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抗滑桩及其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50397发布日期:2022-08-06 06:5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框架式抗滑桩及其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抗滑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框架式抗滑桩及其浇筑装置。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抗滑桩的采用挖掘桩孔再进行整体的混凝土浇筑,该种方式下,抗滑桩为实心的桩体,混泥土使用较多,尤其是在西部山区巨型滑坡或者不稳定堆积体、大型重力变形体,抗滑桩需要的尺寸较大,混凝土和钢筋的使用量整体偏多,进而使施工成本增加,并且在挖掘桩孔采用人工挖掘,桩孔容易坍塌,进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框架式抗滑桩及其浇筑装置,所述框架式抗滑桩及其浇筑装置具有传统的大直径抗滑桩不能支挡的情况,承受比同样是机械成孔圆形抗滑桩不能承受巨大推力的效果,并且节约钢筋和混凝土以及减少人工挖掘造成的安全隐患。
4.第一方面,框架式抗滑桩,包括:滑坡、抗滑结构和浇筑组件。
5.所述抗滑结构包括外表面防护墙、内表面防护墙、多个钢筋笼和混凝土墙,所述滑坡底端内部挖掘有浇筑槽,所述浇筑槽设置为“回字形”,所述浇筑槽分段挖掘,所述外表面防护墙设置于所述浇筑槽顶端的外壁,所述内表面防护墙设置于所述浇筑槽顶端的内壁,多个所述钢筋笼插入分段的所述浇筑槽内,向分段的所述浇筑槽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混凝土墙,混凝土通过所述浇筑组件浇筑形成所述混凝土墙。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浇筑槽内设置有墙段接头管,所述墙段接头管位于所述钢筋笼侧部,所述混凝土墙筑成后抽出所述墙段接头管。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表面防护墙内挖掘有加强槽,所述加强槽顶端的两侧均设置有侧防护墙,所述侧防护墙和所述内表面防护墙连接为一体,所述加强槽内插入所述钢筋笼和所述墙段接头管,再向所述加强槽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混凝土墙,使所述加强槽内的所述混凝土墙和所述浇筑槽的所述混凝土墙连接为一体。
8.框架式抗滑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构筑权利要求-所述的框架式抗滑桩,包括如下步骤:在滑坡上表面预先挖掘导槽,导槽深度一般为1.2~1.5米;人工使用钢筋配合混凝土浇筑所述外表面防护墙、所述内表面防护墙和所述侧防护墙,用于减少挖掘所述浇筑槽和所述加强槽时,滑坡表面土壤坍塌,还可防止地表水在施工过程中流入所述浇筑槽和所述加强槽;向导槽内加注泥浆,泥浆材料通常由膨润土、水、化学处理剂和一些惰性物质组成,泥浆的作用是在槽壁上形成不透水的泥皮,从而使泥浆的静水压力有效地作用在槽壁上,防止地下水的渗水和槽壁的剥落,保持壁面的稳定,同时泥浆还有悬浮土渣和将土渣携带出地面的功能;
使用成槽的专用机械旋转切削多头钻、导板抓斗和冲击钻等挖掘一段所述浇筑槽,过程中不断加注泥浆,保持泥浆的壁面的稳定;将所述钢筋笼放入所述浇筑槽内,并插入浇筑混凝土用的导管;在所述钢筋笼的两侧,放入所述墙段接头管;通过导管浇筑混凝土,按水下混凝土灌注法进行,混凝土要连续灌注并测量混凝土灌注量及上升高度,所溢出的泥浆送回泥浆沉淀池,混凝土浇筑后,拔出导管;待混凝土初凝后将墙段接头管徐徐拔出,使端部形成半凹榫状接状,以使先后两个墙段联成整体,,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所述混凝土墙;再挖掘下一段浇筑槽,加注泥浆,放入钢筋笼,在钢筋笼远离所述混凝土墙一侧放置墙段接头管,再插入导管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拔出导管,待混凝土初凝后拔出墙段接头管,如此依次浇筑多段浇筑槽和加强槽;浇筑最后一端混凝土墙时,无需使用墙段接头管,放出钢筋笼后,浇筑混凝土。
