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4061发布日期:2018-12-25 21:06阅读:16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后浇带在工程建设领域使用越来越多。传统后浇带是在前期施工时,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所述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后期施工时再在各临时施工缝处浇捣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当建筑物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采用传统的后浇带留设方式,后浇带必须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以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这就要求持续进行降水,保证地下水位保持在基础以下,当建筑物主体施工时间较长时,势必会增加工程施工成本,浪费地下水资源。另外,对于地下工程基础,当基础完成后如不迅速回填土方,将影响后续其他工序的施工,影响工程工期,同时后浇带封闭前雨水和施工用水容易进入地下室内,影响正常施工,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长期暴露也给外墙防水施工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传统后浇带存在的增加工程施工成本,浪费地下水资源,影响工程工期等不足,提供一种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包括底板(13)、后浇带(11)和设置于底板下部的超前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3)和超前止水带设置于混凝土垫层(1)的上部,在所述混凝土垫层(1)上铺贴防水卷材(2),防水卷材(2)上铺贴防水保护层(3),宽带超出超前止水构造边;在所述防水保护层(3)上进行后浇带(11)及超前止水中、边线投放,外贴式橡胶止水带(4)沿着中心铺设,在外贴式橡胶止水带(4)上部绑扎超前止水带钢筋(5),超前止水带钢筋(5)中部设置超前止水带,所述超前止水带中间留置伸缩缝(6),所述伸缩缝(6)内部填充填缝材料(7);在超前止水带钢筋(5)上部焊接骨架钢筋(8),然后将快易收口网(9)安装固定在骨架钢筋(8)上,同时在骨架钢筋(8)的中部设置止水钢板(10),并沿止水钢板(10)的中线焊接钢板止水带,所述止水钢板(10)一端位于底板内,另一端位于后浇带(11)内;在超前止水构件与后浇带(11)之间的伸缩缝处设置排滤水层(12),所述排滤水层(12)是将PVC管一端绑扎在骨架钢筋(8)上,PVC管另一端引至集水井,所述PVC管接近所述骨架钢筋(8)的端部填充虑水型土工织物。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贴式橡胶止水带(4)是采用氰基丙烯酸酯将止水带粘结于防水保护层(3)上。这种铺设方法操作简单,提高了平顺段度,有效降低安装及固定的操作难度,提高安装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外贴式橡胶止水带(4)在外墙后浇带中还需使用双帽钉将其两侧边缘部位每隔2cm与外墙模板固定。如此,可显著加强外贴式橡胶止水带(4)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填缝材料(7)采用沥青木丝板一次成型填充到伸缩缝(6)。这样可有效避免伸缩缝(6)的二次清掏及填缝。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钢筋(8)与超前止水带钢筋(5)焊接在一起,并在后浇带内采用剪力撑钢筋加固。

进一步地,所述后浇带(11)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内惨12%水泥重量的膨胀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在底板下方增设了超前止水带,可对后浇带超前止水封闭,其施工工艺为:混凝土垫层→铺贴防水卷材→铺贴防水保护层→铺设外贴式橡胶止水带→超前止水带钢筋绑扎→填充填缝材料→钢筋骨架绑扎→固定快易收口网→安装止水钢板→排虑水层设置。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设置了多道防水构造措施,包括铺贴防水卷材和防水保护层、铺设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在超前止水带中间留置伸缩缝并充填填缝材、设置了排虑水层等,从多方面进行防水,效果突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设置了超前止水构造,对后浇带提前封闭,缩短基坑降水时间,抽水量大大降低,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水资源,而且降低施工费用;2)可使外墙防水、回填工程提前完成,有利于上部主体施工的总平面布置及早完成,而且地下室能及时封团,避免雨水、施工用水及杂物的侵入,有利于室外管网与环境绿化等的提前插入,明显缩短了施工工期;3)本实用新型的超前止水构造,设置了多道防水构造措施,从多方面进行防水,尤其是由于在超前止水构件与后浇带间设置了排滤水层,将细微渗漏引排至集水井,避免渗漏水进入主体结构,防水效果突出;3)由于在超前止水构件与后浇带间设置了排滤水层,将细微渗漏引排至集水井,避免渗漏水进入主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示意图;

其中,1-混凝土垫层,2-防水卷材,3-防水保护层,4-外贴式橡胶止水带,5-超前止水带钢筋,6-伸缩缝,7-填缝材料,8-骨架钢筋,9-快易收口网,10-止水钢板,11-后浇带,12-排滤水层,1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适用于所有基础底板、外墙的后浇带。

