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33701发布日期:2021-03-27 00:4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地下道路工程与市政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


背景技术:

2.目前城市交通建设如火如荼,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战略,我国大中城市掀起地下工程建设的新一轮高潮,由于地下空间的稀缺性,对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快速公路、城市地下建筑空间”的需求巨大,日本和欧美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建设处于领先地位,最先倡导并提出地下城市和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化和立体化开发理念,1990年提出东京宣言: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开始人类新的穴居时代,2010年国际隧道协会扩展到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并宣告: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地下交通管廊是距离很长又很错终复杂的,那么在地下管廊的使用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地下管廊发生移动,水平的移动或者是竖直的沉降。造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土体的不适合、还有工程质量的不达标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地下管廊的移动。那么如果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发生了移动很有很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威胁人们的人身安全。那么如何能够保证地下管廊不移动、不水平移动、不竖直移动就被提上人们关注的日程、也值得研究和深思,而且地下综合管廊修筑技术日渐成熟,但综合管廊修建后破坏了土体原有的水系统平衡,导致土体中的水系以综合管廊为通道汇集在一起,当含水地层与综合管廊连通,以渗水、漏水为主要因素的弊病便日渐显露。综合管廊防水属于市政道路下方的隐蔽工程,道路竣工通车后,不能轻易地刨掘道路对其进行维修或修补,因此,防水层的成品保护也是重点。如果成品保护不善,施工不慎造成了破坏且未及时修补,容易形成渗漏点,造成地下水的渗漏,渗漏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地下建设工程的质量通病,杜绝管线长期被渗漏水浸泡现象,解决好防水问题是综合管廊建设必须考虑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当地震灾害或地下管廊受到地面传递来的动静载荷冲击时,设置的多个缓震橡胶层能够对荷载传递下来的压力做以缓震,避免震动完全直接地传递到廊体上方,在管廊发生微小位移时,其能在弹性记忆合金板的作用下恢复原状,本实用新型装置将防御地下管廊水平位移变形和防渗漏降排功能相结合,对预防地下廊体修建后的渗水、漏水和长期被渗漏水浸泡等现象以及建设克服发生水平位移变形的地下廊体稳固体系做出贡献,同时能减小管廊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效果。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主要包括廊顶限位板、协调支撑连接板、廊底限位板、管廊、回填土、顶部连接螺栓、底部连接螺栓、顶肋固定筋、锁紧螺母、缓震橡胶层、弹性记忆合金板、预留梯型槽、预留顶卡槽、限位槽、安装槽缝、限位挡肋、限位肋内预留钢
筋孔、顶板螺栓孔、廊顶排水槽、支撑导水分板、顶部卡板、底部卡板、滑水面、底安装口、底穿孔、顶安装口、顶穿孔、预留倒梯型槽、廊底排水槽、预留底卡槽、底板螺栓孔、廊底倒梯型卡肋、廊顶梯型卡肋、廊顶限位连柱肋和连柱肋内预留钢筋孔。
6.进一步地,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中,在廊底限位板的上方设置管廊,在管廊的上方设置廊顶限位板,在管廊的左右两侧设置协调支撑连接板,在廊顶限位板结构上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若干廊顶排水槽,在廊顶限位板结构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预留梯型槽、预留顶卡槽、限位槽、安装槽缝、限位挡肋、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顶板螺栓孔,其中顶板螺栓孔设置在预留顶卡槽上方,安装槽缝设置在限位槽的左右两侧,在限位槽和安装槽缝之间设置限位挡肋,并且在限位挡肋中设置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将限位槽和安装槽缝连通,协调支撑连接板的结构是由支撑导水分板和位于其上方的顶部卡板、位于其下方的底部卡板连接而成,在支撑导水分板的内侧面设置滑水面,在顶部卡板中设置若干顶安装口、顶穿孔,并且每个顶安装口均和与其对应的顶穿孔连通,在底部卡板中设置若干底安装口、底穿孔,并且每个底安装口均和与其对应的底穿孔连通,在廊底限位板结构上方的中部设置若干预留倒梯型槽,在廊底限位板结构上方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廊底排水槽、预留底卡槽、底板螺栓孔,其中底板螺栓孔设置在预留底卡槽的底部,在管廊的结构下方设置若干廊底倒梯型卡肋与其连接,在管廊的结构上方对称设置有廊顶梯型卡肋、廊顶限位连柱肋与其连接,在廊顶限位连柱肋上设置有贯通的连柱肋内预留钢筋孔,将廊顶梯型卡肋设置在预留梯型槽中,并且在廊顶梯型卡肋的上方设置缓震橡胶层、在廊顶梯型卡肋的两侧设置弹性记忆合金板,将廊顶限位连柱肋设置在限位槽中,并且在廊顶限位连柱肋的上方设置缓震橡胶层、在廊顶限位连柱肋的两侧设置弹性记忆合金板,同时设置顶肋固定筋,其穿过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和连柱肋内预留钢筋孔并且在顶肋固定筋的两端设置锁紧螺母固定,将廊底倒梯型卡肋设置在预留倒梯型槽中,并且在廊底倒梯型卡肋的下方设置缓震橡胶层、在廊底倒梯型卡肋的两侧设置弹性记忆合金板,将顶部卡板设置在预留顶卡槽中,并且在顶安装口中设置顶部连接螺栓,其穿过每个顶穿孔和与其相对应的顶板螺栓孔将廊顶限位板和顶部卡板固定连接,在底安装口中设置底部连接螺栓,其穿过每个底穿孔和与其相对应的底板螺栓孔将廊底限位板和底部卡板固定连接,在协调支撑连接板和管廊之间填充回填土,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周围和上、下方均设置回填土。
7.进一步地,缓震橡胶层采用弹性材质物质制成,缓震橡胶层和弹性记忆合金板均做防水防腐处置。
8.进一步的,顶部连接螺栓、底部连接螺栓、顶肋固定筋、锁紧螺母的外表面均镀锌处理。
9.进一步地,每个顶板螺栓孔均和顶穿孔逐一对应设置,来保证顶部连接螺栓能穿过顶穿孔和与其对应的顶板螺栓孔中来对廊顶限位板(1)和顶部卡板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每个底穿孔均和底板螺栓孔逐一对应设置,来保证底部连接螺栓能穿过底穿孔和与其对应的底板螺栓孔中来对底部卡板(2