9.第二方面,框架式抗滑桩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浇筑组件;所述浇筑组件设置于所述浇筑槽上方,所述浇筑组件包括支撑座、伸缩驱动杆、滑杆、举升支座、固定支座和导管,所述支撑座设置于所述外表面防护墙和所述内表面防护墙顶端,所述伸缩驱动杆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上侧,所述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驱动杆输出端,所述滑杆和所述伸缩驱动杆平行设置,所述举升支座包括举升板、连接套筒和第一压紧螺栓,所述举升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滑杆底端,所述连接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举升板上侧,所述第一压紧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套筒周边,所述固定支座包括固定板、固定套筒和第二压紧螺栓,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驱动杆上端的外壁,所述固定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侧,所述第二压紧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套筒周边,所述滑杆滑动贯穿于所述固定板,所述导管包括多个管体和浇筑漏斗,多个所述管体之间通过密封导管接头连接,所述浇筑漏斗通过密封导管接头连接于顶端所述管体,连接后的多个所述管体依次插接于所述连接套筒和所述固定套筒,密封导管接头能够穿过所述连接套筒和所述固定套筒,所述第一压紧螺栓和所述第二压紧螺栓压紧于所述管体外壁,所述浇筑漏斗位于所述固定套筒上侧,连接后的多个所述管体下端靠近所述浇筑槽底端。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杆包括杆体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杆体底端,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举升板上侧。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板上固定插接有滑动套筒,所述滑杆滑动插接于所述滑动套筒。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动套筒外壁设置有油杯,所述油杯连通于所述滑动套筒内壁。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滑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驱动杆输出端。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底板、两个第一万向轮、两个活动件、两个第一支撑件和两个第二支撑件,所述支撑底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管体穿过所述安装孔,两个所述第一万向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底板下部一侧的两端,两个所述活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另一侧的两端,所述活动件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一转动部和第二万向轮,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万向轮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杆两端,所述第
一螺纹杆螺纹贯穿于所述支撑底板,所述第二万向轮位于所述支撑底板下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一侧的两端,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万向轮外侧,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二螺纹杆、支撑腿和第二转动部,所述支撑腿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杆两端,所述第二螺纹杆螺纹贯穿于所述支撑底板,所述支撑腿位于所述支撑底板下部,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远离所述第一万向轮一侧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二万向轮外侧,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一支撑件结构相同。