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拼装的阶梯式挡水堰板及挡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7965发布日期:2019-02-12 21:16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拼装的阶梯式挡水堰板及挡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建设及排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拼装的阶梯式挡水堰板及挡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挡水堰板,尤其是应用于海绵城市生物滞留设施中的挡水堰板一般为花岗岩条石、混凝土仿木桩板等类型,构件基础下层为夯实土,上层为混凝土,构件间通过水泥砂浆勾缝连接,整体性较差、施工繁杂而缓慢、能耗多、环保性差。鉴于当前环境污染形式严峻、水土流失严重、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工程节能降耗显得尤为重要。

再者,现有挡水堰板功能单一,尤其是应用于坡地型生物滞留设施时效果较差。当坡地型路面汇积并通过开孔路缘石进入下沉式树池带(一种典型的生物滞留设施)的超标雨水完全通过普通挡水堰板,并快速进入下一拦蓄单元,汇流形成峰值,对地表冲刷破坏较为严重、危害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拼装的阶梯式挡水堰板,一方面减少构件耗材,提高构件整体性,增加设施安全性,减少混凝土稳固基础,降低施工难度,缩减施工进度,达到经济可行、施工简捷、节能降耗的目的,另一方面,达到拦蓄、增渗常规雨量和调节超标雨量,延缓峰现时间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可拼装的阶梯式挡水堰板,包括第一堰板、第二堰板及第三堰板,所述第一堰板、第二堰板及第三堰板均包括左右端面、上下端面及前后端面,所述第一堰板的左端面为平整结构,右端面通过插接结构与第二堰板左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堰板的右端面通过插接结构与第三堰板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第三堰板的右端面为平整结构,所述第一堰板和第三堰板的上端面均具有三层阶梯,所述第二堰板的上端面设有二层阶梯。

进一步,所述三层阶梯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所述二层阶梯包括一级阶梯和设置在一级阶梯中部的二级阶梯,所述第一堰板、第二堰板及第三堰板的前后端面上均具有限位槽,用于施工的平整定位及质量验收。

进一步,所述插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堰板右端面上的第一凹槽及第二堰板左端面上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凸起,第二堰板右端面上的第二凹槽及第三堰板左端面上与第二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凸起。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均为圆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尺寸大于第一凸起尺寸,第二凹槽尺寸大于第二凸起尺寸。

进一步,所述第一堰板与第二堰板上的三层阶梯关于第二堰板对称。

进一步,所述限位槽形状为弧形。

一种挡水结构,包括挡水堰板总成,所述挡水堰板总成由第一堰板、第三堰板及若干第二堰板拼接而成,所述挡水堰板总成两端固定于分隔界石内侧靠背凹槽中,底部放置于经压实的土基之上,并回填一定厚度土层,第一堰板、第二堰板及第三堰板上端面与分隔界石外侧的地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可拼装的阶梯式挡水堰板,由多块挡水堰板拼接而成,可有效降低堰板整体横向正面受力和纵向不均匀沉降破坏影响,并直接安装在经压实处理的原土或回填土上,可减少稳固花岗岩、混凝土仿木桩板等其他挡水设施的混凝土基础,施工简捷、节约成本、减少能耗、保护环境。

2、本实用新型的可拼装的阶梯式挡水堰板,堰板上端面有多级阶梯形结构,当雨水量不同时,雨水被挡水堰板阻隔在不同的挡水单元中,超标雨水由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等不同结构的上方流出,,超标雨水流入下一个拦蓄单元,通过第一阶梯之间、第二阶梯之间空出的面积不同实现了超标雨水流量的调节、达到了延缓峰现时间的作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堰板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堰板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堰板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堰板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堰板主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堰板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水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挡水结构俯视示意图。

其中,1.第一堰板,2.第二堰板,3.第三堰板,4.三层阶梯,5.二层阶梯,6.限位槽,7.路缘石,8.靠背凹槽,101.第一凹槽,201.第一凸起,202.第二凹槽,301.第二凸起,401.第一阶梯,402.第二阶梯,403.第三阶梯,501.二级阶梯,502.一级阶梯。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挡水堰板功能单一,尤其是应用于坡地型时效果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可拼装的阶梯式挡水堰板及挡水结构。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一种可拼装的阶梯式挡水堰板,包括第一堰板1、第二堰板2及第三堰板3,所述第一堰板、第二堰板及第三堰板均包括左右端面、上下端面及前后端面,所述第一堰板的左端面为平整结构,右端面通过插接结构与第二堰板左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堰板的右端面通过插接结构与第三堰板的左端面连接,所述第三堰板的右端面为平整结构,所述第一堰板和第三堰板的上端面均具有三层阶梯4,所述第二堰板的上端面设有二层阶梯5。

所述三层阶梯4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阶梯401、第二阶梯402和第三阶梯403,所述二层阶梯5包括一级阶梯501和设置在一级阶梯501中部的二级阶梯502;所述第一堰板、第二堰板及第三堰板的前后端面上均具有限位槽6。

所述插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一堰板右端面上的第一凹槽101及第二堰板左端面上与第一凹槽101相匹配的第一凸起201,第二堰板右端面上的第二凹槽202及第三堰板左端面上与第二凹槽202相匹配的第二凸起301。

所述第一凹槽101、第二凹槽202、第一凸起201及第二凸起301均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一凹槽101尺寸大于第一凸起201尺寸,第二凹槽202尺寸大于第二凸起301尺寸。所述第一堰板与第二堰板上的三层阶梯4关于第二堰板对称。所述限位槽6的形状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挡水结构,采用所述的第一堰板、第二堰板及第三堰板总成,可应用于下沉式树池带(一种典型的生物滞留设施)。如图7-8所示,所述挡水堰板总成由一块第一堰板、一块第二堰板及一块第三堰板拼接而成,施工时,将第一堰板左端平整结构放置在一侧路缘石7内侧的靠背凹槽8中,将第一凸起对准第一凹槽,第二堰板自上而下放置与第一堰板拼接,第二凸起对准第二凹槽,第三堰板自上而下放置与第二堰板拼接,第三堰板的平整结构放置在另一侧路缘石的内侧的靠背凹槽中,堰板总成的底端放置在经压实的土基之上,并回填一定厚度土层,回填土厚度利用弧形限位槽进行确定,挡水堰板总成的上端面与分隔界石外侧的地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的挡水结构使用时,可有效拦蓄路面汇积进入下沉式树池带的常规雨水,增加树池带雨水蓄积入渗量,第一阶梯401与一级阶梯502组成第一级拦蓄结构,第二阶梯402和二级阶梯501组成第二级拦蓄结构;两个第三阶梯403形成第三级拦蓄结构;

当雨水量较小时,水面不超过第一阶梯401,雨水完全被拦蓄在第一级拦蓄结构下;

当雨水量加大,水面在第一阶梯401与第二阶梯402之间,雨水超过第一阶梯401的部分可以从第一级拦蓄结构上方流走;

当雨量再加大,水面在第二阶梯402与第三阶梯403之间,雨水可以从第一级拦蓄结构及第二级拦蓄结构上方流走,整个装置排水效率加大,在这个过程中第三阶梯403起到一定的拦蓄作用;

当雨量非常大时,即水面超过第三阶梯403与路面,雨水一边从道路路面上流走,一边从第三阶梯403上方的空间流走。

由三层阶梯4和二层阶梯5结构形成的不同等级的拦蓄功能,起到了调节超标雨量、延缓峰现时间的作用。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表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