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38583发布日期:2021-03-19 12:19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例如液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尤其涉及具备连接液压驱动器与控制阀之间的多个液压软管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一般地,作为工程机械的代表例的液压挖掘机构成为具备:能够自行的下部行驶体;经由回转装置能够回转地搭载在下部行驶体上的上部回转体;以及设置在上部回转体的前侧的作业装置。上部回转体构成为包括:具有底板以及竖立设置底板上的左、右纵板且在前侧安装有作业装置的回转框架;具有供操作员就座的驾驶席且设置在回转框架的左前侧的驾驶室;以及安装在回转框架的后侧的配重。

作业装置包括:安装在回转框架的前端侧且由起重臂缸驱动的起重臂;安装在起重臂的前端且由悬臂缸驱动的悬臂;以及安装在悬臂的前端且由作业工具缸驱动的铲斗等的作业工具。在回转框架设有控制阀,控制阀控制相对于包括起重臂缸、悬臂缸、作业工具缸的液压驱动器的来自液压泵的压力油的供排。因此,起重臂缸、悬臂缸以及作业工具缸与控制阀之间分别经由包括液压软管的液压管路而连接,从液压泵喷出的压力油经由控制阀而供给至起重臂缸、悬臂缸、作业工具缸,由此能够使用作业装置进行挖掘作业(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5095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液压软管由于高圧的工作油(压力油)在内部流动而产生脉动音。因此,在控制阀配置在比驾驶席靠后方的情况下,连接控制阀与作业装置的起重臂缸、悬臂缸、作业工具缸之间的液压软管配置(配设)成穿过驾驶席的附近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该情况下,存在容易对就座于驾驶席的操作员传递来自液压软管的不适的脉动音的不良状况。

另一方面,在上部回转体的回转中心附近,设有连接使上部回转体回转的回转马达、或者设于下部行驶体的液压驱动器与控制阀之间的中心接头等液压设备。因此,在控制阀配置于比上部回转体的回转中心靠后侧的情况下,与控制阀连接的多个液压软管混杂在回转马达等的周围。其结果,在进行针对回转马达、中心接头等的维护的情况下,导致混杂在回转马达等的周围的液压软管成为障碍,从而有维护的作业性下降之类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其能够抑制液压软管的脉动音传给驾驶室内的操作员,而且能够提高针对回转马达等的维护的作业性。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适用于如下工程机械,其包括:能够自行的下部行驶体;上部回转体,其能够回转地搭载在上述下部行驶体上;以及作业装置,其具有由起重臂缸驱动的起重臂、由悬臂缸驱动的悬臂及由作业工具缸驱动的作业工具,上述上部回转体具备:回转框架,其具有底板和竖立设置在上述底板上且在上述底板的左右方向上具有间隔地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纵板及右纵板;控制阀,其设于上述回转框架,控制压力油相对于上述起重臂缸、上述悬臂缸、上述作业工具缸的供排;驾驶室,其设于上述回转框架的左右方向的一方侧,并构成操作室;以及连接上述控制阀与上述起重臂缸之间的起重臂用液压软管、连接上述控制阀与上述悬臂缸之间的悬臂用液压软管、连接上述控制阀与上述作业工具缸之间的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起重臂用液压软管、上述悬臂用液压软管以及上述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配置成,在上述左纵板与上述右纵板之间偏靠位于上述驾驶室的相反侧的另一方的纵板侧,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起重臂用液压软管、悬臂用液压软管、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配置在远离驾驶室的位置,因此难以对驾驶室内的操作员传递从上述起重臂用液压软管、悬臂用液压软管、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产生的脉动音。另外,通过使起重臂用液压软管、悬臂用液压软管、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偏靠另一方的纵板侧,从而能够在左纵板与右纵板之间整齐地配置液压软管。由此,在对配置在左纵板与右纵板之间的回转马达等进行维护时,能够抑制液压软管成为障碍,提高维护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左侧方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表示液压挖掘机的回转框架、控制阀、回转马达、各种液压软管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回转框架、驾驶室、控制阀、回转马达、各种液压软管的俯视图。

图4是从图3中的箭头iv-iv方向观察回转框架、驾驶室、控制阀、回转马达、各种液压软管的右侧视图。

图5是从图3中的箭头v-v方向观察回转框架、控制阀、回转马达、各种液压软管的剖视图。

图中:

1—液压挖掘机,2—下部行驶体,3a—回转马达,4—上部回转体,5—作业装置,5a—起重臂,5b—悬臂,5c—铲斗(作业工具),5d—起重臂缸,5e—悬臂缸,5f—作业工具缸,6—驾驶室,8—回转框架,10—底板,11—左纵板,12—右纵板,26—控制阀,27—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8—悬臂用液压软管,29—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30—回转马达用液压软管,31—软管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履带式的液压挖掘机为例,参照图1至图5,对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将液压挖掘机的行驶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与液压挖掘机的行驶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来进行说明。

在图中,作为工程机械的代表例的液压挖掘机1具备: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自行的履带式的下部行驶体2;以及经由回转装置3而能够回转地搭载于下部行驶体2上的上部回转体4。在上部回转体4的前侧设有进行土砂的挖掘作业等的作业装置(前部)5。

下部行驶体2具备成为基座的车架2a。车架2a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车侧框架2b(仅图示左侧)。在左、右车侧框架2b的前后方向的一侧分别设有浮动轮2c,在前后方向的另一侧分别设有驱动轮2d。在浮动轮2c和驱动轮2d卷装有履帯2e,通过由驱动轮2d驱动履帯2e,从而下部行驶体2行驶。

作业装置5构成为包括: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后述的回转框架8的前侧的起重臂5a;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起重臂5a的前端的悬臂5b;以及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悬臂5b的前端的作为作业工具的铲斗5c。另外,作业装置5具备起重臂缸5d、悬臂缸5e、作业工具缸(铲斗缸)5f,作业装置5由上述起重臂缸5d、悬臂缸5e、作业工具缸5f驱动。

上部回转体4经由回转装置3而能够回转地搭载于下部行驶体2的车架2a,在下部行驶体2上进行回转动作。上部回转体4构成为包括:成为基座的回转框架8;设置回转框架8的成为左右方向的一侧的左前侧的驾驶室6;以及设置在回转框架8的后端的配重7。驾驶室6划分出供操作员搭乗的操作室,在驾驶室6的内部设有供操作员就座的驾驶席、行驶用的操作杆踏板装置、作业用的操作杆装置(均未图示)。

以下,对液压挖掘机1所使用的回转框架8进行说明。回转框架8经由回转装置3安装在车架2a上。如图2所示,回转框架8包括:位于中央前侧的中央框架9;位于中央后侧的尾部框架14;位于中央框架9及尾部框架14的左侧的左侧框架18;以及位于中央框架9及尾部框架14的右侧的右侧框架23。

中央框架9构成回转框架8的中央前侧。中央框架9构成为包括平板状的底板10、左纵板11及右纵板12、以及前板13。左纵板11、右纵板12在左右方向上具有恒定的间隔地竖立设置在底板10上,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前板13设置在底板10的前侧,且连结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之间。

中央框架9的底板10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厚壁的钢板形成。在底板10的回转中心位置形成有接头安装孔10a。在该接头安装孔10a内配置有中心接头(未图示)。在底板10的接头安装孔10a的右前侧安装有回转装置3的回转马达3a。回转马达3a在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之间配置在底板10上。另外,在底板10的下表面安装有回转装置3的回转轮3b(参照图1)。

左纵板11垂直地竖立设置在底板10的上表面,遍及底板10的前端10b至后端10c的整个区域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右纵板12垂直地竖立设置在底板10的上表面,具有恒定的间隔地与左纵板11相面对并且遍及底板10的前端10b至后端10c的整个区域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隔着回转马达3a而相互平行地配置。在此,左纵板11构成位于驾驶室6侧的一方的纵板,右纵板12构成位于与驾驶室6相反的一侧的另一方的纵板。

左纵板11的前端侧位于比底板10的前端10b稍微靠后方并成为以山形状隆起的起重臂安装托架11a。右纵板12的前端侧也位于比底板10的前端10b稍微靠后方并成为以山形状隆起的起重臂安装托架12a。构成作业装置5的起重臂5a的基底部能够转动地销结合于上述左纵板11、右纵板12的起重臂安装托架11a、12a。另一方面,左纵板11以及右纵板12的后端分别从底板10的后端10c向后方突出,与后述的后纵板16接合。