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腿包括锥形支撑块和增高套筒,所述增高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锥形支撑块顶端,所述增高套筒外壁螺纹连接有第三压紧螺栓,所述第二螺纹杆底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增高套筒,所述第三压紧螺栓压紧于所述第二螺纹杆,所述增高套筒可设置为不同的长度形成多种规格。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转动部上滑动插接有绞动件,所述绞动件还能够滑动插接于所述第二转动部。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绞动件包括绞杆和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绞杆一端。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绞杆远离所述限位块一端固定套接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滑套设置有橡胶套,所述防滑套上设置有防滑纹。
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浇筑槽内配合钢筋笼和混凝土墙筑成滑坡的抗滑桩,采用框架式,节约钢筋和混凝土,可以做成大直径、大间距的,支挡巨型滑坡或堆积体,为山区、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桥梁等工程建设发挥巨大作用,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成果转化潜力,减少巨型滑坡或者不稳定堆积体、大型重力变形体抗滑桩施工使用的钢筋砼,框架式浇筑槽施工可以利用现有成熟机械开挖设备开挖施作,彻底淘汰人工开挖抗滑桩所存在的巨大风险,主要是针对山区大型滑坡推力巨大,传统的大直径抗滑桩不能支挡的情况,承受比同样是机械成孔圆形抗滑桩不能承受的巨大推力。
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框架式抗滑桩及其浇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抗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浇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举升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导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活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标:100-滑坡;200-抗滑结构;210-外表面防护墙;220-内表面防护墙;230-浇筑槽;240-钢筋笼;250-混凝土墙;260-墙段接头管;270-加强槽;280-侧防护墙;300-浇筑组件;310-支撑座;311-支撑底板;312-安装孔;313-第一万向轮;314-活动件;3141-第一螺纹杆;3142-第一转动部;3143-第二万向轮;315-第一支撑件;3151-第二螺纹杆;3152-支撑腿;3153-第二转动部;3154-第三压紧螺栓;316-第二支撑件;317-绞动件;3171-绞杆;3172-限位块;3173-防滑套;320-伸缩驱动杆;330-滑杆;331-杆体;332-安装板;340-举升支座;341-举升板;342-连接套筒;343-第一压紧螺栓;350-固定支座;351-固定板;352-固定套筒;353-第二压紧螺栓;354-滑动套筒;355-油杯;360-导管;361-管体;362-浇筑漏斗;370-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26.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框架式抗滑桩及其浇筑装置。
28.如图1-图10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框架式抗滑桩,包括:滑坡100、抗滑结构200和浇筑组件300。
