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基坑支护用安全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8545发布日期:2019-11-12 23:02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木工程基坑支护用安全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工程基坑支护用安全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坑基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坑基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物逐渐向高层大面积发展,而且人防设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几乎所有的高层建筑物都有地下室、地下车库等,在城市狭窄场地施工高层建筑深基础、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有些基坑开挖深度较深,现有基坑支护结构通常在深基坑的周围设置灌注桩进行支护,而基坑内部的坑壁并不是规则的形状,根据现场的情况会出现一些倾斜的坡面,在使用灌注桩进行支护的时候,需要根据各个斜面进行单独的支护,灌注桩之间缺少联锁结构,单独灌注桩之间支护能力差,另外由于基坑深度较大,因此,灌注桩施工难度加大,成本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木工程基坑支护用安全支护结构,该土木工程基坑支护用安全支护结构可针对不同斜面进行联锁支护,增强安全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土木工程基坑支护用安全支护结构,包括固定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位于支撑机构的中部。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塞缸,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内部套设有第一活塞头,所述第一活塞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塞杆,两个所述第一活塞杆相对于彼此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移动栓,所述移动栓的内部套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上通过齿牙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远离第一锥形齿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第二锥形齿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一活塞缸远离第一活塞头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活塞缸,所述第二活塞缸的内部套设有第二活塞头,所述第二活塞头远离第一活塞缸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和固定板上均固定安装有辅助固定钉,所述辅助板远离辅助固定钉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栓,所述支撑栓远离辅助板的一端通过螺栓活动安装有转动栓,所述转动栓远离支撑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远离转动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活塞头,所述第三活塞头的外部套设有第三活塞缸,所述第三活塞缸相对于固定板的一侧连通有第四活塞缸,所述第四活塞缸的内部套设有第四活塞头,所述第四活塞头远离第三活塞缸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第四活塞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缸、第二活塞缸、第三活塞缸和第四活塞缸的内部均充满液压油,所述第四活塞缸相对于第二螺纹杆的位置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第一锥形齿轮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活塞缸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板内部相对于固定杆的位置开设有与固定杆相适配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三锥形齿轮上通过齿牙啮合有第四锥形齿轮,所述第四锥形齿轮远离第三锥形齿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第四锥形齿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盘。

优选的,所述轴承活动安装在固定板的两侧,所述辅助板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为圆弧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头、第二活塞头、第三活塞头和第四活塞头的外部均套设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为橡胶材质制成。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土木工程基坑支护用安全支护结构通过固定机构和支撑机构内部设置的结构的配合使用,对内部有斜面结构的基坑进行联锁支护,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单个灌注桩进行支护,该土木工程基坑支护用安全支护结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保证了施工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土木工程基坑支护用安全支护结构通过固定杆和辅助固定钉的配合使用,增大了固定板和辅助板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极大的提升了固定板和辅助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机构,101-固定板,102-第一活塞缸,103-第一活塞头,104-第一活塞杆,105-移动栓,106-第一螺纹杆,107-第一锥形齿轮,108-第二锥形齿轮,109-转动杆,110-第三锥形齿轮,111-第四锥形齿轮,112-传动杆,113-转动盘,114-第二活塞缸,115-第二活塞头,116-固定杆,2-支撑机构,201-轴承,202-辅助板,203-辅助固定钉,204-支撑栓,205-转动栓,206-第二活塞杆,207-第三活塞头,208-第三活塞缸,209-第四活塞缸,210-第四活塞头,211-第二螺纹杆,212-转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土木工程基坑支护用安全支护结构,包括固定机构1和支撑机构2,固定机构1位于支撑机构2的中部。

固定机构1包括固定板101,固定板1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塞缸102,第一活塞缸102的内部套设有第一活塞头103,第一活塞头103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塞杆104,两个第一活塞杆104相对于彼此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移动栓105,移动栓105的内部套设有第一螺纹杆106,第一螺纹杆10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107,第一锥形齿轮107上通过齿牙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08,第二锥形齿轮108远离第一锥形齿轮10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杆109,转动杆109远离第二锥形齿轮10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齿轮110,第三锥形齿轮110上通过齿牙啮合有第四锥形齿轮111,第四锥形齿轮111远离第三锥形齿轮1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杆112,传动杆112远离第四锥形齿轮1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盘113,第一活塞缸102远离第一活塞头103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活塞缸114,第二活塞缸114的内部套设有第二活塞头115,第二活塞头115远离第一活塞缸1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16,第一螺纹杆106远离第一锥形齿轮107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活塞缸102活动连接,固定板101内部相对于固定杆116的位置开设有与固定杆116相适配的通孔。

支撑机构2包括轴承201,通过固定机构1和支撑机构2内部设置的结构的配合使用,对内部有斜面结构的基坑进行联锁支护,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单个灌注桩进行支护,该土木工程基坑支护用安全支护结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保证了施工效率,轴承201远离固定板1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辅助板202,轴承201活动安装在固定板101的两侧,辅助板202远离固定板101的一端为圆弧形,辅助板202和固定板101上均固定安装有辅助固定钉203,通过固定杆116和辅助固定钉203的配合使用,增大了固定板101和辅助板202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极大的提升了固定板101和辅助板202的稳定性,辅助板202远离辅助固定钉20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栓204,支撑栓204远离辅助板202的一端通过螺栓活动安装有转动栓205,转动栓205远离支撑栓20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塞杆206,第二活塞杆206远离转动栓20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活塞头207,第三活塞头207的外部套设有第三活塞缸208,第三活塞缸208相对于固定板101的一侧连通有第四活塞缸209,第四活塞缸209的内部套设有第四活塞头210,第一活塞头103、第二活塞头115、第三活塞头207和第四活塞头210的外部均套设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为橡胶材质制成,第四活塞头210远离第三活塞缸208的一侧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二螺纹杆211,第一活塞缸102、第二活塞缸114、第三活塞缸208和第四活塞缸209的内部均充满液压油,第四活塞缸209相对于第二螺纹杆211的位置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211相适配的螺纹槽,第二螺纹杆211远离第四活塞头2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板212。

使用时,将该土木工程基坑支护用安全支护结构运送至需要进行支护的地方,之后转动所述转动盘113,使转动盘113转动带动传动杆112转动,传动杆112转动带动第四锥形齿轮111转动,第四锥形齿轮111转动带动第三锥形齿轮110转动,第三锥形齿轮110转动带动转动杆109转动,转动杆109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08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08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07转动,第一锥形齿轮107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106转动,第一螺纹杆106转动使其上套设的移动栓105通过螺纹的相互作用,往上移动,带动第一活塞杆104往远离第一锥形齿轮107的方向移动,使第一活塞头103挤压第一活塞缸102内部的液压油,使其进入第二活塞缸114内部,挤压第二活塞头115,使第二活塞头115推动固定杆116,使其往远离有第一活塞缸102的方向移动,扎入外部土壤中,将固定板101固定住,之后转动所述转动板212,使转动板212带动第二螺纹杆211转动,第二螺纹杆211转动通过第四活塞缸209上设置的螺纹槽,使第四活塞头210往第三活塞缸208的方向移动,使第四活塞缸209内部的液压油挤压入第三活塞缸208的内部,挤压第三活塞头207,带动其移动,使两个辅助板202之间的间距增大,将土壤顶住,以此将基坑壁支撑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