本实用新型的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运用于某项目地下室施工中,地下室单层面积约13633㎡,后浇带宽800mm。依据地下室防渗漏水治理“防、堵、截、排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主要从防、排两个方向进行布置,设置了多道防水构造措施。如图1所示,所述超前止水构造,包括底板13、后浇带11和设置于底板下部的超前止水带,所述底板13和超前止水带设置于混凝土垫层1的上部,在所述混凝土垫层1上铺贴防水卷材2,防水卷材2上铺贴防水保护层3,宽带超出超前止水构造边,在所述防水保护层3上进行后浇带11及超前止水中、边线投放,外贴式橡胶止水带4沿着中心铺设,在外贴式橡胶止水带4上部绑扎超前止水带钢筋5,超前止水带钢筋5中部设置超前止水带,所述超前止水带中间留置伸缩缝6,所述伸缩缝6内部填充填缝材料7;在超前止水带钢筋5上部焊接钢筋骨架8,然后将快易收口网9安装固定在钢筋骨架8上,同时在钢筋骨架8的中部设置止水钢板10,并沿止水钢板10的中线焊接钢板止水带,所述止水钢板10一端位于底板内,另一端位于后浇带11内;在超前止水构件与后浇带11之间的伸缩缝处设置排滤水层12,所述排滤水层12是将PVC管一端绑扎在钢筋骨架8上,PVC管另一端引至集水井,所述PVC管接近所述钢筋骨架8的端部填充虑水型土工织物。

施工前,要确保基层平整、清洁,铲平残留砂浆、凸起物,确保基层无凹凸不平及起砂。

所述防水卷材2的施工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防水保护层3的宽带超出超前止水构造边250mm,在防水卷材2施工完工后,及时进行防水保护层3的施工。

为确保橡胶止水带的止水效果,止水带安装及固定位置是关键。橡胶止水带包括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和外贴式橡胶止水带,中埋式橡胶止水带设置于超前止水构件中部,其安装及固定方法多为利用附加钢筋、专用卡具或利用铅丝和模板等与钢筋进行焊接或绑扎进行固定,此类安装固定方法需增设附加钢筋或专用卡具,既增加了部分构造措施费用且加大了橡胶带止水带下部砼震捣困难。而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则在平整的垫层上采用氰基丙烯酸酯将止水带粘结于基层上,操作简单且提高了平顺段度,既降低了施工成本又降低了安装及固定的操作难度和提高安装质量。

经过比较,本实用新型选择了外贴式橡胶止水带,降低了止水带的安装、固定难度,提高止水带安装质量,提升结构自防水性能。

铺贴外贴式橡胶止水带4时,首先在所述防水保护层3上进行后浇带及超前止水中、边线投放,然后沿着中心铺设所述外贴式橡胶止水带4。铺设前需将基层清扫干净,采用氰基丙烯酸酯将止水带与基层粘结牢固,后续施工中设专人加强对止水带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后续施工对止水带的破坏。而如果在外墙后浇带中,所述外贴式橡胶止水带4还需使用双帽钉将其两侧边缘部位每隔2cm与外墙模板固定。

所述填缝材料11采用沥青木丝板填充,并可一次成型,避免了伸缩缝6的二次清掏及填缝。

根据以往工程渗漏水治理经验,地下室渗漏水多发于伸缩缝止水带部位,该部位一旦出现渗漏水情况,维修治理难度极大,且该部位处于不均匀沉降及温度收缩频发部位,防水构造措施容易被破坏,渗漏水情况反复出现,较难根治。因此,本实用新型增设了一道排虑水层,具体为在保证后浇带处设计厚度的前提下,将超前止水带外扩50mm,在超前止水构件与后浇带11之间的伸缩缝6处设置了一条排滤水层。当防水层、止水带等防水措施因施工过程操作不当、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收缩或达到使用年限遭受破坏时,可有效地将细微渗漏水引排并集中外排,避免渗漏水进入主体结构,增强了防渗漏水的可靠性和提高防渗漏有效年限。

所述排滤水层12的材料采用虑水型土工织物,其具有良好的导水性,可以在砼内部形成排水通道,使细微渗水顺着土工布渗透至集水井集中外排。

在所述后浇带11浇筑前,采用直径为的PVC管绑扎在骨架钢筋8上,PVC管的端部填充500mm虑水型土工织物,一端超出快易收口网9处300~500mm,另一端引至集水井。PVC管的排设遵循就近原则,即PVC管在排设时尽量排设至后浇带11附件的集水井,缩短PVC管的排设长度,并确保各集水井都有排虑水口。

所述骨架钢筋8与超前止水带钢筋5焊接在一起,并在后浇带内采用C16@300剪力撑钢筋加固,快易收口网9固定在骨架钢筋8上。首先根据与后浇带接触面积,采用C12@150水平筋和C18@300竖向钢筋焊接骨架钢筋8,然后将快易收口网9安装固定在骨架钢筋8上,同时在骨架钢筋8中部沿止水钢板10的中线焊接钢板止水带。

由于混凝土浇筑时所述后浇带11的侧面压力大,因此,所述快易收口网9的固定采用“顶”与“拉”的措施以保证后浇带的位置和几何尺寸的准确。“拉”即设斜拉筋反作用于侧板,对侧板产生拉力,以抵消部分侧压力。“顶”即在后浇带处加设支撑,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

在所述后浇带11凿毛并清理干净后,在其内部满铺3~5层虑水型土工织物。在后浇带铺设前,将预埋PVC管内土工织物拉出50~100mm,使后浇带内土工织物和PVC管内土工织物形成有效搭接。后浇带11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内惨12%水泥重量的膨胀剂,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比两侧底板13的混凝土高一级。后浇带采用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仍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