29.如图2示,抗滑结构200包括外表面防护墙210、内表面防护墙220、多个钢筋笼240和混凝土墙250。滑坡100底端内部挖掘有浇筑槽230,浇筑槽230设置为“回字形”,浇筑槽230分段挖掘。外表面防护墙210设置于浇筑槽230顶端的外壁,内表面防护墙220设置于浇筑槽230顶端的内壁,多个钢筋笼240插入分段的浇筑槽230内,向分段的浇筑槽230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墙250。混凝土通过浇筑组件300浇筑形成混凝土墙250。浇筑槽230内配合钢筋笼240和混凝土墙250筑成滑坡的抗滑桩,采用框架式,节约钢筋和混凝土,可以做成大直径、大间距的。支挡巨型滑坡或堆积体,为山区、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桥梁等工程建设发挥巨大作用,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成果转化潜力,减少巨型滑坡或者不稳定堆积体、大型重力变形体抗滑桩施工使用的钢筋砼。框架式浇筑槽230施工可以利用现有成熟机械开挖设备开挖施作,彻底淘汰人工开挖抗滑桩存在的巨大风险,主要是针对山区大型滑坡推力巨大,传统的大直径抗滑桩不能支挡的情况,承受比同样是机械成孔圆形抗滑桩不能承受的巨大推力。浇筑槽230内设置有墙段接头管260,墙段接头管260位于钢筋笼240侧部,混凝土墙250筑成后抽出墙段接头管260。墙段接头管260使混凝土墙250端部形成半凹榫状接状,以使先后两个墙段联成整体。内表面防护墙220内挖掘有加强槽270,加强槽270顶端的两侧均
设置有侧防护墙280,侧防护墙280和内表面防护墙220连接为一体。加强槽270内插入钢筋笼240和墙段接头管260,再向加强槽270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墙250,使加强槽270内的混凝土墙250和浇筑槽230的混凝土墙250连接为一体。针对大直径、大间距的,支挡巨型滑坡或堆积体,可设置加强槽270并浇筑混凝土墙250,提高整体抗滑桩的强度,使抗滑桩可抵抗更强的推力。
30.在本实施例中,框架式抗滑桩的施工方法用于构筑框架式抗滑桩,包括如下步骤:在滑坡100上表面预先挖掘导槽,导槽深度一般为1.2~1.5米。
31.人工使用钢筋配合混凝土浇筑外表面防护墙210、内表面防护墙220和侧防护墙280,用于减少挖掘浇筑槽230和加强槽270时,滑坡100表面土壤坍塌,还可防止地表水在施工过程中流入浇筑槽230和加强槽270。
32.向导槽内加注泥浆,泥浆材料通常由膨润土、水、化学处理剂和一些惰性物质组成,泥浆的作用是在槽壁上形成不透水的泥皮,从而使泥浆的静水压力有效地作用在槽壁上,防止地下水的渗水和槽壁的剥落,保持壁面的稳定,同时泥浆还有悬浮土渣和将土渣携带出地面的功能。
33.使用成槽的专用机械旋转切削多头钻、导板抓斗和冲击钻等挖掘一段浇筑槽230,过程中不断加注泥浆,保持泥浆的壁面的稳定。
34.将钢筋笼240放入浇筑槽230内,并插入浇筑混凝土用的导管。
35.在钢筋笼240的两侧,放入墙段接头管260。
36.通过导管浇筑混凝土,按水下混凝土灌注法进行,混凝土要连续灌注并测量混凝土灌注量及上升高度,溢出的泥浆送回泥浆沉淀池,混凝土浇筑后,拔出导管。
37.待混凝土初凝后将墙段接头管260徐徐拔出,使端部形成半凹榫状接状,以使先后两个墙段联成整体,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墙250。
38.再挖掘下一段浇筑槽230,加注泥浆,放入钢筋笼240,在钢筋笼240远离混凝土墙250一侧放置墙段接头管260,再插入导管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拔出导管,待混凝土初凝后拔出墙段接头管260,如此依次浇筑多段浇筑槽230和加强槽270。
39.浇筑最后一端混凝土墙250时,无需使用墙段接头管260,放出钢筋笼240后,浇筑混凝土。
40.如图3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框架式抗滑桩浇筑装置,包括:的浇筑组件300。
41.相关技术中,抗滑桩浇筑使用导管浇筑混凝土,导管顶部通过吊车吊放插入钢筋笼,在支搭支架稳固导管,拔出导管时,也通过吊车吊出,现有导管虽为分段式结构,但是使用吊车起吊时为整体起吊,起吊占用的高度较大,放下后占用长度也较大,不便于安放,同时,使用吊车需要专门的吊车司机进行,人力和物力容易浪费。
42.为此,发明人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解决了该技术问题。具体地,浇筑组件300设置于浇筑槽230上方,浇筑组件300包括支撑座310、伸缩驱动杆320、滑杆330、举升支座340、固定支座350和导管360。支撑座310设置于外表面防护墙210和内表面防护墙220顶端,伸缩驱动杆320底端固定连接于支撑座310上侧,需要说明你的是,伸缩驱动杆320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支撑座310上侧。伸缩驱动杆320设置为液压油缸或者电动推杆,使用液压油缸的取力可用随行车辆或者单独配置油泵。滑杆330的顶端固定连接于伸缩驱动杆320输出端,
