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固水下桩基的方形玻纤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65134发布日期:2021-05-25 12:53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加固水下桩基的方形玻纤套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加固水下桩基的方形玻纤套筒。



背景技术:

相比于钢套筒,玻纤套筒施工工艺便捷,大大缩短了加固周期。除此之外,因其具有强度高、力学稳定性良好、耐腐蚀、抗uv性能优异、无毒等优点,而成为钢墩柱的理想加固材料。目前,玻纤套筒生产工艺完善,且具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因其具有一定柔韧性、免维护、耐干湿、冷热、冻融的交互作用等突出优势。在我国广泛用于既有建筑物的修复、加固。

常规的玻纤套筒无法满足特殊结构的水下桩基的加固需求,普通套筒针对复杂方形结构需破坏套筒原结构进行修复,对套筒本身强度会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加固水下桩基的方形玻纤套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加固水下桩基的方形玻纤套筒,包括套筒主体、限位器及固定件;其中,

所述套筒主体,其横断面为矩形,所述套筒主体为两个相互拼接的半套筒组成,两个所述半套筒的拼接缝沿所述套筒主体的轴向设置,所述半套筒位于拼接缝处的边缘外侧一体的设置有拼接板;

所述限位器,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固定设置于所述套筒主体的内壁上,用于控制所述套筒主体的内壁与桩基外壁之间的间距;

所述固定件,设置有多个,沿所述套筒主体的轴向等间距的设置于拼接板上,用于固定位于所述套筒主体同一侧的两块所述拼接板。

优选的,所述拼接缝设置于所述套筒主体的侧壁的中线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器为半球形、圆柱形或圆台形,所述限位器在所述套筒主体的内壁上呈菱形分布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螺栓或不锈钢钉。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方形玻纤套筒由两个半套筒拼接而成,用于水下方形墩柱的加固结构,相较于原有的破坏再修复的安装方式,本申请的玻纤套筒不仅在安装上方便快捷,可有效缩短施工工期;而且结构强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确保了加固结构的施工质量。

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用于加固水下桩基的方形玻纤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方形玻纤套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方形玻纤套筒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半套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套筒主体;2、限位器;3、固定件;

11、半套筒;12、拼接缝;13、拼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加固水下桩基的方形玻纤套筒,包括套筒主体1、限位器2及固定件3;其中,

套筒主体1,其横断面为矩形,套筒主体1为两个相互拼接的半套筒11组成,两个半套筒11的拼接缝12沿套筒主体1的轴向设置,半套筒11位于拼接缝12处的边缘外侧一体的设置有拼接板13;

限位器2,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固定设置于套筒主体1的内壁上,用于控制套筒主体1的内壁与桩基外壁之间的间距;

固定件3,设置有多个,沿套筒主体1的轴向等间距的设置于拼接板13上,用于固定位于套筒主体1同一侧的两块拼接板13。

在本实施例中,为更加贴合合理的对水下方形桩基进行加固处理,将套筒主体1设计成与桩基向匹配的矩形断面结构。为方便加固过程中对玻纤套筒的安装,将套筒主体1设计成采用两个半套筒11拼装的形式,且半套筒11的高度相对较低,也方便运输。在半套筒11拼装的拼接缝12处设置翼板式的拼接板13,通过对对应的拼接板13进行固定,实现了半套筒之间的11拼接固定。相较于原有玻纤套筒的先破坏,再套接到桩基的外周上,最后再修补的安装方法,本申请的玻纤套筒结构设计更加合理,结构强度高,安装方便,缩短了施工工期,确保了加固结构的施工质量。

本申请的半套筒13在制作过程中,也采用了新的工艺。半套筒13的拐角处并不是玻璃纤维布与树脂复合成型后弯折而成的,弯折成型的拐角容易断裂,其结构强度相对较低。本申请的半套筒13采用了加工模具,将玻纤布按照模具的走向铺设到模具上,具有一定柔性的玻纤布先形成拐角,然后再在玻纤布上浸入树脂胶进行复合固化成型。采用该方法加工的半套筒13,在其拐角处的结构强度与平面部位是一样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

限位器2设置在套筒主体1的内壁上,通过限位器2的高度,可精确的控制套筒主体1与桩基之间环氧灌浆料的厚度,且环氧灌浆料的厚度均匀。

采用本申请的玻纤套筒对桩基进行加固时,首先清理桩基的表面,在两个半套筒11的内壁底部安装密封条。然后,在两个半套筒11的拼接板13的内壁上涂抹封口胶,将两个半套筒11对应的套在桩基上,封口胶将两个半套筒11的拼接缝12密封,再采用紧固带将两个半套筒11固定绑扎,使限位器2全部贴到桩基的外壁上;再采用固定件3对对应的拼接板13进行固定,将两个半套筒11连接成一个整体。玻纤套筒安装完成后,拌制环氧灌浆料,向玻纤套筒与桩基之间的空腔内注入环氧灌浆料,在玻纤套筒的顶部涂抹封顶胶,待环氧灌浆料凝固后拆除紧固带,即完成了桩基的加固。施工快速便捷,节约了施工成本。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拼接缝13设置于套筒主体1的侧壁的中线上。即拼接板13距拐角的距离相同,确保了套筒主体1的四个拐角受力均匀,不会造成局部破坏。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限位器2为半球形、圆柱形或圆台形,限位器2在套筒主体1的内壁上呈菱形分布设置,在紧固带对其进行绑扎时,限位器2的支撑效果更好,确保套筒主体1不变形。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固定件3为螺栓或不锈钢钉。采用螺栓进行固定的,需要先在拼接板13上开设螺纹孔,安装时对应拼接板13的螺纹孔需对准,固定牢固,但安装相对较麻烦;采用不锈钢钉进行固定的,无需在拼接板上先开孔,采用钉枪在固定部位直接钉入即可,安装简便快捷,但固定效果相对较差。加固安装时,可根据实际需求选取相应的固定件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