前板13设置在底板10的前侧,连结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之间。如图4以及图5所示,前板13通过折弯钢板材等而形成,具有:从底板10的上表面向铅垂上方立起的立起板13a;以及从立起板13a的上端朝向后方向斜上方倾斜的倾斜板13b。前板13(立起板13a)的下端与底板10的上表面接合。前板13的左端部与左纵板11接合,前板13的右端部与右纵板12接合。另外,在前板13的立起板13a设有沿板厚方向(前后方向)贯通的软管插通孔13c,在该软管插通孔13c插通有后述的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

在前板13的前面侧设有左、右一对缸安装板13d。一对缸安装板13d具有比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的间隔小的间隔,并在左右方向上相面对,且从前板13向前方伸出。构成作业装置5的起重臂缸5d的底部侧能够转动地销结合于一对缸安装板13d。由此,能够由前板13提高支撑作业装置5的中央框架9的左纵板11、右纵板12的强度。

尾部框架14设置在中央框架9的后侧。如图2所示,尾部框架14构成为包括平板状的后底板15、和竖立设置于后底板15上的后纵板16。后纵板16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隔地相面对的左后纵板16a和右后纵板16b。在左后纵板16a的前端设有朝向右后纵板16b屈曲成l字型的左横板部16a1,在右后纵板16b的前端设有朝向左后纵板16a屈曲成l字型的右横板部16b1。后底板15的前端与构成中央框架9的底板10的后端10c接合。左后纵板16a的左横板部16a1与构成中央框架9的左纵板11的后端接合,右后纵板16b的右横板部16b1与构成中央框架9的右纵板12的后端接合。

在左后纵板16a的后部上端设有平板状的上凸缘板16c,在右后纵板16b的后部上端设有平板状的上凸缘板16d。在上左、右上凸缘板16c、16d安装有配重7。另外,在左后纵板16a的右侧面,在前后方向上隔离地安装有两个发动机支撑托架17a、17b。在右后纵板16b的右侧面,在前后方向上隔离地安装有两个发动机支撑托架17c、17d。在上述四个发动机支撑托架17a、17b、17c、17d,经由防振座安装有发动机(均未图示)。

左侧框架18设置在中央框架9与尾部框架14的连结体的左侧。左侧框架18例如由剖面d字型的d型框架构成,在与从中央框架9以及尾部框架14向左方向突出的多个左伸出梁19的前端接合的状态下,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中央框架9与左侧框架18之间设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前侧驾驶室支撑部件20;以及在左右方向上隔离地配置在前侧驾驶室支撑部件20的后侧的左后侧驾驶室支撑部件21、右后侧驾驶室支撑部件22,利用上述前侧驾驶室支撑部件20以及左后侧驾驶室支撑部件21、右后侧驾驶室支撑部件22,并经由防振座(未图示)支撑驾驶室6。

右侧框架23设置在中央框架9与尾部框架14的连结体的右侧。右侧框架23例如由剖面d字型的d型框架构成,在与从中央框架9以及尾部框架14向右方向突出的多个右伸出梁24的前端接合的状态下,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台座部件25竖立设置在中央框架9的底板10上。如图3至图5所示,台座部件25位于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之间并配置在比回转马达3a靠后侧。台座部件25的上端延伸至比构成尾部框架14的后纵板16的上端更高的位置,在其上表面载置有控制阀26。

控制阀26经由台座部件25设置在中央框架9的底板10上。控制阀26位于中央框架9的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之间、而且比回转装置3的回转马达3a靠后侧,并搭载在台座部件25上。控制阀26针对包括构成作业装置5的起重臂缸5d、悬臂缸5e、作业工具缸5f、以及回转马达3a的各种的液压驱动器,控制来自液压泵(未图示)的压力油的供排。

因此,控制阀26与起重臂缸5d之间经由两根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而连接。另外,控制阀26与悬臂缸5e之间经由包括两根悬臂用液压软管28的液压管路而连接,控制阀26与作业工具缸5f之间经由包括两根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的液压管路而连接。并且,控制阀26与回转马达3a之间经由两根回转马达用液压软管30而连接。此外,起重臂缸5d、悬臂缸5e、作业工具缸5f、回转马达3a以外的其它液压驱动器与控制阀26之间也分别经由液压管路而连接。