滑杆330和伸缩驱动杆320平行设置。滑杆330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70,连接块370远离滑杆330一端固定连接于伸缩驱动杆320输出端,通过连接块370便于滑杆330和伸缩驱动杆320输出端之间的固定连接。
43.如图4示,举升支座340包括举升板341、连接套筒342和第一压紧螺栓343,举升板341固定连接于滑杆330底端。连接套筒342固定连接于举升板341上侧,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套筒34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举升板341上侧,第一压紧螺栓343螺纹连接于连接套筒342周边。
44.如图5示,固定支座350包括固定板351、固定套筒352和第二压紧螺栓353,固定板351固定连接于伸缩驱动杆320上端的外壁。固定套筒352固定连接于固定板351上侧,具体的,固定套筒35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固定板351上侧,第二压紧螺栓353螺纹连接于固定套筒352周边,滑杆330滑动贯穿于固定板351。固定板351上固定插接有滑动套筒354,滑杆330滑动插接于滑动套筒354,便于引导滑杆330的滑动。滑动套筒354外壁设置有油杯355,油杯355连通于滑动套筒354内壁,通过油杯355注入黄油,便于滑动套筒354和滑杆330的润滑。
45.如图6示,导管360包括多个管体361和浇筑漏斗362,多个管体361之间通过密封导管接头连接,多个管体361的具体连接为本技术领域人员已知,在此不详细叙。浇筑漏斗362通过密封导管接头连接于顶端管体361,连接后的多个管体361依次插接于连接套筒342和固定套筒352。密封导管接头能够穿过连接套筒342和固定套筒352,第一压紧螺栓343和第二压紧螺栓353压紧于管体361外壁,浇筑漏斗362位于固定套筒352上侧,连接后的多个管体361下端靠近浇筑槽230底端。将支撑座310设置于外表面防护墙210和内表面防护墙220顶端,根据需要放置支撑座310至不同的位置,将一段管体361从固定套筒352内穿过,并使用第二压紧螺栓353压紧管体361。启动伸缩驱动杆320,伸缩驱动杆320带动滑杆330沿固定板351滑动,通过固定板351限制滑杆330的运动,减少滑杆330绕伸缩驱动杆320转动。滑杆330带动举升板341升起,举升板341上升至连接套筒342套接于管体361上端。旋紧第一压紧螺栓343,使第一压紧螺栓343压紧固定住管体361,松开第二压紧螺栓353,伸缩驱动杆320收回,通过连接套筒342带动管体361下落。举升板341落至支撑座310上侧时,将另一段管体361插入固定套筒352,将两段管体361连接,旋紧第二压紧螺栓353,使第二压紧螺栓353压紧固定住管体361,旋松第一压紧螺栓343,解除第一压紧螺栓343的压紧,重新升起连接套筒342,再通过第一压紧螺栓343压紧固定管体361。伸缩驱动杆320收回,带动管体361落下,如此反复,将多个管体361依次连接,连接至最后一段管体361时,将第一压紧螺栓343和第二压紧螺栓353同时旋紧,再安装浇筑漏斗362,通过浇筑漏斗362和管体361浇筑混凝土。拆卸时,按相反的顺序进行。进而解决导管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需要使用吊车和专门的吊车司机的情况,节省人力和物力容易,并且通过分段式安装和拆卸,减少管体361占用的高度和地面的长度,便于管体361的收纳,使管体361的安装和拆卸简单。
46.如图7示,滑杆330包括杆体331和安装板332,安装板332固定连接于杆体331底端,安装板332固定连接于举升板341上侧,具体的,安装板33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举升板341上侧,通过安装板332便于滑杆330的安装。
47.如图8示,相关技术中,分段式拆卸和安装导管时,需要保持支撑导管的结构处于水平,以保证导管插入浇筑槽内不接触钢筋笼,采用固定的支架,不便于根据不同的滑坡地形调节支撑座的水平,由于浇筑槽采用分段加工,需要不断地移动抗滑桩浇筑装置,如果抗
滑桩浇筑装置移动过程中,倾斜较度过大,容易倾倒,不便于抗滑桩浇筑装置移动时,保持抗滑桩浇筑的稳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进一步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支撑座310包括支撑底板311、两个第一万向轮313、两个活动件314、两个第一支撑件315和两个第二支撑件316。支撑底板311上开设有安装孔312,管体361穿过安装孔312,两个第一万向轮313固定连接于支撑底板311下部一侧的两端,优选的,第一万向轮31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支撑底板311,两个活动件314分别设置于支撑底板311另一侧的两端。
