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型钢组合式斜撑基坑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4637发布日期:2018-10-09 19:25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钢管-型钢组合式斜撑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工程建设中开挖基坑需进行基坑支护,传统基坑支护方法主要有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类围护体等结合水平支撑体系形成支护结构,但所设置的水平支撑导致后续施工不便、增加工期和造价等问题,故开始出现了钢管斜撑结构,较好地解决了水平支撑存在的上述问题。但当斜撑钢管进入基坑坑底以下土层为较硬土层时,往往出现钢管打入困难,施工效率低的问题,且钢管的打入对持力层扰动较大,降低了原状土的强度,进而影响其承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钢管-型钢组合式斜撑基坑支护结构,通过在基坑底面以下采用型钢代替钢管,从而使支撑体易于打入较硬土层中,对原状土影响较小,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保障了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钢管-型钢组合式斜撑基坑支护结构,所基坑支护结构至少包括围护体和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用于支撑所述围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由钢管和型钢组合构成,所述型钢布置于基坑的底面以下,所述钢管的一端与所述型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围护体连接。

所述支撑体具有注浆管,通过所述注浆管可在所述型钢的外围注浆形成注浆体。

所述注浆体为沿所述型钢长度方向布置的单点状注浆体或多点状注浆体或全段状注浆体。

所述钢管和所述型钢之间通过接头构件构成可拆卸式的连接固定。

所述型钢可以是H型钢、槽钢、工字钢、角钢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围护体的顶部设置有圈梁,所述钢管通过所述圈梁与所述围护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很好地利用了钢管和型钢各自的优点,基坑底面以上为钢管,使得斜撑具有很好的抗压能力,保障了稳定性;基坑底面以下为型钢,易于打入较硬土层中,对原状土影响较小,保障了施工效率及斜撑承载力;另外,可以结合工程要求,在钢管-型钢组合式斜撑上设置注浆结构,通过注浆,进一步提高其承载力,最终,钢管-型钢组合式斜撑与围护体一起形成有效的基坑支护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A;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A’。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4所示,图中标号1-12分别表示为:钢管1、型钢2、接头构件3、围护体4、注浆管5、注浆体6、圈梁7、自然地面8、地下结构9、结构垫层10、底板11、基坑12。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钢管-型钢组合式斜撑基坑支护结构用于基坑12的支护,基坑12在自然地面8下挖形成。在基坑12内拟建地下结构9,地下结构9具有底板11。在基坑12的底面之上设置有结构垫层10,结构垫层10位于基坑12与地下结构9的底板11之间。

如图1所示,在基坑12的侧壁内侧设置有围护体4,围护体4用于对基坑12的侧壁外侧土体进行支护,避免土体向基坑12内倾覆。在围护体4的顶端设置有圈梁7,圈梁7用于将若干围护体4连成一体,从而提高支护结构的整体性,进一步增加其支护效果。

如图1所示,在围护体4上连接有由钢管1和型钢2组合构成的支撑体,支撑体呈倾斜布置,其用于向围护体4施加斜向的支撑力,从而提高围护体4的围护效果和结构稳定性。型钢2的一端作为支撑体的打入端打入基坑12的底部土体,利用型钢2的特性,支撑体可简便地打入较硬的土层中,对原状土影响较小,保障了施工效率以及支撑体的承载力;型钢2位于基坑12的底面以下。如图2所示,型钢2的另一端通过接头构件3与钢管1的一端构成可拆卸式的连接固定,便于钢管1的回收再利用。钢管1的另一端通过圈梁7与围护体4相连接,利用钢管的特性,使得支撑体具有很好的抗压能力,保障了稳定性。

本实施例在施工时,具有如下施工步骤:

1)根据工程需要,完成钢管1、型钢2、接头构件3的加工。

2)首先,在基坑12的侧壁施工围护体4。

3)接着按照有关要求向基坑12的底部土体中打入型钢2,施工接头构件3,再通过接头构件3连接上钢管1并打入支撑体的预定位置,即完成了本实施例中钢管-型钢组合式斜撑的施工,通过圈梁7将钢管1的上端与围护体4连接,形成基坑12的支护结构。

4)在围护体4的顶部施工圈梁7以将各围护体4连成一体构成基坑12的整体支护结构。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在支撑体上设置有作为注浆结构的注浆管5。如图4所示,注浆管5穿设在钢管1的管体之中并贴靠在型钢2的腹板一侧,注浆管5的一端为注浆口,另一端为出浆口,该出浆口可布置在型钢2的长度范围内。如图3所示,通过注浆管5的注浆,在型钢2的外围可形成注浆体6,从而将型钢2与其周围土体连城一体,进一步提高支撑体的承载力,进而提高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

本实施例在施工时,具有如下施工步骤:

1)根据工程需要,完成钢管1、型钢2、接头构件3的加工。

2)首先,在基坑12的侧壁施工围护体4。

3)接着按照有关要求向基坑12的底部土体中打入型钢2,施工接头构件3,同步跟进安放注浆管5,再通过接头构件3将钢管1与型钢2连接并打入支撑体的预定位置,然后通过注浆管5注浆形成注浆体6,即完成了本实施例中钢管-型钢组合式斜撑的施工,通过圈梁7将钢管1的上端与围护体4连接,形成基坑12的支护结构。

4)在围护体4的顶部施工圈梁7以将各围护体4连成一体构成基坑12的整体支护结构。

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型钢2可以是H型钢、槽钢、工字钢、角钢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即将几种不同的型钢根据需要进行相互焊接,从而保证其支撑强度。

注浆体6可以沿型钢2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单点状注浆体或多点状注浆体或全段状注浆体,其中单点状注浆体指的是在型钢2的某一局部注浆;多点状注浆体指的是在型钢2的多个局部进行注浆,这多个局部可以沿型钢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而全段状注浆体则指的是沿型钢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注浆体,从而形成包裹型钢2整体的注浆体,其承载力最优。不同类型的注浆体6可通过调整注浆管5的出浆口的位置和注浆时间来选择实现。

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