两根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连接控制阀26与起重臂缸5d之间。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由具有挠性的橡胶软管形成。如图3至图5所示,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沿左纵板11、右纵板12中位于与驾驶室6相反的一侧的作为另一方的纵板的右纵板12,在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之间从控制阀26向前方直线地延伸。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的一端与控制阀26连接。另一方面,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的另一端27a侧穿过构成中央框架9的前板13的软管插通孔13c之后向上方折弯。并且,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的另一端27a与安装于前板13的缸安装板13d的起重臂缸5d连接。

两根悬臂用液压软管28连接控制阀26与悬臂缸5e之间并构成液压管路的一部分。悬臂用液压软管28由具有挠性的橡胶软管形成。悬臂用液压软管28的一端与控制阀26连接,悬臂用液压软管28的另一端28a与固定于起重臂5a的外侧面的由钢管等构成的液压供给管(未图示)连接。悬臂用液压软管28沿右纵板12在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之间从控制阀26向前方直线延伸。悬臂用液压软管28的另一端28a侧沿前板13的倾斜板13b向上方折弯。并且,悬臂用液压软管28的另一端28a向前板13(倾斜板13b)的上端侧导出之后,与固定于起重臂5a的外侧面的液压供给管(未图示)连接。

两根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连接控制阀26与作业工具缸5f之间并构成液压管路的一部分。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由具有挠性的橡胶软管形成。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的一端与控制阀26连接,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的另一端29a与固定于起重臂5a的外侧面的由钢管等构成的液压供给管(未图示)连接。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沿右纵板12在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之间从控制阀26向前方直线延伸。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的另一端29a侧沿前板13的倾斜板13b向上方折弯。并且,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的另一端29a向前板13的上端侧导出之后,与固定于起重臂5a的外侧面的液压供给管(未图示)连接。

这样,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偏靠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中的右纵板12侧,在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具体而言,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穿过右纵板12与回转马达3a之间沿右纵板12的形状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延伸。由此,穿过驾驶室6的侧方而从控制阀26向前方延伸的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配置(配设)在尽可能地远离驾驶室6的位置。因此,成为能够抑制作业装置5工作时压力油在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中流动时的脉动音传给驾驶室6内的操作员的结构。

两根回转马达用液压软管30连接控制阀26与回转马达3a之间。回转马达用液压软管30由具有挠性的橡胶软管形成。回转马达用液压软管30的一端30a与控制阀26连接,回转马达用液压软管30的另一端30b与回转马达3a连接。回转马达用液压软管30的中途部位沿右纵板12的内侧面12b从控制阀26向前方延伸。由此,成为能够抑制上部回转体4的回转时压力油在回转马达用液压软管30中流动时的脉动音传给驾驶室6内的操作员的结构。

软管固定件31设置在右纵板12中与左纵板11相面对的内侧面12b。软管固定件31例如使用呈u字状的钢板等形成,在回转马达3a与控制阀26之间的位置,上下方向的两端使用螺栓31a安装在右纵板12的内侧面12b。软管固定件31以将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的中途部位捆扎在右纵板12的内侧面12b的状态固定。

这样,由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构成的共计六根液压软管以由软管固定件31捆扎的状态集中固定于右纵板12。因此,即使在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中流动的压力油产生了脉动,也能够由作为强度部件的右纵板12可靠地承受上述液压软管的振动。其结果,成为能够抑制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的振动传播至左纵板11、降低脉动引起的噪音的结构。

并且,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以由软管固定件31捆扎的状态配置在回转马达3a与右纵板12之间。由此,成为如下结构,即,由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构成的共计六根液压软管整齐地配置(配设)在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之间,例如在进行针对回转马达3a等的维护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成为障碍。

本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以下对液压挖掘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操作员搭乘于驾驶室6并就座于驾驶席,例如操作行驶用的操作杆踏板装置(未图示)。由此,下部行驶体2被驱动,液压挖掘机1通过前进或者后退而能够自行至作业现场。若液压挖掘机1到达作业现场,则操作员通过操作作业用的操作杆装置(未图示),从而能够一边使上部回转体4回转、一边使用作业装置5进行土砂的挖掘作业等。