3)和廊底限位板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每个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均和连柱肋内预留钢筋孔逐一对应设置,来保证顶肋固定筋能穿过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和与其对应的连柱肋内预留钢筋孔中来对限位挡肋和廊顶限位连柱肋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廊顶排水槽、廊底排水槽的两端均和城市排水管道连通。
13.进一步地,预留顶卡槽和顶部卡板的尺寸规模相互匹配设置,底部卡板和预留底卡槽的尺寸规模相互匹配设置。
14.进一步地,廊顶排水槽、廊底排水槽的尺寸设置依据`管廊的周边降水情况确定,可依据管廊所处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因地制宜地调整廊顶排水槽、廊底排水槽的尺寸规模来达到更高效并且适时的排出降水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施工效率高,工业化拆分十分便利,提高地下管廊使用寿命,能够保障地下管廊不发生位移移动变形,因为目前国家进一步推进综合管廊战略,在地下管廊使用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地下管廊发生水平的移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避免地下管廊发生移动可能会造成的严重事故进而威胁人们人身安全,能减小地下水与地表降水对地下管廊冲击和损害,能够起到有效防渗漏降排作用,同时本实用新型可调整的灵活性好,廊顶排水槽、廊底排水槽的尺寸设置依据本实用新型体系中管廊的周边降水情况确定,可依据管廊所处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因地制宜地调整廊顶排水槽、廊底排水槽的尺寸规模来达到更高效并且适时的排出降水效果,及时解决地下管廊上方和周围降水淤积问题,能起到相对全面防渗漏效果,当地震灾害或地下管廊受到地面传递来的动静载荷冲击时,设置的多个缓震橡胶层能够对荷载传递下来的压力做以缓震,避免震动完全直接地传递到廊体上方,在管廊发生微小位移时,其能在弹性记忆合金板的作用下恢复原状,本实用新型装置将防御地下管廊水平位移变形和防渗漏降排功能相结合,对预防地下廊体修建后的渗水、漏水和长期被渗漏水浸泡等现象以及建设克服发生水平位移变形的地下廊体稳固体系做出贡献,同时能减小管廊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效果。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作进一步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廊顶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协调支撑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廊底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管廊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为廊顶限位板;2为协调支撑连接板;3为廊底限位板;4为管廊;5为回填土;6为顶部连接螺栓;7为底部连接螺栓;8为顶肋固定筋;9为锁紧螺母;10为缓震橡胶层;11为弹性记忆合金板;1

