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垃圾清理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2356发布日期:2020-10-28 12:0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垃圾清理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河道垃圾清理船。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上,水草和生活垃圾一直以来都是河道清理的重要环节。水草的生长和腐烂会使水体发臭,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需要定期对河道水面上漂浮的垃圾(生活垃圾、植物落叶、水草等)进行打捞。

目前,对于水草和生活垃圾的治理,通常采用人工打捞。而人工打捞存在效率低,打捞效果差的缺陷,因而还有待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垃圾清理船,其具有快速打捞河道垃圾,且打捞效果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垃圾清理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船尾设置有储料腔,所述船体的船头设置有收集腔,所述船体的船头设置有与所述收集腔连通的收集口,所述收集腔内设置有上端低于收集腔的上端面的收集框,所述收集框的上端的开口与收集口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收集框的侧壁开设有若干滤孔,所述收集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滤孔与排水口连通,所述收集框的底部由两扇对称设置且可转动的封闭门组成,所述封闭门的转动轴由旋转气缸驱动;所述收集框的两侧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一无杆气缸,所述船体的上方两侧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二无杆气缸,第二无杆气缸通过支撑杆与船体固定,两所述第二无杆气缸之间连接有可移动至所述储料腔上方的滑移板,所述滑移板的外壁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无杆气缸上的滑块固定,所述第一无杆气缸的上端固定在滑移板的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船体行驶过程中,河道上的垃圾可通过收集口进入到收集腔内的收集框,待收集框内的垃圾装满时,启动第一无杆气缸带动收集框向上移动,而垃圾中掺杂的水可通过滤孔进入排水口,最终进入河道;待收集框上升至指定位置后,启动第二无杆气缸带动滑移板移动至储料腔的上方,最后通过旋转气缸使封闭门转动打开,即可使收集框上的垃圾掉入储料腔中,完成河道垃圾的清理。

综上,相对于人工打捞河道上的垃圾,上述通过收集框可快速打捞河道垃圾,且打捞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储料腔于船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壁的下端处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若干个放水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垃圾收集到储料腔的过程中,垃圾上附带的水可以从放水通孔流回河道中,从而减小船体的整体重量,降低船体移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进一步的,所述放水通孔靠近所述储料腔内壁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的设置,可过滤流经放水通孔内的垃圾,避免垃圾再次进入河道中。

进一步的,所述储料腔的底部截面呈中间高两边低,其较低的两侧朝向所述放水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储料腔的底部截面呈中间高两边低,即储料腔的两侧为斜面,垃圾上附带的水可沿着斜面的倾斜方向进入放水通孔,从而避免水积累在储料腔底部中。

进一步的,所述储料腔内设置有与储料腔沿船体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一致的挤压板,所述船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挤压板沿船体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三无杆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垃圾收集到储料腔后,通过第三无杆气缸驱动挤压板对储料腔上的垃圾进行挤压,使得垃圾附带的水可以最大化排到河道中,且将垃圾压扁可以增加储料腔的垃圾收集量。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口处设置有呈漏斗状的集料框,所述集料框的开口沿远离船头方向逐渐变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料框的设置,能够在对河道上的垃圾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实现对河道上垃圾的最大化收集,提高垃圾清理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集料框底板远离收集腔的一边设置有刀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刀锋的设置,能够在对河道上的垃圾进行清理时,对河道中的水草进行切割收集,方便水草清理。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腔靠近船尾一端的侧壁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底端倾斜朝向所述储料腔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面的设置,能够对排水口的水起到引导作用,减少水对船体造成的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船体的外壁两侧设置有若干防护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船体在河道行驶过程中,船体的侧壁一般会与河道的两侧壁相接触,因此通过防护轮可对船体起到保护作用,减小船体行驶过程中的阻力,也避免不必要的机械损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相对于人工打捞河道上的垃圾,上述通过收集框可快速打捞河道垃圾,且打捞效果好;