48.如图9示,活动件314包括第一螺纹杆3141、第一转动部3142和第二万向轮3143,第一转动部3142和第二万向轮3143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螺纹杆3141两端。第一螺纹杆3141螺纹贯穿于支撑底板311,第二万向轮3143位于支撑底板311下部,两个第一支撑件315分别设置于支撑底板311一侧的两端,第一支撑件315位于第一万向轮313外侧。
49.如图10示,第一支撑件315包括第二螺纹杆3151、支撑腿3152和第二转动部3153,支撑腿3152和第二转动部3153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二螺纹杆3151两端,第二螺纹杆3151螺纹贯穿于支撑底板311,支撑腿3152位于支撑底板311下部。两个第二支撑件316分别设置于支撑底板311远离第一万向轮313一侧的两端,第二支撑件316位于第二万向轮3143外侧,第二支撑件316和第一支撑件315结构相同。在使用框架式抗滑桩浇筑装置浇筑完一段浇筑槽230,另一段浇筑槽230需要浇筑时,旋转第一转动部3142,调节第二万向轮3143,使第二万向轮3143落地。旋转第二转动部3153,通过螺纹传动原理,第二转动部3153带动第二螺纹杆3151沿支撑底板311移动,使第一支撑件315和第二支撑件316上的支撑腿3152离开滑坡100,通过第一万向轮313和第二万向轮3143支撑住支撑底板311,并且通过第一万向轮313和第二万向轮3143移动浇筑组件300至需要浇筑的浇筑槽230,并调节支撑底板311位置。第一方面,通过第一万向轮313和第二万向轮3143移动框架式抗滑桩浇筑装置,较搬运的方式更加的节省人力,并且框架式抗滑桩浇筑装置移动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二万向轮3143,减少支撑底板311倾斜角度较大的情况发生,进而减少框架式抗滑桩浇筑装置倾倒的情况发生,导管360安装时,能够插入钢筋笼内,支撑底板311位置确定后,直接安装导管360。第二方面,由于导管360采用分段安装,导管360安装倾斜时,容易导致下端管体361和钢筋笼干扰的情况发生,根据当前滑坡的角度,选取合适的长度的支撑腿3152,将支撑腿3152连接于第二螺纹杆3151,旋转第二转动部3153,调节第一支撑件315和第二支撑件316,使第一支撑件315和第二支撑件316上的支撑腿3152支撑于滑坡100表面,通过第一支撑件315和第二支撑件316调平支撑底板311,减少支撑底板311的倾斜,也减少因支撑底板311的倾斜导致分段安装导管360时,导管360倾斜的情况发生,并且分段安装导管360时,可适当的调节支撑底板311,再度减少导管360倾斜的情况发生。第三方面,通过第一支撑件315和第二支撑件316支撑住支撑底板311,进而支撑住导管360,减少浇筑时导管360的移动。
5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腿3152包括锥形支撑块和增高套筒,增高套筒固定连接于锥形支撑块顶端,增高套筒外壁螺纹连接有第三压紧螺栓3154,第二螺纹杆3151底端螺纹连接于增高套筒,第三压紧螺栓3154压紧于第二螺纹杆3151,增高套筒可设置为不同的长度形成多种规格。更换不同规格的增高套筒时,旋松第三压紧螺栓3154,解除第三压紧螺栓3154对第二螺纹杆3151的压紧,旋转增高套筒,通过螺纹传动原理,使增高套筒脱离第二螺纹杆3151,更换带有锥形支撑块的增高套筒,便于锥形支撑块适应不同倾角的滑坡100。第一转动部3142上滑动插接有绞动件317,绞动件317还能够滑动插接于第二转动部3153,通
过绞动件317施加外力便于转动第一转动部3142和第二转动部3153。绞动件317包括绞杆3171和限位块3172,限位块3172固定连接于绞杆3171一端,减少绞杆3171的一端脱离第一转动部3142和第二转动部3153的情况发生。绞杆3171远离限位块3172一端固定套接有防滑套3173,防滑套3173能够穿过第一转动部3142和第二转动部3153,通过防滑套3173便于人手握住绞杆3171。防滑套3173设置有橡胶套,防滑套3173上设置有防滑纹,通过防滑纹增大人手和防滑套3173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人手从防滑套3173上滑脱的情况。