1为预留梯型槽;1

2为预留顶卡槽;1

3为限位槽;1

4为安装槽缝;1

5为限位挡肋;1

6为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1

7为顶板螺栓孔;1

8为廊顶排水槽;2

1为支撑导水分板;2

2为顶部卡板;2

3为底部卡板;2

4为滑水面;2

5为底安装口;2

6为底穿孔;2

7为顶安装口;2

8为顶穿孔;3

1为预留倒梯型槽;3

2为廊底排水槽;3

3为预留底卡槽;3

4为底板螺栓孔;4

1为廊底倒梯型卡肋;4

2为廊顶梯型卡肋;4

3为廊顶限位连柱肋;4

4为连柱肋内预留钢筋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24.一种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如图1~图5所示,主要包括廊顶限位板1、协调支撑连接板2、廊底限位板3、管廊4、回填土5、顶部连接螺栓6、底部连接螺栓7、顶肋固定筋8、锁紧螺母9、缓震橡胶层10、弹性记忆合金板11、预留梯型槽1

1、预留顶卡槽1

2、限位槽1

3、安装槽缝1

4、限位挡肋1

5、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1

6、顶板螺栓孔1

7、廊顶排水槽1

8、支撑导水分板2

1、顶部卡板2

2、底部卡板2

3、滑水面2

4、底安装口2

5、底穿孔2

6、顶安装口2

7、顶穿孔2

8、预留倒梯型槽3

1、廊底排水槽3

2、预留底卡槽3

3、底板螺栓孔3

4、廊底倒梯型卡肋4

1、廊顶梯型卡肋4

2、廊顶限位连柱肋4

3和连柱肋内预留钢筋孔4

4等,其特征在于:
25.管廊基础减隔震限位防渗连接体系中,在廊底限位板3的上方设置管廊4,在管廊4的上方设置廊顶限位板1,在管廊4的左右两侧设置协调支撑连接板2,在廊顶限位板1结构上方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若干廊顶排水槽1