(2)通过设置放水通孔,在垃圾收集到储料腔的过程中,垃圾上附带的水可以从放水通孔流回河道中,从而减小船体的整体重量,降低船体移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3)在垃圾收集到储料腔后,通过第三无杆气缸驱动挤压板对储料腔上的垃圾进行挤压,使得垃圾附带的水可以最大化排到河道中,且将垃圾压扁可以增加储料腔的垃圾收集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收集框位于储料腔上方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沿b-b线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船体;2、储料腔;3、收集腔;4、收集口;5、收集框;6、排水口;7、封闭门;8、旋转气缸;9、第一无杆气缸;10、第二无杆气缸;11、支撑杆;12、连接杆;13、滑移板;14、集料框;15、倾斜面;16、防护轮;17、放水通孔;18、挤压板;19、第三无杆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河道垃圾清理船,如图1、2所示,包括船体1,船体1的船尾开设有矩形的储料腔2,船体1的船头开设有矩形的收集腔3,船体1的船头开设有与收集腔3连通的收集口4,收集腔3内安装有上端低于收集腔3的上端面的收集框5,且收集框5的上端的开口与收集口4下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收集框5的侧壁开设有若干滤孔,收集腔3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6,滤孔与排水口6连通,收集框5的底部由两扇对称设置且可转动的封闭门7组成,封闭门7的转动轴由旋转气缸8驱动,通过旋转气缸8可控制封闭门7的开启和关闭。

结合图3所示,收集框5的四个边角均安装有第一无杆气缸9,船体1的上方两侧安装有相互平行的第二无杆气缸10,且第二无杆气缸10两端固定在船体1延伸出来的支撑杆11上,两第二无杆气缸10的两端之间通过连接杆12固定,两第二无杆气缸10之间连接有可移动至储料腔2上方的滑移板13,滑移板13的外壁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无杆气缸10上的滑块固定,第一无杆气缸9的上端固定在滑移板13的下端。

如图1、2所示,收集口4处安装有呈漏斗状的集料框14,且集料框14的开口沿远离船头方向逐渐变大,由此设置,当对河道上的垃圾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可实现对河道上垃圾的最大化收集,提高垃圾清理效率。

进一步的,集料框14底板远离收集腔3的一边设置有刀锋,通过刀锋对河道上的垃圾进行清理时,对河道中的水草进行切割收集,方便水草清理。

如图1、2所示,收集腔3靠近船尾一端的侧壁为倾斜面15,且倾斜面15的底端倾斜朝向储料腔2的底部,通过倾斜面15可对进入收集腔3内的水起到引导作用,减少水对船体1造成的阻力。

值得一提的是,船体1的外壁两侧安装有四个防护轮16,由于船体1在河道行驶过程中,船体1的侧壁一般会与河道的两侧壁相接触,因此通过防护轮16可对船体1起到保护作用,减小船体1行驶过程中的阻力,也避免不必要的机械损耗。

如图4所示,储料腔2于沿船体1长度方向的两侧壁上的下端均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若干个放水通孔17,且放水通孔17均匀排布,即在垃圾收集到储料腔2的过程中,垃圾上附带的水可以从放水通孔17流回河道中,从而减小船体1的整体重量,降低船体1移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进一步的,放水通孔17靠近储料腔2内壁的一侧安装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可过滤流经放水通孔17内的垃圾,避免垃圾再次进入河道中。

如图4所示,储料腔2的底部截面呈中间高两边低,其较低的两侧朝向放水通孔17,即储料腔2的两侧为斜面,垃圾上附带的水可沿着斜面的倾斜方向进入放水通孔17,从而避免水积累在储料腔2底部中。

进一步的,储料腔2内安装有与储料腔2沿船体1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一致的挤压板18,在船体1上表面且位于储料腔2上方两侧均安装有第三无杆气缸19,第三无杆气缸19上的滑块与挤压板18固定。因此,在垃圾收集到储料腔2后,通过第三无杆气缸19驱动挤压板18对储料腔2上的垃圾进行挤压,可使得垃圾附带的水最大化排到河道中,且将垃圾压扁可以增加储料腔2的垃圾收集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在船体1行驶过程中,河道上的垃圾可通过收集口4进入到收集腔3内的收集框5,待收集框5内的垃圾装满时,启动第一无杆气缸9带动收集框5向上移动,而垃圾中掺杂的水可通过滤孔进入排水口6,最终进入河道;待收集框5上升至指定位置后,启动第二无杆气缸10带动滑移板13移动至储料腔2的上方,最后通过旋转气缸8使封闭门7转动打开,即可使收集框5上的垃圾掉入储料腔2中,完成河道垃圾的清理。

综上,相对于人工打捞河道上的垃圾,上述通过收集框5可快速打捞河道垃圾,且打捞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