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桩动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8751发布日期:2020-05-20 03:2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桩动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桩动测仪。



背景技术:

基桩低应变检测仪,主要用于桩的完整性检测。

目前,基桩低应变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是反射波法,是建立在一维波动理论基础上的。将桩假设为一维弹性连续杆,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产生弹性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波阻抗将发生变化,产生反射波,通过安装在桩顶的传感器接收反射信号,对接收的反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以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利用波在桩体内传播时纵波波速、桩长与反射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反射信息的分析计算,判断桩身混凝土的完整性及根据平均波速校核桩的实际长度,判定桩身缺陷程度及位置。

使用时,在基桩顶部根据基桩直径选取多个的测试点,在测试点上抹上耦合剂,将基桩动测仪的传感器通过耦合剂固定于测试点,再用冲击锤锤击三次基桩中间位置使传感器收到反射信号,通过数据线传输于动测仪机体。完成所有测试点的数据收集后通过动测仪分析计算得出结论。

但是,基桩动测仪在使用时为了方便将数据传输至动测仪机体,所使用的数据线一般较长,因此每次使用时都需要解开数据线,用完后重新缠绕起来,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桩动测仪,具有方便收纳数据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桩动测仪,包括机体、冲击锤与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包括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的端头通过连接环与机体相连接,所述第二线段的端头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所述机体一侧设置有用于收纳数据线的收纳箱,所述收纳箱包括箱体与顶盖,所述顶盖与箱体铰接相连,所述顶盖设置有用于与箱体实现固定的锁紧件,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用于缠绕第二线段的缠绕组件,所述缠绕组件设置有供第一线段放置的固定块,所述收纳箱开设有供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分别延伸出收纳箱的两个出线口,所述收纳箱设置有驱动缠绕组件回收第二线段的驱动组件,所述收纳箱设置有将延伸的数据线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线段缠绕于缠绕组件,第一线段预留一定长度且放置于固定块。使用时打开顶盖先将第二线段从相邻的出线口拉出收纳箱,再将预留的第一线段与固定块分离且通过相邻出线口拉出收纳箱,盖上顶盖通过固定组件将拉出收纳箱的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固定。检测完成后拉住第二线段打开顶盖,将第一线段放置于固定块,合上顶盖松开固定组件,此时第二线段通过驱动组件收缩入收纳箱,整个放线、收线过程使用方便,有利于对数据线使用前后进行缠绕、收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板与相对设置的两个短板,所述缠绕组件包括绞线轴,所述绞线轴旋转连接于两个短板之间,所述第二线段缠绕于绞线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缠绕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降低缠绕数据线的操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为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于绞线轴,所述固定块远离绞线轴一侧开设有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为弹性材料构成,使用前将第一线段压入固定槽,使用时可将第一线段取出固定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缠绕于绞线轴圆周方向的发条,所述发条一端固定连接于绞线轴,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长板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发条提供动力驱使绞线轴收缩数据线,有利于数据线的收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长板之间固定连接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位于第二线段与发条之间,所述绞线轴旋转连接于阻隔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阻隔板位于数据线与发条之间,防止数据线收缩时与发条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弧形板,所述顶盖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位于出线口上方,所述弧形板顶部旋转连接有驱动弧形板上下滑动于滑槽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螺接于顶盖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旋转第一螺栓带动弧形板上下滑动,通过弧形板抵接数据线,使数据线被拉出后得到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板两侧设置有限制块,所述滑槽竖直方向的两侧侧壁开设有限制槽,所述限制块上下滑动连接于限制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限制块上下滑动连接于限制槽,有利于限制弧形板的滑动轨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件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对称设置于顶盖顶部,所述箱体顶部对称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位于出线口相同一侧,所述第二螺栓螺接于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旋转第二螺栓固定顶盖与箱体,使用方便,固定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盖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可通过把手将收纳箱提起,方便移动收纳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第二线段缠绕于绞线轴,预留一定长度的第一线段放置于固定块,将第二线段先拉出收纳箱在将第一线段与固定块分离,最后用固定组件固定,使用完成后将第一线段放置于固定块在松开第二线段,发条带动绞线轴使第二线段缠绕于绞线轴。整个使用过程简单、方便,收纳数据线时无需工作人员手动缠绕,降低收纳数据线的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收纳箱靠近机体一侧侧壁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体;2、数据线;3、第一线段;4、第二线段;5、传感器;6、收纳箱;601、顶盖;602、箱体;7、缠绕组件;701、绞线轴;8、出线口;801、第一出线口;802、第二出线口;9、冲击锤;10、驱动组件;101、发条;11、锁紧件;12、固定块;121、固定槽;13、固定组件;14、长板;15、短板;16、阻隔板;17、弧形板;18、滑槽;19、第一螺栓;20、限制块;21、限制槽;22、第二螺栓;23、螺纹孔;2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基桩动测仪,包括机体1、冲击锤9与数据线2。数据线2包括第一线段3与第二线段4,第一线段3远离第二线段4一端通过连接环连接于基体的数据连接口,第二线段4远离第一线段3一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器5。使用前在圆柱结构的基桩顶部靠近边缘部分,根据基桩直径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测量点,并在测量点涂抹上耦合剂,耦合剂优选但不限于黄油。使用时传感器5远离第二线段4一端通过黄油固定于测量点,通过冲击锤9锤击基桩中心部分三次使机体1获得数据,之后以相同方法获得其余几个测量点的数据,通过机体1得到基桩的最终分析结果。由于测量点的选取数量、方法以及机体1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等等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多做赘述。

