭建过程中,目的是检验模块布置区域是否合理,可移动式施工平台移动时整体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否则,采取措施进行局部调整;在中间区池体宽度变化相对较小,在保证可移动式施工平台移动时整体稳定性同时,加快平台移动速度;在收口区可移动式施工平台搭建中,要加强通风。

作为一种优选,在展开区的局部调整措施包括模块布置区域调整、绳索与液面夹角调整,可移动式施工平台速度调整。

作为一种优选,一套池体湿法加盖施工装置包括多个模块、多块面板、多个边缘浮块、多组连接件、多根捆绑件,从而一套池体湿法加盖施工装置通用于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池体。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在池体已投入使用,内部装有液体而需要加盖的情况下,通过搭建一段可移动式施工平台,在可移动式施工平台上进行加盖施工作业,即完成池体加盖系统、气体导排系统、重力压管系统、覆盖膜浮动系统、清淤检查孔及维护通道等工序过程,完成一段再通过小型卷扬机牵引将可移动式施工平台移动到下一段施工位置,逐步完成池体加盖施工。

总的说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可移动式施工平台采用小尺寸浮体材料拼装组成,造价低,拆装施工方便,能适应不同形状的池体,通用性强。

2.小尺寸浮体材料模块拼接及拆除方便灵活,施工速度快,可最大满足各种形状不规则的池体平台搭建,且重量轻,便于打包运输。

3.面板和面板之间的连接缝以“品”字形方式布置,目的是连接缝错开,以此进一步增强平台承重结构的整体性及稳定性。

4.在平台牵引移动中,只需人工控制小型卷扬机牵引移动,速度可控性强。

5.池体进行科学合理划分展开区、中间区、收口区三个平面区域,针对不同区域明确各区域施工重点及难点,保证施工安全,保证工程质量。

6.设置边缘浮块,填补模块无法安装的边缘角落,适用各种形状的池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池体湿法加盖施工装置安装在池体的俯视图。

图2是可移动式施工平台俯视方向上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可移动式施工平台主视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4是可移动式施工平台左视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5是施工工艺流程图。

其中,1为可移动式施工平台,2为绳索,3为卷扬机,4为面板,5为金属铝扣件,6为木螺钉,7为边缘浮块,8为预埋件,9为钢管,10为液面,11为土工膜块,12为展开区,13为中间区,14为收口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池体湿法加盖施工装置,包括可移动式施工平台、绳索、卷扬机。本实施例中,池体为调节池。

可移动式施工平台包括多个模块、多根捆绑件、多块面板和多组连接件。模块采用能浮在液面上的浮体材料,所有模块均为大小相同的矩形模块。捆绑件为打包带,将相邻模块捆绑在一起。面板为木板,所有面板均为大小相同的矩形面板。一块面板覆盖多块模块,本实施例覆盖三块,面板之间呈“品”字形紧靠排列。面板采用大尺寸块体材料,以加强其整体性。连接件包括覆盖在相邻面板上方的金属铝扣件和穿过金属铝扣件、面板、模块的木螺钉。可移动式施工平台还包括多个形状不同于模块的边缘浮块,根据可移动式施工平台所在池体位置的形状选择边缘浮块,从而使可移动式施工平台形状与池体相应,可预制多款边缘浮块。可移动式施工平台上安装有多个预埋件,钢管固定在预埋件上,绳索的端部与钢管相接;钢管沿着池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绳索的数量为多根,沿着钢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一根绳索对应一台卷扬机,从而整个可移动式施工平台可获得均匀的拉力;可移动式施工平台沿着池体的长度方向平移。可移动式施工平台的总载荷需满足自身的重量、光面HDPE覆盖膜重量、施工荷载(人+机械设备)重量三者的总重量。当可移动式施工平台在最大计算荷载时,吃水深度满足要求时,可以保证平台满足安全要求。

绳索为钢丝绳。

卷扬机固定在池体岸边,卷扬机与绳索一一对应设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岸侧设置钢筋砼重力墩,将钢管预埋在重力墩中,采用钢丝绳作为主缆索,将主缆索的一端固定于钢管上,另一端则固定于平台装置连接预埋件的钢管上,最终,通过手动卷扬机牵引主索将整个可移动式施工平台移动到下一段施工位置。

池体湿法加盖施工方法,使用池体湿法加盖施工装置,包括如下步骤:a.在液面上搭建可移动式施工平台,以可移动式施工平台作为施工平台进行一段池体的加盖,即完成池体加盖系统、气体导排系统、重力压管系统、覆盖膜浮动系统、清淤检查孔及维护通道等工序;其中池体加盖系统为在液面上覆盖光面HDPE覆盖膜,光面HDPE覆盖膜之间通过焊接连接;b.一段池体的加盖完成后,通过卷扬机和绳索平移可移动式施工平台至下一位置,调整可移动式施工平台的大小使之与池体下一位置形状相应,在下一位置对下一段池体进行加盖;c.不断重复步骤b,直至完成整个池体的加盖;最终在池体上形成一个封闭的浮盖,避免渗沥液暴露,有效的阻止渗沥液蒸发,散发臭味。覆盖膜一般采用2.0mm厚的HDPE膜焊接而成,采用湿法施工时尽量采用幅宽较大的卷材,以减少焊接次数,降低人为操作风险,减小渗漏概率。

可移动式施工平台沿着池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沿着池体的长度方向平移。将池体沿着可移动式施工平台的行进方向,依次分为展开区、中间区、收口区,可以更好地明确控制各区域施工重点及难点;在展开区的可移动式施工平台搭建过程中,目的是检验模块布置区域是否合理,可移动式施工平台移动时整体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否则,采取措施进行局部调整,并且为下一步中间区及收口区作业平台施工提供理论支持;中间区可移动式施工平台两边要预留足够安全距离,保证在工作平台上施工作业时人员安全及土工膜搭接、焊接工作面,在池体中间区宽度变化相对较小,在保证平台移动时整体稳定性同时,可加快平台移动速度;在收口区可移动式施工平台搭建中,要避免池体渗滤液沼气过度集中,因此在收口区进行池体加盖施工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通风。在展开区的局部调整措施包括模块布置区域调整、绳索与液面夹角调整,可移动式施工平台速度调整,直到达到理想状态。

一套池体湿法加盖施工装置包括多个模块、多块面板、多个边缘浮块、多组连接件、多根捆绑件,从而一套池体湿法加盖施工装置通用于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池体。每次施工,只需用到其中部分的模块、面板、边缘浮块、连接件、捆绑件。

除了本实施例提及的方式外,本实用新型还可应用于其他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装有液体的池体,模块可灵活组合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可移动式施工平台,使其与池体待加盖部位形状相应。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