在此,在进行使用了作业装置5的挖掘作业时,压力油在与控制阀26连接的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中流动,上述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产生脉动音。针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配置(配设)成以偏靠左纵板11、右纵板12中远离驾驶室6的右纵板12侧的状态,在左纵板11、右纵板12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即,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穿过右纵板12与回转马达3a之间,沿右纵板12的形状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地延伸。由此,能够将穿过驾驶室6的侧方而从控制阀26向前方延伸的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配置在尽可能地远离驾驶室6的位置。其结果,即使在挖掘作业时产生了压力油在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中流动的脉动音,也能够抑制该脉动音传给驾驶室6内的操作员,从而能够将操作员的周围的作业环境保持为良好的状态。

另外,连接控制阀26与回转马达3a之间的回转马达用液压软管30沿(偏靠)右纵板12的内侧面12b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因此,即使在上部回转体4的回转时产生了压力油在回转马达用液压软管30中流动时的脉动音,也能够抑制该脉动音传给驾驶室6内的操作员,因此能够将操作员的周围的作业环境保持为良好的状态。

另一方面,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的中途部位以由软管固定件31捆扎的状态固定于右纵板12的内侧面12b。由此,能够抑制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因脉动而晃动。另外,即使在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中流动的压力油产生了脉动,也能够由作为强度部件的右纵板12可靠地承受上述液压软管的振动。其结果,能够抑制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的振动传播至左纵板11,提高降低脉动的噪音的效果。

而且,能够沿右纵板12的内侧面12b整齐地配置(配设)由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构成的共计六根液压软管。因此,例如在进行针对回转马达3a、中心接头(未图示)等的维护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成为障碍,提高维护的作业性。

而且,根据实施方式,液压挖掘机1的上部回转体4具备:具有底板10以及左纵板11、右纵板12的回转框架8;设置在回转框架8且控制压力油相对于起重臂缸5d、悬臂缸5e、作业工具缸5f的供排的控制阀26;设置在回转框架8的左右方向的一方侧其且构成操作室的驾驶室6;以及连接控制阀26与起重臂缸5d之间的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连接控制阀26与悬臂缸5e之间的悬臂用液压软管28、连接控制阀26与作业工具缸5f之间的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并且,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配置成在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之间偏靠位于与驾驶室6的相反侧的作为另一方的纵板的右纵板12侧,并在左纵板11、右纵板12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穿过驾驶室6的侧方而从控制阀26向前方延伸的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配置在尽可能地远离驾驶室6的位置。其结果,能够抑制使用了作业装置5的挖掘作业时、压力油在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中流动时的脉动音传给驾驶室6内的操作员,从而能够将操作员的周围的作业环境保持为良好的状态。

在实施方式中,控制阀26位于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之间并设于回转框架8的底板10上,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沿右纵板1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根据该结构,能够沿右纵板12整齐地配置(配设)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其结果,例如在进行针对回转马达3a等的维护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成为障碍,提高维护的作业性。

在实施方式中,在回转框架8的底板10,以位于左纵板11与右纵板12之间的方式安装有回转马达3a,连接回转马达3a与控制阀26之间的回转马达用液压软管30配置成偏靠右纵板12侧。根据该结构,即使在上部回转体4回转时产生了压力油在回转马达用液压软管30中流动时的脉动音,也能够抑制该脉动音传给驾驶室6内的操作员,从而能够将操作员的周围的作业环境保持为良好的状态。

在实施方式中,在回转框架8的底板10,以位于左纵板11、右纵板12间的方式安装有回转马达3a,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穿过右纵板12与回转马达3a之间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根据该结构,能够将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紧凑地集中配置在右纵板12与回转马达3a之间。其结果,在进行针对设置在左纵板11、右纵板12间的回转马达3a等的维护的情况下,能够在左纵板11、右纵板12间确保不会被液压软管妨碍的宽阔的作业空间,能够提高维护的作业性。

在实施方式中,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使用软管固定件31固定于右纵板12。根据该结构,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由软管固定件31捆扎,由此可抑制脉动产生的晃动。其结果,能够降低传给驾驶室6内的操作员的脉动音,从而能够将操作员的周围的作业环境保持为良好的状态。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沿右纵板12的状态、即沿右纵板12的形状在前后方向上直线延伸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起重臂用液压软管27、悬臂用液压软管28、以及作业工具用液压软管29也可以做成以偏靠右纵板12侧的状态、例如在右纵板12的附近弯曲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结构。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具有履帯2e的下部行驶体2的履带式的液压挖掘机1。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够应用于轮式的液压挖掘机等其它工程机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