参见图1与图2,机体1一侧设置有用于收纳数据线2的收纳箱6,收纳箱6包括顶盖601与箱体602,顶盖601与箱体602通过轴铰接相连,顶盖601远离铰接点一侧设置有锁紧件11,用于实现顶盖601与箱体602的固定相连。箱体602内部设置有用于缠绕第一线段3的缠绕组件7,缠绕组件7设置有用于放置预留的第一线段3的固定块12。箱体602靠近机体1一侧对称开设有出线口8,出线口8包括第一出线口801与第二出线口802,第一线段3从第一出线口801被拉出收纳箱6,第二线段4从第二出线口802被拉出收纳箱6。

参见图1与图2,箱体60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板14与相对设置的两个短板15,第一缠绕组件7包括通过轴承旋转连接于两个短板15的绞线轴701。固定块12固定连接于绞线轴701外周侧靠近第一出线口801部分,使用前预留一定长度的第一线段3并放置于固定块12,第二线段4位于收纳箱6内部分以靠近第一出线口801位置为起点,向第二出线口802方向顺时针缠绕延伸于绞线轴701,第二线段4远离第一线段3一端预留一定长度且通过第二出线口802拉出收纳箱6。

参见图1与图2,缠绕组件7设置有驱动组件10。驱动组件10包括发条101,发条101沿绞线轴701外周侧缠绕且发条101位于绞线轴701远离第一出线口801一侧,发条101一端缠绕固定于绞线轴70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远离机体1的长板14的内壁。当第一线段3从第一出线口801被拉出收纳箱6时,第一发条101进入收缩状态,当第一线段3被松开时,第一发条101进入舒张状态,驱动绞线轴701旋转将第一线段3收缩回收纳箱6。两个长板14之间固定连接有阻隔板16,防止第一线段3在缠绕过程中与发条101相接触。阻隔板16位于第二线段4与发条101之间,绞线轴701通过轴承旋转连接于阻隔板16。

参见图2,固定块12固定连接于绞线轴701外周侧且位于第一出线口801与远离第二出线口802一侧的短板15之间。固定块12为弹性材料构成,弹性材料优选但不限于橡胶,固定块12沿绞线轴701长度方向延伸,固定块12远离绞线轴701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21。使用前将预留的第一线段3的周侧对准固定槽121,接着将第一线段3压入固定槽121,使用时可将第一线段3取出固定槽121。

参见图2与图4,顶盖601靠近机体1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数据线2的固定组件13,固定组件13包括弧形的内凹面与数据线2周侧弧面相适配的弧形板17,使用时弧形板17的内凹面与数据线2相接触。所述顶盖601靠机体1一侧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两个滑槽18,两个滑槽18分别位于第一出线口801与第二出线口802上方。

参见图3与图4,弧形板17顶部旋转连接有第一螺栓19,第一螺栓19通过螺纹螺接于顶盖601靠进机体1(机体1在图中标出)一侧侧壁的内部,旋转第一螺栓19可带动弧形板17上下滑动于滑槽18。弧形板17弧形的内凹面朝向数据线2且靠近滑槽18侧壁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限制块20,滑槽18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限制槽21,限制块20上下滑动连接于限制槽21,有利于限制弧形板17的滑动轨迹。

参见图1与图2,锁紧件11包括第二螺栓22,第二螺栓22对称设置于顶盖601顶部,箱体602顶部对称开设有螺纹孔23,旋转第二螺栓22使第二螺栓22螺接于螺纹孔23实现顶盖601与箱体602的固定连接。顶盖601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把手24,通过把手24可方便移动收纳箱6。

使用原理:

参见图1与图2,使用前第一线段3预留有一定长度放置于固定块12,第二线段4的端头固定有传感器5且通过第二出线口802延伸出收纳箱6。使用时将第二线段4拉出适当长度,此时放置于固定块12的第一线段3随着绞线轴701转动。第二线段4拉出后通过手拉固定,防止第二线段4收缩回收纳箱6,接着打开顶盖601,将第一线段3与固定块12分离并将第一线段3通过第一出线口801拉出收纳箱6。然后盖上顶盖601,通过第二螺栓22固定顶盖601与箱体602,分别旋转两个第一螺栓19固定第一线段3与第二线段4,之后便可按步骤操作进行基桩的检测。

参见图1与图2,使用后先通过手拉住第二线段4,再打开顶盖601将第一线段3放置于固定块12,最后合上顶盖601反转第一螺栓19,此时发条101驱动绞线轴701将第二线段4收缩缠绕回绞线轴701。传感器5无法通过第二出线口802,因此传感器5处于收纳箱6外部方便下次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