8,在廊顶限位板1结构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预留梯型槽1

1、预留顶卡槽1

2、限位槽1

3、安装槽缝1

4、限位挡肋1

5、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1

6、顶板螺栓孔1

7,其中顶板螺栓孔1

7设置在预留顶卡槽1

2上方,安装槽缝1

4设置在限位槽1

3的左右两侧,在限位槽1

3和安装槽缝1

4之间设置限位挡肋1

5,并且在限位挡肋1

5中设置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1

6将限位槽1

3和安装槽缝1

4连通,协调支撑连接板2的结构是由支撑导水分板2

1和位于其上方的顶部卡板2

2、位于其下方的底部卡板2

3连接而成,在支撑导水分板2

1的内侧面设置滑水面2

4,在顶部卡板2

2中设置若干顶安装口2

7、顶穿孔2

8,并且每个顶安装口2

7均和与其对应的顶穿孔2

8连通,在底部卡板2

3中设置若干底安装口2

5、底穿孔2

6,并且每个底安装口2

5均和与其对应的底穿孔2

6连通,在廊底限位板3结构上方的中部设置若干预留倒梯型槽3

1,在廊底限位板3结构上方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置廊底排水槽3

2、预留底卡槽3

3、底板螺栓孔3

4,其中底板螺栓孔3

4设置在预留底卡槽3

3的底部,在管廊4的结构下方设置若干廊底倒梯型卡肋4

1与其连接,在管廊4的结构上方对称设置有廊顶梯型卡肋4

2、廊顶限位连柱肋4

3与其连接,在廊顶限位连柱肋4

3上设置有贯通的连柱肋内预留钢筋孔4

4,将廊顶梯型卡肋4

2设置在预留梯型槽1

1中,并且在廊顶梯型卡肋4

2的上方设置缓震橡胶层10、在廊顶梯型卡肋4

2的两侧设置弹性记忆合金板11,将廊顶限位连柱肋4

3设置在限位槽1

3中,并且在廊顶限位连柱肋4

3的上方设置缓震橡胶层10、在廊顶限位连柱肋4

3的两侧设置弹性记忆合金板11,同时设置顶肋固定筋8,其穿过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1

6和连柱肋内预留钢筋孔4

4并且在顶肋固定筋8的两端设置锁紧螺母9固定,将廊底倒梯型卡肋4

1设置在预留倒梯型槽3

1中,并且在廊底倒梯型卡肋4

1的下方设置缓震橡胶层10、在廊底倒梯型卡肋4

1的两侧设置弹性记忆合金板11,将顶部卡板2

2设置在预留顶卡槽1

2中,并且在顶安装口2

7中设置顶部连接螺栓6,其穿过每个顶穿孔2

8和与其相对应的顶板螺栓孔1

7将廊顶限位板1和顶部卡板2

2固定连接,在底安装口2

5中设置底部连接螺栓7,其穿过每个底穿孔2

6和与其相对应的底板螺栓孔3

4将廊底限位板3和底部卡板2

3固定连接,在协调支撑连接板2和管廊4之间填充回填土5,周围和上、下方均设置回填土5。
26.缓震橡胶层10采用弹性材质物质制成,缓震橡胶层10和弹性记忆合金板11均做防
水防腐处置。
27.顶部连接螺栓6、底部连接螺栓7、顶肋固定筋8、锁紧螺母9的外表面均镀锌处理。
28.每个顶板螺栓孔1

7均和顶穿孔2

8逐一对应设置,来保证顶部连接螺栓6能穿过顶穿孔2

8和与其对应的顶板螺栓孔1

7中来对廊顶限位板1和顶部卡板2

2固定连接。
29.每个底穿孔2

6均和底板螺栓孔3

4逐一对应设置,来保证底部连接螺栓7能穿过底穿孔2

6和与其对应的底板螺栓孔3

4中来对底部卡板2

3和廊底限位板3固定连接。
30.每个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1

6均和连柱肋内预留钢筋孔4

4逐一对应设置,来保证顶肋固定筋8能穿过限位肋内预留钢筋孔1

6和与其对应的连柱肋内预留钢筋孔4

4中来对限位挡肋1

5和廊顶限位连柱肋4

3固定连接。
31.廊顶排水槽1

8、廊底排水槽3

2的两端均和城市排水管道连通。
32.预留顶卡槽1

2和顶部卡板2

2的尺寸规模相互匹配设置,底部卡板2

3和预留底卡槽3

3的尺寸规模相互匹配设置。
33.廊顶排水槽1

8、廊底排水槽3

2的尺寸设置依据管廊4的周边降水情况确定,可依据管廊4所处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因地制宜地调整廊顶排水槽1

8、廊底排水槽3

2的尺寸规模来达到更高效并且适时的排出降水效果。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