51.具体的,该框架式抗滑桩及其浇筑装置的工作原理:浇筑槽230内配合钢筋笼240和混凝土墙250筑成滑坡的抗滑桩,采用框架式,节约钢筋和混凝土,可以做成大直径、大间距的。支挡巨型滑坡或堆积体,为山区、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桥梁等工程建设发挥巨大作用,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成果转化潜力,减少巨型滑坡或者不稳定堆积体、大型重力变形体抗滑桩施工使用的钢筋砼。框架式浇筑槽230施工可以利用现有成熟机械开挖设备开挖施作,彻底淘汰人工开挖抗滑桩存在的巨大风险,主要是针对山区大型滑坡推力巨大,传统的大直径抗滑桩不能支挡的情况,承受比同样是机械成孔圆形抗滑桩不能承受的巨大推力。
52.将支撑座310设置于外表面防护墙210和内表面防护墙220顶端,根据需要放置支撑座310至不同的位置,将一段管体361从固定套筒352内穿过,并使用第二压紧螺栓353压紧管体361。启动伸缩驱动杆320,伸缩驱动杆320带动滑杆330沿固定板351滑动,通过固定板351限制滑杆330的运动,减少滑杆330绕伸缩驱动杆320转动。滑杆330带动举升板341升起,举升板341上升至连接套筒342套接于管体361上端。旋紧第一压紧螺栓343,使第一压紧螺栓343压紧固定住管体361,松开第二压紧螺栓353,伸缩驱动杆320收回,通过连接套筒342带动管体361下落。举升板341落至支撑座310上侧时,将另一段管体361插入固定套筒352,将两段管体361连接,旋紧第二压紧螺栓353,使第二压紧螺栓353压紧固定住管体361,旋松第一压紧螺栓343,解除第一压紧螺栓343的压紧,重新升起连接套筒342,再通过第一压紧螺栓343压紧固定管体361。伸缩驱动杆320收回,带动管体361落下,如此反复,将多个管体361依次连接,连接至最后一段管体361时,将第一压紧螺栓343和第二压紧螺栓353同时旋紧,再安装浇筑漏斗362,通过浇筑漏斗362和管体361浇筑混凝土。拆卸时,按相反的顺序进行。进而解决导管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需要使用吊车和专门的吊车司机的情况,节省人力和物力容易,并且通过分段式安装和拆卸,减少管体361占用的高度和地面的长度,便于管体361的收纳,使管体361的安装和拆卸简单。
53.在使用框架式抗滑桩浇筑装置浇筑完一段浇筑槽230,另一段浇筑槽230需要浇筑时,旋转第一转动部3142,调节第二万向轮3143,使第二万向轮3143落地。旋转第二转动部3153,通过螺纹传动原理,第二转动部3153带动第二螺纹杆3151沿支撑底板311移动,使第一支撑件315和第二支撑件316上的支撑腿3152离开滑坡100,通过第一万向轮313和第二万向轮3143支撑住支撑底板311,并且通过第一万向轮313和第二万向轮3143移动浇筑组件300至需要浇筑的浇筑槽230,并调节支撑底板311位置。第一方面,通过第一万向轮313和第二万向轮3143移动框架式抗滑桩浇筑装置,较搬运的方式更加的节省人力,并且框架式抗滑桩浇筑装置移动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二万向轮3143,减少支撑底板311倾斜角度较大的情况发生,进而减少框架式抗滑桩浇筑装置倾倒的情况发生,导管360安装时,能够插入钢筋笼内,支撑底板311位置确定后,直接安装导管360。第二方面,由于导管360采用分段安装,导管360安装倾斜时,容易导致下端管体361和钢筋笼干扰的情况发生,根据当前滑坡的角
度,选取合适的长度的支撑腿3152,将支撑腿3152连接于第二螺纹杆3151,旋转第二转动部3153,调节第一支撑件315和第二支撑件316,使第一支撑件315和第二支撑件316上的支撑腿3152支撑于滑坡100表面,通过第一支撑件315和第二支撑件316调平支撑底板311,减少支撑底板311的倾斜,也减少因支撑底板311的倾斜导致分段安装导管360时,导管360倾斜的情况发生,并且分段安装导管360时,可适当的调节支撑底板311,再度减少导管360倾斜的情况发生。第三方面,通过第一支撑件315和第二支撑件316支撑住支撑底板311,进而支撑住导管360,减少浇筑时导管360的移动。
54.更换不同规格的增高套筒时,旋松第三压紧螺栓3154,解除第三压紧螺栓3154对第二螺纹杆3151的压紧,旋转增高套筒,通过螺纹传动原理,使增高套筒脱离第二螺纹杆3151,更换带有锥形支撑块的增高套筒,便于锥形支撑块适应不同倾角的滑坡100。
55.需要说明的是,伸缩驱动杆32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
56.伸缩驱动杆320的供液或者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57.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